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的新試驗

2012年07月04日 08:32:54 來源: 解放日報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高科技公司接二連三地向海外特別是向中國轉移製造部門似乎成了一種潮流,設計和研發部門留在本土,而組裝業在中國,這種「世界辦公室」與「世界工廠」之間的關係似乎成了一種定式,其領軍者就是蘋果公司。蘋果與其代工廠富士康之間的模式,也通常被作為成功樣本不斷複製。而坊間流傳最多的典故,就是已故蘋果CEO喬布斯在回答美國總統奧巴馬關於如何讓蘋果產品能夠回家生產時說的那句話——「這些工作機會永遠不會回來了」。

  現在似乎谷歌公司要反其道而行之。谷歌上周發布了一款在美國設計並製造的新型家庭播放器NexusQ。對此,谷歌方面的解釋是,他們在進行一場關於「美國製造」的試驗。

  對谷歌這場特殊的試驗,最高興的當屬奧巴馬了。奧巴馬在任內多次呼籲要重振美國製造業,從去年起,奧巴馬接二連三地訪問匹茲堡、鳳凰城等製造業重鎮;今年5月初,奧巴馬在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演講時,再次呼籲讓製造業回歸美國。而響應其號召的企業還真有一些:通用電氣去年已經把組裝業務轉回本土,還有一些傢具製造、水供應系統等中小型企業也有所行動。

  一些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確實正在復甦。美國供應管理協會今年1月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去年12月的反映製造業綜合發展的ISM指數為55.1,該數值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被認為是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則意味著製造業的萎縮。今年3月,該指數更是達到了56.1。

  於是乎,不少美國媒體歡呼雀躍,稱「中國製造」終究取代不了「美國製造」,「美國製造」將捲土重來。那麼美國製造業的優勢在哪裡呢?《紐約時報》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勞動力和能源成本不斷上漲導致在中國的生產成本大幅提升,運輸成本也在上漲,而成品投入市場的速度也是企業的一項競爭優勢,還有「對工程師來說,在高速公路上開車10分鐘去工廠要比坐16個小時飛機更方便一點」。

  但是,《紐約時報》也不得不承認,把製造業搬回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一直是就近找到零部件供應商。在深圳富士康所在的珠三角地區有著大量電子元器件供應商,而谷歌在生產NexusQ時,工程師們費盡周折才在美國中西部地區聯繫到了鍍鋅板生產商,又在南加州找到了塑料元件模塑供應商。而且,雖然發展中國家人力成本上升,但是不等於美國的人力成本大幅下降,所以NexusQ的售價是299美元,遠高出市場同類型的播放器。

  目前美國製造業復甦是衰退過後的一次反彈,還是長期結構性改進的一個徵兆,經濟學家們莫衷一是,現在就來唱衰「中國製造」似乎早了點。不過美國製造業迴流的現象也給「中國製造」敲響了警鐘,倘若僅依靠低技術含量代工來支撐起製造業,那麼別說力爭產業鏈上游,就連「世界工廠」的地位都難保了。

推薦閱讀:

谷歌借Nexus Q探索「美國製造」復興之路(組圖)
美國製造廠中的精英

TAG:美國 | 美國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