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以月經周期異常為主症的月經病,臨床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和月經先後無定期幾種情況。西醫學的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生殖器炎症或腫瘤引起的陰道異常出血等疾病可參照本節治療。

  月經先期又稱「經早」或「經期超前」。主要因於氣虛不固或熱擾沖任。氣虛則統攝無權,沖任失固;血熱則流行散溢,以致月經提前而至。月經後期又稱「經遲」或「經期錯後」,有實有虛。實者或因寒凝血瘀、沖任不暢,或因氣鬱血滯、沖任受阻,致使經期延後;虛者或因營血虧損,或因陽氣虛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時滿溢。月經先後無定期又稱「經亂」,主要責之於沖任氣血不調,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氣鬱滯或腎氣虛衰所致。本病與腎、肝、脾三臟及沖、任二脈關係密切。  【臨床表現】  月經周期異常改變(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並伴有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  婦科檢查、卵巢功能測定、超聲波檢查有助於本病的病因診斷。  1.氣虛經期多提前,月經色淡質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墜,納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2.血虛經期多錯後,月經量少、色淡、質稀,小腹隱痛,失暈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苔少,脈細弱。  3.腎虛經期或前或後,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頭暈耳鳴,腰既酸痛,舌淡、苔薄,脈沉細。  4.氣鬱經行不暢,經期或前或後,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血塊,胸脅、乳房及少腹脹痛,喜嘆息,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5.血熱經期提前,月經量多,色深紅或紫紅,經質粘稠,心胸煩熱,面赤口乾,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者為實熱證;經期提前,月經量少,色紅質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腰膝酸軟,舌紅、苔少,脈細弱者為虛熱證。  6.血寒經期錯後,月經量少,色黯紅、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  【治療方法】  1.基本治療  治則:氣虛、血虛、腎虛者益氣養血、補腎調經,針灸並用,補法;血寒者溫經散寒、調理沖任,針灸並用,平補平瀉;氣鬱、血熱者疏肝理氣、清熱調經,只針不灸,瀉法。  處方:關元血海三陰交  方義:沖任失調是本病的主要病機。關元為任脈要穴,又與足三陰經交會,任、沖同源,故關元是調理沖任的要穴;血海、三陰交均屬脾經,三陰交還與肝、腎二經交會,為婦科理血調經要穴。  加減:氣虛加足三里、脾俞健脾胃、益氣血;血虛加脾俞、膈俞旺生血之源;腎虛加腎俞、太溪調補腎氣;氣鬱加太沖、期門疏肝解郁;血熱加行間、地機清瀉血分之熱;血寒加灸歸來、命門溫通胞脈、活血通經。  操作:諸穴以常規操作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氣虛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於月經來潮前5~7日開始治療,行經期間停針。若經行時間不能掌握,可於月經乾淨之日起針灸,隔日l次,直到月經來潮時為止。連續治療3~5個月經周期。  2.其他療法  ⑴皮膚針:在腰椎至尾椎、下腹部任脈、脾經、肝經和腹股溝以及下肢足三陰經循行線輕輕叩刺,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  ⑵耳針:取肝、脾、腎、子宮、皮質下、內分泌。毫針中度刺激,留針15~30分鐘;也可用藥丸貼壓法。

  

【驗案舉例】  丁某,女,28歲,已婚。婚後月經不調3年多,往往提前1周,量多、色紫紅,少腹疼痛連及脅肋,兩乳作脹,納差,未孕,舌紫暗,脈弦數。曾服中西藥物治療未效,乃求治於針灸。證由肝氣鬱結、沖任失調所致,治以疏肝理氣、清熱調經。遵《百證賦》「婦人經事改常,自有地機、血海」之驗,取地機、血海,配三陰交、行間、肝俞,行徐疾瀉法,留針20分鐘。隔日1次。經4次治療,經期、經色、經量等均趨於正常。1個月之後懷孕,後生一子(劉冠軍.現代針灸醫案選.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5:340)。  【文獻摘錄】  1.《針灸甲乙經》: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時休止,天樞主之。  2.《針灸資生經》:陰包、交信,療月水不調……血海、帶脈,治月經不調。  3.《丹溪心法》:夫人月經不調,刺竅陰三分,此穴大效,須待經完為度。      4.《針灸大成》:月經不調,氣海、中極、帶脈(一壯)、腎俞、三陰交。      【按語】  1.針灸對功能性月經不調有較好的療效。如是生殖系統器質性病變引起者應採取綜合治療措施。  2.把握治療時機有助於提高療效。一般多在月經來潮前5~7天開始治療,行經期間停針。  3.注意生活調養和經期衛生,如暢達情志、調節寒溫、適當休息、忌食生冷和辛辣食物等。


推薦閱讀:

中醫簡史(八)|中醫的精銳軍——針灸(中)
人紀系列-針灸目錄
針灸美容法
針灸常用配穴法
靈樞針灸黃曉晨治療糖尿病

TAG:月經 | 針灸 | 治療 | 月經不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