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玲瓏品評《甄嬛傳》1:開篇

玲瓏小劇場

甄嬛傳

序言

很喜歡《甄嬛傳》這部電視劇,感覺是近年來國內古裝宮斗戲中數一數二的佳作。看第一遍的時候感覺還好,只是覺得人物鮮明,故事緊湊,台詞也十分精彩。多看幾遍,慢慢看出了劇中很多細節和伏筆,是導演和編劇一早就埋下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這些早先埋下的種子生根發芽,發展生長,盤根錯節,慢慢編織出一片綿密無比的大網,將所有情節網在了一起。玲瓏小劇場就來扒一扒《甄嬛傳》中那些精妙無比卻容易被我們一開始就忽略的潛台詞。

第一集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本好書如此,一部好的電視劇也是如此。

作為一部極其精良的電視劇的開頭,《甄嬛傳》的第一集是格外稱職的。

第一次看《甄嬛傳》,看完了第一集,樓主已經決定要追這部電視劇啦。

等看完整部電視劇,過了一段時間,我再重看第一集,發現第一集中已經蘊含了大量的伏筆,暗示著後面情節的發展進程。

只不過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們還被蒙在鼓裡,看不出導演的潛台詞。

等知道了前因後果,回過頭來一想,才恍然大悟。

哦,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今天先重點扒這頭一集,很多主要人物的性格,比如:甄嬛、眉庄、皇后、華妃、安陵容、皇上、太后、溫實初……在第一集就已經勾勒個大概。

只等後面隨著劇情的發展,再慢慢勾勒豐滿。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集開頭第一個鏡頭,有個小太監拿著長鞭在甩,一共甩了三下。這是清代上朝禮儀的一個環節,稱為「鳴鞭」俗稱「響凈鞭」。

「鳴鞭」有御天下之意,是我國古代封建時代君主專制威權的表現之一,代表著封建皇權的至高無上。玲瓏覺得導演開篇用這個鏡頭,除了表示雍正新帝登基以外,還有兩個含義:1、各位看官瞧好了,咱這片可是和市面上那些喜歡搔首弄姿的「妖艷賤貨」不一樣,我這片可是帶有「正劇范」的。2、一開篇就點題,劇中所有的人物命運,都會壓抑在這「至高無上的封建皇權」之下。片中幾乎所有的悲劇,都是在這樣一個皇權至上的制度下形成的,即使像皇上、太后、或是最後甄嬛也爬上了太后位,他們依然是皇權下的犧牲品。

雍正登基,朝臣們魚貫而入。帶領朝臣們上朝的是隆科多和年羹堯,從這個鏡頭也可以看出,這兩位在朝臣中的領導者地位。

旁白中說隆科多和年羹堯在雍正登基的時候立下汗馬功勞,一時權傾朝野,成為新政權的「核心人物」。為以後雍正怕年羹堯功高震主而埋下伏筆。

皇上身邊的貼身太監蘇培盛宣旨,封隆科多襲一等公,授吏部尚書並監管理藩院。川陝總督年羹堯封二等公。

清朝的封爵分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非皇室異姓封爵基本上分到一等公已經是到頭了,何況隆科多還監管著六部中最重要的吏部(人事部),負責官員的升降調免,還有清朝統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數民族的最高權力機構理藩院。當時的隆科多可謂位極人臣。年羹堯是川陝總督(封疆大吏)以及二等公,是朝中僅次於隆科多的第二號人物。

在蘇培盛宣旨的時候,導演給了上面三個大臣各一個鏡頭。張廷玉臉色凝重,甄遠道(甄嬛的爹)表情隱含擔憂,瓜爾佳鄂敏(祺貴人的阿瑪)臉色陰沉。看到後來我們知道,這三人就是後來皇上打倒年羹堯時重用的大臣,再回到第一集看他們三個人的表情,意味深長。

下朝後,有大臣前去年羹堯面前奉承,誇他是皇上的股肱之臣。你看看年羹堯背著雙手,面色倨傲,連敷衍也懶得敷衍一句,就知道年羹堯的居功心態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只是後面發展地愈演愈烈。

下朝後,有大臣前去年羹堯面前奉承,誇他是皇上的股肱之臣。你看看年羹堯背著雙手,面色倨傲,連敷衍也懶得敷衍一句,就知道年羹堯的居功心態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只是後面發展地愈演愈烈。

這裡巧妙引出了年羹堯與華妃的兄妹關係,也從蘇培盛的口中得知,華妃在宮裡面是寵冠六宮,一枝獨秀。

是夜,皇上在養心殿批奏摺,敬事房來送「綠頭牌」。

皇上忙於朝政,頭也不抬,根本不想翻牌子。敬事房的太監一臉苦相,說皇上已經有大半月沒進後宮了,再這樣下去,太后一定會怪罪的。

這一段劇情有兩個含義:

1、說明皇上非常勤政,不是一個沉溺女色,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昏君。

2、皇上對現在的後宮「性」趣缺缺,除了華妃寵冠六宮之外,其他人都是淡淡的,沒有特別中意的人選。這也為甄嬛、眉庄她們那些新人一進宮就可以得寵埋下了伏筆。

敬事房的太監剛說皇上已經半個月沒進後宮了,如果今天再不進後宮,太后一定會怪罪的。太后就來了。時間卡的剛剛好。

在這裡特地說一下太后的扮演者劉雪華,年輕時候是非常著名的「瓊瑤女郎」,演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瓊瑤劇,演技非常好。她在《甄嬛傳》中扮演的太后,看似溫和慈祥,其實綿里藏針,是個非常厲害的角色。

太后和皇上這對母子的對手戲,每次都非常重要,隱藏著大量的信息,決定這劇中很多重要劇情的走向,樓主以後會慢慢扒。

太后說天熱,送來一晚綠豆百合粥給皇上吃。皇上吃粥的時候,太后身邊的貼身姑姑竹息說:「這是隆科多大人打揚州給太后弄來的醬菜,說是比三必居的爽口。」

大家可不要小看《甄嬛傳》中那些主要人物身邊的貼身侍婢,例如蘇培盛、竹息、崔槿汐……每一個都是重要角色,說出來的話往往有深意。

這裡竹息說隆科多給太后送醬菜,不經意點出了隆科多其實和太后關係非常密切。否則一個外臣,見不見得到太后還是個問題,還可以給太后送醬菜?給當朝太后送這種家常小物,只有關係很親密的人才會送,才敢送。

其實太后這時是想借竹息為隆科多說說好話,只是皇上其實早知道隆科多與太后有舊情,在這裡聽了竹息的話有些不以為然,不過也不好發作,所以只是很淡地「嗯」了一聲。

皇上粥喝好了,太后開始正題:「皇帝呀,你這陣子忙,可有關心三阿哥的功課?」

潛台詞:朝政雖然重要,後嗣也非常重要,不能不管。

皇上表示前兩天才查了三阿哥的功課,沒有懈怠。

太后馬上說:「先帝有你們二十四個兒子,皇帝就不如先帝了。」

潛台詞:做皇帝就是要子嗣多,你的兒子太少了,該加把勁才是,不是老是忙於朝政,後宮也要常去。

皇上表示,是我福薄,只生了三個兒子,讓皇額娘掛心了。

太后立馬引出正題:「先帝嬪妃多,自然子嗣多。你後宮才那麼幾個人,皇后、端妃、齊妃,她們年級都不小了,想要延綿子嗣也難。」

這句話的信息量特別大,雍正即位,年齡應該在四十剛出頭一點。皇后、端妃、齊妃都是一開始就跟著雍正的,應該也都四十歲所有,在古代13歲就嫁人,15歲就生孩子的年代,的確是不適合生養了。

但是,太后這時候沒有提到華妃。這時候華妃的年級應該是在27、28歲左右,還是非常適合生育的。

一開始我看《甄嬛傳》,以為這個時候華妃還可以生養,看到後來才知道,此時太后故意略去華妃,不是因為她可以生孩子,而正是因為知道她因為歡宜香的緣故,根本就不可能生孩子了,所以提都不提。皇帝也一臉心照不宣的樣子。

這對母子的心機,真是細思極恐。

接著太后又說,皇家最重要的是開枝散葉,綿延子嗣,才能江山萬年,代代有人,所以才要三年一選秀,充實後宮。

從這裡可以看出,「子嗣」對於後宮裡面女人的重要性。后妃本來就是被作為「生育機器」選入後宮的,一旦有了子嗣,才算真正派上了用場。一旦失去了生育能力,幾乎就是「廢人」一個。所以端妃後來被華妃灌了紅花不能生育以後才會對華妃恨之入骨,華妃知道是皇上賜的歡宜香讓她絕育之後才會萬念俱灰。

「子嗣」,對於當時後宮中的女人來說,基本上就是安身立命之本了。

太后拉出江山永固這面大旗,皇上立刻表示一切聽皇額娘安排。

但是這表情,樓主看著有些滲的慌。

其實看到後來就知道,雍正是很不喜歡後宮干政的。

但是他也不死板,如果後宮的建議和他的心意,他就會同意。

如果不合的話,他就會搬出「後宮不得干政」的大帽子出來,哈哈!

後來甄嬛就吃過這個苦頭。

皇上是太后的親兒子,太后當然知道兒子的個性。

所以這時候太后說話,特別有技巧。

哀家老了,還能安排什麼呀?這個後宮干涉朝政的鍋我不背。選秀是你自個的事,我只不過給你提個醒。讓內務府一輪輪挑選下來,選到好的給你為嬪為妃,我就等著含飴弄孫啦。

因為太后深知自己的兒子生性多疑,最不喜歡別人干涉朝政,連忙撇清一下,說自己只是為了抱孫子而已。

皇上說:「皇后事多,華妃協理六宮,選秀的事宜就讓華妃去操辦吧」。

從這裡可以看出,華妃當時真是盛寵,除了皇后以外,不但位份最高,而且還有協理六宮的大權。皇上那個時候對於華妃還是非常看重的。

太后表示,華妃能幹、漂亮,皇帝你寵她這麼多年,選個新人進來也好,平分春色總勝過一枝獨秀。

這裡太后表達了她想要選秀的第二個目的,除了多生子嗣之外,就是多選幾個新人進來分寵。否則靠皇后一個人來對於華妃,壓力太大,說不定一個不小心就後位不保了。

說到最後,太后還不忘了點題。可別為了新人忘了舊人,還有,皇后再怎麼也是中宮,你要經常去看看才行。

看皇帝一副認命的表情,感覺帝後的感情只是淡淡的,皇上對皇后只是盡義務而已,不是很上心。

好了,皇上和太后的第一次對手戲終於扒完啦。

我覺得這場戲最大的亮點是太后的語言藝術,短短几分鐘的戲,也就那麼幾句台詞。

太后達到了以下幾個目的:

1、為隆科多邀功(借竹息的口說的)

2、勸皇帝多去後宮

3、勸皇帝選秀,多生孩子

4、點出後宮華妃不宜一枝獨秀,需要新人前來分寵

5、點出皇后畢竟是中宮,皇帝不宜冷落

真的是惜字如金,句句在理。人都說甄嬛的口才好,其實我覺得後宮口才最好的是太后才對。

雖然出場少,每一場戲都很重要。

好了,今天就扒到這。《甄嬛傳》第一集的信息量特別大,所以需要分好幾次才能扒完。

明晚推送預告:皇后與華妃的初次交鋒

玲瓏品評∣一個有品的點評者

推薦閱讀:

《甄嬛傳》中的詩詞(部分)_偶然的蓮燈
南嫫 :評《甄嬛傳》
如何評價甄嬛傳中的甄嬛?
甄嬛傳: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甄嬛傳》中的甄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TAG:甄嬛傳 | 玲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