道光帝(清朝)—搜狗百科
道光帝(1782~1850),愛新覺羅·旻寧,原名綿寧,清朝第八位皇帝(努爾哈赤算起),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間正值清朝衰落,他為挽救清朝頹勢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厘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學習西方,振興王朝的舉措。
早期經歷
清宣宗道光帝(1782~1850)名愛新覺羅·旻寧,是嘉慶帝嫡出的皇次子,由於長子早夭,所以他是事實上的嫡長子。正是因為嘉慶長子早夭的緣故,所以愛新覺羅·綿寧是大清朝第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
如何繼承皇位的 其父親嘉慶皇帝本來就對綿寧很讚賞,因為在鎮壓白蓮教起義之事中綿寧的表現,更是堅定了嘉慶皇帝傳位於綿寧的決心。
綿寧年幼好學,間習武藝。10歲跟隨祖父乾隆打獵獲鹿,乾隆大喜,賜黃馬褂、花翎。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徒攻進紫禁城,他又以鳥槍擊斃兩「賊」。嘉慶帝很高興,封他為「智親王」,其御槍號也賞賜了一個封號,叫「威烈」,嘉慶帝稱讚他「忠孝兼備」。
登基
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帝去世,綿寧繼位為帝,改名「旻寧」,年號道光。
道光時的清朝,積貧積弱,鴉片泛濫,官員們委靡不振,苟且偷安,州縣勒索陋規已到立法都不能禁止的地步,武備不興,經制兵戰鬥力削弱,英國等列強國政虎視眈眈,覬覦擴大中國市場。道光帝像歷朝帝王一樣,關心治河,蠲免錢糧,賑濟災民,疏浚河道。道光本人生活簡樸。熱河避暑,木蘭秋獮,過去帝王這些耗費巨資的習慣,他都沒有。然而道光帝才能平庸,不了解中國與西方殖民主義國家的差距,依然執行閉關自守的政策,對於王朝的嚴重問題沒有重葯醫治。終道光一朝,宰輔都是昏庸之臣。前期是「小心謹慎,一守文法(法規)」的曹振鏞,後期是投降派穆彰阿,「論曰」:「守成之世,治尚綜覆,而振弊舉衰,非拘守繩墨者所克任也……宣宗初政,一倚曹振鏞競競文法;及穆彰阿柄用,和戰游移,遂成外患。」
去世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於圓明園,終年69歲。廟號宣宗,謚「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葬於清西陵慕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