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書畫一百家作品鑒評(001—010)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縣,本姓何,後改名換姓為白蕉。出身於書香門第,才情橫溢,為海上才子,詩書畫印皆允稱一代。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委會委員兼秘書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書畫師。
http://9610.com/jindai/baijiao/1.htm
白蕉諸藝,以書法最高,一般判定:他主要在魏晉唐宋間用功,尤其致力於晉人,得到了晉人的神髓。二十世紀帖學陣營的代表書家,沈尹默長在風格多樣,吳玉如長在跌宕奔放,白蕉則長在蕭散洒脫。白蕉的學生孫正和曾說:「沈尹默先生傳羲之書風如鑒湖之風,澄澈明凈。馬公愚先生傳羲之書風似會稽之酒,芳香醇厚。鄧散木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越王之台,嚴峻高聳。白蕉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蘭亭之竹,瀟洒脫俗。」這是十分有見地的。白蕉書法,從早年到晚年,基本上經歷了「楷書—行書—行草—草書」的過程,早期多為楷書和字字獨立的行書,越往後,草書的成分越大,晚年方有純粹的草書作品。而且,他的書法一步一個腳印,也是「暮年方妙」,到了1961年後,才達於顛峰,令人不可企及。
002-曹克家
曹克家(1906—1979),北京人,京津畫派畫家。別名汝賢,擅長中國畫,尤長工筆畫貓。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師,輕工業部工藝美術公司幹部,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曹克家師從陳師曾、王夢白、齊白石、陳半丁諸氏,翎筆花卉,盡得師傳;尤擅畫貓,所作栩栩如生,神態逼真。
003-陳大羽
陳大羽(1912—2001),廣東潮陽人,新金陵畫派畫家。名陳翱,字大羽。193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業學校中國畫系,1946年拜齊白石為師。致力於大寫意花鳥畫的創作,兼及山水、書法、篆刻。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陳大羽是當代著名的畫家,但他並不只是專攻花卉,舉凡風景、靜物、肖像等等,無不喜愛,無所不能。他的藝術能達到如此高超的境地,是與他在藝術上廣博的愛好和修養分不開的,還在青年時代,當繪事學步之初,他就注意到對繪畫各門類和多種的廣泛研飛。
陳大羽以深厚的西畫根底轉攻國畫,其特點是以沒骨點垛作裝飾性構圖,用筆沉靜,力量、速度大體平均,其韻律主要依靠物象不同的色彩、形狀的組合而獲得體現,而少有輕重疾徐、頓挫轉折的節奏變化。花葉繽紛爛漫,而格調文靜娟秀,為傳統畫法中所未見,又能為雅俗所共賞,洵藝苑之奇葩、玉台之清品,尤以小幅更為精到。
陳大羽在大寫意花鳥畫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畫的雞,也可以說「畫雞」代表了他大寫意繪畫的最高成就。陳大羽畫雞與齊白石的鼓勵是分不開的,當年他曾呈一件《雄雞圖》請恩師齊白石教正,大師彷彿看出了大羽的未來,遂命筆在《雄雞圖》上寫下:「有此畫雞之天份,天下人自有眼福,況天道酬勤。大羽弟應得大名。」為了畫好雞,陳大羽曾畫過習作上萬張,通過紮實的苦練,不懈的追求,陳大羽終於稱為「一代名家」,民間素有「白石蝦蟲悲鴻馬,可染水牛黃胄驢、苦禪老鷹大羽雞」的說法,可見人們對其藝術的肯定。
陳大羽早年傾心於吳昌碩的寫意花鳥畫藝術,後來又從師於齊白石,專事大寫意花鳥畫。但他學前人卻並不限於二老,而是上溯到徐渭、石濤、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明清大師,從歷代大師的畫作中吸取養分,集各家之長,成自己面目。他長期堅持觀察寫生,從現實生活中捕捉靈感,從平凡生活中發現美,這就使他的作品不僅具有傳統筆墨又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精神。他善於將自己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和熱愛生活的情感體驗融入作品之中,無論花鳥魚蟲、草木藤蘿,都是注重於對物象神似的追求,極富時代氣息和人生意趣。
004-程十發
程十發(1921—2007),上海金山人,海派畫家。原名潼。1941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為中國美協理事、上海中國書院院長。擅人物、山水、花鳥,取法於梁楷、貫休、陳洪綬、任伯年諸家,並吸收民間藝術之營養,融會貫通,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工書法,得力於秦漢木簡及懷素狂草,善將草、篆、隸結為一體。
程十發是一位修養全面且功力深厚,勤懇多產的藝術家。在幾十年的藝術探索道路上,他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他的作品,筆墨洒脫精湛,不論是人物畫造型還是動物、植物造型都在筆墨間流露出一種既抒情又浪漫的韻味和情致。在程十發先生漫長的藝術生涯中,上世紀50年代在西南邊疆的生活經歷和體驗,使他的繪畫面十發先生意識到單靠寫實的技法還不能夠充分地表達對象的神韻和美感,要想更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適當的誇張和想像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張《榴實圖》則可看出畫家對生活的注重,常見的的石榴在程十發筆下又有了新的風貌,如龍蛇的用筆去屈曲盤旋,呈現出中國文化中的大美。色彩上以硃砂、藤黃為主,與水墨的樹石相得益彰。程十發不單純是從生活經歷中取材,他對於傳統的學習和認識也同樣具有深度和廣度。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受陳老蓮的影響,另外還有徐青藤、八大、石濤、華新羅等人畫風給他的啟示。在程十發先生的繪畫風格中還有一點是非常引人注意的,他對民間藝術,尤其唐三彩和敦煌壁畫、民間手工藝品造型、色彩方面的借鑒和運用。使他的繪畫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獨特面貌。
005-丁寶書
丁寶書(1865—1935),江蘇無錫人,海派畫家。字雲軒,別署芸軒,號懶道人、幻道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恩科副貢。自幼酷好國畫,從同邑高研五習翎毛花卉。旋宗惲壽平,兼以寫生。晚年精參華岩,所作神采生動,古艷雅逸,無時習。任上海文明書局編輯,輯印中華古今畫范、張子祥課徒畫稿,均足津梁後學。
丁寶書重視寫生,師法自然,風雨天常撐著傘到園林觀察風雨中的花鳥神態。他認為,蟲豸姿勢不多,能夠入畫的更少,所以需要時常觀察,默念模寫,決不能淺嘗輒止;只有反覆描繪,才能漸漸畫得有貌有神;反覆再三,才能畫到有神無貌,進入化境。他筆下的花鳥草蟲神態栩栩如生,色彩鮮明、雅純,別具一格,所畫八哥、荷花尤佳。
006-丁紹光
丁紹光(1939—),陝西人,1980年赴美定居。是以中國現代重彩畫之神韻領世界畫壇之風騷的藝術家。經過長期的藝術創作實踐,丁紹光成功地融合了東方古典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的特色,在作品中呈現出強烈的裝飾風格,突出的形式感訴諸觀賞者的視覺,具有濃厚的魅力。現任中外十餘所大學名譽和客座教授,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會長,美國世界美術家聯盟首任主席。
丁紹光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裝飾風格,突出的形式感訴諸觀賞者的視覺,所表現的感情是鮮明的,具有濃厚的魅力。這種風格的形成,是他廣泛學習中國傳統藝術、民間藝術以及西方古典和現代藝術的結果,也是詩意地理解生活的結果。這個過程充滿了艱辛,是他經歷了長期艱辛的生活和藝術上的磨練,一步一個腳印踏過來的。宋人王安石曾經寫過這樣的句子:「看似尋常最奇倔,成如容易卻艱辛。」丁紹光在苦心的探索中慘淡經營,他不追求奇和怪,更不把作品畫得令人難以理解。他追求平實、簡潔、單純的表現形式,而實質上借他的真情和愛心,使作品進入了內涵豐富、深邃、雋永的世界。
007-董欣賓
董欣賓(1939—),江蘇無錫人,新金陵畫派畫家。1979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班,現為江蘇國畫院一級美術師。
董欣賓對自己的作品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即:要求在傳統觀念中透視出現代意識;從東方精神中透視出西方體系;從文人畫中透視出作家畫、民間畫;從個別的藝術作品中透視出民族文化的整體風貌和自然與社會的最高精神境界……他,就是這樣:高瞻遠矚而又腳踏實地,胸有成竹而又無比艱難地追索……
008-范曾
范曾(1938—),江蘇南通人,京津畫派畫家。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現任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南通大學惟一終身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為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於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有約一百五十種詩、書畫、哲學之著述。
「以詩為魂,以書為骨」,這是范曾繪畫的顯著特色,是他幾十年創作甘苦的體味與總結,也是他為中國畫提出的箴言。范曾認為,舉凡中國先哲深睿高華之感悟,史家博雅浩瀚之文思,詩家沉雄逸邁之篇章,皆為中國畫源頭活水。加之畫家對宇宙人生,入乎其內,出乎其外,以詩人之眼觀物,以詩人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調又清新,其所創製,自非一般。范曾生長於詩人世家,受詩歌環境之熏陶培育,且有厚實的儒、釋、道等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因此其內心就蘊含著一份涵養深厚的詩魂,這份詩魂又氤氳在他的筆墨深處。
009-方駿
方駿(1943—),江蘇灌雲人,新金陵畫派畫家。原籍安徽歙縣,生於江蘇灌雲。1965年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畢業。1981年獲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研究生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方駿的山水畫,結構嚴謹,用筆松秀而縱意。嚴謹的結構賦予作品充分的完整性、合理的層次、有序的空間和必要的裝飾性。各類物象如山石、溪流、雲氣、林木、屋舍、舟橋、人物等等,都精心安置,凡前後左右,大小遠近,鬆緊疏密,都和諧統一。這要求畫家付出較多的理性。
如果說,弘仁、潘天壽偏於理性,石濤、傅抱石偏於感性,那麼,方駿屬於二者較為平衡而略偏理性的類型。人的感覺,是他總把山水結構、秩序、境界的經營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並對其山水風格的形成起著主導作用。但他用筆鬆動、靈活,有時甚至恣縱奔放,表現了更多隨機的因素,從而使理性與感性、紀律與自由達到某種平衡。
010-費新我
費新我(1903—1992),浙江湖州人,蘇州畫派畫家。學名思恩,字省吾,別名立千、立齋,後改名新我。擅長中國畫、書法。歷任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書協江蘇分會顧問、蘇州市武術協會名譽主席、湖州書畫院名譽院長等。
費新我精於行草書,它的作品結字十分嚴謹,奇中求正,險中求平。線條幹凈利落,章法錯落有致,運筆時而急促、時而舒緩,起伏有序,極富節奏感和韻律感,尤其是字裡行間時時流露出奇崛、勁健和卓爾不群以及在逆境中頑強拼搏的心境。上個世紀70年代初,毛澤東曾在一次會議休息期間問郭沫若,誰的書法最好,能否排個名次?郭老則說:「第一名應是林散之,他的狂草當代可數第一,堪稱『當代草聖』;第二名應是費新我,他不僅書法好,而且自從右手有殘疾,改左手寫字,練就一身真功夫,實是難能可貴。」說到這裡,毛澤東插話:「費新我身殘志堅,以左手練書法,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更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上世紀文革期間,費新我被挑斷右手手筋,但他並未因此而終止藝術生涯,而是開始改習左手執筆以書法。從晉唐入手,上溯漢魏,帖碑互練,忘寢廢食,並以「歲月如流,不斷新我」自勉,凡三十餘年孜孜不倦。最終,他的書法水平達到如此高的境界:抑揚頓挫,乾濕自然,運筆快而不滑,遲而不滯,書雖止而勢猶未盡,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個人書藝風格。
推薦閱讀:
※15北宋-書畫-李迪
※書畫名家:王翚(輝)
※臨沂市書畫作品晉京展
※書畫文化丨和外面那些媚俗妖艷的不一樣——齊白石筆下的果兒
※【大象視界】大保利12年最震撼人心的近現代書畫集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