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第二十五集(國語) 視頻、文字

第二十五集a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二十五集)  2008/7/13  華嚴講堂  檔名:52-213-0025尊敬的各位菩薩,各位大德,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來進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我們收到了許多網上同修的來函,以及一些國內同修的來信,今天也有不少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討論。很感恩大家參與我們的座談會,這種座談會,我們一起來研討佛法,這對末學來講,也是一個非常殊勝難得的學習機會。問:我們來看這位大德他的來函,他這封信比較長,我們來念一念:尊敬的鍾博士,您好!我是大陸的同修,學佛過程中遇到魔障,遇到邪僻事,不知道怎樣處理才如法,請您開示。我現在念頭和自己的一舉一動,由於外魔,或者是外面的冤親債主,別人全都不知道,我現在非常不自在,有人因此專門來打攪我,每天在我家附近說我的閒話,打擾我,即監督我的一舉一動,經常發表評論,因為我的念頭他們都知道。所以我如果是聽經時動妄念,有時自己沒有察覺,念頭比較微細,或者沒有念佛號壓住,他們就會出聲音。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我不知道怎麼處理才好。因為沒有定見,我經常打妄想,對這件事情的處理方法經常變,曾經發過誓,不理他們。但是如果聽見他們吵,我自己會自動想,是哪裡錯了?想起來做錯了,念頭錯了、行為錯了,是馬上念佛壓住改正,還是因為發誓不理會他們,知道錯了也不改?因為是他們提醒,非禮勿聽,不是從正當的管道得到的提醒,我就不改。因為這個我很煩惱,不知道怎麼做才好,請求您慈悲開示。另外同樣因為這個原因,有時父母或者其他長輩希望我出去。但是我現在惡念特別多,不會默念佛號,妄念起來壓不住。還因為一些羞恥事總記在腦子裡,有機緣,譬如別人提到類似的話,或者無緣無故就會想起來。加上自己舉止很差,沒有威儀,脖子歪,眼睛發直,面目表情呆滯,經常會被人侮辱,破壞佛教形象,不敢出門。請教鍾居士,我這種情況短時間不能改正,應怎麼辦,如何才能不破壞佛教形象?答:這位同修他的來函裡提到有不少的眾生來擾亂他,這些眾生是無形眾生,是一些鬼神,或者是來附體,或者是來打擾他,有時候自己聽經念佛,他們也來監督。我們對這些眾生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首先第一個,我們承認他們存在。佛告訴我們有六道眾生,六道裡面人道只佔一道,畜生道也是一道,我們都能看得到。其餘的四道眾生,我們肉眼看不到,但是他們決定存在,而且如果有緣分,這互相之間都能有感應,有交往,正如這位居士所談到的事情。第二個心態,我們不能夠跟這些眾生起對立、衝突,要以一種仁愛之心、慈悲之心、恭敬之心來對待他們。他們找上門來必定是有緣眾生,過去生中都是很深的緣分。我們對跟自己有緣的眾生,必須要以一種歡喜、感恩、恭敬、真誠的態度,而不能夠去排斥,去跟他們對立,或者是以這種惡毒的念頭來對待他們,這樣就把這個緣搞糟了,結了惡緣。他們來,也許是善緣,也許是惡緣,或者是討債,或者是還債,或者是來報恩,或者是報怨,總之跟我們有緣的眾生,不外乎就是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那我們學了佛,就要以報恩之心對待一切有緣眾生。不管他跟我前世是什麼樣的因緣,我這一生明白了,有冤我們就化解。如果是他們來報恩,那我們更加感恩。正如您所說的,當我們學佛修行的時候,他們也會來監督我;我如果做得不如法的時候,他們還會來提醒我,甚至會發表評論,這都是什麼?我們修道路上的增上緣,好的增上緣,他們鼓勵我、鞭策我在修行道路上用功。假如我錯了,自己念頭上錯了,可能自己都沒有覺察,但是這些眾生他們覺察了,他們來提醒我,這不就是好事嗎?哪怕是他跟我有惡緣,是來報怨的,我們也應該以一個謙卑、恭敬、感恩之心對待他們,在佛前懺悔,化解跟他們的怨恨,祈求他們不要報復了,共同修行,念佛求生淨土。以這種真誠、慈悲的心對待他們,是可以化解怨恨的。那我們也要真修,如果不能真修,他們都知道,我們惡念一起來,他們也知道,所以他們就不會原諒我們。他看到我們真正的修行,真正斷惡修善,他們才會佩服我們,由於敬佩而就不再報復,甚至護持我們。所以把一切眾生都要看成是佛菩薩,都看成是我修道路上的增上緣。不管是善的,還是惡的,善的是順增上緣,惡的是逆增上緣,都是讓我們能夠增長道業的,這都是好事。存著這種心,沒有那種對立,沒有矛盾,也沒有怨恨。真是一切眾生都是好眾生,我們說「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眾生就比人範圍更大,一切眾生都是好眾生,都是良善的,來幫助我的。你這樣去想,沒有化解不了的怨恨,這就真能夠讓自己道業有成。而您自己能夠常常想到不要破壞佛法形象,有這種心,這便是善心,常常想到護持佛法。怎麼護持?自己要做個好樣子。在戒律上,在行為舉止威儀上,我們盡量的要注意。當然,如果有先天的缺陷,這沒有辦法,可是我們也要存養一顆良善的心,常生慚愧心和懺悔心,把過去生中的罪業懺除掉,斷惡修善,不要讓惡念再起來。把惡的因斷掉,將來這個惡果才能消除。而我發心這一生必定要往生淨土,如果不往生淨土,那就麻煩了,生生世世搞輪迴,這一生又不知造了多少的罪業,是一世不如一世。所以學佛從《弟子規》開始學起,把《弟子規》落實,再落實《感應篇》,再落實《十善業》。能夠保持自己心地純淨純善,不容得絲毫不善間雜,一心念佛,不僅是成就自己,也成就跟我有緣的一切眾生。問:我們來看下面一個問題。尊敬的鍾博士惠鑒,末學於十齋日晚間播經差不多有一年時間。今有機緣辦公室遷至家附近,故開始每日播經,雖曾聽過楊老師講的「禮敬諸佛」,因障深慧淺,仍有不少疑問,伏請開示指教。(答:開示指教不敢當。)這個居士有五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末學是借公司的辦公室播經,白天辦公,晚上九點以後播經,播了幾個月,一直沒有任何感應,不知是否有眾生來此聽經?答:我們學佛人要一心行善,一心行善是什麼?就是我只有一顆幫助眾生的心,而沒有自己求任何感應,不用求好的果報,這就是所謂的「但問耕耘,不問收穫」,要以這種心來行善,才叫一心行善。所以我們是只管做這個善事,晚上播經給眾生,這是你發了慈悲心,幫助這些眾生有聞法的因緣,這是好事情,我們只管去做。有沒有果報?肯定有,善因必有善果。但是我們不求,也不問有沒有感應,眾生來多少聽,或者甚至來不來,我們也不去管,我們只耕耘,不問收穫,這樣的心才是真正清淨的善心。這供您參考。問:第二個問題,是否需要每天提供供品?供品是飯菜、點心,需要經常更換花和品種嗎?供過的供品,次日早上應如何處理?答:每天可以供供品,也可以不供,就看你自己的環境條件能不能夠允許。如果有這個發心,條件也允許,當然是可以供供品,這更好。你想到眾生來聽經,你還招待他們吃飯,給他們招待這些飯菜,當然那就更好,結歡喜緣,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當然如果不方便,不供也沒有問題,就只跟他放經典,跟他結法緣,那也是好事情。像這些飯菜、點心,還有供的花,這些品種是不是要經常更換?這個也要視自己的條件,可以不需要。給他們提供供品,是表達自己的這分供養的心,對他們的恭敬供養,他們就能夠領受到。供品次日早上,如果還沒有壞,那麼可以請下來,在播經之後,有個結束的儀式,做完以後,把供品請下來,然後可以自己享用。當然如果是放了一個晚上,如果天氣炎熱,它餿了,這就不必去執著,應該把它捨去。問:第三個問題。是否每天都要念祈請文,還是僅念一次,以後只要三禮三拜即可?答:每天如果能夠念祈請文這是最好的。當然這也是視自己的條件,如果是不方便,可以只念一次,第一次念過以後,念的時候就祈請他們來,每天都來,這樣子以後三禮三拜也可以。總之,就是有一種恭敬之心、真誠的心,請這些無形的法界眾生來這個道場聞法得度。問:第四個問題。不是法會,只是在家播經,也需要立牌位嗎?如何立?牌位置於佛前供台上嗎?答:播經是可以不必立牌位。當然如果自己有個佛堂,佛堂是上面供著佛像,那你也可以立牌位。首先要立的是自己祖先牌位,還有自己的冤親債主、有緣眾生,這些牌位如果能立上,這也是很好的。立牌位如何立?形式都不一定,可以用木的牌子,也可以用紙的牌子,或者是用紙列印出來,或者寫出來,這些牌位供在佛龕上,這也就可以。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有那一分恭敬真誠的心。問:第五個問題。如在家裡的佛堂播經,牌位供在什麼地方?供品放在什麼地方,供在佛桌上嗎?答:這些都是形式上的問題,這個可以看自己佛堂裡面的布局來決定。如果是牌位,可以供在佛龕上,或者是專門有個桌子來供奉,這都可以。供品也是這樣,可以專門設一個桌子來供。這是看自己的情況而定,都沒有說一定要怎麼樣。問:我們繼續看下面的居士他的提問。尊敬的鍾老師,您好!現將學習中的以下問題,敬請您開示。第一,在家居士誦《中峰三時繫念全集》,誦到「特請山僧登座」,可否誦為「特請淨空老法師登座」?答:這個最好是按照《繫念法事》原文。因為國師他編的這個文,如果是標明需要填寫進去的,譬如說「亡靈某」這些文字,那我們就插入適合我們現場的這些文字。如果沒有這些標示,我們就按原文讀誦即可。問:第二個問題,誦到「亡靈」時,遵照淨空老法師開示,誦為「一切神靈」而後,可否另加誦具體內容,如冤親債主等?答:這是可以的。我們悟道法師在此地做主法和尚,他們也是每天做都有特別提到所超度的亡靈,譬如說在地震中死難眾生,一切的無嗣孤魂等等。這些你要特別超度的,可以註明。問:我們繼續來看下面的問題。尊敬的鍾老師,您好!前段時間,在老法師給實際禪寺開示中提到,有一位空淨道長,住在德國,不知是不是末學聽錯了?末學想,這裡人一有時間就到處度假,如果能有機會在本地拜訪聖賢人,那該是多麼高興的事!末學所在的城市有一所大學叫馬德堡大學,大學內有接近六百名中國留學生。末學和一些信佛的留學生經常談到您,都對您非常的佩服,並以您為榜樣。這次和這邊學生會的成員談到老法師說有一位空淨道長住在德國,對道家的學問很有研究,他們很希望能請到這位法師,可是都不知道在哪裡。請問鍾老師,請鍾老師慈悲護念我們這些海外的遊子,這個悲慘的世界,是多麼需要聖賢的普及教化,而拔苦與樂,敬請鍾老師給予答覆和慈悲指點。答:這是提到在德國有位道家的大德,是我們師父上人曾經講過的。因為他的號正好跟我們師父上人的法號掉過來,他是空淨道長,字也是一樣。末學曾經跟他的一位祕書有見過面,聯繫過,也請他這位祕書,他正好從德國來中國的時候,我們一起在去年,二00七年四月,共同參加在西安舉行的國際《道德經》論壇。這是師父上人吩咐末學代表參加這個道家的論壇,並且末學在這個論壇上也發表了演講。正好也是很有緣分,跟這位空淨道長的祕書在同一個會議,我們共同發言,他是代表空淨道長。在接觸以後,發現這位祕書,他也是相當有學問的,不僅在道家很有研究,而且他也學佛,也在恭聽我們師父上人講經,他說他聽過《地藏經》,所以末學也邀請他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參觀過。師父上人說,可以請這位空淨道長來國內做一次演講,專門是講《道德經》。他提出來說比《道德經》還要早的,早四百年,是一部《德道經》,「道德」兩個字正好掉過來,「德道」。那本經跟《道德經》在文字內容方面上相差不大,但是主要是它先講「德」篇,後講「道」篇。他對這個《德道經》也有一篇詳細的註解。像這種都是屬於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都應該發揚光大,所以如果能夠有心想在道家深入研修,一門深入,那麼是可以去拜訪、拜會一下這位空淨道長。他是在德國,有一個中華文化推廣的協會,他是主席。年齡不算很大,好像今年是六十歲,他是一位道家的俗家道長。道家雖然也講到很多像佛法心性方面的道理,可是在基礎上,它也是重視因果教育。所以我們師父從道家經典裡面提出,要我們落實《太上感應篇》,這是道家之根。所以有心學道之人,應該在《太上感應篇》上認真的落實。問:下面我們看另外一位同修,他的信函說到:尊敬的鍾茂森博士,您好!(他是有四個問題)第一,農曆七月十五是佛的歡喜日,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祭祀亡靈的中元節,同時農曆七月三十是佛門表孝敬的地藏王菩薩聖誕日。佛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末學建議在農曆七月份的十齋日上午,請鍾博士代我們大眾,啟請安徽省廬江縣實際禪寺內跟隨淨空老法師學習經教的各位法師大德,能通過網路帶領網上同修,以至誠、孝敬之心,隨文入觀的同步恭誦佛門孝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及加行恭誦聖學三個根,作為早課,來迴向我們大眾歷劫的一切父母,報歷劫父母之恩德。希望能夠孝感天地,願諸佛菩薩加持我們大眾歷劫父母早日聞佛陀正法,破迷開悟,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同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希望通過讀誦,大力化解世界各地的一切災難。請問鍾博士,是否可行?答:這是啟請在農曆七月十齋日讀誦《地藏經》。那麼現在我們師父上人號召啟建百七的「中峰三時繫念法會」,護國息災。這是淨宗的法會,所有全寺的同修都在每天做這個法會,做得也很歡喜,法會很殊勝。也包括在我們華嚴講堂學習的諸位法師,他們也每天都讀誦《三時繫念》,是用讀誦的方式,不到兩個小時就能夠把它做完,這都是師父上人指示的。至於說這功課要不要再加,主要是看各人發心。《地藏菩薩本願經》確實是很殊勝的經典,能在農曆七月讀誦,會特別有感應。所以有發心的同修是應該讀誦。但是有沒有這個必要,現在在這個三時繫念的基礎上,再號召全球來恭誦《地藏經》,這個要請示一下師父上人。在淨宗裡面修學,我們要懂得「專」很重要,一門深入。如果讀的經典很多,也許會清淨心有所破壞。現在三時繫念每天都做六個小時,另外我們這裡還有兩個小時的早課,所以念佛共修的,包括法會的時間八個小時。另外還有六個多小時的講經,都是現場講的,這時間上也是非常緊張的。所以這個需要再請示一下我們師父上人。問:我們繼續來看下面一個問題,他第二個問題說,末學代本地一位老居士請問,為什麼佛門平時很重視每月的初一與十五,是什麼含義?恭請您解答。答:這個問題,每月定在初一、十五作為佛門裡面的一個好像傳統的節日,或者是很重視的日子。至於這個傳統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末學並不是很了解。如果是從表法上來看,每月初一、十五這代表這一個月。初一是一個月的開始,十五是一個月的中間,又到下個月初一,也就等於跟上一個月結束的日子連起來了。換句話說,一個月有兩次我們都能夠重視修行,這是一種善巧方便,能夠提醒我們,縱然不能天天修行,那麼在這每個月兩天修行,兩天吃素、齋戒、念佛,這也是很不錯的。大概是有這麼個含義。問:第三個問題。老法師講經時常說,福德能分給別人,但是功德沒有辦法分給別人,我們已經聽懂了。但是迴向偈裡又說「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又如何理解?我們平時將自己所做的善事迴向給父母或者冤親債主,他們如何能得到這種福德,是什麼原理?同一件善事,迴向給若干眾生,怎麼分配,每位都能得到相同的數量嗎?答:這個問題問出來很好。我們師父上人確實常講,福德是可以分給別人享用,別人可以享你的福,可是功德沒有辦法分給別人。為什麼?因為功德是戒定慧,是清淨心,你說戒定慧你自己修成了,你怎麼給別人?別人不修,你怎麼給,他也得不到戒定慧。所以功德是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誰修誰得,你不修就不得。所以這個道理明白了之後,我們就能夠理解,真的要了脫生死,出三界,自己成就,這個事情非得靠自己不可,這個連佛都幫不上忙。如果佛能幫得上忙,我們就不用修了,佛這麼大功德,分給我們一點就足夠用了,但是分不到給我們。迴向偈又說「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既然功德不能分給別人,怎麼用來莊嚴佛淨土?我們要懂得,這個淨土不是心外的淨土,是我們心中的淨土。說老實話,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淨土也好,娑婆世界也好,整個宇宙都是我們心中所現物。所以只要我們以戒定慧的功德莊嚴我們的心,這就是莊嚴佛淨土。淨土也是「唯心所現」,所謂「心淨則國土淨」。我們心真正清淨了,這個國土也就莊嚴了。平時我們將自己所做的善事迴向給父母和冤親債主,他們怎麼得到這個功德,是什麼個原理?這個事情我們直接能夠找到例子,就是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當中。婆羅門女,你看她母親去世以後墮到了地獄,婆羅門女是修大供養,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感得佛示現,告訴她回家念佛。於是婆羅門女回家,一日一夜念佛不斷,得到一心不亂,結果能夠神遊地獄,她母親就被超度到天上去了。那我們就會有疑問了,既然功德沒有辦法分給別人,那麼婆羅門女的母親是如何受到超度的?要知道,婆羅門女她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是什麼因緣?是她母親的因緣,如果不是她母親墮到地獄,她自己就沒有這麼精進的念佛了。所以她母親是她的增上緣,幫助她、促使她發起菩提願心,發起精進,所以念佛功夫成就了。這個成就的功德因她母親,所以她母親也有功德。功德有多少?七分之中她得到一分,七分之一,其他的六分是婆羅門女自己得到。這七分之一功德,就是因為她是婆羅門女修行的增上緣,是這樣一個原理,所以她這些冤親債主得到功德。這個實際上也不能夠叫功德,他們得到的是福德。你這裡說的沒錯,他們是得到了福德,從地獄超生到忉利天,忉利天這是福報。真正靠福報往生,最高的就是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光靠福報都不夠,還要自己修定,要有禪定功夫。所以忉利天再往上,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的上面四層。欲界以上,色界、無色界天,更是需要定功。那個沒有辦法靠福德來超生,一定要他自己有定功,他自己有這種功德。我們這是講到善事的福德迴向是怎麼在眾生當中分配,這就是你超度的對象,他們得到七分之一的福德。至於說如果你超度的對象有很多,譬如說我超度十個人,十個已經過去的亡靈,我只做這一次,念經給他們迴向,那十個人當中怎麼分,是不是每個人都得到十分之一?不是的,是每個人都得到你圓滿的所超度功德的七分之一,不是這七分之一當中又分成十份,不是,每個人都得相同的七分之一功德。為什麼?因為這是《華嚴》所講的「一多不二」,就好像你一個人進到一個很光亮的房子裡,電燈很亮照著你,你得到光的滋養、照耀。假如有十個人進到這個房子裡,十個人同樣都得到光的照耀。光有沒有增加?沒有,還是一個燈。但是一個人進來,一個人得到,十個人進來,十個人得到,每個人得到的是平等的,這是「一多不二」。所以我們超度的對象當然是愈多愈好。所以佛勸我們發起廣大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念念給多少眾生迴向?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他們都得到你修行功德的滋養,那你這個功德隨著你的心量而擴大,福德也擴大了,所以「量大福大」就是這個原因。問:我們繼續來看第四個問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其他兩個不孝是什麼?答:這是《孟子》裡面提到,孟子講過,不孝是有三。註解上說,第一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就是我們孝順父母,對待父母是要幫助父母提升德行,不可以陷父母親於不義。如果光是在盲目順從,阿意曲從,這樣並不是真實的孝順。所以我們自己要好好的修學,要用我們的德行感化父母,讓父母也跟我們一起行仁行義,這就是第一個。第二個不孝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就是,如果是家裡很窮,父母親也年邁了,這經濟有了問題,我們有這個義務出去做事情,領取工資薪水來侍奉雙親、養活雙親,這是供養父母之身,最基礎的,要讓父母能夠安度晚年。這是第二個。第三個就是講到沒有後代。要知道這個後代不僅是兒女,有兒孫這叫有後代,一個家的傳承,家道的傳承是要靠倫理道德,這家才能夠長久,後代綿延才能長久。所以古人講「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之子孫保之」。像孔子,他有這樣深厚的德行,至聖先師,所以你看他的後代,孔門後代到現在都八十多代了,確實還是那樣的興盛,這才叫有後。代代都有傳承家風、家道的人,都有聖賢君子出現,這才叫有後,光是有兒女不一定是叫有後。所以重要的是教導兒女,這個我們要懂得它的內涵。問:我們繼續看下面一位大德的提問。尊敬的鍾博士,您好!弟子是一位業障深重的凡夫,在迷惑顛倒中度過了四十餘個春秋,現在弟子有兩個問題,懇請博士您慈悲開示。第一,弟子受一位老居士委託,啟請您開講《淨土節要》和《阿彌陀佛百頌》,使廣大淨土同修能夠深解義趣,依教奉行,弟子懇請博士您能慈悲接受老居士的啟請。答:感恩這位老居士,以及這位大德給末學的這種護愛。末學可以說是誠惶誠恐,知道自己德行學問都很不足,對淨土修學方面,實際上真的沒有什麼功夫,不能說有什麼體會,只能是什麼?將我們師父上人所講過的來複講一下,濃縮的把它講解出來,供養給現代社會當中比較忙碌的同修,沒有很多時間聽長篇的講解,想要很快的了解大意,那麼可以參考末學的版本,這是濃縮版本。末學只能是複講師父上人的。自己開講新的題目,除非是師父上人同意,否則弟子是沒有這樣的資格。以後希望有這個時節因緣,真正在師父上人同意的情況下,末學是很願意來進行學習。但是現階段可能暫時還沒有這樣的因緣,不過很感謝這位大德、這位老居士的錯愛。問:我們繼續來看第二個問題。有時小孩嚇著了,出現發燒等病狀,民間稱「掉了魂」,給叫一叫就好了。這個問題弟子一直迷惑不解,每個人只有一個神識,那是阿賴耶識,那孩子嚇著的時候,雖然出現發燒等病症,但仍然能活動、能思惟,這說明神識還在。可是孩子確確實實「叫」了能好,那「叫」來的又是什麼?請博士慈悲開示。答:這個問題可能是一個很複雜的原因。人,他的各人的緣分不一樣。孩子如果是他的魂掉了,民間說「掉了魂」,那個可能是他的神識,跟他的身體這個緣分,可能在那個時候突然就斷掉了,這是有可能的。我們在西方的科學家們他們的研究成果當中看到,我記得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一位很著名的教授叫史蒂芬森博士,末學曾經也跟他通過信,聯絡過,他這一生就是專門研究輪迴現象,他一生蒐集了有四千多個案例。末學看到他的一個案例當中也講到一種掉了魂的現象。這種是什麼?一般人,民間講的「借屍還魂」。它是一個印度的例子,一個小孩,反正是很小,好像是三歲,結果患了天花病就去世了。這孩子的父親很傷心,守著孩子的棺材,那天晚上在哭泣。結果到了深更半夜,父親依偎在棺材旁邊已經睡著了,忽然感覺到棺材裡頭有動靜,於是他馬上把棺材蓋打開,看見這個孩子已經醒了。明明已經死了,但是他又活過來了。活過來以後,馬上給他水,給他吃的,沒想到他不吃自己家的東西。等到事後,他自己說他是一位二十二歲的青年,而且已經在一個村莊裡被謀殺了,現在他自己投到這個兒童身上。他原來是個婆羅門,在印度婆羅門是貴族,這個兒童家裡他的父母是平民,所以按照他們婆羅門的規定,貴族家的人是不吃平民家的東西,所以這小孩起來不吃、不喝。幸好旁邊有一位老太太,她是婆羅門種,她親自做飯,給他東西他才吃。
推薦閱讀:

當夢想與父母的要求發生衝突時,該怎麼辦?
如何合理回應台灣同學「你們中國有春節嗎?有寒假嗎?」的疑問?
《健康生活》手部養生 延壽十年
[異域閑雲]海外黨,隨便聊聊出國與移民
我打賭看完這22款產品後,你一定想買!!

TAG:生活 | 視頻 | 修行 | 文字 | 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