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太極拳要領之松慢圓勻沾連粘
釋延龍
「松慢圓勻沾連粘」,實際上講的是兩句話,即「松慢圓勻,沾連粘隨」。在混元太極習練中達到了「沾連粘」的水平,「隨」的功夫自然而然就體現出來了,所以將「隨」字省去就成為「松慢圓勻沾連粘」了。這一要領無論在養生中還是技擊上都是比較重要的,每一動作的完成都是作為一個整體包含在內的。
一、松:松能達到兩個目的:一個是養生,另一個是技擊。養生目的是以松達靜,包含思想放鬆和肌肉放鬆,通過有氧代謝運動,以消除精神和身體的疲勞,增進新陳代謝的機能,調節呼吸、血液循環、消化等各個系統,延緩衰老,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學習太極的人都會練太極套路,然而練法卻五花八門,多數人都明顯地在體內蓄有勁,這就松不開八段九節。所謂八段,是指腳、小腿、大腿、脊背、大臂、小臂、手、頭;所謂九節,是指踝、膝、胯、腰、頸椎、肩、肘、腕、指(趾)關節。在練太極套路中能鬆開八段九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要經過三個階段的訓練:①初學階段:練拳時用意不用力,呼吸自然,周身順隨。②端引:練拳時動作要求端引,只有端引才能真正鬆開。什麼是端引呢?以出手為例,一般的練法是由肩到肘到腕到掌指,即由根到梢把手推出去。這樣練肌肉是緊張的,關節是閉合的,端引是把這個過程倒過來,用手指尖把胳膊引導出去,出腿時用腳趾尖把腿引導出去,以頭引導全身,即所謂「虛靈頂勁」。這種端引是靠意識引導的。③練松功:這是最關鍵的階段,練功(拳)時要求在每個定勢松八段九節。一節一節地鬆開,每個定勢鬆開之後再換下一個定勢。這樣練就非常艱苦了,運動量要增加三至四倍,還要注意松而不懈。如何區別松與懈呢?松,關節是開啟的,肌肉軟組織是舒展的,精神是安逸的;懈,關節是閉合的,肌肉軟組織是萎縮的,精神萎靡不振。松而不懈的關鍵是如何看待緊,只強調松而不言緊,就達不到松的目的。鬆緊是一對矛盾,是太極之兩端,沒有緊,松就不存在。所以,習練混元太極必須有緊,每一個定勢要把肌腱拉伸到最大限度,把周身關節拉開。開始學練時,要用力拉,四肢拉開,頭向上頂,把脖頸、脊椎節節拉開,如醫院做牽引術。如此,才能做到「精神提得起」,才能在拳勢的轉折變換中得到最大的輕鬆感,這才叫松。松的結果,彈力自生,才能在揉手中用松彈勁把人輕鬆地發出丈外而不費力。
二、慢:慢練是松、圓、勻的基礎,在混元太極的習練過程中,慢不下來,很難達到松、圓、勻的功夫境界。在練功的初級階段,應放鬆慢練,以形引氣,氣機動起來,以氣運身,神氣相合,意識內守,整體練習形、氣、神,使三者達到高度統一,氣血流通,百病不生。慢練還可以祛病養生,延年益壽之目的。如果用於技擊,放鬆慢練,就是為了以後實踐中的「快打」,正如《拳經》所云:「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通過長期的意識內守,放鬆慢練,漸漸會體會到內勁的產生、存在並加以運用,逐漸達到「神明」的技擊水平,即 「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打倒還嫌慢」的境界,完成慢變快的脫換。相反,如果不是這樣練習,一開始就快練,勢必違反了「運勁須無微不至」的原則,必然每招每勢處處滑過,做不到處處都能恰到好處,就如同做體操一樣,內勁是怎樣一回事是體會不到的,更談不上內功的習練和運用。
在混元太極的習練中,慢,是指兩方面講: ①形體動作的慢。在習練的過程中,放鬆慢練,有利於調整呼吸,使呼吸逐漸做到「悠、長、細、緩、勻」,漸漸達到體呼吸;有利於調整身體各部位的身形要求,仔細檢查動作的正確性和內外的協調情況。放鬆慢練,可更好地體會「根在於腳,發之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整勁。內勁的產生,也更有利於逐步提高體力、耐力,強壯身體。當然,慢不能慢到懶散鬆懈(容易勁斷),應當每一勢終,似停非停,氣機漸運,內氣貫注充足,內勁產生,下勢之機勢自生。內功講:形斷氣不斷,氣斷意不斷,意斷神相連,以氣運身,神氣相合,煉炁入骨,周身骨節鬆開,以意引氣,貫注於骨縫之中,骨節虛虛對準,使有騰挪之勢,才能節節貫串,勁整而又靈動。另外,還須於骨縫之中運氣達肌膚之上,纏繞運轉,才能運行無滯,旋轉自如,內勁亦輕而不浮,沉而不滯。《拳論》說:「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又說:「以靜制動,後發先至。」實踐告訴人們,不是單純故意追求緩慢,而是要求既能慢,又能快,開始的慢,是為了以後的快。拳師云:「慢要慢到別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別人跟不上我。」又云:「不貴速而貴緩,緩則可以細心揣摩,由粗及精,且其運勁可以自知運到指頭與否;能如此運,將來功夫成時,其速無比。」以上說明混元太極行功時的輕緩,正是為了以後技擊中求得重快。能輕則松,能松則快;能緩則內勁逐漸增大,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輕緩有了功夫以後,即可隨心所欲地練快,能夠快而不亂,輕而不浮。②意識的慢。在練功的過程中,筆者常說「把心放下來」,就是指現在所講的「意識的慢」。當然這只是針對練功初級階段而言的。在混元太極的習練中,要始終意守體內,整體地習練精、氣、神,使意識處於一種虛靈明鏡的狀態。在動功的練習中,特別是對於初練者來講,保持上述狀態,是比較困難的,往往有時練功者雜念叢生,神定不住,從而影響練功的質量。怎麼辦?意識要慢下來,就是練功者要主動運用意識,體察自己的意識(念頭),當自己的前一念過去,後一念還未來之時,大腦會出現一陣短暫的空白。這時心裡會特別的安靜,即出現心平氣和的狀態,保持好這種狀態的時間久了,意識自然就會守得住,定得好。如果意識守不住,一念接一念緊跟著,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雜念叢生」,對功夫的提高有影響。意識的慢,與形體動作的慢是辨證統一的。意識慢下來,達到虛靈的程度,形體自然會放鬆,形體動作自然也就慢下來;形體動作放鬆慢練,達到松慢圓勻了,體內氣機動起來,意識體察體內,神氣相合,雜念自然也就少了。如筆者經常所講的「體內氣機動起來了,意識體察還來不及,哪裡還顧得上跑念頭呢」,所以意識也就慢下來了。
三、圓:在混元太極習練中是指圓活,包括形體動作的圓活與氣勢(氣機)的圓活兩部分。①形體動作的圓活,亦即動作要圓滿,靈活。在一連串無限延長的螺旋式弧形動作中圓滿地不凹不凸無缺陷,不起稜角,變動又非常輕靈活潑。圓滿靈活運用到揉手上,要求達到中正不偏,不越界限,不被壓扁,走化粘依,不丟不頂,處處圓轉飽滿,輕靈活潑。這要在意識指導下,呼吸和動作非常協調熟練,長期放鬆慢練,才能逐漸做到。太極大家對圓活是十分強調的,如「周身節節貫串」,「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等等。②氣勢(氣機)的圓活。習練混元太極要達到活的境地,氣勢必先圓滿。這裡講的氣勢,是指內氣和彌散在體外周邊的外氣而言(常稱為體內氣場和皮膚及周圍的氣場)。至圓才能至活,圓是活的基礎,所以說「圓則活,方則滯」。要踏進圓活的境地,則必須掌握「氣勢」和「十方支撐」。
氣勢是由人體內在的功夫決定的。氣勢的大小,即氣場的大小,是衡量一個人太極功夫深淺的重要標誌,氣勢愈大則功夫愈深,即古人所講「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面而在內功」。習練者平日練功對於氣勢的追求是不可忽視的。而追求氣勢的基本條件,便是駕馭「空」、「松」的能力。「松」,前面已講解;這裡的「空」,是指通過長期的意識內守、放鬆、慢練,氣機達到「內外合一」,形體通透至「空空蕩蕩」。所以,圓活是離不開空、松這個先決條件的。既然氣勢要求圓滿無缺,那就必然要限定一個範圍,而不可任其漫無邊際的彌散。有了範圍,就必然有其中心和邊緣。練功者進入上乘習練,主動運用意識,在狀態中能體會到天地人相合,精氣神相融,以腰椎(命門)為定點,以混元(混元是在中脘穴裡面,身體的中心,但不是實體的穴位,而是一種功夫的竅點,一種特殊的感覺,和實體的身體呈兼容狀態,初學者沒有感覺,可通過想像來推演之。長期習練一定會出現感覺。有此感覺功夫才能進入上乘習練)為中心,時時刻刻留心這個範圍,即念住人身及周圍的「大圓氣球」,一舉一動既不可超越其邊緣,又不可不及其邊緣。這樣氣勢便能處於無角無棱,毫無缺陷的圓滿境地。氣勢的邊緣離中心愈遠,則氣勢愈大。氣勢要由精神(意識)來支撐。精神能支撐十方,氣勢才能圓滿而不萎縮;反過來,氣勢又須包圍精神,才能使精神不外漏,即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神氣合一。達此要求,氣勢方臻圓滿,神氣始能鼓盪。所謂十方,是指人體前後、左右為東西南北四正方,而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為四斜方(四隅方),合起來為八方,八方在平面圖中可表達,加上頭頂與腳下一條豎線即上、下兩方,共為十方。古人講「十方虛空、十方界」。十方,在平面坐標系中不易表達,故需要大家要用三維空間坐標系去理解認識。在精神支撐十方時,必須以混元為中心,用意識產生十條線伸向十方虛空支撐,十條線只有線線相等形成球面,氣勢才能圓滿。如果十條線長短不齊,氣勢便會出現凹凸,所以練功者在求達精神(意識)支撐十方的同時,又必須使之十方相等。
習練混元太極,不管是功法還是套路,進入上乘階段,必須重視氣勢和十方支撐的關係。在整個混元太極功法(套路)運動時,開,是氣勢的放大,必須以混元為中心向十方推動;合,是氣勢的縮小,必須以混元為中心收縮這十條線。無論是氣勢的放大還是縮小,氣勢的邊緣永遠是被動的,這是混元太極運用之上乘功夫。
掌握了上述要領,氣勢便無散漫之弊,無論前進後退,左轉右旋,一舉一動,周身氣勢圓滿而有圓動之勢。有圓必有活,活的動力在內而不在外,外隨內動,勁無斷續。動者,為氣之動,而非形之動。周身成為一家,氣自然能遍及身軀,於是能十方轉換而旋轉自如,我意欲往何處,氣即能行何處,意氣自然能達到物來順應的境界。至此,不論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屈伸開合,一舉動氣便能進行轉換自如,而活就在其中了,所謂「氣如車輪,活似車輪」。
四、勻:在混元太極習練中,勻是指均勻無滯而暢通無阻,是在練功達到放鬆、緩慢、圓活水平後自然而然的整體體現,也是對松、慢、圓的總結。勻是意識、氣機、氣勢、形體動作及呼吸等方面達到高度協調統一的結果。
就形體動作而言,勻,是指放鬆慢練,形體無有僵硬,動作無滯遲而圓活,自始至終連綿不斷,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而無停頓,無斷續,無偏倚,無突起,無墜重,陰陽虛實轉化自然而然,且呼吸均勻、細長、深入,引動體呼吸,達到悠、長、細、深、勻的高級境界;就氣機、氣勢而言,勻,是形體氣機通透,內氣充足,氣機均勻,內外合一,一動無處不動,氣勢圓滿而靈活,經絡氣血暢通,內氣充滿渾圓身;就神意而言,勻,是指心無雜念,如平靜的湖面,清澈透明而均勻綿軟,達到「心靜體松太極功,進入虛無妙境中」的狀態,形氣神達到高度的統一。
五、沾:原義是膠性,有粘的作用。這裡是比喻與人接手後,我的接觸點如有粘性,能將對手粘住,使其不得解脫,這是對勁力作用的一種描述。例如,推手訓練時,我出左手按對方前胸,對方伸右手橫截我左小臂,此時對方用右手用力而右臂僵硬半身成為剛體,我乘勢左手背外撐上提,掛住對方右腕,對方身必被我提起,我如後帶,對方則會被我拉向左後側,跌出。從外表看,有如我手背上有吸力一般,實際上是我巧妙地利用對方與我合力產生的效果。《太極拳論》說:「我順人背謂之粘。」我順,為我力,人背,為人力,二力之合成沾的效果。
六、連:原指相接,連續的意思。在習練混元太極的揉手過程中,「連」非常重要,在雙方兩手相接劃圓時,功夫高的人隨意就能「聽」出對方心、神、意、氣、形的不足之處,並且能體察到對方內功習練的層次。功夫到了上乘,雙方都能達到心心相印,信息相通的境界。所以說,沾、連、粘、隨四字訣中,「連」字最重要,意義最廣,沾、粘、隨三訣都直接與連字有關,失去連字,其餘三字便無從表現,猶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它還有一特殊屬性,如「接手」可謂連,「斷而復連」就指重新接手相連,或謂退卻時手不走空,也必須連而不斷,方有反攻的內在條件。
七、粘:原義是膠性物質的作用,可使二物粘在一起,不能分開。這裡是指對手與我相接,就要和被我粘住一樣,掙脫不掉,使其處於被動的地位。沒有沾性就沒有粘勁和粘的能力。可以這樣認為:沾是粘的條件,而粘是沾的作用與表現。所以這兩字訣應互為表裡,相互依存。在揉手中,雙方精神、意念都要高度集中,在交手的關鍵時刻,若一方跑了念頭,那就要挨打了,神一跑則意氣立刻中斷,對方「聽覺」後乘虛而入,以守為攻,這時功夫再高也無法化解。在揉手的整個過程中,沾是形的基礎,連是氣的關鍵,粘是神的根本,隨是整體的應用。
八、隨:或說「隨人進退」,這與連字有一定的混淆。「連、隨」二字與主動、被動有關。連取主動,隨屬被動,轉換時各不丟手,要用沾勁粘住對方。所以,此四字訣,應當理解為是一個攻守過程,不同環節上所對應的勁法作用,用以保證特定技法的實施或實現。
沾、連、粘、隨四種勁中,沾、粘勁是主要的,因為沾、粘勁是不丟之勁,沾、粘勁具備了,連、隨的功夫才有可能體現出來;反之,若沒有沾、粘的功夫,一味追求連、隨是永遠也達不到的。沾、粘是混元太極揉手中重要的基本勁,由揉手而來。所以混元太極的揉手習練是值得重視,要求習練混元太極都要同時習練揉手(推手)。
初練沾、粘勁時,兩手不知所覺,猶如木棍一般,應該認真練好混元太極的功法和套路,特別是來去自如轉撥雲見日(攬雀尾轉單鞭),因為它內涵太極十三勢的全部內容。待具備一定基礎之後,又須在明師的帶領指導下,進行揉手練習,俗稱這一過程為喂勁的過程,就如人年幼之時,不會進食,由母親餵食,日久之後,慢慢學會自己進食。這樣經過長期練習,會慢慢懂得沾、粘勁,隨著內功水平不斷地提高,這種沾、粘勁的水平,也會達到較高的境界,此時,皮膚上會有似雲似霧的氣,如膠似漆,一與人交手即不丟離,非但兩手如此,周身亦如此。其藝愈高者,氣愈厚,體積也愈大,此氣是內氣充足之後,運用於外的表現,也是常說的「氣場」,可以自己體察到,高功夫者也能體察到。因此,藝高者與人揉手時,一搭手便知對方的功夫高低,其道理即在彼此沾、粘勁的高低,氣場範圍,體積的大小(與十方支撐相符合)。按照上述方法練下去,久而久之,不但連、隨勁的功夫慢慢體現出來,混元太極的各種內勁及應用也就掌握了。
混元太極的沾、連、粘、隨是覺知運動的前提條件,而覺知運動又是懂勁的前提條件。這裡的「運動」指對手,「覺知」指我,我是通過對手的運動而產生覺知,判斷出對手的動機目的和方式方法,從而藉助沾、連、粘、隨,運用針對性技法去克敵制勝。知覺、判斷、針對性技法的措施,又要依賴於「懂勁」,四字訣與「懂勁」也是互為依存的。
綜上所述,松、慢、圓、勻和沾、連、粘、隨是一個密切相關的整體,是體與用,因與果的關係。何謂體與用的關係?即松、慢、圓、勻是習練混元太極所要達到的要求和狀態,沾、連、粘、隨則是在內功習練到一定程度後,在揉手、技擊實戰中表現出的水平和狀態,松、慢、圓、勻為體,沾、連、粘、隨為用。此為因與果的關係,即練功達到松慢圓勻的境界和水平後,自然而然沾、連、粘、隨的技擊水平就會體現出來,松、慢、圓、勻是因,沾、連、粘、隨是果。
推薦閱讀:
※皇太極與三位妃子的婚姻 皇太極最愛的人是誰
※太極雜說 124
※楊氏太極拳班侯拳架和楊式定型架的學習程序
※和式太極刀
※太極拳搏擊教學法(一)毛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