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孩子的未來不能缺少這件事,父母都要認真讀讀!
孔子是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受他思想的影響,儒家學說非常重視教育,「修身」就是儒家對教育的另一種稱呼。
儒家所說的「修身」不只針對成年人,而是從孩童時代就開始對孩子進行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讓他們從小就能夠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這些兒時養成的習慣,看似不經意,但是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做人都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漢書·賈誼傳》記載了孔子這樣一句話:「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中也記載了相似的內容:「少成則若性也,習慣成自然也。」
孩童時代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的基礎和根本。小時候培養出來的習慣,是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許多名人之所以能取得突出成就都和小時候養成的勤奮好學習慣密不可分。
——大思想家顧炎武的故事告訴我們:幼年的勤學是能否有所成就的重要條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大學者顧炎武這句名言家喻戶曉。 顧炎武從小就在家庭教育中養成了勤奮好學的習慣,為他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顧炎武自幼家教良好。11歲的時候,家人就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讀書時,他的祖父告誡他:「有人讀書是走馬觀花,只是看個大概就以為自己讀過這本書了,這種讀書方法是不可取的。」
讀書是件認真的事,既然讀書,就要老老實實的讀懂讀透。幼年的顧炎武腦海中深深記下來這句話。
後來顧炎武給自己制定了一套四步讀書法:第一步,每天必須讀完一定的卷數;第二步,書不僅要讀,而且還要抄。他堅持把每天讀完的書抄一遍。一部《資治通鑒》讀下來,生生手抄了一部《資治通鑒》。第三步,讀書,僅僅抄還不夠,那只是機械的讀,要想把書變成自己的,還要寫讀書筆記。《日知錄》就是顧炎武的讀書筆記的彙編。第四步,讀過的書定期溫習。顧炎武的溫習方法是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有錯誤立即糾正,重新背誦。
顧炎武幼年養成的這種讀書方法,數十年堅持不懈,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今天的孩子從小的生活豐富多樣,過於多彩的生活往往讓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被新鮮事物吸引走。當孩子進入校園,開始學習時,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時後悔都已經遲了。
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讓讀書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人生的一部分,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專註力,也能讓孩子終身與書為友,與書為伴。這是孩子人生最寶貴的一筆財富了。
推薦閱讀:
※周立波被質疑,道德綁架姑娘與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相認
※毀掉孩子,7種言行讓父母后悔莫及!!
※面對子女早戀,父母該如何正確阻止
※關注| 父母的壞情緒是孩子心靈的污染源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