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比滿清更可怕 皇帝也奈何不了 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這一年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年。就在這年三月份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在面對農民軍和滿清軍隊雙重壓力之下,不得不走向煤山的那一課歪脖樹,為大明王朝在中原地區的276年統治畫上一個句號。崇禎皇帝自從登基的第一天開始就面對國家的內憂外患,執政十七年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但可惜的是明朝還是在他手中結束了。很多人不禁要問了,為什麼遇到這樣一個好皇帝,明朝還是滅亡了呢。事實上,明朝滅亡的原因很多,如果從人為因素考證,主要是明朝在萬曆皇帝執政後期誕生了一批特殊群體,這一特殊群體就像癌細胞一樣在明朝體內迅速蔓延,最終摧毀了大明王朝這一巨人,那麼這一群體究竟是什麼呢?
崇禎皇帝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大明王朝的癌細胞--東林黨。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是地地道道的朋黨。它的出現很偶然,明朝萬曆年間,有一個叫顧憲成的人在朝中做官,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出於做官的公心,顧憲成對朝政提出了很多意見,觸怒了當朝皇帝,皇帝不喜歡他讓他捲鋪蓋走人,顧憲成於是被迫回到家鄉。讀書人骨子裡都有一股倔勁兒,回到家鄉的顧憲成並不甘於寂寞,不當官不要緊,但對朝廷要負有責任。於是決定成立書院,繼續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不久,一大幫做學問的對朝政不滿的人陸續加入,「東林黨」的雛形就此形成。
東林書院
輿論的威力是可怕的,基於對朝政的不滿,東林書院的人越來越多,東林黨的勢力越來越大,甚至直到朝廷內部都漸漸有東林黨的影子了。東林黨有一句對聯想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即「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事實求是講,東林黨成立初期確實是為國著想只是沒有朝廷賦予的權利,不過東林的思想很快在明朝知識分子之中獲得認同和響應。眾所周知,明朝奉行的是科舉選拔人才,不少舉人在中舉前都深受東林思想感染,因此在他們入朝為官後自然要為東林思想撐腰打氣,這就與朝廷內部的官僚形成了對立,思想的對立最終導致了黨爭的形成,明朝內部開始分化了。
東林黨
在朝廷黨爭形成之時,萬曆皇帝還是不上朝,任由朝廷內部你爭我斗,就是不管。公元1620年,萬曆皇帝駕崩,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一個月後,光宗皇帝也死了。不得已,在東林黨人的幫助下,明熹宗朱由校即位,熹宗皇帝即位初期,朝政由東林黨把持,此時明朝東北部滿清勢力已經做大,西北和西南地區存在零星的農民暴動,但這些都沒有對明朝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不久之後,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順勢崛起,對東林党進行了殘酷的清洗,閹黨掌權。掌權後的閹黨,對國內的起義進行鎮壓,成效顯著,同時東北地區抵抗後金的反抗也不成問題,甚至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這個時候被明軍打死的。
東林舊跡
公元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駕崩,崇禎皇帝即位。不久,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被崇禎皇帝連根拔起,之後,崇禎皇帝重新啟用東林黨人員料理朝政。令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東林黨早已變質,已經不是當初的為國分憂了。閹黨已除,東林黨再無對手,一家獨大,朝廷都是東林黨的人,皇帝算什麼。沒有了制度的約束只會更加瘋狂。下面我們來看看東林黨是如何把明朝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的。
崇禎皇帝
崇禎元年(1628年)崇禎皇帝對驛站進行了改革,精簡驛站,這項政策得以實施自然少不了東林黨人的出謀劃策,於是李自成這位大明王朝的掘墓人終於造反了;崇禎二年(1629年),崇禎皇帝懷疑袁崇煥通敵,僅僅是懷疑,此時朝中大臣(東林黨占多數)卻有很多人認為是袁崇煥放清兵入關,於是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後金軍有勾結,袁崇煥因此被殺,東北抗金前線失去主心骨;崇禎十五年(1642年),崇禎想與皇太極議和,條件都談好了,只可惜情報泄露,滿朝文武(東林黨居多)紛紛反對,說這是喪權辱國,崇禎皇帝無奈只好作罷。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即將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打算南遷不方便明說想讓大臣親自說出口,結果內閣首輔陳演(東林黨)是堅決反對「南遷」,而且故意向外透露了這個消息。結果崇禎自殺,明朝滅亡。
崇禎皇帝
除此以外,每當前方戰事吃緊,將帥屢屢向朝廷催要糧餉的時候,朝內的這些東林黨人都主張對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增加稅賦以彌補軍餉。為什麼不增加東南地區的稅賦呢?很簡單,東南地區是東林黨的故鄉,誰喜歡向自己家人收稅呀。結果明朝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相繼造反,明朝很快就不行了。這就是所謂的正人君子。滿清入關後,積極響應剃髮令的也是這些自命清高活下來的東林黨人,崇禎皇帝如果泉下有知的話,估計打死也不會用這些吸血鬼,東林黨人真是無節操不稀碎呀!
推薦閱讀:
※誤將祖墳遷入真龍吉穴, 此後一發不可收拾, 窮小子都成開國皇帝
※東漢王朝有多少位皇帝?他們在位期間做過什麼?
※漢成帝為什麼給王家那麼大的權勢?
※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一位善做大事,影響至今的皇帝
※《清代皇帝傳略》之道光帝旻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