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徳,養氣,養精神

養徳養氣養精神,種桃種李種春風。養心與養德合一的儒家養神。儒家重視養心和養德。儒家的教導其實是精神養生的教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千百年來,鼓舞了很多仁人志士,直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都是相通的。儒家的中庸、立德、修心、盡性、禮樂等,也可視為精神養生的方法。

孔子認為,天道以中庸為法,過猶不及。養生要謹守中庸之道,才能頤養天年。孔子重視人的道德修養,說「君子先慎乎德」。事實證明,以德立身是養生的重要根基。

如果想要增大自己的「原創資本」,成為卓越不凡的人,就須從養德、養氣、養精神三個方面加強修鍊。

養德

《周易》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包容萬物,厚德利生。一個君子,也要效仿大地,以厚德利生。「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周易》還告訴我們,做人要做到日新其德,每天都要修德,每天都要有所進步。堅持行善才能養德。偶爾做一次好事,這不叫積德、養德。《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只有堅持長期行善、讓善良稱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才會形成高尚的品德。

養德以明德。德從心,心養德。修心以對己,養德以待人。衡量「心」的標準是德。心高不一定德高,德高必定心善。儒家思想中的「忠」「恕」「義」「禮」「信」「恭」「讓」,等構成基本道德框架,這些關鍵詞的核心是「仁」。

要想使自己擁有強大道德魅力,就須遵循以下道德原則:提高信用能力,說話要算數,做事要守信;還要注意展現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及自己的實力形象,如個人言談舉止的魅力與可信任感。利人,首先要在各種合作中,在事先、事中、事後都要為他人著想,滿足他人的需求;在合作中,要以讓利而求利;不要怕吃虧。對人寬容,不以自己的喜好厭惡為取捨標準。

養氣

人貴有志,無「志」何以立功?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氣相連,守志必先養氣。何為「氣」?《周易》說,「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精氣神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始基,「元氣」是構成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本原。氣定則神閑,氣躁則心浮,唯有元氣充足、陽氣旺盛、正氣盎然的生命才能蓬勃生長。志要立,氣要養,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也」。

養氣最重要的就要清心靜神,就是保持心神清靜,合理地用神。而清靜是指情志保持淡泊寧靜的狀態,是思想的清靜,需要經過修鍊才能達到的狀態。因為神氣清靜而無雜念,才可達到真氣內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清心靜神主要是指心神不妄動,用而不過,思想專一,排除雜念,從而能專心致志地工作和學習。

孟子說,成大事者,須「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有一種天降大任於斯人的使命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浩然之氣大而剛強,「是天地之氣,也是我們生而有的氣,只要不人為的傷害它,而善於保養它,就能合乎道義,輔助道義。」孟子認為這種氣,用正義培養,與義和道相併,是很多合於正義的行為逐漸積累的結果,並不是一次合於正義的的事就能有浩然之氣。如果行為讓自己感到不安時,氣就癟了。可見,養氣與義和道是相關的,養氣在於養心,其心就在於性善,性善即需養氣成德。

培養浩然之氣。實際上是重道德、講仁義的儒家養氣法。養氣的根本是以精神意志為主導,只有胸懷坦蕩無私的人才能使氣保養充盛。《孟子·盡心章句下》:「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養生首先要節制自己的慾望,一個人慾望太多,會身心疲憊的。

中華民族是一個講求正氣、崇尚正義、追求正道、有志氣的民族,那些經世濟民、剛健自強、捨生取義、堅貞不屈、心憂天下的人,那些恪守「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志向的人,被奉為「有志之士」。

人性本善,故人善養氣與成德。善內在於人之本質,故人易保存其浩然之氣;人有種價值自覺,故能以志統氣,達到成德之境界。養氣與成德,這便是「性善」這一道德問題的實踐。

養精神

精神一種擔當,是一生的堅守,是立身立世的根本,是需要用一輩子來兌現的承諾,不是虛無的,空洞的。它是它是「尚有雄心思馬革,不因孤忿泣牛衣」,是「與百姓有緣,才來此地;期寸心無愧,不鄙斯民」,是「一身偃卧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說到底,精神是不慕權力,不圖虛榮的奉獻,是勇往直前,砥礪篤行的進取。

養精神是通過凈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動清除貪慾,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糾正錯誤的認知過程,調節情緒,使自己的心態平和、樂觀、開朗、豁達,養精神關鍵是要克服慾念,少私寡慾,是指對自己的「私心」和「貪慾」要進行自我剋制並清除。學會放棄,知足常樂,是指對自己所處的生活與工作環境要有充分的滿足感,順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胸豁達,性格開朗,心胸坦蕩,氣量大。多行善事」,是指多做些助人為樂的好事,從中體驗到幸福感和滿足感。

養精神還要注意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充實自我,保持高雅的情趣愛好和愉快的生命態度。掌握新知識,結識新朋友,開闢新的生活園地,使自己眼界更加開闊,生活更加充實,精神飽滿。其實,只要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讓自己多去發現一點,內心就會充實起來。

在現代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如何做到恬惔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精神?首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用感恩之情來滋潤我們的生命,珍惜眼下所擁有的一切。其次,要有一顆知足的心,用心去體會生命。只有知足才能去享受生活,才能放鬆自己的思緒,活在當下,享受眼下的生活。

養德、養氣、養精神。要打開想像與多重智慧之門。要善於多元化學習,向書本學,向實踐學,要深入、謙虛地學,也要會超然、批判地學。要靜修悟道,追求卓越。甘願當小學生,重新學習文化,養養我們的精神,喚醒我們每個人內在的那個慧命。

人事愈加紛雜的過程中,必難事事周全,盡如人意,因此更須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與不足,自勉改過以求進益。處處抱真誠篤厚之意以待人接物,時時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積善培德。如更深一層體會,小我只是滄海中之一粟,所學亦不過是學海中之一滴,則能常懷謙虛之心。

寡言養氣,寡事養神,寡思養精,寡念養性。在人生的途程上,還有漫漫長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要更奮然前行,在成長里養徳養氣養精神,種桃種李種春風!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推薦閱讀:

癲癇性精神障礙
劉軍:中國茶道所蘊含的文化精神
精神氣很不好,9招身體治癒術,緩解肌肉酸痛
我們一起讀懂精神心理疾病
精神出軌 但身體絕不會出軌的生肖男

TAG: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