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華民族構成的思考

關於中華民族構成的思考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發布日期:2012-03-01]

羅樹傑

  中華民族到底由多少個民族構成?這是一個似乎已經毫無疑義的問題。然而,仔細琢磨,似乎又還存在不嚴密之處。

  一、中國56個民族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種提法是符合中國實際的。

遠在傳說時代,在黃河流域中下游就居住著漢族的先民「華夏族」,住在他們周圍的人們共同體被稱作「北狄」、「南蠻」、「東夷」、「西戎」。從商周到秦漢.出現了更多的民族名稱。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戰亂、逃難、移民戍邊、經商務工、通婚等的原因,各民族的遷徙和人口的流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只不過時而像涓涓細流,時而像山洪暴發,不均衡而已。在頻繁的雜居、接觸、通婚、交流的過程中,有的民族消失了,或融合成為其他民族的一部分,如鮮卑族、党項族;或民族分化成了好幾個新的民族,如今天的苗族、瑤族、畲族就被認為是同源的,中國和東南亞的壯族、傣族、水族、泰族、老龍族等壯侗語族各民族也被認為是同源的。而漢族人口如此眾多,則是因為不斷吸收了其他民族「混血」融合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但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誰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或明確的答案。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提出:「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即所謂「五族共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在全國陸續出現的民族單位名稱就有400多個,其中雲南一省就達260多個。眾多待識別的不同族稱,歸納起來基本上可劃分為兩大類:一是要弄清待識別的民族共同體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二是在少數民族內確定究競是單一民族,還是某一民族的一部分。經過幾十年的民族識別,1979年確認了第56個民族——基諾族,這就是中國56個民族說法的來歷。因此,也就有了「56個民族56朵花」唱遍中華大地,「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兄弟民族組成的」似乎已經成為唯一正確的提法。

  二、對「中華民族是由56個兄弟民族組成」的說法的質疑

1、「中華民族是由56個兄弟民族組成」的說法是否涉嫌把未識別民族排斥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之外?

關於「中華民族」概念的內涵目前還沒有一致的著法。筆者同意周建新提出的觀點:「中華民族」的人民基礎也是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的,廣義的中華民族不僅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之內的所有公民,也包括廣大的海外華僑、華人。狹義的「中華民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之內的所有中國公民(包括港、澳、台人民及僑居在國外未放棄中國國籍者)。

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之內的所有中國公民(包括港、澳、台人民及僑居在國外未放棄中國國籍者)是不是只有「56個兄弟民族」呢?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大陸人口總數為1242612226人,其中漢族1137386112人,佔91.53%,55個已經確認的少數民族共104490795人,佔8.41%,此外還有未識別的民族人口734438人,外國人加入中國籍941人,二者相加佔0.06%.

中國境內未識別的和外國人加入中國籍的民族人口,他們當然是中華民族的成員。除外國人加入中國籍的難以劃為某個民族外,這些未識別民族也基本上認為自己不同於已經識別的民族,而是單一的民族共同體,政府也就很難將他們合併到已經識別的56個民族當中。這些族群主要有:(亻登)人、夏爾巴人、克木人、莽人等.(亻登)人居住中印邊境一帶,在我國西藏東南部察隅縣一帶的額曲、察偶曲、格多曲和杜萊曲這幾條河的流域上居住著一萬多人,聚居在喜瑪拉雅山區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工國交界地帶的夏爾巴人,在我國西藏境內有兩千多人,聚居於定結縣的陳塘區和樟木鎮的立新、雪布崗兩村及定日縣絨轄區的邊境地區;克木人分布於寮國、泰國、越南、緬甸和中國,寮國最多,中國約有三千人,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和景洪市,是當地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莽人居住在中越邊境一帶,大部分分布於越南,在我國居住在雲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水河鎮共680多人。這些未識別民族的人口雖然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微乎其微,但他們畢竟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員,只提56個民族組成中華民族,無意中就把他們排訴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之外顯然是不恰當的。

2.台灣世居少數民族的成分問題也是一個值得重新認識的問題。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領導人多次表示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台灣世居少數民族當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目前我們把台灣世居少數民族統稱為「高山族」。台灣世居的少數民族,直到宋代一般都被稱為「東夷」、「山夷」,從明代開始把對台灣世居少數民族的稱呼開始從「夷」轉變為「番」。清朝1683年統一台灣後,台灣世居少數民族被稱為「土番」,而且根據居住地、發展程度的不同,被分為「熟番」、「生番」或「野番」。日本侵佔台灣初期,仍用番族舊稱,只把「番」改為「蕃」,但後來日本殖民當局把台灣世居少數民族改稱為「高砂族」。幾乎所有的研究台灣少數民族的日本學者在他們的著作或調查報告中都用「高砂族」。這個族稱是日本侵略者初到台灣時,發現島上風光與日本播州海濱的高砂相似,就稱台灣為「高砂」,侵佔之心昭然若揭。但是,日本侵略者也根據學者的研究把「高砂族」劃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魯凱、卑南、曹、賽夏和雅美九族。

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1945年入侵中國的日軍被迫宣布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在台灣世居少數民族的稱呼上,人們都不約而同地要求擯棄日本殖民主義者使用的「高砂族」的名稱。經過多方商討,最後決定使用「高山族」作為台灣世居少數民族的名稱。為什麼使用這樣一個名稱?因為台灣島有62座300米以上的高山,稱得上是一個美麗的「高山之島」,以「高山」這一高尚而堅韌的名稱來作為自古居住在這個島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是十分恰當的。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把高山族確認為單一的民族,直到今天一直沿用高山族作為台灣世居少數民族的正式族稱。但是,台灣當局很快就擯棄了「高山族」這個名稱,1947年4月台灣當局就把「高山族」改為「山地同胞」(簡稱「山胞」)。同時,高山族並不是台灣世居少數民族的自稱,他們也開始了他們的「正名」運動和爭取自治權的鬥爭。此外,20世紀中期台灣本島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通過對台灣少數民族的源流、語言、傳統文化等進行深入研究後,也提出有關台灣少數民族不是一個民族的論點,台灣少數民族九族的分類法得到廣泛的認同。那些沒有被承認為單一民族的族群紛紛要求「正名」,即要求當局承認他們單一的民族地位。為回應這種呼聲,1994年8月台灣當局的「憲法」增修條文,改稱「山胞」為「原住民」,成立了「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1年,台灣當局首次突破沿襲自日木侵佔時期使用的九族的分類方式,首度承認邵族為新增的單一民族地位。爾後又陸續承認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截止2007年台灣當局正式承認把原住民劃分為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原來的曹族更名)、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撤奇萊雅族等13族。目前還不斷有族群要求台灣當局承認他們為單一民族。2007年11月14日台灣「行政院」還通過《原住民族自治區法草案》,允許原住民族按照族別、單獨或聯合成立「自治區」,實施「民族自治」。

台灣當局對台灣少數民族成分的確認政策早已經改變,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目前中國政府卻還一直沿用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劃分方法,把台灣少數民族視為一個民族,實際上早已得不到學術界以及包括世居少數民族在內台灣的各方民眾的認同。因此,早在20世紀80年代大陸就有學者提出要重視這個問題。中央民族大學許良國教授認為,用高山族作為台灣少數民族的統稱並不確切,民族識別工作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即「名從主人」,同時又要有科學根據,台灣少數民族的識別同樣應該堅持這一原則。在台灣尚未與祖國大陸實現統一的情況下.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準備,逐步改變過去那種視台灣少數民族只是一個單一民族的概念,這有利於統一工作。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原副主任黃光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政策法規司原副司長張祟根等人都認為,台灣世居少數民族不是單一民族,他們的族屬問題是一個歷史條件具備之後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既然「高山族」不是單一的少數民族,中華民族到底由多少個民族構成就當然需要重新思考。

3,土生葡人是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已經成為必須正視的問題。

隨著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過去沒有引起人們注意的土生葡人的族屬問題也就凸顯出來,土生葡人是不是一個新的民族已經成為必須正視的問題。土生葡人一般是指「那些在澳門出生、具有葡萄牙血統的澳門居民,包括葡萄牙人與中國人或者其他種族人士結合所生的混血兒,以及長期或幾代在澳門定居的葡萄牙人及其後代」,他們的人口一般認為澳門有1萬多人。土生葡人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是「中西合璧」的結晶,是一個在體質風貌、地域、語言、風俗習慣、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族群心理上有鮮明特徵的族群。東西方的血液在他們體內同時流淌,東西方文化也在他們身上交融:「用筷子吃牛排,用刀叉吃米飯」;喜歡唱歌跳舞,但也喜歡打麻將;既過聖誕節、復活節等洋節,也過春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他們的婚禮儀式是世界罕見的,一方面保持西式婚禮的主要內容,同時卻還要按中國傳統婚禮儀式另外再舉行一次婚儀;在信奉天主教的同時,有不少人又信媽祖和觀音,多數土生葡人在家中還設神龕拜趙公元帥及忠義關帝。他們大多和葡萄牙沒有其他聯繫,他們中的大部分也從未到過葡萄牙,不太了解葡萄牙文化,許多人卻擁有葡萄牙護照。因此,儘管生長在中國的上地上,過去他們卻不承認自己是華人。但是,土生葡人有著永遠不解的鄉土情結,自稱「本地之子」,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澳門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越來越多的土生葡人認同於中國,是實實在在生活在而且還將世世代代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中國人。因此,有的學者指出:「對於這樣一個特殊的族群,我們不應該迴避他們的族屬問題。只有正確地解決土生葡人的族屬問題,確立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他們的利益才可以從根本上得到尊重和保護,澳門才能穩定、發展和繁榮,澳門的特色才能保持、發揚和光大。」。這種觀點不無道理。三、「中華民族是由56個兄弟民族組成」的提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華民族是由56個兄弟民族組成」的觀點不僅不符合中國的民族實際,而且還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不利於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1.傷害民族感情,不利於民族團結。

我們知道,民族感情是一個民族成員對本民族共同的歷史、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風俗習慣、民族利益等各方面共同事務的一種認同感、榮譽感,是民族自我意識的一種表現,是維繫一個民族成員之間的重要紐帶。因此,對待民族感情必須採取特別謹慎的態度,儘可能避免民族感情受到歧視性或污辱性的刺激,防止負效應的產生,促進民族團結、和諧.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各民族不分大小、不分發展情況都一律平等,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中華民族是由56個兄弟民族組成」的說法不符合中國的民族實際,涉嫌把未識別民族等族群排斥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之外,容易使那些未識別民族有受歧視、受排斥的感覺,是國家的「棄兒」,嚴重地傷害他們的民族感情,對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非常不利。

2.不利於維護祖國統一。

我國的未識別民族多數族群郁是居住在國家的邊疆地區,而且又是跨國而居,其中有的族群主體在國外,國內外同一民族之間語言相通、習俗相同,甚至同飲一江水、共耕一座山.有著密切的經濟、文化和婚姻往來,這些族群在中國的政治地位如何,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如何,他們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情況如何,關係到邊疆的穩定和發展,關係到國家的統一和安全。如,夏爾巴人除約兩千人居住在中國外,居住在尼泊爾北部邊境的孔布、比貢、勞布吉、工巴雄、嘎里召、南崗里、巴東崗、巴崗等地有七萬餘人,還有少數夏爾巴人散居在印度錫金邦和不丹境內;中國的克木人雖然只有約三千人,但是在鄰國的寮國、泰國、越南、緬甸等國家卻有約40萬人,其中僅寮國就有約30萬人。莽人也主要居住在越南。這些在中國被列為未識別民族的族群,在有的鄰國中已經得到政府承認了單一的民族。如,在越南公布的54個民族成分中就有克木族和莽族。同一個族群,在鄰國獲得了政府的承認,而在中國卻沒有得到政府的承認,難以享受到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難免會使這些族群的一些人產生以為國家忽視他們的想法,成為邊疆穩定發展以及國家統一與安全的隱患。

3.容易給國內外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找到製造事端的借口。

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包括這些未識別民族所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沿海發達地區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各民族要求加快經濟文化發展的願望十分迫切。而國外一些敵對勢力千方百計尋找借口攻擊中國、詆毀中國。我們無意地把本屬於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的族群排斥在在外,無疑是給國內外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找到製造事端的借口提供方便。

江澤民同志在1993年11月7日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講話中指出:「民族宗教無小事,全黨都要充分認識民族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中華民族的民族成分構成問題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但卻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

四、正確認識中華民族成分構成必須擯棄的幾個錯誤提法

目前,在認識中華民族成分構成中普遍存在幾個錯誤提法,這些錯誤的提法都不利於增進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不利於民族團結,也容易為國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尋找分裂中國、挑起民族矛盾的借口。

1、我們都是黃皮膚、黑眼睛

世界人種的自然體質特徵主要以頭部、五官、頭髮的形狀,膚色、毛髮顏色,眼色,身高及其比例等來劃分為不同的人種。中華民族的體質特徵是什麼?「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之類的說法充斥於各種報刊、影視節目和網路文章之中,不僅見於大眾傳媒、普及讀物之中,還存在於學術研究的論著里,足見這種觀念的根深蒂固、影響巨大。如,由國家六大部委聯合主辦,全國十八家媒體共同攜手,由中央電視台《生活》欄目特別製作「2006《中國驕傲》」推選活動,在2006年11月5日中央電視台直播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就說,八位當選的「中國驕傲」人物「他們的故事感動著我們這個擁有眾多英雄的古老國度,驕傲著每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顯然在這裡,主持人認為只有「黃皮膚黑眼睛」的才是中國人。而首都師範大學政法系房寧和樊未晨兩位老師在《未來公民的社會意識——北京地區中學生政治社會化狀況調查》一文中則更加明確地指出:「中華民族在外觀上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在這裡,他們毫不猶豫地把不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排除在了中華民族之列。

中華民族的成員是大部分都是屬於蒙古人種(黃種人),其體質突出的特徵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但是,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還有俄羅斯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等民族的體質特徵與蒙古人種有比較大的差別,有明顯的歐羅巴人種(白種人)的特徵,他們最突出的體質特徵並不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即使是同一個民族內部體質特徵也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如,維吾爾族人的外貌特徵各地就有差別:北疆人接近俄羅斯,無論從地理條件或通婚等原因來看.他們的膚色比較白,發色、眼色淺,基本上接近白種人的特徵;南疆人接近印度、阿拉伯,從地理氣候、通婚等原因.他們的發色、眼色較黑;有的接近阿拉伯人特徵;哈密地區由於接近蒙古人民民主共和國,那裡的維吾爾族人具有比較明顯的蒙古人的特徵。可見,用「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來概括中華民族在外觀上最顯著的特徵顯然是以偏概全,是不恰當的。

2.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

長期以來,許多人包括在教科書里、媒體上都喜歡把中華民族稱為「炎黃世胄",「炎黃子孫」、「華夏子孫」,意思是說中華民族是炎黃的後代,炎帝、黃帝或華夏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筆者以為這些長期、廣泛流行的觀點是沒有充分證據、經不起推敲的。首先,中華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只把伏羲或少典氏、有嬌氏或華夏或炎帝、黃帝、蚩尤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均不夠確切;其次就漢民族而言.漢族本身就是一個「混血體」,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因此其來源也是多元的,只把伏羲、少典氏、有嬌氏、華夏、炎帝、黃帝、蚩尤中的某一個定為漢民族的始祖也是不夠準確的;再次,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個明確的中華民族的血緣先祖。除漢族祟拜炎黃以外,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崇拜的人文始祖,如,壯族崇拜布洛陀,苗族崇拜蚩尤,瑤族祟拜盤瓠……因此,把中華民族稱為「炎黃世胄」、「炎黃子孫」、「華夏子孫」同樣是以偏概全,是不恰當的。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已經發表了專論,在此不再展開。

3.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長期以來,許多人已經對「龍是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圖騰神,是中華民族的標誌和象徵」、「龍是中國最為神聖的動物神,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是龍的故鄉,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把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作為瑞獸、圖騰和精神的偶像來崇拜」之類的提法已經習以為常。

龍是華夏或漢民族的象徵。而且,不僅漢族崇拜龍,藏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也有龍崇拜,當然他們的龍信仰與漢族有差別。一些少數民族原來沒有龍信仰的由於受漢文化的影響也有了龍信仰或龍崇拜。這些民族包括畲族、瑤族、苗族、彝族、哈尼族、德昂族等。但是,龍崇拜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並不是最重要的信仰。如,苗族、瑤族、畲族中最主要的信仰是盤瓠,龍信仰在其信仰體系中所佔的地位並不是特別重要的。況且這些有龍信仰的民族在中國眾多的民族並不佔多數,中國的回、維吾爾、東鄉、撤拉、保安、柯爾克孜、塔吉克、烏茲別克、塔塔爾等10個民族中的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主張一神論而不是多神論,反對偶像崇拜,所以清真寺內沒有任何由人形和動物形組成的偶像圖案,寺內裝飾大多以阿拉伯文、幾何圖紋和花卉畫紋組成抽象圖案為主。筆者以為這種提法也是不符合事實的,是不利於加強和鞏固中華民族團結的。

以上幾種的錯誤提法,把漢族等同於中華民族.忽視少數民族在中華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符合事實,也會極大地傷害少數民族的感情,不利於加強和鞏固中華民族團結,都是應該擯棄的。當前和今後的民族團結教育中,應該多宣傳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特點,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努力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發展繁榮.加強國民教育,促進中華民族的認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總之,就中國目前的少數民族實際情況來看,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抑或澳門,都限有必要對「中華民族是由56個兄弟民族組成的」的提法進行重新思考。這是關係到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大問題。(完)

來源:《廣西民族研究》

(編輯:程紅)
推薦閱讀:

中華草龜(水龜)飼養入門
中華承傳五千年的老規矩,必須得看看,不能丟!
中華道藏11_1---3
中華命理---論命主婚姻的看法
天地大觀——望湖詩詞集·詩話·詞話-中華詩詞網

TAG:民族 | 思考 | 中華 | 中華民族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