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春秋志2  夏文化與夏王朝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夏文化與夏王朝》,我先在下面分四個題來講,第一個就是名詞的解釋,首先是夏文化,夏文化指的是夏王朝時期,夏民族的考古學文化,這是一個解釋,名詞解釋。下面又念到另外一個名詞解釋了,就是考古學文化,這個也需要解釋一下。什麼叫做考古學文化?就是考古學文化是在一定的實踐和一定範圍的,並且具有共同特徵的遺址或目的。這又是一個名詞解釋。第三個解釋就是夏王朝,這個大家不用解釋,可能大家也不知道。夏王朝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簡稱為夏朝,這個名詞解釋就完了,就這麼幾個名詞解釋。  第二個題就是講這個中國文明史的開始。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所謂是文明古國了,現在這個問題就來了,那麼你既然是世界上早的文明古國,那麼中國的文明史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問題是學術界共同討論的一個重大的學術問題。所謂學術界就不光是歷史學,包括考古學也在內。還有甚至於包括文學、哲學,都包括在裡面,是共同討論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夏朝已經成為大家所公認的中國的第一個朝代,最早的朝代,就是第一個朝代。西漢時候的偉大歷史學家司馬遷,大家都知道,這個上面可能都有。司馬遷他的有名的著作《史記》,它就是記載的(歷史)就是從夏朝開始的。他也認為夏朝是第一個朝代。朝代的建立,那就是說夏朝以前沒有朝代了,朝代的建立那就有了國家,說我們中國就有了國家,在這個有國家就沒有國家。從夏朝開始就有了國家。有了國家就有了文字的記載,就有了文字的記載。這樣自然就是文明時代就已經開始了,那就是從夏朝開始的。但是關於夏朝的起始,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這個問題又是長期以來沒有解決的問題。甚至還有這種情況,夏朝究竟存不存在,中國究竟有沒有個夏朝還有爭論,特別是外國的學者,特別是歐洲的學者,他很懷疑中國有個夏朝。所以這就是個很重大的學術問題,是世界上的問題不光是中國的。中國既然是世界聞名古國,它就影響了全世界。甚至他懷疑夏朝的存在。在上一個世紀初,二十世紀初,中國曾經流行過一種所謂懷疑古學派,流行一種疑古學派,就是懷疑古代,我這個上面也有,疑古學派,他們把中國的一批古書,一批古書考訂為偽書,是假的。中國最早期古書是假書,所謂假書就是比較晚的。它冒充早的。從而就對中國最早的古史,古代歷史,就產生了懷疑。產生了懷疑所以叫做疑古學派,它是個學派,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現在有的學者,提出來所謂走出疑古時代這麼一個提法。走出疑古時代,我看,我個人意見我看實在沒有這個必要。走出疑古時代這種提法本身我覺得也不見得就是十分科學的,也不見得十分科學的。如果按照它這個提法走出疑古時代,那叫我們走道哪兒去呢?那無非再走到信古的時代了,剛才,信古這個上面有,要從疑古要走上信古了,這個信古可不可靠呢,很多都是不可靠的。就是我們原來用一個比較可靠的研究成果,走到一個不可靠的情況,我覺得這樣提出來是不太科學的,而現在真正要整理出中國的古代史,沒法解決的問題,古代文獻就沒法解決,它已經走到絕路了。因為這個都是幾千年來研究的,已經都沒法再研究了。肯定得不出什麼好的結論,現在所依靠的,你真正要整理中國的古代商古史,現在只有一個新的辦法,那就是依靠考古學。  所以這樣就說明考古學的地位是相當高的。為什麼考古學的地位非常高呢?就是因為考古學本身就是一個科學,它不是憑這個腦子你隨便想出來的,它是個科學的東西,所以真正要恢復中國古代史,恐怕只有用考古學了,用考古學才能恢復。何況絕大多數的疑古派學者,並沒有徹底地否定夏朝的存在。當然他有些說過頭的地方,但是他也沒有徹底地說中國沒有一個夏朝。他也沒有說出這種話。特別是因為這些疑古派學者一直到解放以後,還活著的、還存在的,這些疑古派學者到最後他乾脆直接地提出來夏朝的存在。他是肯定夏朝的存在,並不是把夏朝都否定掉了。現在之所以否定夏朝,那主要是外國人,我在1990年曾經在美國洛杉磯參加一次會議,全世界的會議。否定的多半是歐洲人、美洲人,多半是這些人,因為他從來不相信中國的歷史。他要貶抑中國的歷史,日本人站在中間不表態,而有中國血統的或中國人的顏色的這種人,黃種人,無論他住在美國,是美籍華人也好,無論是香港(人)也好,那個時候香港還沒有收復,香港人也好,無論是新加坡(人)也好,無論是台灣(人)也好,不論是哪個地方的中國人,只要是中國人一致贊成夏朝的存在。  第三個問題就是夏文化的研討。它怎麼研究的,夏文化的研討,上一個世紀中國興起了考古學,這個最早的考古學者跟清華大學很有關係的,大家都可能知道叫做李濟,他就在清華大學教書,當時。考古學,中國考古學從它一開始,就具有明顯的特點,每一個國家的考古學都有它的特點,中國的考古學有明顯的特點,它的目的就是為了研究中國古代史,非常明確。夏文化問題這個問題呀,就是在考古學上提出來的,在歷史學界和文獻學界都提不出來這個問題,他沒法提。只有從考古學上提出來,夏文化的問題。夏文化研討已經很多年了,夏文化研討的歷程是隨著中國考古學的發展而不斷深入的。考古學發展越深入,夏文化研究就越好,是這樣的。但是在十九世紀末葉,就是在清朝了,在河南省的殷墟,河南省的殷墟發現了甲骨文,大家知道有一甲骨文,在河南省殷墟發現甲骨文。為這個研究商朝的歷史,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因此而開闢了研究商史新的研究領域。新開闢一個領域了,因為甲骨文的發現,這個新的領域。尤其是王國維,這個王國維也跟清華大學有直接關係的。他原來就是清華大學的,尤其是王國維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法叫做「二重證據法」,更為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這個王國維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學者,那是很偉大的一個學者,提出了新的研究的途徑。王國維他把出土的甲骨經文,這是通過考古的在地下挖出來的,甲骨經文和古代文獻密切地結合起來,做到了相互印證的效果。這是王國維的功勞,他更具體的功勞還不僅於此。因為在甲骨文中,法連眾多的很多的商代的帝王的名字,甲骨文中有商朝帝王的名字。根據甲骨文發現帝王的名字,如果排列起來,它的世系,世系就是誰是父親、誰是兒子、誰是孫子,就這麼祖孫多少代,依照這個順序排列起來,排列的結果同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殷本紀》,《史記殷本紀》基本上能夠符合了、基本上一致了。這就是王國維最重大的一個發現。他的學術地位最重要的就在這兒。從考古的材料和古代的文獻完全能夠對合起來了,這個是不簡單的。由此就證明了甲骨文就是商代直接遺留下來的文字記錄,因為甲骨文出來以後,很多學者研究這究竟是什麼字,是什麼朝代的都搞不清楚的。儘管有的人猜,可能是從商代差不多,但是不敢肯定啊,沒有做出一個很具體的結論嗎,結果王國維就根據帝王的名字就排列,肯定地說這就是商代的,甲骨文就是商代的,它的時代確定了。這就證明了甲骨文本身就是商代的,一直保存到現在的它的文字的記錄。這是王國維的一個很大的結論,同時反過來也證明了《史記殷本紀的可靠性。因為它兩個都對起來了,甲骨文可靠,那麼《史記殷本紀》也可靠。這是絕對的證明這是根本推不翻的。所以這是王國維最大的功勞。這個功勞非同小可,把中國的歷史就往前推了,原來都懷疑的都搞不清楚的,現在完全可以搞得清楚了。既然《史記》的《殷本紀》講的商朝的事情完全可靠,剛才王國維的這個完全可靠,我們現在要進一步地問,《史記》不只(有)《殷本紀》,還有《夏本紀》,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夏朝,夏王朝,還有《夏本紀》,這樣我們就可以推測,既然《殷本紀》可靠,那麼《夏本紀》,司馬遷所記的《夏本紀》也應該是可靠的,也應該是可靠的。至少它有很大的可靠的一部分。到1928年殷墟的發掘開始了,殷墟的發掘的考古發掘開始了,根據考古學的地層原理和同位出土的甲骨文,終於識別出其它的商代遺物如陶器、銅器等等。原來我們並不認識商朝的陶器是什麼、商朝的銅器是什麼,都不認識的。從宋朝以來就一直出土,一直到清朝,都搞不清楚,究竟是哪個朝代的都不認識,就因為甲骨文的發現,它同一層位出的,所以這就把這一器物的特點找出來了,慢慢地研究出來了。  不僅僅知道這個其它的器物,而且發現了宮殿遺址,就是當時的王住的宮殿發現了。不僅僅宮殿,而且他死後的墓葬也發現了。就是王埋在什麼地方,它是一個什麼情況,這樣子一來,它在當時的器物當時的宮殿、當時的墓葬都知道了,這樣就整個的商文化就知道了。是這樣總結出來的,這種工作都是考古學的成績,都是考古學把它證明出來的。到了三個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有的歷史學家有的歷史學家例如像翦伯贊、像范文瀾,這都是非常著名的歷史學家。這些都已經過世了、都已經死了。他們曾經提出來仰韶文化,那個上面有,仰韶文化或者是龍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直接這麼論證就是夏文化。他們這個論證當然很有意義的,在學術上很有意義的。但是他沒有論證,他都沒有論證,並且他講的仰韶的年代和龍山的年代都同夏文化不相稱。怎麼不相稱?它比夏文化還要早,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比夏文化還要早,就不是一回事情,所以雖然他們這樣提出來了,所以作用並不是太大。學術界並沒有一致公認,這是很長的時間,不是幾年的時間,儘管他都是很有名的歷史學家,但是沒有得到證明,還是大家不會相信這個說法。  這也是因為中國考古學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很早,有很多的重要問題,特別是關於同夏文化有關係的問題,都來不及研究,因為中國考古學剛開始,剛開始沒多少年,研究夏文化問題的條件還不成熟。剛才講的這些歷史學家,他是提前地提出這個結論了。考古學還沒有研究到這個程度他就提出來了,當然就得不到大家的公認。到了五十年代解放以後了,到了五十年代,中國考古學同步地發展,發展得非常快。解放以後,從仰韶文化一直到殷墟文化,特別是通過鄭州商城的發掘,特別通過鄭州的發掘意義非常重大。最主要的意義,它把先商文化和早商文化和晚商文化統統連在一起了。最大的意義在這兒。什麼叫做先商文化?就是商湯(公元前1600年)以前的商文化。什麼叫早商文化?就是從商湯起義,一直到武丁(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為止,這是早商文化。什麼叫做晚商文化?就是武丁開始,一直到商紂王(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就整個商朝的線索,都是非常清楚了,它們都連在一起了。就是中間不存在空白的情況,就是從先商、早商、晚商都連在一起了,中間沒有空白。這樣就為研究夏文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剛才講以前的學者,因為沒有這些條件,他研究的結果是不會被人公認的,現在有這些條件了,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研究了,情況就不同了。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徐旭生在河南省偃師縣發現了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是個什麼文化呢?我剛才講的文化都是考古學的文化,剛才名詞解釋的時候我都講了,二里頭文化是介於龍山文化和早商文化它們中間的一種青銅時代文化。它是介於龍山文化與早商文化中間的一種青銅時代文化。考古學界,我們中國考古學界經過了四十多年的研究,四十多年的研究,後面二十多年,四十年中間的後面二十年,並且非常地激烈互相地爭論,那是很有名的了,發表的論文有多少呢?大概有四百多篇。那非常激烈,爭論得非常激烈的,最後終於1997年就是前幾年了。在九七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在河南省偃師縣召開了一個全國性的夏商前期的年代學的商討會。討論它的年代,夏商前期的年代的商討會,在這個會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見,這個是很不簡單的,爭論了三四十年沒有一個結果,忽然斷代工程開全國性的這麼一個會,大家一致贊成二里頭文化1—4期就是夏文化。  第四個問題要進一步講為什麼二里頭文化1—4期是夏文化?我現在也簡單地分為四點來講。第一點就是關於它的年代,這個年代就是牽扯到鄭州商城,就是剛才提到鄭州發現這個商城。鄭州商城已被確證為商湯的首都,商湯的首都叫什麼名字呢?叫做亳都。還有一個城就是偃師,偃師也發現一個商城,經過考訂它應該是早商的,早商時候的離宮,正式首都在鄭州。還有個離宮在偃師商城。這是在考古發現上很重大的發現,很了不得的發現,這兩個地方,特別是鄭州,而在地層上面,這兩個城這是我們考古的專用名詞。在地層上面,在地層上面層位方面,這兩個城都晚於二里頭文化。二里頭文化比這兩個城都要早。所以二里頭文化必然是早於商湯的時候,商湯,剛才這商湯的首都,它比這首都還要早,那當然就是到了夏朝了。因為商是接著夏朝來的,就到了夏朝這個年代了。  第二講文化的分布。就是夏文化和商文化,它這個(分布)是不是一樣呢?不一樣,它分布的情況不一樣。二里頭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西部和山西省的西南部。主要當然還有其它的地方。與古代文獻上所記載的關於夏人,就是夏朝的人,他們活動的範圍是相合的。再就是先商文化。先商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和河南省的太行山的東邊,就是挨著太行山,它是在太行山的東邊和河北省的西南和河南省的北邊,太行山的東邊,主要在這個區域。看看它和夏文化分布得完全不一樣,各在各一處。但是它的年代是相同的,很接近的,這就說明了什麼呢?就是夏文化和商文化,它們是平行發展的,就得到這麼個結論,得到這麼一個規律。同時存在、同時發展,但是在不同的地區,這是考古上一個很大的發現,也不是發現不了了。這主要是研究證明了這一點。這又是一個很重要的證據,這是從文化的分布來看。本來先商或夏它的年代是相同的,它分布的地域是不一樣,恰好在考古上得到證明。  第三點證據,就是文化特徵的不一樣。我現在就講這個二里頭文化的最突出的酒器,就是喝酒的一種器物,叫做什麼呢?叫做雞彝。商文化最突出的酒器是什麼呢?這叫做假(同音),這個字念jia(假),周朝的最主要的酒器呢,是這個破(同音),那也寫的有是破(同音),是另外一種酒器。這個三個酒器把它區別出來,有什麼意義呢?因為根據文獻的記載,根據什麼記載呢?就是根據《禮記明堂位》:「灌尊夏後氏以雞彝,殷以假(同音),周以黃目」。所謂「以」就是用和這個灌器,是一種飲酒的器物,究竟用什麼器物?它這兒記載得非常清楚。三個朝代,夏商周不一樣。恰好我們從考古的發現來看,正是如此,正是不一樣,這就把夏商周區別開來了。所以這是文化特徵中,我說抓住一個最主要的證據。既然雞彝同夏文化連起來了,是一回事,這也就直接證明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這是古文獻上面來的根據。這是第三個證據。  第四個證據就是國家的象徵。我們知道夏朝的時候夏王朝的時候,既然是文明的開始,中國文明的開始,它就應該有了國家,那麼你現在從考古上證明是不是有國家呢?這就個問題了。如果有國家,這當然又一個很重要的證據了。這個當然在考古上面,國家這個東西是個比較抽象的,你怎麼證明一個國家的存在呢?這個很不好證明的。但是我們考古學上面也有方法可以證明。怎麼呢?在二里頭遺址中間曾經發現一座大型的宮殿遺址,所謂宮殿遺址就是王住的那個遺址。那個住的地方這有多大的規模呢?它的面積達到一萬平方米以上。大家可以想一想,一萬平方米大概跟現在故宮的太和殿也差不了太多了。你想這在幾千年以前,出現這麼大的宮殿,你說它是不是國家的象徵是什麼?何況現在進一步考證,這個宮殿是什麼?這個宮殿是宗廟,是宗廟,那上邊寫的宗廟。有這個宗廟的出現,直接證明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就是直接地證明了。因為這個宗廟,不僅是作為祭祀用的,而且作為行政的場所,就是一個官府衙門了,就是這個意思。有官府衙門,有這些那不是國家是什麼?就直接證明國家的出現了。所以這同文獻上記載的夏朝本來就是中國最早的國家,這就直接證明了,直接證明就是國家。所以根據以上我講的四點證明,夏文化應該是基本上解決了。這是爭論了多少年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別的辦法根本沒法解決,根據文獻都沒法解決。現在根據考古學就很自然的把它解決了。當然我是講了一個最簡單的,不過大家可以聽出一個大概,當時既是青銅時代,剛才講了它既是青銅時代,又是這個年代,夏朝年代又是這個年代,又是這樣的文化特徵,剛才講的又是這樣的文化特徵,同時也出現了國家。在這個時候,你說這不是夏朝,它的證明比較全面了。那就是比多少連前的幾十年前的這些歷史學家所推斷的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他們當時沒有提出任何證據就是說了一下,就這麼說說而已,所以沒人同意。現在我們這個不是說說而已,有這麼多的硬的證據,所以夏文化的研究到現在達到一個高峰,從來沒有達到這個水平。這個就是說考古學起的作用沒法估計的。現在有些人對考古學不算太理解,以為考古學就是找點古器物什麼的,賣賣古器物,以為是這個。這是一種誤會。其實我們考古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研究中國的歷史。跟研究中國問題其它的方法都試了,不行,沒法解決。緯度考古學能夠從另外一個方面能夠徹底解決。  問:通過剛才先生所講的,我們已經看到了,通過考古學的發現,並且根據《史記》裡面那個《殷本紀》、《夏本紀》,我們已經證明了商朝和夏朝的存在,國家制度的建立,那我們現在可不可以推測《武帝本紀》裡邊所記載的堯舜時代,他們也已經建立了國家制度呢?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看到在堯的時候,已經設立了百官,而且堯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個刑法。所以提到「五伏三流」什麼,然後舜設行「天子賜贈」的時候,他通過向堯稟報,然後鎮壓了峒彤(同音)、關周、鯀這些持不同政見者。也可以說已經有了國家機器,因為從這種角度說,我們說堯舜時代是不是國家制度已經建立了呢?謝謝。  答:這個問題前面我已經講到這個問題,疑古派的問題就直接牽連到疑古派的問題。我說疑古派有這麼大的功勞,周揚曾經講說是一次革命,就是講這個道理了。你剛才這個同學所講的,舉的這些情況,絕大部分都是不可靠的,都是偽史、都是假史,如果我們要走出疑古時代,就走到這個道路上去了。那隻能這樣子。所以這正是不可靠的一部分,這個不可靠根據顧吉剛他們的分析,完全有把握的,完全有把握是不可靠。它都是根據以後的人物,那些想法加進去的,另外改造了寫的。所以這個東西,我們研究歷史的不能根據不可靠的東西來做出結論的。所以我最後意見,我認為堯舜不是不能研究,也可以研究,恐怕是很難具體的研究了。同夏朝很大的不同,根本不同。究竟有沒有個堯舜活動的地方,沒有人能說清楚,我們剛才說夏朝分布的地域,講得非常地清楚。堯舜是不是講得清楚呢?我想沒有任何人可以講清楚,究竟堯舜在哪兒?誰知道?誰知道在什麼地方。有人說在山西,還有人說不在山西。又說相差很遠,有的說在山東,你說這怎麼說呢?說不到一塊,為什麼呢?這些講話我可以肯定說句都是假的,都是不可靠的,這正是顧吉剛的功勞、疑古派的功勞。  問:鄒先生,我想問一下,商朝已經有確證的甲骨文證明它的文化的存在,那麼對於夏朝我們已經能證實它的文化存在,那有沒有相對等的文字呢?如果沒有的話,那我們比如說從青銅器上,有沒有類似的符號能夠傳達文明的信息?因為它已經有王朝的話,王朝之間它那些行政的一些命令,包括我想有些其它的,它總是應該以文字的形式來傳達的,上級對下級的統治。  答:這一個問題正是我們在考古上的一個缺陷。現在的工作還是做得很有限,這位同學提的這個問題我不能做肯定的答覆,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那要靠以後的工作了。不過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夏朝雖然有國家,它同商朝來比恐怕就沒法比了。應該比它的層位,應該比商朝要低得多,它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商朝的國家組織形式各方面都比較全了,但是夏朝恐怕就很難達到這一點。它就是剛開始有國家,得有中國國家的起源碼。文明的起源剛開始,剛開始不一定面面俱到,不一定都弄得那麼像商朝一樣那麼合適。商朝實際上也不行了,商朝如果同周朝比,那又差一塊了。總而言之它的國家的發展是不斷地發展的,越來越完善的,是這麼一個。所謂堯舜那個時候是不是有國家,那就不好說了,沒有證據,現在拿不出證據來。就是在文獻上也拿不出證據,剛才這位同學也講了,這些證據是不可靠的。我可以這樣講都不能用,不可靠的東西我們就不能用這個意思。至於講文字,夏朝的文字據我個人的推測也許現在還沒有發現,也不是說一點線索都沒有。現在有的上面,有的陶器上面,有的這個同文字非常接近的那個東西。現在已經發現不少了,就有點像甲骨文類似了,有這個問題。但是你要發現一大片的文字記錄那不太可能的,商朝也沒發現。它不過是發現一大堆的甲骨,甲骨非常多了,發現十多萬篇了,但是你要成為一本書,還做不到這一點。包括甲骨文也做不到這一點。也許這本書恐怕是很難發現了,因為這距了幾千年了,三千多年了,到夏朝已經四千年了,年限太長了,它不可能保存到現在。不過夏朝有文字,那我是存在這種、寄託於這種希望,可能能夠將來發現更多的文字,很有可能。  問:我想問您的問題是,就是說現在考古學界有一個傾向是,就是拿到一個比如說挖掘了一個遺址以後,我們傾向於拿這一個遺址挖掘出來的東西,跟一些它允許我們能確定出它的年代來,或者說是不大確定,我們來跟這個它所對應的年代中的那些文獻來印證它,這種方法是不是科學?比如說我們發現了一個遺址,這個遺址也許發生很多重要的事情,就是發現了很多重要的遺物。但是裡邊沒有任何的文字記載,比如說在山西,也許這一段地區有一段歷史,是跟它的年代是一樣的。我們是不是可以拿這一段歷史來跟它印證呢?而要如果這一段歷史(是)假的話,那麼這個遺址是不是(在)它(那裡)所做的工作是沒有用的?  答:不是,我這個要跟你解釋一下,跟大家簡單地說一下子。考古學它是一門科學,首先講的是這一點,不是你隨便說的。你要經過很多的研究,並且一個人還研究不了,根據很多人研究這個出來,找出什麼東西呢?找出一種規律、一種規律,任何科學都在找出一個規律嗎?它找出規律以後,在別人不懂考古學的人,你怎麼知道這就是哪個時代哪個朝代的?你眼睛怎麼這麼厲害呀?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根據科學的研究,為什麼它是科學的?就是經過很細緻的研究它的特點研究出來的,所以根據這個特點一看,誰看呢?考古工作者看,不是任何人都能看。考古工作者一看就知道什麼的,一般不會(有)太大的錯誤。它是這樣,但是你要訓練到有這個本領,現在北大有一個考古系,恐怕你念四年還不一定能達到這個水平,那是非常困難的,做研究生差不多了。研究生大概可以判斷,可以馬上判斷一般的人判斷不了的,謝謝。
推薦閱讀:

重見天日的齊普賽寶藏
[i·寧德] 當寧德九個縣市的老照片匯聚一堂時……
子、軒、涵、浩、梓、曦
民間小調的歷史是什麼?
街頭塗鴉丨writer藝術家心中的「塗鴉聖地」都是哪?

TAG:文化 | 華夏 | 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