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教您如何調情志

  情志,即指喜、怒、憂、思、悲、驚、恐等人的七種情緒。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兩重性,既能有利於人,也能有害於人。同樣,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亦有利有弊。生活中,誰都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但是我們應當善於控制和調節它,能夠及時地加以消釋和排除,從而使我們免受或少受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危害。   (1)以情制情法。   又叫情志制約法,創自於《黃帝內經》。如《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以情制情法是根據情志及五臟間存在的陰陽五行生剋原理,用互相制約、互相克制的情志,來轉移和干擾原來對機體有害的情志,藉以達到協調情志的目的。此謂祖國醫學獨特的心理治療與康復方法。這一心理治療的原則到金元時代,以著名醫學家張子和的《儒門事親》為代表,達到了充分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水平。張子和指出:「悲可以制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謔浪戲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懼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觸之;思可以治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奇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聽視。」   在使用以情制情法時,要在患者有所預感時,再進行正式的情志治療,不要在病人毫無思想準備之時,突然地進行,並且還要掌握病人對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以便選擇適當方法,避免太過或不及。   喜傷心者,以恐勝之。   以恐勝之,又叫驚恐療法,適用於神情興奮、狂躁的病症。《儒門事親》里載:有一位庄醫師「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庄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葯去,數日更不來。」於是病人便漸漸由懷疑不安而產生恐懼,又由恐懼產生悲哀,認為醫生不再來是因自己患了重病。「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將愈,慰之。」這個病例說明了庄醫生採取按脈失聲與取葯數日不至而取效,此即「恐勝喜」也。  《洄溪醫書》里亦記載一例喜病恐勝之例:某人新考上狀元,告假返鄉,途中突然病倒,請來一位醫生診視。醫生看後說:「你的病治不好了,七天內就要死,快趕路吧,抓緊點可以回到家中。」新狀元垂頭喪氣,日夜兼程趕回家中,七天後安然無恙。其僕人進來說:「那位醫生有一封信,要我到家後交給您。」只見信中講到:「公自及第後,大喜傷心,非藥力所能愈,故仆以死恐之,所以治病也,今無妨矣。」   以上二例,說明喜傷心者,可以恐解之。原因何在呢?《吳醫匯講》解釋說:「必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喜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不知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維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莫不反喜為憂者,惟喜之情緩於恐,而恐之情急於喜也。是以水火克制之理言之,或近傅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思傷脾者,以怒勝之。   以怒勝之,是利用發怒時肝氣升發的作用,來解除體內氣機之郁滯的一種療法,它適用於長期思慮不解、氣結成疾或情緒異常低沉的病症。《續名醫婁案》載:「一富家婦人,傷思慮過甚,二年余不寐。張子和看後曰:『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與其丈夫怒而激之也,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其平。」此例說明了思之甚可以使人的行為和活動調節發生障礙,致正氣不行而氣結,或陰陽不調,陽亢不與陰交而不寐,當怒而激之之時,逆上之氣沖開了結聚之氣,興奮之陽因汗而泄,致陰陽平調而愈。   《四川醫林人物載》里也記述了一例郁病怒激之病例:青龍橋有位姓王的儒生,得了一種怪病喜歡獨居暗室,不能接近燈光,偶爾出來則病情加重,遍尋名醫而屢治不驗。一天名醫李健昂經過此地,家人忙請他來診視。李氏診畢,並不處方,卻索取王生昔日之文,亂其句讀,高聲朗誦。王叱問「讀者誰人」,李則聲音更高。王氣憤至極,忘記了畏明的習慣,跑出來奪過文章,就燈而坐,並指責李氏:「你不解句讀,為何在此高聲嘶鬧?」儒生一怒之後,鬱悶得泄,病也就好了。   悲傷心者,以喜勝之。   以喜勝之,又稱笑療,對於由於神傷而表現得抑鬱、低沉的種種病症,皆可使用。在《醫苑典故趣拾》中有這樣一則笑話:清代有位巡按大人,抑鬱寡歡,成天愁眉苦臉。家人特請名醫診治,當名醫問完其病由後,按脈許久,竟診斷為「月經不調」。那位巡按大人聽罷,嗤之以鼻,大笑不止。連連說道:我堂堂男子焉能「月經不調」,真是荒唐到了極點。從此,每回憶及此事,就大笑一番,樂而不止。這是名醫故意以常識性的錯誤所引起的發笑。   金元名醫朱丹溪曾遇到一青年秀才,婚後不久突然亡妻,故終日哭泣悲傷,終成疾病。求盡名醫,用盡名葯,久治無效。朱丹溪為其診脈後說:「你有喜脈,看樣子恐怕已有數月了。」秀才捧腹大笑,並說:「什麼名醫,男女都不分,庸醫也!」此後,每想起此事,就會自然發笑,亦常將此事作為奇談笑料告訴別人,與眾人同樂。 移月轉,秀才食慾增加,心情開朗,病態消除。這時,才告訴他這是以喜樂制勝悲憂的治法。   恐傷腎者,以思勝之。   以思勝之,主要是通過「思則氣結」,以收斂渙散的神氣,使病人主動地排解某些不良情緒,以達到康復之目的。《晉書·樂廣傳》記載:「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樂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酒,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於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弓、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痾頓愈。」「杯弓蛇影」這一成語所講的歷史事實,說明由恐懼引起的疾病,可以用「深思」的方法來解除其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從而使疾病消除,恢復健康。  怒傷肝者,以悲勝之。   以悲勝之,是根據《黃帝內經》「悲則氣消」和「悲勝喜」的作用,促使病人發生悲哀,達到康復身心目的的一類療法,對於消散內郁的結氣和抑制興奮的情緒有較好作用,最適於病人自覺以痛苦為快的病症。《儒門事親》中載:張子和治婦人病,問病人曰:「心欲常痛哭為快否?」婦曰:「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謂。」張又曰:「少陽相火,凌的肺金,金受屈制,無所投告,肺主悲,但欲痛哭為快也。」於是,張子和鼓勵病人盡量痛哭,其病得以康復。此病例為木火的傷肺金,肝肺氣鬱,故以哭出為快。   這裡還要說明的是:在運用「以情勝情」療法治療情志因素所導致的病變時,要注意刺激的強度,即治療的情志刺激,要超過、壓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採用突然的強大刺激,或是採用持續不斷強化刺激。總之,後者要超過前者,否則就達不到以情勝情的治療目的。   (2)移情法。   又稱轉移法,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人的情緒和意志,以解脫不良情緒的苦痛。有些人患某種疾病後,往往將注意力經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變壞,怕不易治癒,怕因病影響工作、勞動、學習和生活,整天圍繞著疾病胡思亂想,陷入苦悶、煩惱和憂愁之中,甚至緊張、恐懼。在這種情況下,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點從病所轉移於他處;或改變周圍環境,使患者不與不良刺激因素接觸,這就是「移情易性」的意療方法。其意義正如華岫雲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所說:「情志之郁,由於隱情曲意不伸,……鬱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續名醫類案》中說:「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慮投其所好以移之,則病自愈。」「移情易性」的具體方法很多,應用時當根據不同人的心理、環境和條件等,採取不同的措施,進行靈活運用。主要方法如下。 一是琴棋書畫移情法。   《北史·崔光傳》說:「取樂琴書,頤養神性。」吳師機《理瀹駢文》又說:「七情之病者,看書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矣。」故應在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聽一聽音樂,欣賞一下戲劇,觀賞一場幽默的相聲或啞劇,這樣可樂得捧腹大笑,精神振奮,緊張和苦悶的情緒也隨之而消。平時,應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和愛好,分別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如書法、繪畫等,用這些方法排解愁緒,寄託情懷、舒暢氣機、怡養心神,有益於人之身心健康。   二是運動移情法。   李東垣《脾胃論》里說:「勞則陽氣衰,宜乘車馬遊玩。」這說明利用旅遊,可驅除煩惱,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恢復,當思慮過度,心情不快時,應到郊外曠野鍛煉或消遣,讓山清水秀的環境去調節消極情緒,陶醉在藍天白雲、花香鳥語的自然環境里,舒暢情懷,忘卻憂煩。在情緒激動與別人爭吵時,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如打球、散步、打太極拳等,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緊張去消除精神的緊張。   三是升華超脫法。   升華,就是用頑強的意志戰勝不良情緒的干擾,用理智戰勝生活中的不幸,並把理智和情感化作行動的動力,投身於事業中去。如西漢司馬遷因替李陵辯解,得罪下獄,慘受腐刑。司馬遷為轉移其不幸遭遇所帶來的苦痛心境,而以堅韌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史記》的撰寫之中,以舒志解愁,調整和緩解心理矛盾,把心身創傷等不良刺激變為奮發努力。   超脫,即超然,思想上要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動上應脫離導致不良情緒的環境。如高考落榜後,有的考生灰心喪氣,感到前途無望,個別的甚至想輕生自殺。這時就要正確理解考試的意義。「天生我才必有用」,上大學不是唯一出路。要看到高考中,有不少人是落榜的,決不是你一個人。一個人只要不氣餒,振作精神,面向生活,面對自己的現實,路就在你的腳下,前途同樣是寬廣的,應該挺起胸膛去迎接生活。對於社會上的閑言冷語不必理睬。此時最好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冷靜地思考一下,或外出做社會調查、旅遊,亦是恢復心理平衡的方法。 (3)暗示法。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里有個「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療法的例證。說明暗示作用不僅影響人的心理與行為,且能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祖國醫學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記載了運用暗示療法的範例,如《素問·調經論》里說:「按摩勿釋,出針視之曰:我將深之,適人必革,精氣自伏,邪氣散亂。」意思是,醫生要先在病人應針刺的地方不停的進行按摩,並拿出針來給病人看,口裡說我將把針扎得很深,這樣,病人必然會集中注意力,使精氣深伏於內,邪氣散亂而外泄,從而提高針刺的療效。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岳曾採用說要給病人服吐下藥,或針灸數十百處的暗示法而治療「詐病」。李瞻曾用語言暗示,使患者不憂目而著意於股,從而導火下行而使目疾愈。   暗示的方法,一般多採用語言,也可採用手勢、表情或採用暗示性藥物及其他暗號來進行。暗示與說服不同,它是通過言語使病者不經邏輯的思維和判斷,直覺地接受醫生灌輸給自己的觀念,其作用在於情緒方面,而說服的作用在於理智方面。在作暗示治療時,要特別注意:第一,病人的受暗示性是各不相同的,這與病人的個性心理特點及高級神經活動特點密切有關,亦與年齡有關。病人的智力水平與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暗示方面並無決定性作用。第二,施治前要取得病人充分的信任與合作。第三,每一次施治過程應盡量取得成功。如不成功,則會動搖病人的信心,影響病人對施治者的信任,這樣如果再做第二次治療,就會困難得多,成功的希望也就少得多。 (4)說理開導法。   《黃帝內經》里說:「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此為說理開導法的起源。其主要內容是:第一,「告之以其敗」,就是向患者指出疾病的性質、原因、危害,病情的輕重深淺,引起病人對疾病的注意,使病人對疾病具有認真對待的態度,既不輕視忽略,也不畏懼恐慌。第二,「語之以其善」,指出只要與醫務人員配合,治療及時,措施得當,是可以恢復健康的,以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第三,「導之以其所便」,告訴患者如何調養和治療的具體措施。第四,「開之以其所苦」,此指要幫助患者解除緊張、恐懼、消極的心理狀態。以上四點,即是講如何使用說理開導法。所謂「說理開導」,是指正確地運用「語言」這一工具,對患者採取啟發誘導的方法,宣傳疾病的知識,分析疾病的原因與機制,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提高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之主動地配合治療,從而促進健康的恢復。   心理開導最常用的方法是:解釋、鼓勵、安慰、保證。解釋是說理開導法的基礎,它是向患者講明疾病的前因後果,解除其思想顧慮、密切醫患關係,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而鼓勵和安慰則是在患者心理受到挫傷、情緒低落之時實行的康復方法。保證則是在患者出現疑心,憂愁不解之時,醫者以充足的信心做出許諾,擔負責任,以消除病人的緊張與焦慮。   一個人在生活中受到了挫折,甚至遭到不幸,可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親人傾訴苦衷,或向親朋好友寫書信訴說苦悶,以便從親人、朋友的開導、勸告、同情和安慰中得到力量和支持。正如俗話所說:「快樂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樂,痛苦有人分擔,就可以減輕痛苦。」   (5)節製法。   《呂氏春秋》說:「欲有情,情有節,聖人修節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這裡講的就是節製法,即節制、調和情感,防止七情過激,從而達到心理平衡。《醫學心悟》歸納了「保生四要」,「戒嗔怒」即為一要。《泰定養生主論》強調養生要做到「五不」,「喜怒不妄發」就名列第二。《壽親養老新術》總結了「七養」,其中就有「莫填怒養肝氣,少思慮養心氣」。《養性延命錄》概括的養生「十二少」,主要講的就是節制七情,諸如少愁、少怒等等。   現代研究表明,只有善於避免憂鬱、悲傷等不愉快的消極情緒,使心理處於怡然自得的樂觀態,才會對人體的生理起著十分良好的作用。如能提高大腦及整個神經系統的功能,使各個器官系統的功能協調一致。不僅焦慮、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輕度的心理疾病可避免,即使是像精神分裂症等嚴重的心理疾病,也會減少發病機會。   第一,「制怒」。   憤怒是一種常見的消極情緒,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不僅能傷肝臟,亦可傷心、傷胃、傷腦等,從而導致多種疾病。林則徐把「制怒」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想來很有道理。   制怒,首先應遇事冷靜,因為怒常常是不能冷靜思考的結果。因此,遇事一定要冷靜,因為只有冷靜,才能積極思考,想出對策,圓滿解決問題。   其次,要及時宣洩。如心有不平之事,可及時向知心朋友傾訴,甚至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千萬不要悶在心裡,以致氣鬱成疾,或者大發雷霆。   還有,制怒要注意養肝,中醫學認為,肝主怒,所以要制怒,必須要保護好肝的功能。若是肝氣鬱結引起發怒時,當舒肝解郁,可用逍遙散治療,若是肝火上炎引起發怒時,當清瀉肝火,用龍膽瀉肝湯治療,若是肝陽上亢引起發怒時,當滋陰潛陽,可用鎮肝瀉風湯。   第二,防止「樂極生悲」。   加拿大一位貧窮的鞋匠,在確知自己中了百萬元的巨彩後,竟「因樂暴亡」,直到入殮之時,仍面帶笑容。這種因過度興奮造成的猝死,時常發生在中老年人中間。人過中年,全身的動脈均會發生程度不同的硬化,營養心肌的冠狀動脈當然不會例外。如若心臟劇烈地跳動,必然增加能耗,心肌將會發生相對的供血不足,從而出現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心跳驟停。這是「樂極生悲」的一個原因。此外「樂極生悲」還可致血壓驟然升高,健康的人尚可代償,若已患高血壓症,過度興奮就會導致「高血壓危象」,表現為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煩躁不安。「高血壓危象」儘管可能持續幾個小時,卻可由此引起腦血管破裂發生猝死。可見,「樂極」亦不可取,為了健康長壽,任何情緒的過分激動都是不可取的,應採取「冷處理」的方法,對於喜事與悲事、興奮與氣憤、順境與逆境、快樂與痛苦等,都應一視同仁,善於自我調節情感,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一定注意不要超過正常的生理限度。 (6)疏泄法。   古人曾說:「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一般來說,人的一生中處於逆境的時間是大大多於順境的時間。那麼,心情不愉快時,又怎麼辦呢?   事實證明,疏泄法可使人從苦惱、鬱結的消極心理中得以解脫,儘快地恢復心理平衡。祖國醫學認為,「郁則發之」。郁,即鬱結,主要指憂鬱、悲傷,使人不快的消極情緒;發即疏發、發泄。當情緒不佳時,千萬不要自尋苦惱,把痛苦、憂傷悶在心裡,一定要使之發泄出來,如可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讓眼淚盡情地流出來,就一定覺得舒服些。現代研究發現,因感情變化流出的眼淚中含有兩種神經傳導物質,這兩種傳導物質隨眼淚排出體外後,可緩和悲傷者的緊張情緒,減輕痛苦和消除憂慮。美國聖保羅市精神病學研究室主任威廉·弗列有個有趣的實驗,在受試的200名男女中,有85%的女性及73%的男性,當痛苦地哭泣之後,自我感覺都比哭之前好得多,而且健康狀況也有改進。   現己證實,結腸炎、消化性潰瘍病、過敏性結腸憂鬱症、神經衰弱、失眠及一般胃疼等均與情緒壓抑有關。男子患消化性潰瘍病多於女性,其原因之一即與男兒有淚不輕彈有關聯。所以說,當君想哭時,不必強力壓抑自己,盡可使淚水流淌排放。當然,也不宜過悲久哭,謹防中醫理論認為的「大悲傷肺」。
推薦閱讀:

夫妻保鮮劑:女生調情是王道!
話說「調情」
和女孩子聊天技巧調情小話術
如何鑒定男人的調情與不忠(圖)
男女調情的境界

TAG:中醫 | 調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