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世界大戰的武器是什麼

邵建1945年的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爆炸了世界上的第一顆原子彈。當蘑菇雲騰然上升的時候,人類不幸的命運揭開了新的一頁,從這一天起,人類第一次做到了可以自我毀滅,而在漫長的冷兵器時代,這一點幾乎是不可想像的。這是人類史上一個災難的日子,當年美國首批製造的原子彈一共就三枚,在首次試驗不到一個月,美國軍隊就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毀滅了兩個城市,造成了幾十萬人的死亡。雖然,作為中國人,我的國家不妨是原子彈最大的受惠者,日本的投降,提前結束了中國的抗戰。但,自打我第一次接觸這個詞,就充滿了恐懼。那是文革後期,城市普遍進行備戰教育,其中一項內容就是防核,什麼衝擊波,什麼核輻射,那些陌生的名詞充塞著童年的記憶。兩年前的7月16日,美國舉行了紀念原子彈爆炸60周年的相關活動。比如阿拉莫戈多沙漠是美國核基地,這一天它破例向公眾開放一天以示紀念,除來此參加紀念活動的數百名遊客外,美國政府還特地組織5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學生進入這片禁區,尋找當年爆炸遺留的痕迹。真不知道這樣一個日子有什麼好紀念的,難道是紀念一種超級殺人武器的誕生?原子彈從它誕生的那天起,給人類帶來的就是死亡、災難、威脅和恐懼。雖然,它提前結束了二次世界大戰,但,其中所涉及的戰爭倫理,至今還是一個爭論未已的問題。在我看來,作為戰爭武器的原子彈,它的投放不是在戰場,而是在城市,不是對軍人,而是對平民,這本身就違反現代戰爭的遊戲規則。它是二十世紀最早的一次「超限戰」,只要聽聽當今的戰爭狂人動輒就聲稱用核彈頭瞄準多少多少個城市,就知道是誰開了只要打贏戰爭便不擇手段的惡例。當然,沒有原子彈,當年的太平洋戰爭就不能在它投放後立即結束。因此,原子彈爆炸60年的紀念,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周年的紀念。不過這個紀念給人帶來的沉思是:有了原子彈,我們就走出了戰爭的陰影了嗎?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給地球帶來了更大的戰爭威脅,甚至是全球毀滅的威脅。這一點,當年原子彈的製造者其實很清醒:「我正變成死亡,世界的毀滅者」,原子彈試爆成功後,作為主持人之一的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引用了印度的《薄伽梵歌》的詩句表達他複雜的感情。愛因斯坦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有人問他,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使用什麼武器?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的武器是石頭。」愛因斯坦的回答耐人尋味,思索過後卻令人毛骨悚然,它不但明確地暗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武器是什麼,也相當機智地道出了原子戰爭將帶來的惡果:那就是人類文明的毀滅。人類將倒退到史前的舊石器時代,它們手中剩下的或擁有的是且僅是石頭。多麼可怕的人類末世圖景。其實,愛因斯坦仍然沒有把話說到位。根據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核當量(僅美國就擁有1.06萬個核彈頭),它足以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毀滅若干次。這就不是人類文明毀滅的問題,面臨滅頂之災的直接就是人本身。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小小的星球,今天它已小到一個「村」的程度。那些一心只想把核彈頭對準別人而自己想僥倖取勝的人不妨多想想愛因斯坦的回答吧。一旦核戰爭爆發,絕對沒有勝利者,受害的甚至不是雙方,而是整個「村民」,是人類整體的倒退和滅跡。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極不安全的時代,我們頭上那柄高懸著的「達摩克力斯之劍」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掉下來。我個人認為,極不安全中的一種「最不壞」的安全,是核壟斷而不是核競爭,核競爭「最」不安全,一旦擦槍走火,後果不堪設想。當然,核壟斷對世界各國來講又極不公平。因此,可以公平的是(能否做到則天曉得),世界各核擁有國按比例銷毀核武器,待各國的核武不復存在,最後的擁有者則銷毀最後的擁有。不要讓這個世界存在一枚核彈頭,也不要再開發任何性質的核試驗,哪怕它確實能造福人類。劍固然雙刃,甘蔗卻沒有兩頭甜。這是一筆可以算得過來的帳,只要它對人類具有毀滅的威脅,再大的功利也微不足道。
推薦閱讀:

第四次單身潮來襲 媒體:這比世界大戰嚴重得多
特斯拉CEO:人工智慧科技較量或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太陽上出現巨大日冕洞 或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等大災難 [一點資訊]
能夠先後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這麼強悍
世界大戰的遺產:第二十七章 各自的總結

TAG:世界 | 武器 | 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