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們仨,再無生離和死別丨逝者楊絳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除了翻譯《堂吉訶德》等作品,楊絳的散文集《幹校六記》《我們仨》、小說《洗澡》等,都引起很大反響。在丈夫去世後,她整理編訂了其遺稿。她曾說,「我最大的功勞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這是錢鍾書的最可貴處。」

本文引自《我們仨》。《我們仨》是錢鍾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1998年,錢鍾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這次鍾書到藍田去,圓圓並未發獃。假期中他們倆雖然每晚一起玩,「貓鼠共跳踉」,圓圓好像已經忘了渡船上漸去漸遠漸漸消失的爸爸。鍾書雖然一路上想念女兒,女兒好像還不懂得想念。

她已經會自己爬樓梯上四樓了。四樓上的三姨和我們很親,我們經常上樓看望她。表姐的女兒每天上四樓讀書。她比圓圓大兩歲,讀上下兩冊《看圖識字》。三姨屋裡有一隻小桌子,兩隻小椅子。

兩個孩子在桌子兩對面坐著,一個讀,一個旁聽。那座樓梯很寬,也平坦。圓圓一會兒上樓到三姨婆家去旁聽小表姐讀書,一會兒下樓和外公作伴。

老照片

我看圓圓這麼羨慕《看圖識字》,就也為她買了兩冊。那天我晚飯前回家,大姐三姐和兩個妹妹都在笑,叫我「快來看圓圓頭念書」。她們把我為圓圓買的新書給圓圓念。圓圓立即把書倒過來,從頭念到底,一字不錯。

她們最初以為圓圓是聽熟了背的。後來大姊姊忽然明白了,圓圓每天坐在她小表姐對面旁聽,她認的全是顛倒的字。那時圓圓整兩歲半。我爸爸不贊成太小的孩子識字,她識了顛倒的字,慢慢地自會忘記。可是大姐姐認為應當糾正,特地買了一匣方塊字教她。

我大姊最嚴,不許當著孩子的面稱讚孩子。但是她自己教圓圓,就把自己的戒律忘了。她叫我「來看圓圓頭識字」。她把四個方塊字嵌在一塊銅片上,叫聲「圓圓頭,來識字」。

圓圓已能很自在地行走,一個小人兒在地下走,顯得房間很大。她走路的姿態特像鍾書。她走過去聽大姨教了一遍,就走開了,並不重複讀一遍。大姐姐完全忘了自己的戒律,對我說:「她只看一眼就認識了,不用溫習,全記得。」

楊絳,錢鍾書和圓圓

我二姐比大姐小四歲,媽媽教大姐方塊字,二姐坐在媽媽懷裡,大姐識的字她全認得。爸爸在外地工作,回家得知,急得怪媽媽胡鬧,把孩子都教笨了。媽媽說,沒教她,她自己認識的。爸爸看了圓圓識字,想是記起了他最寶貝的二姐。爸爸對我說:「『過目不忘』是有的。」

抗日戰爭結束後,我家僱用一個小阿姨名阿菊。她媽媽也在上海幫傭,因換了人家,改了地址,特寫個明信片告訴女兒。我叫阿菊千萬別丟失明信片,丟了就找不到媽媽了。阿菊把明信片藏在枕頭底下,結果丟失了。她急得要哭,我幫她追憶藏明信片處。圓圓在旁靜靜地說:「我好像看見過,讓我想想。」

我們等她說出明信片在哪裡,她卻背出一個地名來──相當長,什麼路和什麼路口,德馨里八號。我待信不信。姑妄聽之,照這個地址寄了信。圓圓記的果然一字不錯。她那時八歲多。我爸爸已去世,但我記起了他的話:「過目不忘是有的。」

所以爸爸對圓圓頭特別寵愛。我們姊妹兄弟,沒一個和爸爸一床睡過。以前爸爸的床還大得很呢。逃難上海期間,爸爸的床只比小床略寬。午睡時圓圓總和外公睡一床。爸爸珍藏一個用台灣席子包成的小耳枕。那是媽媽自出心裁特為爸爸做的,中間有個窟窿放耳朵。爸爸把寶貝枕頭給圓圓枕著睡在腳頭。

我家有一部《童謠大觀》,四冊合訂一本(原是三姑母給我和弟弟妹妹各一冊)。不知怎麼這本書會流到上海,大概是三姐姐帶來教她女兒的。當時這本書屬於小妹妹阿必。

我整天在「狗耕田」並做家庭教師。臨睡有閑暇就和大姐姐小妹妹教圓圓唱童謠。圓圓能背很多。我免得她脫漏字句,叫她用手指點著書背。書上的字相當大,圓圓的小嫩指頭一字字點著,恰好合適。沒想到她由此認了不少字。

大姐姐教圓圓識字,對她千依百順。圓圓不是識完一包再識一包,她要求拆開一包又拆一包,她自己從中挑出認識的字來。顛倒的字她都已經顛倒過來了。她認識的字往往出乎大姐姐意料之外。一次她挑出一個「瞅」字,還拿了《童謠大觀》,翻出「嫂嫂出來瞅一瞅」,點著說:「就是這個『瞅』」。

她翻書翻得很快,用兩個指頭摘著書頁,和鍾書翻書一個式樣。她什麼時候學來的呀?鍾書在來德坊度假沒時間翻書,也無書可翻,只好讀讀字典。圓圓翻書像她爸爸,使我很驚奇也覺得很有趣。

辣斐德路錢家住的是沿街房子,後面有一大片同樣的樓房,住戶由弄堂出入。我大姊有個好友租居弄堂里的五號,房主是她表妹,就是由我父親幫打官司,承繼了一千畝良田的財主。她偶有事會來找我大姊。

一九四○年的暑假裡,一個星期日下午,三姐也在爸爸這邊。爸爸和我們姐妹都在我們卧室里說著話。忽然來了一位怪客。她的打扮就和《圍城》里的鮑小姐一個模樣。

她比《圍城》電視劇里的鮑小姐個兒高,上身穿個胸罩,外加一個透明的蜜黃色蕾絲紗小坎肩,一條緊身三角褲,下面兩條健碩肥白的長腿,腳穿白涼鞋,露出十個鮮紅的腳趾甲,和嘴上塗的口紅是一個顏色,手裡拿著一隻寬邊大草帽。她就是那位大財主。

我爸爸看見這般怪模樣,忍著笑,虎著臉,立即抽身到自己屋裡去了。阿必也忍不住要笑,跟腳也隨著爸爸過去。我陪大姐姐和三姐泡茶招待來客。我坐在桌子這面,客人坐在我對面,圓圓在旁玩。圓圓對這位客人大有興趣,搬過她的小凳子,放在客人座前,自己坐上小凳,面對客人,仰頭把客人仔細端詳。

這下子激得我三姐忍笑不住,毫不客氣地站起身就往我爸爸屋裡逃。我只好裝作若無其事,過去把圓圓抱在懷裡,回坐原處,陪著大姐姐待客。

客人走了,我們姐妹一起洗茶杯上的口紅印,倒碟子裡帶有一圈口紅印的香煙頭(女傭星期日休假)。我們說「爸爸太不客氣了」。我也怪三姐不忍耐著點兒。可是我們都笑得很樂,因為從沒見過這等打扮。我家人都愛笑。我們把那位怪客稱為「精赤人人」(無錫話,指赤條條一絲不掛的人)。

過不多久,我帶了圓圓到辣斐德路「做媳婦」去──就是帶些孝敬婆婆的東西,過去看望一下,和妯娌、小姑子說說話。錢家人正在談論當時沸沸揚揚的鄰居醜聞:「昨夜五號里少奶奶的丈夫捉姦,捉了一雙去,都捉走了。」

我知道五號的少奶奶是誰。我只聽著,沒說什麼。我婆婆抱著她的寶貝孫子。他當時是錢家的「小皇帝」,很會鬧。阿圓比他大一歲,乖乖地坐在我膝上,一聲不響。我坐了一會,告辭回來德坊。

我抱著圓圓出門,她要求下地走。我把她放下地,她對我說:「娘,五號里的少奶奶就是『精赤人人』。」這個我知道。但是圓圓怎會知道呢?我問她怎麼知道的。她還小,才三歲,不會解釋,只會使勁點頭說:「是的。是的。」幾十年後,我舊事重提,問她怎麼知道五號里的少奶奶就是「精赤人人」。她說:「我看見她攙著個女兒在弄堂口往裡走。」

圓圓觀察細微,她歸納的結論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正確。「精赤人人」確有個女兒,但是我從未見過她帶著女兒。鍾書喜歡「格物致知」。從前我們一同「探險」的時候,他常發揮「格物致知」的本領而有所發現。

圓圓搬個小凳子坐在怪客面前細細端詳,大概也在「格物致知」,認出這女人就是曾在弄堂口帶著個女兒的人。我爸爸常說,圓圓頭一雙眼睛,什麼都看見。但是她在錢家,乖乖地坐在我膝上,一聲不響,好像什麼都不懂似的。

這年一九四○年秋杪,我弟弟在維也納醫科大學學成回國,圓圓又多了一個寵愛她的舅舅。弟弟住在我爸爸屋裡。

鍾書暑假前來信說,他暑假將回上海。我公公原先說,一年後和鍾書同回上海,可是他一年後並不想回上海。鍾書是和徐燕謀先生結伴同行的,但路途不通,走到半路又折回藍田。

我知道弟弟即將回家,鍾書不能再在來德坊度假,就在辣斐德路弄堂里租得一間房。圓圓將隨媽媽搬出外公家。外公和挨在身邊的圓圓說:「搬出去,沒有外公疼了。」圓圓聽了大哭。她站在外公座旁,落下大滴大滴熱淚,把外公麻紗褲的膝蓋全浸透在熱淚里。

當時我不在場,據大姐姐說,不易落淚的爸爸,給圓圓頭哭得也落淚了。鍾書回家不成,我們搬出去住了一個月,就退了房子,重返來德坊。我們母女在我爸爸身邊又過了一年。我已記不清「精赤人人」到來德坊,是在我們搬出之前,還是搬回以後。大概是搬回之後。

圓圓識了許多字,我常為她買帶插圖的小兒書。她讀得很快,小書不經讀,我特為她選挑長的故事。一次我買了一套三冊《苦兒流浪記》。圓圓才看了開頭,就傷心痛哭。我說這是故事,到結尾苦兒便不流浪了。我怎麼說也沒用。她看到那三本書就痛哭,一大滴熱淚掉在凳上足有五分錢的鎳幣那麼大。

她晚上盼媽媽跟她玩,看到我還要改大疊課卷(因為我兼任高三的英文教師),就含著一滴小眼淚,伸出個嫩拳頭,作勢打課卷。這已經夠我心疼的。《苦兒流浪記》害她這麼傷心痛哭,我覺得自己簡直在虐待她了。我只好把書藏過,為她另買新書。

我平常看書,看到可笑處並不笑,看到可悲處也不哭。鍾書看到書上可笑處,就痴笑個不了,可是我沒見到他看書流淚。圓圓看書痛哭,該是像爸爸,不過她還是個軟心腸的小孩子呢。

多年後,她已是大學教授,卻來告訴我這個故事的原作者是誰,譯者是誰,苦兒的流浪如何結束等等,她大概一直關懷著這個苦兒。


推薦閱讀:

那位擁有人世間最理想的婚姻的「先生」走了
你的蠟燭,並不值錢。
如何評價楊絳的《我們仨》呢?
素材 | 楊絳:這個時代最惦記的隱士
《我們仨》歸途已覓,先生已歸

TAG:楊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