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青少年自殘的靈魂深處

有自殘行為的人大多數都有心理障礙或是心理不平衡,才會自我傷害,心情鬱悶卻沒有辦法找到合適的方式抒發,才會藉由傷害自己的身體來達成發泄的目的,這些可能都是患有輕度憂鬱症、潛在性的憂鬱症的患者才會有的癥狀,顯然大腦是已經生病了。父母一吵架,孩子就躲到衛生間里拚命打自己耳光;一名初三學生,成績優秀,每次都要考第一,考不到就當眾拿刀片割手「自懲」;和女朋友分手,高中生用煙頭在手背燙出一個疤……面對近年來驟然增多的青少年「自殘」案例,不少心理學家和教育者都呼籲社會應重視這一不正常現象,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據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去年初公布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5.2%接受調查的廣州市中小學生,承認過去一年中有過用刀片等利器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在自殘的孩子中,大約有20%會有自殺的念頭,或者是「曾經設想過各種自殺的場景」。為什麼青少年會出現這一令人震驚的「自殘」現象?是什麼促使他們產生「自殘」的心理?什麼是自殘?自殘不光是青少年有這種行為,許多三十歲以上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也有。自殘是一種擬似解脫、克服心理上極端痛苦的特殊方式,以小痛壓抑大痛,以此痛壓抑彼痛。這在沒有身歷其痛的人還真是難了解:他們為什麼割傷自己的手腕?因為他們用身體的痛覺來逃避心靈上更深一層無法忍受的痛苦!美國有十分之一青少年偷偷自殘,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女孩;中學生自殘及有自殺念頭的數字均屬偏高。青少年自殘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抑鬱,考試課業壓力、自覺沒人關心、情感等問題容易令青少年感到不快樂。什麼是自殘?一般人都把自殘跟割腕自殺聯想在一起,總以為自殘就等於自殺,或自殺未遂。其實自殘只是使用利器割劃自己皮膚,或掐、刺、捏、打、燙等,製造身體的痛覺,並不是想死;當她們割劃時,頭腦還是很清醒的,她們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自殺是想要結束生命;自殘並不想結束生命,只是為了抒發情緒,以任何方式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但該個體並沒有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清楚意願,她可能會因為自殘而造成意外,但在進行這項行為之前,她的意識並不清楚地表現出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顧名思義,自殘是對自己做有害的行為動作,以受傷為目的,且是單獨完成。自殘行動不是以殺害自己或是結束生命為意圖,且不偶然發生。常見的自殘行為包括割腕(用刀、筷子、石片、玻璃碎片割手臂、雙腳、頸部等)、吞食較不具毒性的藥物或牙刷、刀片;以煙蒂燙傷手臂或其他地方;故意撞傷身體;刻意的過量飲食或拒食;以拳頭打自己;吞食異物等,一般坊間常見的刺青、穿耳洞,或是宗教中以法器刺傷身體的行為均不能稱為自殘。自殘者的困難在於曾經經歷過一個創傷事件,當記憶、思想,在極端強烈痛苦時,為了避免去直接面對、承受那種心理的痛,所以以自殘的方式把它轉移成可掌握的生理的痛!過程很痛又傷人,卻是可以暫時逃離心理的困境,讓當事者可以覺得有控制感和暫時脫離心痛的感覺,但是,缺點是沒有真正處理問題的癥結,心痛的感覺會再度襲擊而造成不間斷性的自殘。「自殘」的魔影為何難以消除?自殘一旦被學會,就像上癮了一樣,很難戒除,尤其是如果背後造成情緒波濤的原因沒有移除的話,通常會持續十到十五年然後自然停止。用強制的方法來阻止自殘的行為是不好的,有可能造成進一步的痛苦,而且就像其他的癮頭一樣,被剝削的慾望只會反彈成另一個劇烈的反應,唯一的問題是當你轉移痛苦時,你沒有直接面對那個在你生命里造成這個騷動的不可知的東西。雖然你把痛苦轉移成了假痛,但是你沒有真正釋懷,它不會使自己減輕痛苦,它反而會不斷捲土重來,而你就不斷地自殘。自殘是一種解脫、克服心靈上極端痛苦的一種特殊方式。似乎習慣自殘的人,喜歡用「數字」來證明自己的能耐。這樣的人,內心是多沒自信,甚至喪失了活著的目標。很多時候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因為傷害自己最多的就是自己!為何要這樣輕率自身脆弱的生命,這般地糟蹋自己的生命……我想不論是霸凌者還是自殘者,都是一種不尊重生命的態度。生命是什麼?是介於生與死之間。簡單的說,是活著的證明。盡其在我,你可以定義「生命」嗎?你又是怎麼想像「人」是怎樣的生物呢?擁有生命的生物,竟然會如此的不堪一擊,13公尺高的海嘯、9級的地震,一瞬間衝垮許多的家庭,一切化為雲煙。想起學校書店老闆娘飼養的一隻鸚鵡,她每天提著鳥籠上下班,但鸚鵡卻出現咬羽毛自殘的情況,這時我才知道鳥也會有壓力。當無法排除過大的壓力時,就會自殘咬毛;或者鸚鵡發現自己失寵,就會因吃醋而自殘;8歲大的鸚鵡「小丸子」因長年被關在鳥籠內,出現咬羽毛自殘現象,飼主帶去給獸醫科,我還笑說:「它又沒有健保,要自費喔,帶出去散步!」經常出去散步後,「小丸子」的自殘情況不藥而癒,再看生活在動物園中的動物們,它們的生活就等於是終身監禁一樣,因為我們限制了它們的自由,而讓它們深感不自在而困惑。家人該為「自殘」的孩子做些什麼?自殘的行為就像很深的毒癮一樣,要戒除當然非一蹴可就,但是只要用對方法,循序漸進地一步一步來,還是可以消除的。家人應幫助自殘者的心理重建。他們都躲在暗處獨自抽泣,覺得自己難以自拔,見不得人;很怕應對這種行為,又身不由己;每次自殘完就深深自責,覺得自己很沒用,是可恥的;每當夜幕低垂,就想到那個惡魔又要找來了,不自主的焦慮起來。高漲的情緒如波濤洶湧般的起伏不定,難以入睡的長夜長又常,惡魔果然依約而來,無法抗拒,只有引狼入室。如此惡性的循環,宛如戲劇性的環節會越演越烈。為了阻斷罪惡感造成的焦慮形成的惡性循環,健康的心理建設是非常關鍵的。第一,要讓自殘者知道這只是一種不得已的克服方法,雖然不健康,但也不是罪惡,不是「不正常」,也不是只有他們才這樣,世上有很多人跟他們一樣有這種不適當的習慣,只是都不知道怎麼去擺脫而已。第二,決心戒除這是一個長期的心理作戰,而且過程非常難熬。所以自殘者必須要下定決心,那是成敗的重大關鍵;要讓自殘者知道,這是可以糾正過來的,他們必須也願意主動尋找方法並付諸行動!近年來,自殘者的年齡逐漸降低,連小學都開始出現有自殘行為的小孩,這些可能是因為家庭因素、課業壓力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家人」真的很重要,必須要時時刻刻給予適度的關心與關懷;當然也要給予適當的稱讚,不要一味地要求,這可能會造成小孩心理的抗拒,進而演變成以傷害自己來發泄排解壓力,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遺憾。根據醫學分析報導,這些有自殘行為的人大多數都有心理障礙或是心理不平衡,才會自我傷害,心情鬱悶卻沒有辦法找到適合的方式抒發,才會藉由自己傷害自己的身體來達成發泄的目的,這些可能都是患有輕度憂鬱症、潛在性的憂鬱症的患者才會有的癥狀,顯然大腦是已經生病了。關於「自殘」的反思依佛家的生死觀來看,自行殺害奪取自身生命的自殺者,會每天重複同樣的痛苦,因為自殺並不等於是解脫;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發泄方法及方式,但慎選發泄方式是需要理性的判斷的,必須找出能正確抒發自己壓力且不會傷害到自己及他人的方式,才能走出自己的心理陰影,才能將自己內心的傷痛平復。寫這篇文章時,想到昨天在聽一個家長演講的座談會,演講者說了一句話「如果小孩子想玩,就讓他去吧!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現在如此先進的時代,想要什麼都幾乎是伸手可得,如此的先進,應該是該感到快樂的呀!但是這先進的時代多了「自殘」一詞。想著三十多年前的生活情景,諸多的不方便,但是卻多了好多好多的「感情」。因為在以前的生活中,都是早出晚歸,太陽升起,出去工作,太陽下山了就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吃飯,和孩子玩耍,最後幫小孩子洗澡,哄孩子入睡。無形中,感情就是這樣培養的,自然而然,生活就變得很快樂,很開心。反觀現在的社會,科技進步了,爸媽為了工作,家中常常只剩一個小孩,因為寂寞、無聊,所以孩子們們就結伴一同出遊,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徹夜不歸的習慣。性格變得孤僻、傲慢、易怒,最後就常常有淪為自殘的傾向。對孩子來說家人已經不再是可以無話不談的避風港,除了吵架之外,說不出半句話,對那些不友好的朋友來說,這種事情又怎麼能說呢?悶在心中,以自殘來解決自己的痛苦,麻醉自己的創傷,但麻醉藥有退藥效的時候,痛還是會來,最後只好掙扎在這個循環中。最近我身邊就發生了一個例子,一個很好的朋友失戀,那時她會傳簡訊說:「我很難過」、「很想哭」、「很想死」……之類的話,我當時只是想,她應該是說說的吧!但有天打電話過去時,我嚇死了,一陣陣刺耳的風聲,她正在飆車,她喝醉了,跟家人感情不是很好,只好跟那一群朋友出去玩。當下我就怒罵了她一頓:如果你可以因為一個男的死去活來,那你真的可以去死好了,因為不愛自己的人,根本就不用活在世界上。我知道自己說的很過分,但我真的忍無可忍,她不是自殘,但那樣的舉動是會失去「生命」的。這件事情之後我們便沒再聯絡了,直到昨天她回了我簡訊,說她會學著「愛自己」與「放下」。我告訴她,「是你的,就算離開再久,他永遠都是。但不是你的,他永遠不是,就算你哭、你跪、你鬧,就連生命都不要,他終究不是你的。」現在的女孩子們偏偏就學不會一點,就是「愛自己」!只要有一點點難過、傷心、不順的事情發生,就有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的行為,是否想過,當你割下去那一刀,你不痛,父母也會痛啊!尤其是愛情,那更是不得了!還有一個例子:她和男朋友剛在一起的那段熱戀期,兩人甜如膠漆,不管走到哪裡都是形影不離。但那個女生的好朋友時常因為這樣而吃醋,覺得女孩重色輕友,漸漸地和她疏遠。女孩心裡相當難過,卻不知道該從何處理這件事情,告訴男朋友這件事後,男友也只是回應個兩聲便不再討論這個話題了。某天,男友向她要求上床之事,她雖然知道這是她這個年齡不該做的事情,卻還是偷嘗了禁果,沒想到男友在事後沒幾天就對她提出分手。她一直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好讓男友討厭,沒想到有天在路上卻看到男友已經交了新的女朋友,在路上還裝作不認識的擦身而過;男友和最好的朋友都離開了她,無法從中發泄適當情緒,當下隨便拿了一支美工刀就狠狠地往自己的手腕划了下去。看著自己的鮮血急速的流向體外卻沒有感覺,只覺得「比起心痛,這一點也不算什麼」。為了情傷而傷害自己的身體真的真的是最笨的方式,不愛就是不愛,不會因為你在身上劃個幾刀對方就會回來,「一哭二鬧三上吊」這種方式是最讓人受不了的。然而,我們之所以會變,會跟以前的社會不一樣,是因為以前的他們知道,身體不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也是父母的,當然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但現在的孩子就一個觀念「我喜歡,為什麼不可以!」所以傷害自己,卻完全忘掉了,一直愛你們的父母親。一直認為沒人愛你們,其實只是你們沒睜開眼,沒有看清楚是誰無私的愛著你們。30年前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最原始的「打罵」教育,孩子的成就真的是被父母「打造」出來的。縱使孩子對父母親的打罵存有氣,但心中沒有恨。相對今天的教育說是民主、愛的教育,別說打,口氣上的分貝高一點點,語言上的用詞過了些頭,孩子都會打電話報警說是「家暴,語言暴力」,這時就會有人出面協調。這種處理方式,不會只能保護孩子嗎?那心痛的父母親呢?完全不會顧慮到父母親的心境,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事理總是不清不楚,是非對錯又叫誰去區分判斷呢?社會這種變向的保護方式,讓孩子分不清楚這些是是非非的來龍去脈,也會形成孩子性格上的乖戾吧。我發覺,自殘在某階段來看已經是一種結果了,如果可以在源流匯入河川並暴漲之前,甚至解決源頭,就不會發生這種結果了。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迷惑,失落、情傷、無奈、憤怒、空虛……等偏向負面的感覺,一張白紙小心翼翼的保護都無法保證會永遠純白,如果孩子會出現自殘這樣的動作,父母得負一部分的責任,社會當然也有一定責任。當每一個個案發生時,會引起一些深思和行動,但如此並無法真正阻止這類事件的發生。也許源頭就是一開始所提到的科技急速發展以及資源快速彙集,導致許多人丟失人所擁有的靈魂;追尋了不真實的東西,心中的痛苦吶喊將是無邊無際,自殘將會是其中一項結果。面對這樣的問題,或許可以嘗試走向傾聽與守護。
推薦閱讀:

造成青少年脫髮的病因都有哪些
如何評價山東衛視大型綜藝節目《國學小名士》?
青春期撞上長高季,青少年身高如何突飛猛進?
如何拯救一個極度逃避現實的青少年?

TAG:靈魂 | 青少年 | 少年 | 自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