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導讀 第四章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在這一章里老子講述了道的一個特性,就是它的存在形式虛無但卻蘊含著取用不盡的能量。只不過道的存在形式的虛無不能做空洞無物的理解。道雖然不能被我們直接經驗到,但卻能支持萬物使之為是,那它必然就是有、是實體,是實在。只是它以我們無法經驗到的形式而存在。所以這個無是我們不能直接經驗的無。

比如,我們說桌子上放著一杯子,大家一般都不會懷疑,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它,觸摸它,移動它。所以在我們的意識中這才是真實的存在,就可以稱它為實體,即實際的存在物。

假如說有一位未來的科學家,它研製一款可以隱形的杯子,並把它放到桌子上向大家介紹,首先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實在、實體。但是桌子周圍的人們卻都無法看到它,什麼也看不到不就是無嘛。這個隱形杯子就可以理解為以無為存在形式的有。老子講的道就類似於那個隱形的杯子。它不能被我們直接經驗,我們看不到它,聽不到它,也無法知覺到它,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它是無。但是,你說沒有道吧,經驗中的世界又不可能長久。你看,我們經驗中的事物哪個不是佔據著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自然界里根本就沒有永恆的事物。可是我們要設想一下整體的宇宙,大而無邊界,久遠而無始終。事物雖然在個體上是有限的,但在整體上卻又是無限的。無限的宇宙就必然需一個無限的事物來作為它原因,那麼我們要找這樣的一個事物就不能在可經驗的事物中去找,因為凡是可經驗的事物都是有限的實在,不可能成為無限宇宙的原因,所以哲學中宇宙本原的概念都是超驗的。人們在經驗世界中所形成的語言丶辭彙丶名稱了,都是適用於經驗中有限事物,不能用於描述丶定義和命名宇宙萬物超驗的原因,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沖,應該理解為虛無空洞。「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是說道這個實體其形式虛無空洞,但使用起來卻取用不盡。「淵兮,似萬物之宗」,淵兮用來形容道之深遠,深遠啊好像萬物最初始的形態。「湛兮,似或存"",湛兮用來形容道的撲朔迷離,若有若無。玄妙啊,若有若無。我找不到還有哪一事物比它更先存在,於是就將它看作是萬事萬物的終極本原了。這就「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與眾多哲學家的觀念一樣,老子的道也是一個超驗的概念,它所指示的是一個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實在,質地純粹恆常為一。它與我們經驗中的有限事物是不相同的,經驗中的事物都是時間和空間有限實在,而且性質不均勻又具有多樣性。但道卻被設想為經驗中萬事萬物的原因和根據。道是母,萬物是子;道是一,萬物是多;道是無,萬物是有;道是無限,萬物是有限;道是自在的,萬物是他在的。知道了這些道理,對於理解經文內容有重要的意義。


推薦閱讀:

4歧視-大面積
不能認同和接受同性戀是錯嗎?
《道德經》講什麼?
被道德綁架的愛情會怎樣?
教堂神父聽到了「犯罪的告解」,可以「匿名」報警嗎?

TAG:道德 | 道德經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