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處世懸鏡》雜談

【插圖:2016年7月,在延安甘谷驛史家背河舉辦的陝北民歌賽上】

學習體會系列3

讀《處世懸鏡》雜談

谷培生

讀了「中國潛文化·謀叢書」中的《處世懸鏡》後,生髮了許多關於處世的感想,這些感想極瑣碎,容易失散,很難用一根文學或邏輯線串連起來,但又不甘心讓它們散失,所以只好用陳舊的雜談瓦罐來收攏。

《處世懸鏡》是南北朝時期的傅昭所著。傅昭潛心研究為人處世的方法,使之雖身處繁亂之世,卻有著很高的地位和很響的名聲,並在晚年把其人生閱歷及處世經驗提煉為「九字箴言」,即識、行、止、藏、忍、信、曲、厚、舍。這九個字,可謂字字意蘊深遠,博大精深。有人說,世人如能做到箴言中的十之六七,即可心想事成、富貴榮華;如能修鍊其中十之二三,便可逢凶化吉、平安康泰。更何況這部比《菜根譚》、《呻吟語》要早問世一千多年的《處世懸鏡》,是中國古代關於處世方面的論著的開山之作。東島圖書策劃的《處世懸鏡·前言》中,注釋者冠中先生是這樣給我們推薦這本書的:「在方老先生的極力薦舉下,我便把《處世懸鏡》借回家中展卷細讀。誰知,這一讀,便再也放不下手。這部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慈祥而又睿智的老者,在一點一滴地向我講授著人生的甘苦、做人的學問、處世的真經。其聲音之悅耳,猶如小橋流水;其人生體驗之獨到,令人心悅誠服、茅塞頓開。掩卷沉思,覺得這部書對世人仍有巨大的警醒作用。如今是商業社會,人與人之間合作密切,競爭激烈,處世學這門實用而高深的學問,誰掌握得好,誰就能佔得先機,獲得更多更健康的發展機遇。《處世懸鏡》正是這樣一部開啟人們心智的讀物。」

(一)

世界萬事萬物中,什麼東西最難處?人,人最難處,確切點說是人與人最難相處。豈不聞古人說「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好。」你看,自古以來都用「虎毒」「狼子野心」等詞來比喻人心狠毒,有的還嫌不夠,又強調指出,有的人比虎狼更恨、更毒、更陰險、更可怕。我原以為,用「虎狼之心」來比喻惡人有些誇張,後來逐漸認識到,比人心,虎不狠,狼不毒。所以,《處世懸鏡·毒荼》說:「蜂蠆之毒,可傷肌膚;人心之黑,可彌日月。」你看,當今之世,有人養貓養狗,還有人養變色龍、蛇;有人「懷念狼」,也許有一天還會有人「懷念虎」。我是說,動物越來越少了,越來越金貴了;人越來越多了,越來越賤了。三秦都市報曾報道南方發生的一件真事:一條狗的腿受傷了,幾個人主動圍上去關心,有人去買狗食,有人去請獸醫,呵護倍至。可旁邊的一個乞丐躺在路邊,無人問津。報紙上有文有圖,看圖讀文讓人渾身不自在。但無可奈何,世風如此啊!

我原本不贊成養寵物。我原以為,與其養寵物花費那麼多錢,不如救濟窮苦人,不如救助失學兒童。珍惜生命、關心生命、呵護生命的生命雖然指萬物之生命,但不管怎麼說,人總比動物高貴些吧?可是與人相處的多了,被人愚弄的多了,我從處人與養寵物中悟出來一點道理:養寵物有養寵物的好處。養寵物比與人相處省心。養寵物可以消遣寂寞的生活,可以顯示闊綽的財富,可以寄託豐富的情感——這最後一條雖然別人都沒說,但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人是感情動物,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必然存在,必須釋放。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見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現在有幾個人可以肝膽相照,掏心窩說話?於是,你可以對貓說,它會咪咪叫,對狗說,他會搖搖尾巴。寵物即可以不厭其煩地聽你嘮叨,又絕不會對外吐片言隻語,更不可能加油添醋、斷章取義、改頭換面、無風起浪。

人心都是肉長的,肉長的又怎麼樣?肉長的心就善良嗎?虎心、狼心,也是肉長的。去年報紙報道東北某市,有個人要跳樓自殺,有人勸說,有人圍觀,有人看熱鬧,也有人起鬨,就在勸說已見成效,輕生者躊躇之際,竟有青年大聲喊:跳你就快點,哥們等看都好一會兒了,來點兒痛快的……於是,輕生者一頭跳下樓去,於是這些想一飽眼福的人看了回西洋鏡,於是……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可這個「不同」不僅太大了,而且太可怕了。有的人以助人為樂,有的人以害人為樂,甚至有人以殺人為樂!人越來越多了,不同的面目越來越多了,不同的心也就越來越多了。不同的億萬顆心,在金錢的衝擊和壓迫下,扭曲、破缺、枯萎、變異……形形色色,難以名狀。

《處世懸鏡·保身》講:「人心叵測,私慾惑爾,去私則仁生。」市場經濟條件下,私慾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心也是不是越來越叵測?

(二)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原惡?這是中西方對人性本能截然不同的認識。我沒有研究過人性原惡原善這個問題,就我的工作生活而言,我也沒必要花大精力大力氣研討這些問題。為了生存,為了生活,我只想知道我身邊的人和與我打交道的人是善還是惡,就足夠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喬羽老爺子寫了一首打假的歌,能反映出我乃至大多數人期盼看清世事,了解人心的心態:給我一雙慧眼吧,我要把這個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然而,誰也無法給我們一雙慧眼。

我以為《處世懸鏡》能給我一雙慧眼,通讀全書後,我還是不得要義。書中第一句就是:「天地載道,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說「道」,又有多少人講「規律」,然而有幾個成功之士靠的是存道、守規律!《處世懸鏡·辯證》說:「柔舌存而堅齒亡,何也?以柔勝剛。」難道說這就是「道」?

人們都說溜須拍馬的人不好,但這些人卻總是佔盡便宜。《處世懸鏡·逢迎》說得對:「諂諛逢迎之輩,君子鄙之。何以貨利而少舛?上之需也。」這話是不是還有一解:要想生存生活,要想干一番事業,必須取得上級即當權者的信賴與支持?而要悅上,就得「諂諛逢迎」?

《處世懸鏡·大我》說:「欲成事必先自信」,我觀今日之世,欲成事必先得上信。孟子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是不是也有高位嫁接、巧借當權者之力的意思?「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不僅僅是薛寶釵的想法。

然而,「在上者,患下之驕;在下者,患上之疑。故,下驕,上必削之;上疑,下必懼之。」《處世懸鏡·削權》的這段話,又說明上、下都難,迎上尤難。

《處世懸鏡·止之》講了十二段話,分別為止怒、戒色、中庸、適度、知止、靜怡、利害、簡樸、錢帛、養廉、消勢、改過。話都說的不錯,然而現實生活中,為什麼總是遵守正道的人受損受害,不講利義廉恥的人受利受益呢?為什麼法律、制度、道理都易限君子而難制小人呢?《處世懸鏡·屈已》強調:「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寧虧己,勿使我虧人。此君子之為也。」,要求君子「屈己」,讓君子吃虧。君子總是吃虧,所以現在很少有人真心真意想做君子。說實在話,年輕時我總是想做一個正人君子,常用君子的言行規範自己,可是,吃了半輩子虧。現在,我處於迷茫境地:當君子吧,太吃虧,老吃虧;當小人吧,心不甘,情不願。我不知道有沒有半君子之道?

儒冠自來多誤。我的骨子裡大概溶進了君子之風,在天命中大概註定要做吃虧的人。所以,我還是認可《處世懸鏡·素誠》所言:「堅石碎身,其性不易,君子素誠,氣色不改。」

我只能也必將一生素誠於世。

2006年2月12日,丙戌年元宵節

【插圖:陳忠實先生2002年春為我第三本散文集《崇尚自然》題詞(谷培生筆名穀雨)】

來源:微安塞 作者:谷培生


推薦閱讀:

一個普通女孩奮在上海的奮鬥史
論「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修陰德五讀書」這句話
少時友
風水雜談系列(二十)
雜談三寶:

TAG:處世 | 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