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歐美通過戰後合作拉緊關係 中美也可以
2014年11月21日 08:43來源:環球網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9人參與 1評論
【環球軍事報道】編者按:今年6月和10月,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與美國著名政治家基辛格博士就中美關係展開了兩次精彩對話,本報特此摘選刊發,以饗讀者。這並不是說中國想成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而是因為根據中國人的世界觀念,大國小國都應該兄弟般相處。
傅瑩:這是一個非常嚴肅和重要的問題。理論上講,我認為大國之間再次發生世界規模的戰爭的可能性比較小了,因為各國經濟高度依賴,利害太大了。而且,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國家無須訴諸戰爭手段就可以獲得資源、市場、資本和技術。此外,戰爭的形式也不同於以前,大國之間戰爭的後果太不可測。我覺得,現在的危險是仍有人認為戰爭是解決大國之間問題的一個選項。
基辛格:歷史上不是所有的戰爭都有經濟上的原因。現在,雖然大國之間相互作戰的可能性不大,但戰爭的風險仍然存在。回顧一戰發生前10年的歐洲,雖然沒有發生戰爭,但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危機,人們對危機習以為常了,不去認真處理,導致失控,走向戰爭。現在如果對危機處理不及時或者不恰當,也有可能失控,引發戰爭。當前的風險是,國家在發出威脅之後不知道如何體面地下台階。根據我的經驗,有的國家正在美中之間玩遊戲,美中雙方都需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免被利用了。
中美之間很多問題源於認知偏差
傅瑩:過去就有國家善於遊走於大國之間。我覺得矛盾本身是可控的。倒是日本的安倍首相很值得警惕。他拿釣魚島爭議做了一個大局,誇大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藉此調整安全戰略甚至修改和平憲法。美國如果看不清楚其中的風險,因為是盟友而被卷進去,會對局勢走向和各方判斷產生很大影響。美國一些高層講話比較情緒化、不慎重。我在美國這些天許多人都在質問中國對海上問題的處理,我做了解釋,發現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認真去了解事實就下了結論。這表明中國需要對外說得更多。
中美雙方對中國地位的認知存在很大差異。美國過高估計了中國,認為中國想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因而對中國焦慮。中國民眾看到的是,美國在很多中國人關心的問題上都站在中國的對立面,當中國面臨周邊問題的挑戰時,美國不分青紅皂白總是指責中國,這導致民眾對美國的負面情緒上升。特別是,在美國一些選舉中,政客需要通過批判中國而獲得選民支持,這令中國人費解甚至不滿。
基辛格:這確實讓人擔心。當前美中雙方最重要的是要避免明顯的衝突。在周邊問題上,儘管中方很多時候是因為受到挑釁而不得不做出反應,但仍然要避免給外界造成威脅鄰國的感覺。現在,美中兩國面臨的共同挑戰是,能否在一些問題上攜手合作?這不僅有利於美中兩國,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美國和中國需要認真考慮能在一起做些什麼。正如二戰後的美歐之間通過真正的合作而拉緊了跨大西洋紐帶,美中之間也可以通過合作來加強聯繫。當然這種合作也同樣要避免使中國的鄰國感到不安。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我認為雙方還可以做很多。
我理解中國現在所處的困境。領導人不希望和美國發生衝突。但在遭遇挑釁的時候,他們又需要作出反應。美國同樣也處在困境之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那些爭議島嶼到底在哪裡。由於網路和媒體的影響,領導人都會受到國內壓力的影響。當今,人們都是從電視屏幕和網路上獲取信息,他們的思維方式與當年從報紙和書本上獲取信息的人們很不一樣。所以我們需要設法劃清問題的界限和降低爭議的熱度。中美之間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能因這些問題而分散注意力。
此外,中美需要就兩國的戰略考慮進行交流。清楚彼此的戰略方向有利於未來的合作。例如,美方並不需要用南海問題來威脅中國,現代的戰略家不會考慮用距離中國幾百英里的小島來遏制中國。
傅瑩:21世紀的中美跨太平洋合作應該是平等和雙方都有需求的合作。這種合作的成功不僅需要雙方都主動推進,還要求雙方在必要的時候都能夠妥協,能夠照顧對方。我們可以找到共同利益的基線,嘗試合作起來。例如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雙方就有著共同的利益。關鍵是不能一方總是要求另一方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是有進有退,真正的平等合作。
推薦閱讀:
※香港電影著名的十大配角,每位都和星爺合作過,八兩金成最醜男星
※1992年周星馳有多猛,梁朝偉杜琪峰合作的電影被逼的只有18萬元
※每個人都想合作,卻為什麼總是達不成合作
※職場:遭遇「不合作」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