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經 | 《心經》(十)無苦集滅道

無苦集滅道 解:苦、集、滅、道在佛教中稱為四諦法門。諦,是真實的意思。四諦即四種真實不虛的道理。佛陀初轉法輪時,對喬陳如等五比丘就是開示四諦法,此後佛陀一生設教幾乎沒有離開這個綱領。因此,四諦是修學佛法的大綱。四諦含有兩重不同的因果:苦、集二諦為迷的因果:集是因,苦是果,由集感苦是人間雜染因果。滅、道二諦為悟的因果,道是因,滅是果,由道證滅是覺者的清凈因果。這是兩種不同的人生:一是「以情為本」的人生,一是「以智為本」的人生,學佛的目的就是轉迷為悟、轉染為凈、轉識成智。佛陀是大醫王,專治有情生命中存在的病態,四諦法門的施設是佛陀根據良醫治病的程式而建立起來的。四諦法門,是佛陀重點對聲聞人說的。佛陀當初對五比丘轉四諦法輪時說:「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因此,聲聞對四諦法門的修行是: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也就是有苦可知,有集可斷,有滅可征,有道可修,這是聲聞的境界。可是若以般若慧觀照四諦,四諦法門也是無自性空:苦不異空,空不異苦,苦即是空,空即是苦。集、滅、道亦復如是。四諦法門在現象上顯然存在染凈的差別,但從無自性空的本性上來說,苦集滅道則又平等統一了。從四諦無差別的意義上,可以進一步悟到「煩惱即菩提」的道理。人世間雜染的苦果,假如它是實實在在的,固定不變,那的確是一件很令人煩惱的事。可現在以般若慧觀照,苦存在並非是固定不變,換句話說:同樣一種境界,你用煩惱心態對待,可以是痛苦不堪的;假如你用智慧觀照,也可以處之泰然。就像別人罵你、傷害你,你需要在意、執著,才會煩惱;如果不在意,不執著,那就不會煩惱了。因此人生倘若缺乏般若觀照,處處只有煩惱,沒有絲毫的菩提;如果有了般若觀照,時時都是菩提,就不會有煩惱了。編輯 | 素嫻插畫| 智渡責編 | 慧弘
推薦閱讀:

佛說清凈心經講記
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直解 7
心經修行法門
心經悟解·悟解10
每天學《心經》,什麼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看了全懂了)

TAG: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