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傳承考略(上)
楊氏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主要流派之一,由清代奇人楊福魁(露蟬,1799--1872)學得陳式太極拳的精髓後創立。其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由於其拳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深受廣大群眾喜愛,開展得最為廣泛。目前國家體委正式公布的24式、48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這種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
始祖楊露蟬
王蘭亭 據傳楊露禪當年在王府內正式收徒有二人,一是王蘭亭,一是富周。王蘭亭有「楊露禪大弟子」之稱,代師傳藝,傳於師弟李瑞東及周玉祥。後王蘭亭與李瑞東等人因與楊班侯反目,創編了「太極五行捶」。
李瑞東 天津武術家,創編天地人三盤拳,始稱「武當悟修金蟾派太極功」或「武清派太極」(李瑞東為河北武清人),今俗稱「李派太極拳」,號為「包括動靜兩盤的拳功整體,是動靜兼煉、性命雙修、丹武混一的修道合真之法」。
周玉祥 保持了王蘭亭的原傳,為紀念王蘭亭遁入深山道門,改名為「王道人太極拳六十四式」傳吳錦園,吳錦園遷台後傳葉金山,葉金山設宗岳門,人稱王府皇家太極拳。
富周 ——富英 ——蕭功卓,得其真諦者有翟英波、冉國顏等人。翟英波又傳李正等人。傳至今有所謂楊式府內派太極拳(老架108式)。
全佑 吳式太極創始人。
紀子修(1845~1922)。岳氏散手名家,從楊露禪學太極十三式,將太極拳之綿柔與岳氏散手之剛整匯為一體,剛柔並濟。又列為吳全佑傳人。又傳拜宋書銘為師。又精於形意、八卦等技。惟有幾名弟子傳其拳術,如陳泮嶺、張達泉等輩。
陳泮嶺 (1891~1967)武術教育家。字俊峰。河南人。從李存義、紀德、許禹生等學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和岳氏連拳等。在台灣影響很大。
張達泉-- 繆福度--張守仁 此今謂楊式方架太極拳傳承118式。
楊鳳侯—李景林—姜容樵—沙國政 。教蓮堂得其要。沙國政傳給了河北大城縣的李雲祥、兒子沙駿傑、另一位得意門生康戈武,經整理復原,號沙式太極拳81式。
楊兆林 楊鳳侯之子。分別師承楊班侯和楊健侯二人。傳人有任縣王其和、永年翟文章。邢台程振芳、程德芳兄弟是其門下佼佼者。目前,這一支仍保持著原傳拳架風貌。楊兆林最後在堯山一帶授拳。
程振芳的弟子郭玉田,南和縣張路村人,傳拳於本村。所傳楊兆林式太極拳為81式。
王其和拜楊兆林為師。投奔郝師習練太極拳。楊健侯、楊澄甫父子以及楊少侯親自教拳,傾囊相授,將楊家三代摸索出的太極技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還保持了與郝師之弟子孫祿堂的聯繫,虛心向這位集形意、八卦與太極於一身的拳術家學習。他在武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吸收楊氏太極的特點和打法,逐漸形成了一支獨具特色的太極拳套路。後人稱該套拳路為「郝楊架」、「混合架」、「軟硬架」、「武楊和式」等,近年來統稱為「王其和式太極拳」 84式。
翟文章,世居永年。自幼隨郝為真高足翟連臣、朝欽賢習練郝式太極,弱冠時又隨楊露禪之孫楊兆林、楊兆鵬習練楊式太極。其門下弟子英才輩出,有楊振河、趙憲平、胡利平、路軍強、董新成、劉新華、朱現紅等,此支派又為武式太極傳承。
劉東漢(?—1950),初從父劉瀛洲習三皇炮捶,後跟楊兆林學楊式太極拳,又兼得武式太極大師郝為真指點,盡得真傳。為楊式太極在邢台的第一代傳人。劉東漢久在山西太原絳州等地教拳,所教拳式融楊、武為一體,別具一格。弟子有曹珂及子劉殿魁等。
曹珂 在邢台收徒眾多,但真正入室弟子鮮有幾個,其中寇長青(1910---1983)乃是其中之一。傳楊式傳統寇家太極拳大架118式。
楊班侯 所傳授的最得意弟子為陳秀峰、張信義、冀老福、教蓮堂、李萬成。
陳秀峰又名陳敬亭,是郝為真的學生,也是楊班候的弟子。孫祿堂在《拳意述真》中提到的太極拳家只有四位,除武禹襄、楊祿禪、郝為真外就是陳秀峰,且書中有陳秀峰的拳論。據此,有人推測宋書銘的宋式太極拳既是直接或間接向陳秀峰學的。陳秀峰弟子祝景元在南碾頭一帶傳拳,弟子有劉其林、祝振坤。
張信義 永年人,傳人有劉建高、隆聚、冀福如、張安國4人,學生多人。
冀福如——范寶林——王革勛
范寶林(1937—1997),永年人。受業於郝從文,受到冀福如指點。傳範金海、侯孟軍、王革勛
教蓮堂(生卒不詳),河北永年人,楊班侯之入室弟子,傳人有李雙彬、張新慶。
張新慶、李雙彬--李竹林--李海臣、辛社軍、辛玉廠等。
李竹林又傳李佔英。
李海臣弟子有張攀峰、李永彬、張振國、蔡勇等。
李萬成 永年人,楊班侯隨從及關門弟子。直系弟子有白忠信、關欽、郭振清、韓會明、郝從文、賈治祥、林金聲、潘河清、周志成。另有白彥如、穆振景、張其、張田所等傳人。
白忠信 傳有弟子陳彥榮、李仲良、王長興、冀永久、田維民等。
關欽(1908—1998),永年人。拜李萬成為師。隨其學拳者很多。其孫關世偉承傳其藝。
郭振清(1906—1990),永年縣西王莊村人,李萬成弟子。在本村傳播楊式太極拳,有很多弟子。
韓會明,1928年生,河北永年人。常和師兄林金生在一起討論切磋。弟子有:霍士英、喬素芳等。
郝從文 (1911—1982),永年人。從學者眾。傳永年陳文義、郝惠元。弟子有范保林、劉永平等4人。
賈治祥(1918—2009),河北永年人。其子賈安樹,弟子蘇學文、關志剛、路迪民等,繼承其藝。又傳河北常逢林、田淳。
林金聲(1913—1988),永年人。不但繼承了楊式太極拳的全部套路,而且對太極拳的拳譜的保存也貢獻更大。授徒不多,現今永年南關一帶練楊式太極拳的大多數為林金聲所傳。
潘河清(1917—2000),永年人,擅長太極推手。在家鄉傳拳多人。
周志成(1916—1996),永年人,與其兄周志德同向李萬成學拳。長期推廣太極拳,弟子有周印平(孫)、王河軍、王燕軍等。
周志德(1910—1985),永年人。廣收門徒,義務授拳,有學生百餘人。廣府范寶林常向這位師叔請教太極拳勁力。
龔潤田(約1887—1970),河北人。師承家傳及吳會清、吳鑒泉,亦是楊班侯弟子,擅長鐵砂掌、八極拳、吳式太極拳及楊式太極拳。
蔣玉堃,杭州人,從楊澄甫專心習練太極拳、劍,得楊班侯弟子龔潤田親授,桃李滿天下。
牛連元(1851—1937),得楊班侯所傳太極拳「九訣」和太極拳,頗有造詣。因其不以授拳為業,僅將楊班侯所傳再傳給盟弟李壽泉之婿吳孟俠。
吳孟俠(1906—1977),福建人。太極拳得傳其岳父之盟兄、楊班侯傳人牛連元。吳孟俠、吳兆峰合著《太極拳九訣八十一式註解》。
吳兆峰(1904—1966),吳孟俠之胞弟,與其弟同在八卦掌名家高義盛門下習技。
王矯宇,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楊班侯的直傳弟子。傳范鐵安、郭連蔭、孫繼先。
郭連蔭(1896—1984) ,綏遠(今內蒙古歸綏)人。拜楊班侯高足王矯宇為師,著有《郭連蔭太極拳譜》一書。.
孫繼先(1915--2000)在濟南傳人,弟子六千餘人。
楊健侯(1839-1917)將楊式太極拳改為中架。有三子少侯、兆元、澄甫及許禹生等人。列為楊健侯名下的「弟子」,僅許禹生一人。傳人中有不少高手,但他們大都根據楊健侯的指示拜楊澄甫為師。其中著名者有張欽霖、田兆麟、牛春明等。
楊少侯,楊健侯之子。傳人有東潤芳、尤志學、馬潤之、田兆麟、吳圖南、李壽箋、顧履平、張虎臣。楊少侯拳架傳承僅有三支:
吳圖南,傳人有馬有清、沈保和、於志鈞、李鏈等。
張虎臣,從學於許禹生、楊少侯、楊澄甫,得傳楊式太極拳小快式,極有特色。一是套路長,共225式。二是動作極為實用。練拳的同時,即練習散手應用,搭手就打,推手也是推打結合。其變化神速,防不勝防。傳人有劉習文、韓世昌、王秀田、李順波、梁禮、蔣林等。
顧麗生(履平),安徽省懷寧縣人,被楊少侯收為徒弟。他定居貴陽,使楊式太極拳成為貴陽地區傳播最廣的太極拳拳種。其成名弟子及學生主要有張卓星、石錦潤、常義、陳硯田、李克俊、劉德榮、趙子鑒(即趙祥麟)、盧光勛、池慶生等。
張卓星,廣東人,顧履平之徒,曾在貴州傳拳,著有《太極拳鍛煉要領》。他先後拜了兩位老師。一位是顧麗生,另一位是楊澄甫的弟子盧子芩,都是楊氏嫡傳。傳陳有雨、廖中柱、宋亮、詹開立、鄭天祥、周海能。
許禹生(1879—1949) 師從楊健侯,出版《太極拳勢圖解》。許禹生的弟子王新午傳所謂新午太極拳(老架108式)。
周遵佛,山東人,從王矯宇習練楊式太極拳,又為許禹生弟子。
張策,香河縣人,曾從拳術名家楊健侯習太極拳,與許禹生為師兄弟。張策一生博採眾家之長,吸收了前人的優秀成果,把太極拳融於通臂之中,創編了「通臂太極拳」。
王竹坡,張策弟子,傳張懷堃,再傳北京梅永順。
周景海,張策二弟子,傳張敦熙(江西安義人),張氏在文化大學國術組授課多年,弟子多該時之後出。(待續)
推薦閱讀:
※未學太極拳 先明太極理
※楊澄甫《太極拳術十要》闡微
※每周招式: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第六十四式:高探馬;第六十五式:十字腳
※太極拳松靜的意義與妙用
※【接地氣!】練楊氏太極拳的真言實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