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立好遺囑,就是放下心中的大石

編者按:

越來越多老人家接受遺囑的觀念。今天我們走進中華遺囑庫廣東登記中心,從老人家口中感受他們思維的改變。「辦好遺囑,感覺心裡放下了一塊石頭。」老人的思想確在改變,但是心底對子女的牽掛與愛,卻永遠不變。

(工作人員正為老人做諮詢。)

(4月3日,不少老人一大早即趕到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諮詢辦理遺囑的相關事宜。)

4月3日一大早,位於越秀明月一路60號的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就熱鬧了起來,100平方米不到的小屋,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謄寫遺囑,有老夫妻相互攙扶著前來諮詢,還有人在排隊等待做精神評估。

一道遺囑從最初起草到最後入庫,期間要經歷10道手續,最快要兩個月時間。

起初,很多人邁不過心裡的這道坎,「有人從想立遺囑到最後付諸行動,花了兩年時間。」

隨著觀念放開,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切身感受到了變化:「在廣州,很多老人家不再避諱談(立遺囑)這個事。」不少老人表示,立遺囑除了希望幫助兒女簡化繼承手續,更希望避免糾紛,「辦好遺囑,感覺心裡放下了一塊石頭。」

【家庭一:希望子女還能來往維繫住親情】

今年78歲的何姨,老伴已過世,她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改房登記在老伴名下。現在,何姨想把屬於自己的四分之三產權提前做分配。事前,她並未告訴子女這一決定。

何姨有一子一女,兒子在上世紀80年代已移民澳洲,女兒帶著兒子和何姨一起住在這套房改房裡。二十多年來,何姨一手帶大了外孫,「對外孫的感情甚至比孫子還要濃。」

遠隔萬里,兒子隔幾年才回來一次。何姨希望萬一自己「走了」,在國外的兒子不要太快處理了他繼承的那部分房產,「我怕我女兒守不住這套屋。女兒還有八年可以退休,我希望兒子能等到他妹妹退休再處理房產。」但這一提議並未得到何姨兒子的認可。「我跟他說,這套屋就當做是祖屋,你從澳洲回來也有個落腳地。」

「我就希望,即使我走了,他們兩兄妹還能來往,維繫親情。」她說,這是現在最大的心愿。

【家庭二:希望女兒沒有後顧之憂】

為了趕來領取遺囑證,家住海珠的鄭阿姨前一晚特意在微信上告訴朋友們,「今早不一起飲茶了。」兩個月前,她自己摸索著找到60號樓,就帶著丈夫一起來辦理遺囑。

根據法律規定,婚後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遺囑只能處理財產中個人所佔有的份額,若要處理財產的全部份額,需要夫妻雙方均立遺囑處理個人的份額。

談起最早生起立遺囑的念頭,鄭阿姨表示,「以前聽說過我女兒的同學,她父親突然走了,沒有立下遺囑,結果她父親生前自己買的房產,叔叔、姑姑都要來分。」

鄭阿姨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今年初住院她跟病友聊起立遺囑的事,「如果我突然走了,什麼遺囑都沒留下,我就一個女兒,我會覺得走得很後悔的。住院期間我突然意識到了,就來辦理了。」

事前,鄭阿姨徵詢了丈夫意見,「等我們兩個去世了,這間房子就屬於我們女兒,什麼人都爭不了的。至於我女兒給誰我就不管了,再下一代輪不到我顧了。」

鄭阿姨說,「我就希望趁我精神、爽爽利利來搞這件事,搞完了就完了。突然間走了也沒遺憾了。」

領完遺囑證後,鄭阿姨寄了一張幸福留言卡給女兒,這張卡將在鄭阿姨百年之後由中華遺囑庫寄給女兒,上面其中一行娟秀的字跡寫道:「小敏,我有你這個好女兒,我滿足了。」

【工作人員:坦然面對,遺囑後的百態人生】

目前,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有9名工作人員,工作日上班時間是早上9點到下午5點。三月份庫里做了一次「幸福留言日」活動,臨近清明節,「這幾天來諮詢的人數日日爆滿。預約已經排到了五月中旬。」遺囑庫的諮詢員熊萍說。

每天的案例都不同不會枯燥

作為諮詢員,熊萍語速很快。據記者觀察,她平均每5分鐘就要接兩通來電諮詢。熊萍表示,「這裡每個工作人員都要輪崗,接聽電話、現場諮詢、幫助起草遺囑等等,都要會。」

數據顯示,目前中華遺囑庫已為國內8萬多名老人訂立和保管遺囑。其中,38%的老人是瞞著子女訂立遺囑。在與他們討論遺囑問題上,配偶、關係親近的親友與普通朋友依次是選擇的討論對象。

「比如有些老人前一天立好遺囑,第二天感到反悔,又跑來修改。每天遇到的案例都不一樣,所以不會覺得枯燥。」熊萍表示。

看多了,對生死也會看淡些

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主任龐華幸感觸最深的是一些「特殊」案例。

在遺囑庫,前來辦理的老人,大部分是將房產及其他財產分配給子女,但有少數無子女老人,是進行遺贈。「我遇到過一對夫婦,60多歲,都是機關工作人員,雙方父母均已去世。他們沒有子女,只有一套房子。所以房子給配偶繼承,到時只剩一方再考慮重新訂立遺囑。賣掉或者是給兄弟姐妹繼承。」

「還有一位不到40歲的黃女士,她未婚,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一些現金、存款全部給弟弟繼承。她說國外很多人30多歲就立遺囑了,自己在短期內並沒有重組家庭的準備,即將踏入40歲的她下定了立遺囑的決心。」

這間小屋裡,每天都在發生關於「生與死」這個話題的各色故事。儘管還不到30歲,龐華幸也在第三方機構立了一份遺囑,「提前寫好的,以防萬一吧。其實看得多了,對生死也會看淡一些。」

精神評估師:廣州人不太避諱談生死

「90後」小湯是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的心理諮詢師,主要負責為前來辦理遺囑的老人進行精神評估。在立遺囑的各項步驟中,只有精神評估通過了,遺囑的辦理才能進入到下一流程。

據小湯介紹,目前中華遺囑庫有差不多20名精神評估師,上崗前都要經過培訓,除了基本工作流程,還要深入地對評估測量表上的一些知識點進行鞏固。

精神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認知、記憶力、邏輯能力、語言溝通與表達能力等。30分是總分,有一個範圍值,達到一定的範圍值才視為通過。「基本上我們的工作人員會把關,有痴呆的情況我們一開始就不建議做評估。但有時也還是會遇到過不通過情況。」

小湯說,在廣州你和老人們提到「立遺囑」「你死了之後打算怎樣安排」之類的字詞,他們並不太避諱。在他去過了其他一些城市,如果你對老人表述時用詞不夠小心,例如提到「你百年之後的計劃」,對方立刻就變臉。

「在這裡每天都要接觸很多人,作為心理諮詢師,和人接觸得多有好處,因為這些經驗很難從書本上學到,接觸得多了,會發現很多老人會有不同的特色。」

小湯告訴記者,他從事這一行兩年了,開始會遇到一些「唱反調」的案例,向對方提問題,對方不是不知道答案,就是不回答你。「有些人喜歡錶現自己的個性,很像小孩的性格。」

他還提到一些很好玩的事情,比如有老人家在評測過程中,本來很嚴肅,突然給他相起親來了,「說他有個孫女和我年齡差不多,他覺得我不錯,可以介紹認識一下。」

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免費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遺囑諮詢、起草、登記和保管服務。

推薦閱讀:

這麼多老人想立遺囑?
漢高祖兩道遺囑保住劉姓江山四百多年
這世界是你的遺囑。而我是你唯一的遺物。| 每日意圖
自書遺囑不等於自己可以任意做主

TAG:遺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