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人的話題
——超越第二性的角色
一
歐洲的情人現象有兩千多年,特洛依王子帕里斯與絕世美女海倫,就是「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的一對少年情人。可惱的是特洛依那麼多政治元老,即使在即將國破家亡時,也沒有指責這個紅顏禍水,可見他們的道德觀念多麼薄弱。只有海倫的合法大伯子阿加門農是個人物,調集千軍萬馬去幫弟弟搶媳婦,好漢。不過也有人說他是藉機要統一希臘的。待考。
歐洲的情人現象是與自古就堅持的一夫一妻制相伴相生。他們上致國王,下到平民,無論怎樣都不敢破壞一夫一妻的制度。象中國和阿拉伯那種肆無忌彈地多妻制,三宮六院七十二偏妃,宮裡養著閹人,一群艷如春花的女子在為如夜權勾心鬥角變成惡魔,那是法國國王做夢都想不到的。所以,薩特伴侶波婚姻伏娃還抱怨女人成為第二性不公平,在東方國度,女人豈止是第二性,純屬是工具而已。這對於男女雙方來說是福是禍,還真不好說。反正心理問題的遺傳是肯定的。
當代的歐洲,特別是大陸地區,對有情人的婚外來往,還是抱著寬容的態度。這裡面有公認的幾個前提:1,真正的兩情相悅,不附帶任何交易,特別是公職人員的權錢交易。2,一方不能憑藉自身的優勢脅迫另一方,玩弄另一方。3,婚姻的尊重和保障。
所以,前法國外長迪馬遭遇官司,不是因為他有情人,是因為他利用職權為情婦謀求利益,是典型的公器私用。而密特朗老總統與情人的關係則長期受到大家,包括達尼
當然,歐洲社會能形成這樣的氣氛,除了文化背景外,各種資源豐富且分配相對合理也是個因素。什麼意思,大家都明白。
至於那個柯林頓,他那個做法可不是交情人,而是搞性伴侶。
二
然而,即使在歐洲大陸,女性在兩性交往中,總體還是居於弱勢地位,女權主義的囂張,實質是對這種地位有切膚之痛的強烈反彈。連寫就女權主義「聖經」的西蒙娜,波
女性既然還處於第二性,那麼歐洲版的情人角色並不是一個很差的選擇。在這種關係中,雙方都認真地享受純粹的愛情,保持情感的空間和經濟上的獨立,有愛的時候就盡情地愛,無愛了就分手,有責任而無負擔,投入和回收基本平衡(情感上,別誤會,在現今的中國極易誤會,90%以上的人會想到——)。當然,這裡需要男方的無私和真誠,與女方的極其自立堅強。剛才說了,即使連波伏娃也作不到100%。
有一個女人做到了。她就是舉世聞名的思想家漢娜,阿倫特。哲學家海德戈爾的學生和情人。她不願意強調性別,女權主義者也不喜歡她,她是位政治哲學家,以研究極權主義享有盛名。但她在處理與老師的感情方面,卻是超越了第二性的角色。
把那種拿貞操與導師換試卷的女子叫情人,實在是玷污了這個詞(心理問題的遺傳)。你要是堅持,我也確實無話可說,語言的距離勝於天地,遇上有這樣距離的人,就兩個字:認命。
沒有或是絕少精神生活,只會謀求地位的人,體會不到精神導師在一個女子心靈上的痕迹。猶太中產階級出身的阿倫特,與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戈爾的情人關係只有幾年,但卻在她的內心保持了一生。與薩特那一對相比,他們的差距更大。薩特二人同齡,他們是師生,薩特二人都是知識分子子弟,他們一個是大城市猶太富商,一個來自偏僻的鄉村,純日耳曼血統。他們的相愛是這樣一種狀態,阿倫特對老師是敬多於愛,海德戈爾對漢娜是一種對心愛者的保護,欣賞,這裡面,沒有我們所熟悉的相互利用和玩弄。按說,這種組合的強弱很明顯。
阿倫特的精彩在她的後半生。他們分手了,其中的種族因素不難想像。阿倫特到了美國,嫁給了一個美國左派作家。50年代,阿倫特的學術成就達到了頂峰,成為世界級的思想家,而海德戈爾則因為親納粹的傾向被歐洲知識界冷淡。他們的位置顛倒了過來。海德戈爾甚至要依賴阿倫特的辯護為她挽回一點聲譽。阿倫特經過猶豫之後,卻是這樣做了。作為一個猶太人和視各種極權主義為死敵的哲學家,她的辯護是有力的,可信的,同時也使一些擁護者反感,認為她為感情犧牲原則。但是據我看,阿倫特的辯護符合她思想的一貫邏輯,此時,她對老師的愛,已經成為一種母性成分的理解和寬容。
也許,我對他們關係的解讀是多數人不同意的。人們經常的說法時,海德戈爾先是迷戀阿倫特的青春身體,後是藉助於她的巨大名望。這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三
薩特沒有海德戈爾幸運,他的學生安妮在90年代寫了一本書,對薩特的兩性生活作了全面的分析。
安妮也是猶太人,很出色的哲學教師,從面貌上看,比波伏娃豐滿,親切。感覺上,與阿倫特有點相像,這類女人的內心很清傲,恐怕不會為了具體目的去對男人放電,但遇到精神上的愛慕者,是不惜自己的一切的。
薩特在處理與安妮的感情上是失敗的,所以安妮的描述不無報復成分。最重要的一個細節是薩特和波伏娃明知她的猶太人身份,這種身份在納粹入侵後面臨的後果,以及她當時的心情,表現出的態度讓她無法接受。生死關頭的自私是難以原諒的。這顯然與第幾性沒有關係。不過,就整體來看, 安妮還是沒有脫出第二性的思維框架,有一些怨婦的情緒在裡面。
安妮與阿倫特的不同,是由多種原因的。
1、海德戈爾親納粹,對猶太人有種族偏見,他曾拒絕出席老師胡塞爾(猶太人)的葬禮。戰前對阿倫特的態度也一樣。他的思想行為有一致性。而薩特以反法西斯的立場著稱,在親密的猶太學生處於危險中時,其懦弱就難以理解了。
2、海德戈爾在阿倫特面前有優越感,但他的欣賞和喜愛也非常強烈,包括在交往,做愛的時候。好像在她流亡之後還問候過。這些對於相愛過的人,無論男女都非常重要。而薩特,處理這些事情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這當然也怪波伏娃,這位哲學家這時象個小女人。讀過相關報到後,我對他們的敬意大打折扣。
3、關鍵還是阿倫特在思想活動和個人生活中很主動,據說她在美國講演時反對把她介紹為女思想家.。她不想借性別占任何便宜。安妮還是有依賴的想法,雖然微乎其微。
所以,做情人只具有超越第二性的可能。
四
中國的所謂情人,恰恰建立在各種交易上,所以,稱為「性別交易人」更合適。
性別交易人建立關係的原因,交往的程序,最後的結果,根本的依據就是交易。也不排除裡面有感情成分,但當感情與交易發生碰撞時,絕對交易第一。這恰恰是西方的情人關係里最忌諱的。
可笑的是,當邏輯顛倒時,所有的人必須按這個邏輯想問題,或者,你先按正邏輯想,然後再把負邏輯考慮進去。要是不信,你就試試吧,不是氣死就是累死,最後笑死。
這就不是愛情故事了,純粹的八卦。不過八卦也有看點。你會看到愛聽愛情故事的,真正潔身自好的人,對八卦不感興趣。而很義憤的,往往是有各種欲求的,捷徑的欲求,名利的欲求,發泄的欲求,或者就是打便宜拳的欲求。對性別交易羨慕的,也是對愛情故事最厭惡的,然後自我迷失在道德誇耀中。
所以,這些話題可不要亂講,因為邏輯不同。講也可以,先拿起大頂,倒立。
推薦閱讀:
※關於蔣揚欽哲的五大化身
※關於簡譜的小知識
※精言妙語:簡單,比複雜更雋永;給予,遠比得到更快樂;平淡,比繁華更踏實。(關於人生【八】)
※關於失戀傷心的語句
※關於男性的大道理 小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