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寧願說謊,也不敢直接拒絕別人?|【經緯低調出品】

比起年輕美麗什麼的來說,即使折了腰,還能筆直而走的活下去才是更艱難的。讓靈魂保持美麗才是真正困難的事情啊。-- 坂田銀時

總是有人抱怨:「這事兒我真的不想幫Ta收拾了,好想把這個人拉黑啊!」我們也會經常耐著性子,勸自己的朋友說:「找個借口拒絕了吧。」這好像成為我們的一個拒絕他人的金科玉律——找個借口。當然,既然是借口,可信度和真實度肯定打了不少折扣。

我們為什麼寧願撒謊,冒著被人戳穿的風險也不敢直接拒絕別人呢?許多人為了拒絕一個無聊的周末邀約,自己寧願縮在家裡不要出門,也不敢直接說一句:「我這個周末想在家裡休息休息…….」

究竟是為什麼?我們鼓足勇氣,猶豫了又猶豫,但終究把心裡真實的想法扼在喉嚨間?

其實,你對「善良」有誤解

我們很多時候不敢直接拒絕別人,是因為很怕別人覺得自己「不善良」、「不Nice」。有太多人直接將「善良」和「有時間」、「有能力」、「熱心」、「有求必應」這些辭彙畫上等號。我們接收到錯誤的信息,認為直接拒絕他人是自己不善良的體現,只能尋求一種安慰對方,也欺騙自己的方式。比如說:「我真的太忙了,真是不好意思。對不起了!」

事後可能還要補上好幾句抱歉,來彌補自己不能幫忙的遺憾。

然而,真的需要這樣嗎?沒有經驗的養蝶人幫自己的蝴蝶剪開了繭絲,蝴蝶失去了通過擺脫繭殼來鍛煉翅膀的能力,再也不能飛。這是善良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確實是來自養蝶人的「善良」,然而,這一次卻毀掉了蝴蝶的一生。

當然,生活中這種「一錘生死」的幫忙很少,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我們不是聖人,不可能做到大包大攬。因此,沒有必要對於這種拒絕心懷歉疚。如果可以就去幫。如果不行,說出實話的代價可能比撒謊小得多……

獨特的「面子文化」

有一句話說:「人要臉,樹要皮」——話糙理不糙,在我們的文化教育中,直接拒絕他人,相當於駁人面子。

「面子」這一概念首先是由中國人類學家胡先縉介紹到西方的,後來西方學者Brown和Levinson對「面子」進行了系統研究。

在西方文化當中,「面子」是每一個社會成員希望為自己塑造的公眾中的個人形象,是人希望受到喜愛、尊敬,也包括希望不受打擾、干涉,比較關乎個體。

漢文化中的「臉面」就稍稍複雜了些,「面子」首先是得行為得體;另外,漢文化重視人情和人際關係,因此「面子」也是人情關係與人際影響的象徵。「情面」往往是人際交往中用以衡量關係融洽程度的標尺。

我們常常聽到對方會說:「這點小忙都幫不了嗎?不給我這個面子是不是?」「就咱倆這交情,你就喝這麼點?不給我面子!」……甚至有的時候,父母的朋友都得進來插一腳:「你王姨這事兒還是給人家辦了吧,不然多不給別人面子……」

正因為我們生活在「人情至上」的社會之中,受到這樣的文化熏陶,自然不敢直接拒絕別人。

更何況,這世界是個圈,什麼時候江湖再見,大家都要給彼此留一些退路。有的時候,我們心裡想的是:「今天幫一手,日後好相逢。」大家都是懷著這樣的心理,於是只能用謊言來對付那些自己都無能為力的「請求」。

不敢直接拒絕,也有可能是童年陰影

許多人不敢直接拒絕別人也有可能是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小的時候我們會出現一個又一個「叛逆期」,從兩三歲的時候撒潑要玩具,到青春期的時候希望擺脫父母,主導生活……其實都是我們「自主性」逐漸建立的過程。

從2、3歲的時候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嘗試說「不」,比如不吃飯、不合作,要玩具的時候要不到就鬧……然而受到的管教往往是嚴厲的批評,用北京話說,一不小心就是一頓爆捶。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夠尊重和勸說這樣「說不」的孩子,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需求,選擇理性、溫和的態度進行的管教,那麼小孩子不會對拒絕他人產生強烈的內疚和羞恥。然而我們很小的時候,「說不」幾乎都沒什麼好下場吧?

因此,在這種長期的自我決定不受重視的情況下,我們對「說不」已經產生可怕的心理反應了。「拒絕」是一件羞恥、可怕的事情,這是潛藏在自我意識中的一種陰影。同樣,當我們自己的需求被父母拒絕的時候,我們更加容易產生負疚感,更加無法拒絕別人。

更多的時候,一些專制的父母會強行把自己的需求歸為正常需求:比如「我賺錢養你你就要聽我的!」「不聽我的,我就死給你看!」,同時,將孩子的要求看作錯誤、幼稚的,比如:「你還小,沒經驗!」、「你吃過的米還沒有我吃的鹽多。」自主性的形成受到打壓,我們會變得越來越懦弱,當受到外界的拜託,第一反應就是:「人家都張口求你幫忙了,你怎麼能拒絕?!」

原因很簡單,早年家庭的影響,會讓你傾向於認為外界的需求都是正當的,自己的需求都是錯誤的。這麼說可能略微有失偏頗,但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存在。

「自我堅定」——這是一種能力

「自我堅定」(assertiveness)指的是:能夠冷靜地堅持自己的觀點,維護權益,既沒有攻擊性,不威脅他人,同時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立場。

也許我們終究長成了「任勞任怨的勞模」或是「不敢說不的鴕鳥」,但如果你不開心、不想要,那麼就勇敢做自己吧。以下送上解藥:

  • 表達自我意願的同時,鼓勵對方表達需求,積極聆聽他人想法並作出回應

  • 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學會考慮對方利益

  • 懂得感激對方的幫忙,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

  • 更重要的大前提:永遠記得,你不欠誰的,你們是平等的。

  • 說了這麼多,我們知道可能第一次「拒絕」絕非易事,但如果你想仍然可以去試試:

    我們學會同所有人保持聯繫,維持自己的好形象,卻失去了和自己對話的時間,我們應當允許自己有那麼幾天,就是想要獨處,懶在家裡哪都不去。

    題圖 / Tim Mitchell

    參考資料:

    「面子理論」——百度百科

    《其實你可以說「不」|什麼是「自我堅定」(assertiveness)》

    作者 / 佚名,BY KnowYourself(ID: knowyourself2015)

    《知乎問答:為什麼有些人拒絕別人的方式是說謊而不是直接說不?》

    答主 / 俞林鑫

    也許你還想看:

    為什麼我們年紀越大,越不愛說話

    為什麼你的「有趣」不OK?!

    為什麼最佳的應聘者並不一定有完美的簡歷?

    為什麼你永遠改不掉遲到、丟三落四這些看似很小的毛病

    為什麼你總覺得老闆在罵你?

    人類為什麼愛自拍與——直播?

    為什麼有些人開車到家後會獨自坐在車中發獃

    為什麼越禮貌你越害怕?

    為什麼經常旅行的人更可能獲得成功呢?

    我們為什麼愛翻白眼?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喝熱水?

    為什麼你明明拼盡全力,卻往往毫無建樹?

    為什麼大部分的年輕人其實很無趣呢?

    人生氣的時候為什麼會懵「嗶---」


    推薦閱讀:

    12句經典語錄:不忍心拒絕別人,有時恰恰是在為難自己
    為什麼我們不太擅長拒絕別人?
    教你7個方法不得罪人又能完美地拒絕別人
    其實你一直都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
    來,我教你怎麼拒絕別人

    TAG:說謊 | 拒絕 | 低調 | 經緯 | 我們 | 拒絕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