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有關黑皮玉(下)
[1]高有鵬、孟芳,《神話之源》,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P215;[2] 弗洛伊德,《論宗教》,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1月第一版,P2、P4。[3]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P235黑皮玉器-消逝的世界(2009-07-0917:39:32)ym_chen1948黑皮玉器可能是一個幻想的天地,也有可能是一個失落的文明,還有可能是一個消逝的世界。在民間收藏的許許多多黑皮玉器中,都有不少動物類的造型,有的十分寫實,有的十分抽象,有的卻不明所以,說不清是什麼動物,包括其中不少是人獸合體的造型。而這類造型中,一些爬行類的動物造型最為奇特,而它們和人的結合卻最為引人注目。我們先來觀賞一件黑皮人形器。器高二十多公分,人蹲坐,人體的造型基本分為兩截,以頭頸分界,頸以下為雙乳和雙足,足為四趾;頸以上為雙手和頭,頭兩側雙蛇對稱排列,蛇首盤踞人首兩側,向外相向怒視,蛇尾蜿蜒下垂人首耳側,人雙手緊抓蛇尾。這樣一個造型,極像《山海經·海外北經》中「禺疆」的形象。《山海經·海外北經》雲「北方禺強,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翻成白話就是「北方有禺強,人的面孔,鳥的身子,耳朵上掛著兩條青蛇,腳下踩著兩條青蛇。」禺強,在我國古籍中往往有被稱為禺疆,有關他的傳說有許多。一說他是海神,統治北海,它的形象也被塑造成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禺疆還被稱為風神,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據說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颳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而《路史》所載,「禺疆」又是黃帝的玄孫,古時候「疆」字和「強」字通用,禺疆的子孫有的就取疆字為姓,疆寫成強字,這樣就有了後世的「強」姓。這些古籍中的文字,生動地描繪了禺強的形象,而禺強的實際形象,在我國古籍中往往都是根據《山海經》的這段描述來繪製的,但是,這些形象都是在《山海經》成書以後後人的追繪,其繪本就各有差別,很難說誰繪的形象最為符合原意。而我們介紹的黑皮玉器人首雙蛇像,似乎和古籍中所描繪的禺強形象十分貼近,很有可能它應該就是最初的禺強形象。從我們所了解的黑皮玉器的年代來說,它應該是新石器時代的東西,儘管各家所測的年代有所差異,但測試結果都早於《山海經》成書的年代。問題是黑皮玉器的真偽有著極大的爭議,誰能保證這樣的黑皮玉器不是後人根據《山海經》的記述所製作的?我們迄今為止還沒有說出黑皮玉器表面的黑色皮殼究竟是什麼成分,它又是在什麼情況下上去的。也就是說,黑皮玉器也有一個鑒定真偽的問題,我們會在稍後對黑皮玉器的鑒定做些探討,當然,關鍵還是黑皮玉器需要科學發掘,否則,一切探討都是空話。儘管我們知道有關方面已經在正式的考古發掘中發現過一件黑皮玉器(不是那斯台遺址徵集的那件頭頂三個餅狀圓器的人形器),但它和民間流傳的黑皮玉器還有差別,更何況這還是一件孤證,所以我們還不能作出結論性的判斷,但是,我們所列出的黑皮雙蛇人形器,和《山海經》的描述頗為一致,不能簡單地以巧合來作解釋。極有可能,在我們還不能了解的史前時代,在我國北方草原,有一個以蛇為圖騰的部落,那裡因常年颳風,後來逐漸被後人尊為風神。草原也許是最為適宜爬行類動物生存的自然環境,在黑皮玉器中,我們找到許多爬行類動物的造型,它們或者就像上面這件雙蛇人形器,和人結合成複合的人獸形象,或者就是一個單獨的爬行類動物,有的我們現在還能見到,有的我們已經莫名所以。這些爬行類動物,極有可能在告訴我們一個已經消逝的世界,在史前時期,生態環境自然平衡,各種各樣的爬行類動物生存在這樣的天堂中悠然自得,使得史前人類對他們的觀察細微入致,所以在他們創作的黑皮玉器雕塑中表現得淋漓致盡。觀賞這些爬行類動物的黑皮玉器,我們也許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這些爬行類動物的造型和後世的龍的形象有很大的相似性,也許,龍的形象就是這些爬行類動物在史前人類的頭腦中演變的產物。再看一件人獸複合體。一個蜥蜴類的動物盤踞在人的頭上,前肢趴在人的額上,其餘肢腳緊緊抓住人的頭顱,蜥尾如鉤一樣高高蹺起,壓在人的背上。這樣一個造型,不應該是蜥蜴與人的爭鬥,而應該是人用蜥蜴來增加自己的威嚴,這一定是個把蜥蜴作為圖騰的部落,部落的巫師或者酋長往往設計這樣的造型,用蜥蜴盤頂的形象來表明身分和增強權威。從黑皮玉器所表現的這個爬行類動物來看,它不會是壁虎和變色龍之類的小型爬行類動物,我們把它說成蜥蜴,也有可能是冤枉了它,或許它是一個大型的爬行類動物。在史前的蒙古草原上,它曾經爬行天下,和人類一起統治著這片尚未開發的環境。由於它的數量和醜陋的外表,東北亞地區草原的部落懼怕它,崇拜它,因而把它作為部落的保護神而成為部落的圖騰,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不僅有爬行類動物和人的複合體,也有它們和動物的複合體,我們根本不能命名這樣的動物,它只能出自於史前人類的非凡的想像力。再介紹一件動物的複合體雕塑。它很象上面那件蜥蜴趴在人頭頂的雕像,不同的是,下面蹲著的不再是人,而是一個下蹲的不知名的動物。說它不知名,因為我們根本不能根據它的造型和已知的動物相匹配。這樣的狩首人身器,就是在黑皮玉器中也十分少見。其嘴尖尖下垂,如鳥喙,也許它本身就是一個鳥首人形器的雕像。而頭頂上的蜥蜴類動物,尖嘴直插鳥首,前跂掌開趴在鳥的頭上,跂掌又構成鳥頭上的羽飾,造型設計別具匠心。這樣一件集人、鳥和蜥蜴類動物於一身的雕像,是否寓言著這個部落具有人的智慧、鳥的飛翔和蜥蜴的恐怖於一體的能力,在這樣一件史前雕像面前,現代的雕塑家只有頂禮膜拜的份。而雕像表面的閃閃金點,不僅增加了雕像本身的神秘感,也是雕像不可逾越的仿製屏障。這樣一件爬行類動物和人、鳥的複合雕像,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史前人類的傑作來理解它,我們要探討的是,它所表現的很可能是已經消逝的世界。有一件複合的動物雕像,十分奇特。兩個不能言狀的動物組合在一起,是親熱嬉戲,還是交配傳種?它們是什麼動物?誰也說不清楚。細看一面好象是紅山玉器豬龍的展開圖,另一面是蜥蜴類的爬行動物。而兩者的組合又是如此的巧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跂腳互動,首尾相連。這樣的黑皮玉器,其設計的精妙非現代人的思維能夠完成,其奇特也非原始人的思維不能想像。這種組合,可能是這個部落繁衍生存的需要,也可能是這個部落崇拜的精靈。我們能對這樣的黑皮玉器無動於衷嗎?它皮殼上的累累滄桑,是歲月無限的象徵,當它們重現人世的時候,將要告訴現代人類什麼故事呢?消逝的世界還會不會重現人間?最後介紹一件似乎寫實的黑皮玉器雕塑。說它寫實,是因為它完全是一個爬行類動物匍匐的姿勢。但是,誰又能說出這個動物的名稱呢?尖尖的嘴象鳥喙,前肢著地,已經有了翅膀,後跂似乎進化成尾巴,說它是爬行類動物,也不離譜,是不是象一個恐龍?簡直就是一個恐龍進剛剛進化成鳥的造型!專家們一定要說這完全是一個臆想的造型設計,出土物中那兒有這樣的玩意兒!這當然是一件十分奇特的動物造型,從工藝和雕刻來說,它是一件十分成熟的雕像。我們再來討論它的雕刻工藝是否為現代旋轉工具所作,我們僅從它的造型來討論,臆造?後工業時代不是成為創意產業的溫床嗎?這樣的創意,恐怕是動漫產業十分愜意的設計,我們不知道現代的創意園區能否設計如此富於想像力的作品,看一看黑皮玉器的許多造型,如果真是現代人的設計,恐怕他的月薪不是一般的金領可比。那一個設計公司不需要如此的天才。黑皮玉器的類似動物造型,要麼是原始人類天才的幻想,要麼就是他們觀察了在那個時代和他們朝夕相處一起生活的動物後的創作。這些生靈,因自然環境的變遷,或某種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而消失在我們這個星球。蒼天有眼,多少年以前生活在東北亞地區的我們的祖先,用他們的智慧和非凡的創造力,為我們留下了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再現,不僅為現代人類重塑了已經消逝的世界,它要告訴現代人類,應該如何懂得珍惜我們這顆星球,珍惜藍天白雲,珍惜和我們還在朝夕相處的生物種群;它的再現,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奇妙的史前社會,那時生存的人類和動物,是多麼和諧;它的再現,也將重寫人類的歷史,重寫人類的藝術史,中華大地上的雕塑,這數以百計的巨大塑像,是我們祖先輝煌歷史的見證!我們期盼著它的出土。
黑皮玉器的真偽鑒定(2009-07-1015:25:17)ym_chen1948黑皮玉器的故事有沒有結果?關鍵在於黑皮玉器的真偽!那麼,除了科學發掘黑皮玉器之外,從眼學的角度,又如何判定黑皮玉器的真偽呢?我們前面一直要揭曉的黑皮的組成和形成機理,又是怎樣的呢?關於黑皮的形成,曾經有過各種各樣的說法。究竟有沒有黑皮玉器的存在呢?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開始出現在收藏市場上的黑皮玉器,在錢益中、韓連國先生的《紅山古玉》、拙作《紅山玉器的收藏和鑒賞》和柏岳先生的《玉海拾珍》等書出版以後,收藏界和文博界對黑皮玉器的認識依然存在不少分歧。不少讀者認同黑皮玉器的提法,認為這些黑皮玉器的確是史前人類的文化瑰寶。黃康泰先生從其幾十年的收藏生涯所走過的地域分析,它認為黑皮玉器出自於通遼奈曼地區;柏岳先生對黑皮玉器的收藏品,作了進一步的研究,他正嘗試把黑皮玉器中的C字龍進行分期研究,以摸清C字龍的演變軌跡;張一平先生從自己收藏的數量眾多的黑皮玉器中,讀出了史前文明的信息;張明華先生在對黑皮駝形豬的皮殼由黑變白、再由白變黑的觀察之後,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黑皮玉器的黑色,不是受沁的結果,而是古人崇尚黑色而在當時就用某種方法染上去的,他建議這件黑皮玉豬應該稱為「紅山變色龍」。不過這位專家又在其他場合表達了截然相反的意見;滬上的玉器收藏大家胡正文先生在研究黑皮玉器後,確信這是真正的史前文物!他提出了一個十分獨特的見解,這些黑皮玉器是「玉石俱焚」的結果,也就是說,在巫教盛行的紅山文化時期,當在某種宗教儀式進行之後,這些作為替身的玉器在儀式結束之後,被火焚燒從而掩埋。這個見解,和我們在《紅山玉器的收藏和鑒賞》一書中的觀點不謀而合。同時,對於《書·夏書·胤征》中的「火炎昆岡,玉石俱焚。」這句著名的成語,應當有新的解釋。也許,這是原始社會,部落在進行重大活動時,比如戰爭、選舉部落首領等活動時,必須舉行的一種重要的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就是把作為替身或者祭祀法器的玉器用火焚燒,也就是所謂的「玉石俱焚」,也因此為我們留下了史前人類文化的瑰寶。而《書·夏書·胤征》記載的年代,正是虞堯時代,即相當於新石器時代,那時發生的玉石俱焚的事情,在後世被引伸為其他的含義了。我們還要告訴讀者的是,大英博物館的陳列中也有黑皮玉器的身影,那兒的說明是「原始雕刻」。我們還和通遼市文物商店的王明家先生作過交流,他在實際工作中,就收到過一些黑皮玉器。巴林右旗博物館曾經在那斯台徵集了一件出土的黑皮玉器;而相關方面的人士明確告知我們,曾經正式在有關遺址中科學發掘了一件黑皮玉器,因是孤證,且和民間的黑皮玉器還存在不同,所以還不能展開相關的研究和發布。所以說,黑皮玉器的存在是客觀的,這一點,已經獲得不少收藏者和研究者的認同。其實,只有認真觀賞我們所謂的一些紅山玉器,它們也是黑色皮殼盤磨後的結果。在《紅山古玉》和拙作《紅山玉器的收藏和鑒賞》出版以後,市場上的黑皮玉器銷路好了不少,許多讀者對這些黑皮玉器有了極大的興趣,不過,我們要告誡讀者的是,黑皮玉器的仿品充斥著收藏市場,因此,對於黑皮玉器完全有必要作一番如何鑒定的研究。有些讀者曾經向我們說起過一些仿造黑皮玉器的地方。為此,我們走訪了這些城市,在錦州、在阜新、在蚌埠,我們走訪了一些作坊,也手把手地請教了一些老師傅,更是認真地觀賞了一些製作十分精美的仿品,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地方早期都沒有黑皮玉器的仿品,而有的所謂黑皮玉器的仿品,其表面的黑皮,和我們所介紹的真正的黑皮玉器的表皮完全是兩碼事,只要看過並親手把玩過真正的黑皮玉器,就能比較容易區分它們,所以關鍵是讀者要看過真正的黑皮玉器,才不至於被一些粗劣的仿品所迷惑。我們先用傳統的方法來觀察這些玉器,也就是用「眼學」來討論黑皮玉器的鑒定。首先來看它的玉質。儘管這些玉器已被沁成黑色,但其開窗部分,仍舊可以看出其玉的本色。它們都為碧綠、淡綠、黃色、黃綠的岫玉,其中猶以褐色玉為多,而褐色玉的玉質較差。顯然,這些玉材是完全產於當地,非外來玉質,和出土報道的其他紅山文化玉器完全一致。其次,看它的紋飾。這些黑皮圓雕玉器的紋飾和出土的紅山文化玉器完全相同(這也是大多數研究者一開始把黑皮玉器判為紅山玉器的緣因)。紅山玉器的瓦溝紋是一個最明顯的特徵。而黑皮玉器也有這類的特徵。另外,和紅山玉器一樣,黑皮玉器還有一些獨特的雕刻技法,比如,鼓眼、稜線(凸弦紋)、對穿孔。鼓眼有兩種,一種是蛙形鼓眼,另一種是梭子形鼓眼。鼓眼凸起處和勾勒鼓眼的眼眶,弧面圓潤,過渡自然。造假者最容易在此露出馬腳,圓弧笨拙呆扳,凹槽處會留下明顯的刻畫紋。更為叫絕的是這些玉器中的稜線或者叫凸弦紋,就像脊樑一樣挺拔,可以用四個字來描繪其特徵,就是「黑、細、直、挺」。黑,就是說,凸弦紋的黑度要比其他地方明顯;細,就是說,這條稜線,比玉器中的其它的紋飾要細得多;直,就是說,凸弦紋無論是線狀還是弧狀,總給人一種筆直的感覺,不會出現歪歪扭扭的樣子(這裡所指的「直」應用微積分學的觀念去理解);挺,就是說,稜線的突起比較突兀,沒有坡度。仔細體會黑皮圓雕玉器的這種紋飾特徵,就可以看出,它既和其他紅山文化玉器的紋飾有著相似的特徵,又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黑皮圓雕玉器的穿孔也具有紅山文化玉器的特徵。它一般都在人像或神像的腦後有象鼻孔,用以佩繫繩子,因此,小型的這類玉器也應該是綴件。另外,這類玉器的人身像雕塑,往往在頸部、兩腋下、足間和尾部雕有對穿孔。這類穿孔外大內小,孔壁打磨光滑。掌握這些黑皮玉器的雕刻工藝特徵,對於鑒別黑皮玉器的真偽有很大的幫助。第三,我們再來討論黑皮圓雕玉器的器型。這是最受個別專家質疑之處了,一些專家認為,這類玉器的器型,許多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在沒有正式發掘報告之前,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這是史前玉雕。他們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黑皮圓雕玉器的有些器型的確太奇特了。如果玉質、紋飾、穿孔、沁色、蝕斑和雕工都沒有現代工藝的特徵,我們能不能因為從未見過這類器型而否定它們呢?其實,我們曾經肯定過許多奇特的器型。「C」字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迄今為止,「C」字龍還沒有正式的出土報告,又有哪一個專家否定「C」字龍的真實性呢?就是柏岳先生介紹的太陽神玉雕,儘管人們還有疑問,但它的器型卻和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的異人形玉飾相類似。因此,我們不能以是否有過正規的發掘報告作為判別玉器真假的依據,而是應該綜合考慮,否則,我們很可能丟失許多重要的發現和信息。還是拿紅山文化太陽神玉器舉例,其中一件黃色的太陽神已經拍出高價,像這種頭頂以十字分開的玉雕,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些,柏岳先生有一件,這樣的太陽神玉器雖然有相同的特徵,卻沒有一件是雷同的,也就是說,它們不是按著圖錄仿製的偽品。因此,我們覺得要慎重對待這類玉器,沒有經過仔細的研究,不要匆忙下結論。應該提醒讀者的是,黑皮圓雕玉器有的已經流散到國外。我們曾經介紹過上海銀河賓館中陳列的從日本回歸的黑皮圓雕玉器,我們還從美國友人處知道,美國不少收藏家也收藏有這類黑皮圓雕玉器,如果不對這類黑皮圓雕玉器加以重視,其流散的速度將會加快。而金喜鏞先生的收藏足以證明黑皮玉器在國外的地位。我們曾經把這些玉器請教過一些雕塑家,他們也被這些造型奇特的玉器所吸引。在比較這些玉器的構圖、技法、形體比例和造型特徵後,他們認為這些玉器絕不可能是現代作品。它們只能是原始人類虛幻和荒誕意象的產物。在對黑皮圓雕玉器的玉質、紋飾、穿孔、蝕斑、器型和沁色作了詳細的介紹後,讀者自然會對這類玉器作出相應的判斷。應該提醒的是,市場上這類黑皮圓雕玉器已經有不少仿品,凡看到這樣的玉器,讀者根據我們前面的敘述,從各個方面進行比較,自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問題是,看到這類玉器,切不可以衝動,好的東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對傳統的鑒定方法有所了解後,我們再來討論黑皮玉器表面黑皮的形成機理。黑皮圓雕玉器的名稱是柏岳先生最早在《中國收藏》[1]雜誌上提出的,後來,他又在《中國文物報》上重提此事,並列出了皮殼測試的數據,我們先來看看柏岳先生的測試報告(見附圖)。而金喜鏞先生也在韓國的首爾大學做了相關的測試,首爾大學的報告所測定的年代似乎比我們認同的早得多。上海博物館也就黑皮玉器的材質作了測試。可惜的是,這次測試沒有將皮殼和玉質本身分開,因此很難和柏岳先生的測試作比較。我們也將上海博物館的測試結果列在下面:紅山黑皮玉人元素成分分析元素成分Na2OMgOAl2O3SiO2K2OCaOTiO2MnOFe2O3PbO側面1微量10.514.2449.990.6416.60微量4.0511.132.86底面2微量7.792.2458.300.6715.09微量4.9111.011.64這次測試是上海博物館實驗室無損分析組用美國TN公司QuanX型能量色散熒光分析儀來進行的半定量分析。本來想通過測試了解黑皮玉人的皮殼成分,由於混入玉的成分,所以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通過對玉人的元素分析,初步表明玉人主要是軟玉類礦物,含鐵量較高。且表面含較高的錳、鉀、鉛等其他元素。」當然上海博物館的相關人員並不認同黑皮玉器的年代判斷。從前面已經介紹的有關玉料的知識中,我們了解了玉本身就是一種氧化硅含量極高的礦物質,上海博物館的分析報告中,剔除玉的成分,也就是剔除氧化硅的成分,那麼,上海博物館的分析報告和國家地質測試中心的分析報告就十分接近了。也就是說,黑皮玉器的表皮是「大量少見元素,說明黑皮圓雕玉器的黑色皮殼是該玉器在幾千年的時間裡,存身超基性岩土中,經過物理的、化學的以及其它各種條件的作用,土中的多種元素逐漸積澱於玉器的表面並形成厚厚一層黑色皮殼。」[2]因此說,這些大量稀有元素的存在,不是人為可以仿造的。黑皮圓雕玉器的沁色是最令人費解的問題,它表皮的一層黑色究竟是怎樣浸蝕上去的呢?有的說,這就是古人所說的黑漆古;有的說,這是現代人塗上去的。柏岳先生對這層黑沁作過探針分析,其結論已經在《中國文物報》上發表,其中的複雜化學成分不是人為地可以在短時間內搞上去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科學地解釋這層黑沁的形成肌理。有的說,這是因為當地有個煤礦,在幾千年自然浸潤作用下,這些玉器被沁成黑色。總之,各種各樣的討論更使黑皮圓雕玉器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我們曾經發現黑皮玉器的一個奇特現象,在《紅山玉器的收藏和和鑒賞》一書中寫道:「在長期的盤磨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玉器的黑沁是會發生變化的,尤其在潮濕的環境中,這種變化會來得快一些。如果消毒後,貼身佩戴,幾個月後黑沁就會變白,開始時出現少量白點,然後是一片,再後會布滿整個玉器。如果用乾淨的布擦拭,這些白斑會消失,仍舊露出黑沁,而在布上卻不會留下污漬痕迹。繼續佩戴,白點還會出現,重複前面的過程,再擦再黑,再盤再白,重複多次,直至露出玉色,玉器上才不會出現黑沁或盤出白色。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只要在露出玉色的部分,不再發生這類變化,已經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我們到現在還不能解釋這種黑到白、白到黑的現象,一些玩玉的老行家說,這種逸出的白色,就是盤磨後受沁玉器從裡面逸出的土氣。這是傳統的說法,它還不能從物理化學的角度科學地分析這種變化的機理。我們期待著礦物學家早日找到受沁玉器的這種變化機理。」讀者可以參閱我們在《紅山玉器的收藏和鑒賞》一書中對黑皮玉器盤磨以後所發生的變化,了解黑皮圓雕玉豬龍表皮顏色的明顯差異。我們一直關注黑皮形成機理的研究,我們在《紅山玉器圖錄》一書中把這種變化,分析成鹼性化合物發生的化學變化。不知道讀者有沒有見過鹽鹼地的地貌,白茫茫一片的白花。這種地貌表面的白花,就是被稱為醭的化學物質。醭,就是酒、醬、醋等因敗壞而生出的白黴,醭也泛指一切東西因受潮而生的霉斑,宋人楊萬里《風雨》詩云:「梅天筆墨多生醭」,就是指筆墨在梅雨季節容易生出白醭的事實。而內蒙古自治區的通遼地區,是鹽鹼地比較集中的地區,這種鹼土,是指土壤膠體吸附代換性鈉離子較多,或含有碳酸鈉、重碳酸鈉,因而呈強鹼性反應的土壤。典型的鹼土具有明顯的柱狀結構的鹼化層。在我國分布很少,只在東北、西北和內蒙古等地有少量存在。鹼土物理化學性狀極為不良,雨後泥濘,干時固結。表層以下鹼性強而且堅實,對作物有危害作用。這種對作物生長不良的鹼土,偏偏就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通遼地區,它常年累月作用在埋在土中的紅山文化玉器上,使得這些玉器包含這種鹼性物質。當它脫離土壤,在不同的溫度、濕度和氧化條件下,就會生成白醭,即使擦拭乾凈,它也會不斷生成,直至玉中的鹼性物質消失,恢復玉的本質,這種現象才不會產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擦拭時,白醭被擦去,並不弄髒手巾的緣故。應該說,在《紅山玉器圖錄》一書中的分析已經接近了黑皮生成的機理。但是,這種解釋還不能對皮殼為什麼是「黑色」,以及和分析的成分相對應。我們在前面曾經說過,國家地礦總局的總工程師曾經就黑皮玉器詢問過兩個問題,即它出現的地點和氣候。當他得知黑皮玉器出土於高緯度的寒冷地區後,明確地說明,黑皮玉器表面的皮殼是氧化錳附著物,就象大洋海底的錳結核,要多少年才能形成一毫米一樣,這種黑皮玉器表面的黑皮形成只有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才會形成薄薄的一層。這是我們迄今為止得到的最為科學的解釋。海底錳結核是由英國人首先發現的。1873年2月18日,英國「挑戰者」號考察船來到加那利群島西南約300千米的海面進行海底取樣調查。結果從海底撈上來幾塊像黑煤球的硬塊。船上的幾位科學家准都沒有見過這種「黑色的卵石塊」,回英國後的化驗分析,才知道它是含有大量錳,鐵、銅、鎳、鈷等元素的礦石。大洋底蘊藏的錳結核,是一種表面呈黑色或棕褐色,形狀球狀或塊狀的礦物結核,它是一種鐵、錳氧化物的集合體,顏色常為黑色和褐黑色。關於錳結核的生成原因,一般認為是沉降于海底的各種金屬的氧化物,以帶極性的分子形式,在電子引力作用下,以其他物體的細小顆粒為核,不斷聚集而成。圍繞著錳結構的生長機理,人們提出了種種的理論模式,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第一種為自生化學沉積假說,或者叫作接觸氧化和沉澱說。這種觀點認為,當海底的pH值增高時,氫氧化鐵便會圍繞一個核心進行沉澱,氫氧化鐵的沉澱物可吸附錳離子,並且產生催化作用,促使二氧化錳不斷生成。這種解釋雖給人以啟發,但是它仍有不完備的地方。第二種假說是生物成因說。這種理論的根據是,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錳結核的表面和內部細微構造時,發現結該的表面有很多由底棲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當其形成管子時,攝取了大量的微結核於殼內。第三種假說是火山活動說。這種理論認為,人山爆發噴發出大量氣體,在氣體從熔岩中析出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的錳、鐵、銅及其他微量金屬。這些微量金屬進入海水中後,沉澱出鐵的含水氧化物,使錳和其他金屬經過氧化富集、淀,形成錳結核礦。以上的解釋雖然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之處,但是,大洋底下的低溫,錳離子的富集和火山環境應該是錳結核形成的表面因素。我們不在這裡討論複雜的物理化學過程,過程的熱力學性質和動力學行為對錳離子在環境中的形態、濃度、遷移性和歸宿不是我們所要敘述的主要內容。我們要說的是,在相似的低溫、高錳和火山環境下,玉器表面形成黑色皮殼應該是可能的。不知道,這樣的解釋是否能夠真正說明黑皮玉器皮殼的形成原因。不斷的追求,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觀點,只要能向真理邁進一步,那怕是一小步,都是我們對我國史前文明的尊重。
[1] 柏岳,《大型圓雕黑皮玉器質疑》,《中國收藏》創刊號第62頁。[2]柏岳,《大型圓雕黑皮玉器質疑》,《中國收藏》創刊號第62頁。一個活躍的古玉沙龍(2009-07-1908:30:43)ym_chen1948在上海的玉器愛好者中,活躍著許多群體,而上海古玉沙龍是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團體之一。它從最初的三、四個人已經發展成數十人的團體,還有不少愛好者希望成為它們的會員,或者參加沙龍的活動。這個沙龍每半個月活動一次,放在星期六的下午兩點半,由上海某酒家免費提供活動和展覽場所。這是一個雙贏的舉措,古玉沙龍有了一個恆定的活動場所,酒家也利用了營業的空餘時間,擴大了市場知名度、營造了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加了酒家的營業。這個被文化部藝術評估委員會稱為值得推廣的活動模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玉器愛好者和餐飲行業的關注。之所以能夠取得玉器愛好者的信任,在於這個團體富有吸引力的活動形式,這就是上海古玉沙龍的三個特點,即集中和自由相結合、學術和市場相結合、以及組織者和全體會員的結合。這個沙龍不交會費,不提傭金,參加自由,只要註冊登記就可以參加沙龍的活動。按理來說,這種完全自由的活動模式,往往會成為一盤散沙,而不能長久。它之所以能象磁石一樣吸引玉器愛好者,不能不說這種自由的方式和集中管理之間的良好互動。因為自由,參加者就有一個選擇的空間,沒有某種社會團體經常存在的群體壓力,有的會員因出差、出國或者其他原因,臨時或者較長時間不能參加沙龍的活動,也沒有除名的威脅。但是,由於活動內容的豐富,這種自由,不僅沒有造成會員的流失,反而促成會員及時請假,返滬後又準時出席以彌補遺憾的狀況。同時,管理者的辛苦也保證了這種自由的可能。每一個新來的參加者,都由管理者登記註冊,每一次活動都由管理者以簡訊的方式通知活動的時間和內容,而管理者都是自願免費為會員做好服務。這種良好的互動,使參加者在無拘無束中感受到群體的關懷,而且每次活動都受益良多,當然沙龍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應當強調的是,這種看視寬鬆的自由,實質上是保證了參與者的志願性質,即參與者都是真正的古玉愛好者,只有真正的古玉愛好者才會定期參加這種自由的沙龍。在沙龍中,活動組織者,把學術討論和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參加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沙龍活動的模式雖然會因為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往往都是先由沙龍的顧問介紹玉器收藏界的最新動態,由資深會員提供古玉藏品供會員鑒賞並講解玉器知識,然後由會員展示自己的玉器藏品,供與會者鑒賞和討論。圓桌活動的形式,無拘無束的討論,使每個會員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感受古玉帶來的溫馨。每次活動,都由專人通知活動內容,從新石器時代依次類推的歷代玉器鑒賞,使許多會員提前作好準備,帶好藏品,每個會員都有一個大顯身手的機會,每個願意提供藏品的會員都可以把自己心愛的玉器拿出來供會員鑒賞,同時也接受會員對玉器的評判,這種在友好氛圍中的相互交流,使參加者增加了玉器的相關知識,提高了自己識別真假玉器的能力。比如,有一次活動中,有的會員帶來了一件紅山玉器的豬龍佩,並出示了相關專家的鑒定證書。但是,經過與會者對玉器的皮殼、沁色、器型和雕工的分析,大家一致認為,這件玉豬龍雖然是古玉,但應該晚於紅山時期,良好的討論氛圍和實事求是的研究,使收藏者心服口服,也使與會的會員增長了對紅山玉器的認識。在增強沙龍學術氛圍的同時,沙龍並不排斥市場活動。凡是願意在沙龍中交換和購買玉器的會員都會得到良好的諮詢並不用交納任何傭金,而且,沙龍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在沙龍中交流的玉器,其價格,應該比市場價格少一個零。這個不成文的規定,使沙龍的交流十分頻煩,看似損害賣家利益的規矩,實際上是保護了買賣雙方的利益,防止了古玩市場常見的虛價濫價。因此,每次活動,玉器的交流幾乎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玉器的交流大大促進了會員的交流,也增加了會員對沙龍的認可。這種不收會費,管理團隊自費服務的沙龍,能夠持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組織者和全體會員的有機結合。每次活動,凡是自動願意就餐的會員,都自掏腰包,完全實行AA制。這樣既照顧了不同會員的經濟能力,又保證了會員交流的自由度,從而使得不同職業不同崗位的沙龍成員都能積極地參加活動。應該強調的是,這樣的沙龍需要一些無私奉獻的組織者,比如每次活動的通知,每次活動的攝影,都是志願者的無私奉獻,其中胡正文先生的作用是沙龍成員有目共睹的。作為文化部藝術評估委員會玉器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他雖然是沙龍的發起者,卻不願擔任沙龍的會長,但他卻是組織者,也是藏品的提供者,更是學術研究的推動者。他所提供的藏品,增強了沙龍會員的認識,也增加了沙龍會員研究的積極性。現在,有不少社會團體都希望胡正文先生成為類似沙龍的發起者。
推薦閱讀:
※[轉載]無根.弱極.太過
※[轉載]書壇目睹之怪現狀
※[轉載]滿城盡帶黃金甲
※姜夔《念奴嬌》賞析 (轉載)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