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中藥與針灸火罐療法

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類風濕中心型等,現都稱AS。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症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該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

AS常見於16~30歲青年人,男性多見,40歲以後首次發病者少見,約佔3.3%。本病起病隱襲,進展緩慢,全身癥狀較輕。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動後減輕,並可伴有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等癥狀。開始時疼痛為間歇性,數月數年後發展為持續性,以後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強直,出現駝背畸形。女性病人周圍關節受侵犯較常見,進展較緩慢,脊柱畸形較輕。

中草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有不少病例報告,但缺乏統一的中醫症分型診斷標準和前瞻性研究,也少有長期隨訪的遠期療效資料,所以中草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以下介紹幾種辯證治療方案,可供參考:

一、中醫中草藥

1、有學者以補腎祛寒、強督助陽為主,輔以化濕疏風、散寒通絡作為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大法,並注意調護脾胃,以固後天之本。若有瘀邪化熱之證,則需先予以補腎清熱法,待標熱得解後,仍以補腎強督治本之法收功。如補腎強督治 湯臨床療效滿意。其方葯組成如下:熟地黃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膠10g(烊化),川續斷15g,骨碎補15g,羌活、獨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g,土鱉蟲6g,防風12g,麻黃3g,乾薑6g,懷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烏9g。

2、有學者將本病分為兩大類型,即腎督陽虛、寒濕瘀阻型和腎督陰虛、濕熱瘀滯型。前者治宜溫腎壯督、散寒通絡,葯選鹿角霜、淫羊藿各10g,生黃芪30g,補骨脂、骨碎補各10g,生地黃、熟地黃各12g,露蜂房10g,制川烏、制草烏各10g,川桂枝、炙蜣螂各10g,炙蜈蚣3g(研末吞服),鹿銜草15g,甘草6g。後者治宜滋養肝腎、清熱化瘀,葯選生地黃、熟地黃、龜板(先煎)各15g,枸杞子、肉蓯蓉各10g,紫河車、全當歸、赤芍、白芍各15g,雞血藤30g,廣地龍、炙僵蠶各3g,川桂枝8g,青風藤30g,炙全蠍3g(研末沖服),甘草6g。二者均可加服益腎蠲痹丸。

3、有學者採用補肝腎,益氣血,疏風散寒,活血止痛為主治療本病。其方葯組成:葛根15g,白芍15g,當歸15g,黃芪20g,川芎9g,桂枝9g,薑黃9g,狗脊15g,川續斷15g,補骨脂15g,獨活9g,桑寄生15g,絡石藤15g,千年健9g,老鸛草15g,党參15g,全蠍9g,地龍9g,延胡索9g,威靈仙15g,甘草6g。偏濕熱去桂枝、薑黃,加蒼朮、黃柏、生地黃;脊背僵硬強直、活動受限加鹿角膠、龜板膠沖服。

二、針灸火罐療法

本病屬祖國醫學痹證「骨痹」範疇,痹者,閉也,閉塞之義也。當人體正氣不足,風寒濕邪侵襲經脈,阻滯經絡,氣血凝滯,導致脈氣不通,日久則損筋傷骨,發為本病。治以補肝腎、益精血、溫經絡、止痹痛。針灸火罐療法,具有調和氣血、活血通絡、扶正祛邪、消炎止痛的作用。現代醫學理論認為針灸火罐療法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能直接阻斷局部炎症介質,增加患處血流量,改善組織循環,使疼痛消除。針灸火罐療法奏效快,療效高,簡單易操作,安全無副作用。

1、取穴

(1)華佗夾脊穴:華佗夾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每隔一椎體交替取穴)內夾督脈,外鄰膀胱經,具有溝通兩經的作用,故針刺夾脊穴可調節經絡血,促進背部氣血的運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夾脊穴局部都有相應的脊神經後支及其伴行的動靜脈。針刺夾背穴可調節神經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病灶炎症的消退及正常組織的再生;

(2) 督脈:督脈為陽脈之海,有調整和振奮全身陽氣的重要作用。若督脈不和,則脊柱強痛,所以本病當屬督脈病。督脈之氣維繫著腎與命門的功能,統攝人體的真元。所以以督脈穴位為主,益腎壯骨,溫陽通絡;

(3) 膀胱經:膀胱經在背腰部的一條循行線與督脈的一分支同行,所以輔以膀胱經這條側線上的穴位,實則通督溫陽壯骨,同時膀胱經又為諸陽之長,取之有加強振奮陽氣的作用;

(4) 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穴如靈台、至陽、筋縮、中樞、脊中、懸樞、命門、腰陽關、十七椎下、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雙側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秩邊等;

(5) 隨證取穴:若口苦咽干加太溪、太沖,若引起髂脛束緊張加風市、環跳。若疼痛沿坐骨神經放射加承扶、殷門、委中等穴。膝關節受累加內外膝眼,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骶髂關節疼痛明顯加環跳、陰廉、阿是穴;

(6) 其他:大椎、身柱。

2、針法

在針法上,選用補法,平補平瀉,阿是穴採用瀉法,並加艾灸。以益腎壯骨,溫陽通絡,體現了「寒則溫之,閉者通之」之意。強直性脊柱炎是由下向上發展的。先取病變上兩個節段穴位以劫之,再取病變部以脫之。方能收到滿意的效果。風寒濕痹型可用火針,火針最善溫通經脈,散寒除痹。且火針對腧穴的刺激時間長,刺激量大,能起持久的治療作用。

3、操作方法

(1) 電針療法:取穴以華佗夾脊穴、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穴為主。選穴時以病變累及部位的上兩個脊椎節段開始向下取穴,每次取上述穴位7~9個為一組(膀胱經雙取);

(2) 操作時先常規消毒,然後先上後下針刺,進針得氣後行補法 ,待出現針感傳導或有溫熱感時留針,接電針治療儀,夾脊穴與夾脊穴連接,督脈穴與督脈穴連接,膀胱經穴與膀胱經穴連接,負極接上部穴位,正極接下部穴位,每次留針30 min,每日1次,10~30次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5天,再行下一個療程;

(3) 火針療法。取穴以足太陽經穴和夾脊穴為主。取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秩邊、承扶等穴及相應的夾脊穴。臨證時以X片揭示病變部位及癥狀部位為依據選取4~ 5個穴;

(4) 操作時先做常規消毒,用細火針或中等粗度的火針在酒精燈上燒紅迅速對準穴位刺入,背部向下斜刺,腰骶部直刺,深度一般刺入1~1.5寸左右,疾進疾出,出針後急按揉針孔,從上往下按順序刺,4天1次,2次為1個療程;

推薦閱讀:

針灸減肥
針灸歌賦選
《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二 針灸刺砭
董氏針灸72絕針更多推薦

TAG:中藥 | 脊柱 | 針灸 | 治療 | 強直性脊柱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