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球菌 診斷治療方法
急診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球菌 診斷治療方法
二者均為G(+)球菌,鏈球菌根據溶血能力可分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又稱草綠色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丙型鏈球菌。丙型不溶血。Lancefield根據抗原結構將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又分為A~T18個族,每個族又因表面抗原不同可分多個不同型,以A族對人致病的多,可引起扁桃體炎、猩紅熱、皮膚感染、腎小球腎炎及風濕熱等。
肺炎球菌過去稱肺炎雙球菌,其外面的多糖莢膜層,可保護細菌免受機體吞噬細胞的吞噬和體液中一些殺菌因素的影響。因此,有莢膜的肺炎球菌有毒力和致病性,失去莢膜則毒力減低或喪失。肺炎球菌可引起肺炎,胸膜炎等。近年來由於抗生素的應用,典型的大葉肺炎已少見。
(一)急性扁桃體炎 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亦可由肺炎球菌或葡萄球菌引起。發病以冬、春季多見,易感者為20歲以下的青年和兒童。由於病原菌種類多,故常可反覆發作。
1.臨床表現 發冷、發熱、咽痛、吞咽時加重,伴頭痛、噁心、全身不適等。檢查雙側扁桃體充血、腫大並有黃白色滲出物,有時在扁桃體表面融合成片易拭去。頸及頜下淋巴結常腫大,有壓痛。恢復期有並發風濕熱及腎炎的可能。
2.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也增高,尿中有少量蛋白及管型。咽拭子培養有溶血性鏈球菌。抗鏈球菌溶血素「O」在恢復期較急性期明顯升高。
3.診斷 根據癥狀和體征診斷一般無困難,但需和咽白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鑒別。前者起病緩,熱度稍低,扁桃體及咽部假膜呈灰白色不易拭去,剝離時有出血,咽拭子塗片及培養有助區別。後者病因系EBV(Epstein-Barr virus)或CMV(巨細胞病毒),發熱持續時間較長,全身淋巴結腫大,以頸及頜下為顯著,咽部扁桃體充血腫大,咽痛顯著,很少有膿性滲出物,對抗生素治療無反應,周圍血象有異型淋巴細胞增多,嗜異型凝集試驗陽性。
(二)猩紅熱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較多。主要由呼吸道傳播,兒童多見。鏈球菌侵入咽喉部或扁桃體引起局部炎症,亦可形成扁桃體周圍膿腫。該菌產生的紅斑毒素由局部進入血循環引起發熱,全身癥狀及皮疹,亦可引起內臟間質的血管周圍炎致心肌及腎出現炎變。有些病人在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2~3周,出現心、腎、關節滑膜處非化膿性炎症,臨床出現急性腎小球腎炎、風濕熱及多發關節炎,目前認為這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
1.臨床表現 一般經2~4天潛伏期,起病急,有發熱、咽痛、頭痛,24h後全身皮膚出現充血性皮疹,從頸面部開始延及上胸、四肢。典型的皮疹為充血的基礎上有針頭大小稍隆起的丘疹,捫之有細砂樣感覺。皮膚皺摺處皮疹密集形成帕氏線(Pastia線),口周皮膚蒼白。出疹後2~3天,有草莓樣舌,頸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有壓痛。約經3~4天皮疹出齊後開始退熱。一周自先於面頸部皮膚脫屑,皮疹嚴重處有大片脫皮。
2.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多,尿中有少量蛋白、紅細胞及管型。咽拭子培養及塗片可見革蘭陽性鏈球菌。
3.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一般不太困難,有時需和風疹、麻疹及藥物疹相鑒別。風疹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且血白細胞減少,臨床癥狀相對較輕。麻疹出疹是第4天,為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有科波力克斑。而藥物疹常有用藥史,停葯後皮疹好轉。
(三)肺部感染 最常見的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該菌外面有一高分子多糖聚合體莢膜,有特異性及抗原性。莢膜保護細菌不被吞噬,又能促使細菌在體內繁殖致病。約30~70%的健康人鼻咽部帶此菌。機體受病毒感染引起上感或受寒、疲勞、飢餓、酒後全身抵抗力減弱,使白細胞吞噬作用和免疫反應削弱,肺炎球菌乘機侵入肺泡導致發病。自青黴素等問世以來,典型的大葉肺炎已少見。
1.臨床表現 起病急,常見寒戰、高熱、咳嗽、胸痛、咳血痰或鐵鏽色痰,體溫呈弛張或稽留熱,伴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如病變範圍廣,可有缺氧發紺的表現,有時炎症在右下肺,涉及橫膈,可表現右上腹痛。體檢見口唇周圍有單純皰疹,肺部可發現局部叩濁,語顫增強,支氣管呼吸音及濕啰音,偶有合併胸膜炎、胸腔積液的體征。
2.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加,痰塗片革蘭染色可見陽性球菌,痰或血培養陽性,有肺炎球菌。胸透或胸片可見肺野片狀陰影或伴有胸腔積液。
3.診斷 結合臨床表現及胸片等可以確診為肺炎。但病原菌須經痰塗片或培養確立,因為不同菌引起的肺炎臨床表現相似。
(四)化膿性腦膜炎 常見繼發於肺炎、中耳炎及顱外傷,以肺炎球菌多見,亦有金葡菌、流感桿菌、腦膜炎球菌等引起。多數有敗血症、細菌由原發病灶經血循環侵入腦膜,顱外傷時可由創傷或鼻咽部骨折處侵入腦膜。
1.臨床表現 病情重篤,毒血症癥狀明顯,寒戰、高熱外,頭痛顯著,伴噁心、噴射樣嘔吐,神志模糊或譫妄昏迷。體檢有腦膜刺激征。為明確診斷需作腰椎穿刺,如臨床頭痛劇烈,估計顱內壓很高時,為避免腰穿過程中出現腦疝,宜先用20%甘露醇250ml靜注(30min內注完)脫水後再穿刺。
2.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明顯,可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顆粒。腦脊液混濁,白細胞明顯增多,以多核白細胞為主;腦脊液生化檢查糖明顯降低,氯化物稍低,蛋白增高;塗片可見白細胞內、外均有革蘭陽性球菌,腦脊液培養可發現肺炎球菌。
3.診斷 主要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腦脊液的各項檢查有助於和病毒性、結核性腦膜炎相鑒別。
(五)敗血症 不如金葡菌敗血症多見,臨床表現等均與之相似,僅血培養病原菌不同。
(六)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的治療 除了卧床休息和進行呼吸道隔離外,其對症治療和葡萄球菌感染相似。有膿腫亦要切開引流;要輸液,糾正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應給以吸氧;用濕化法幫助排痰等。抗生素治療仍以青黴素G為治療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球菌的首選,因為至今這兩種菌的耐葯菌株還不多。急性扁桃體炎和輕型猩紅熱,可用青黴素G80萬u,肌注2~3次/d;如對青黴素過敏可改用口服紅霉素0.9~1.2g/d,分次口服。重型猩紅熱,可用青黴素G400~800萬u/d,分次靜脈滴注(每100ml液體內加120萬~240萬u);如青黴素過敏可用紅霉素1.2~1.5g/d,分次靜脈滴注(每500ml液體內加0.3~0.6g)。敗血症及化膿性腦膜炎等嚴重感染者可用下面方案:①青黴素G1200萬~2400萬u/d,分次靜脈滴注。加鏈黴素0.5g,肌注,2次/d;或慶大8萬u,肌注,2~3次/d;或丁胺卡那0.2g,肌注,2次/d。②如患者年老或腎功能稍差者,用青黴素G,劑量同上,加氯黴素1g/d,分次靜脈滴注(500ml內加0.5g)。③如細菌葯敏對青黴素G耐葯,可用頭孢噻吩或頭孢唑啉4~6g/d,分次靜脈滴注,並加用一種氨基糖甙類。④如對青黴素及頭孢菌素均過敏,可用紅霉素1.2~1.5g/d和氯黴素1~1.5g/d,分次靜脈滴注。⑤重症腦膜炎患者白細胞低於1×109/L,而腎功能差者,可用青黴素G120萬~240萬u,每2h一次靜脈滴注,目的維持血和腦脊液的有效藥物濃度。⑥個別對上述各方案均無顯效時,可考慮用頭孢呋肟(Cefuroxime)1.5~3g/日,分次靜脈滴注,必要時加用一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
推薦閱讀:
※丁啟後治療痛經的經驗3
※中醫五行學說如何指導疾病的治療
※治療腰背痛最有效的5個呼吸運動,人人都要練!
※治療慢性咽喉炎中醫
※針灸治療肩周炎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