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穩靜松沉練太極

健康強壯是每個凡俗之人常常會有的願望。我因體質欠佳,又為名利所惑,做事常感心有餘,力不足,便對健康更多了一份珍惜與渴望。昔賢曰:「松有千年之固,雪天一時之堅。若植松與腐壤,不期而必蠹;藏雪與陰山,歷夏而不消。」可見養生在人不在天,亦不是可有可無之事。於是,學中醫的我篤信養生。養生之道亦為天資不敏的我所鍾愛。我相信,靠自己的努力,堅持不懈,必能與強健結緣。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打球、跑步、登山、游泳這些項目固然能活動筋骨,抖擻精神,但因形式劇烈,消耗體能,不易堅持長久。東漢華佗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生非活潑好動之體,性格柔靜,便喜太極之靜中有動,動中御靜,於徐徐緩緩的運動中暢達呼吸,調和氣血。初學競賽套路二十四式入門兒,嘗到些許滋味,但練得久了,又常有意不能深入之惑。二零零四年春,偶然的機緣,在京城結識當代太極名家陳龍驤先生的傳人——金揚眉老師。見其打拳動作舒展,氣勢怡人,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後得知金老師每日清晨在元大都公園練拳。經中武培訓中心教練陳明柱老師的介紹,遂有幸得以與金揚眉老師學拳。金老師所練為傳統楊氏套路,是先師李雅軒先生的風格,計一百一十五式,練一套下來要四十分鐘左右。學拳之初,因為不熟悉動作,便站在老師後面看,然後慢慢跟,小心摹仿,然而這拳,即便是看,也不是簡單地看外形、看動作,必得心靜,才看得進去,看出韻味,看出興緻來。漸漸地,金老師便在練過一遍之後,即興為我們講一些主要動作的要領和功防含義。例如,「攬雀尾」、「摟膝拗步掌」、「單鞭掌」、「倒輦猴」……以及這套拳的步法、手法、身法特點等。金老師平易近人,為人坦誠,謙和,有禮,拳打得好,卻沒有一點兒拳師的架子。他打拳時,濃濃的拳韻,奪人的氣勢渾然天成,常常引得路人駐足、凝視。但他一點兒都不保守,願意將自己對拳意的體悟與我們分享。他說:「太極不是舞蹈,不是體操,學會動作的樣式就可以,重要的是感悟其中的意境。」對於初學者來說,最關鍵的是「松靜」。就是要周身放鬆,頭腦清靜。這「松」要先「松心」,再「松身」。一起勢,便要心意放鬆,寧靜,而後,放鬆全身的大小關節,不僅要松腰松胯,而且要松肩松腕,松膝松踝,直至松至每一個小指(趾)關節;不僅要關節放鬆,肌肉放鬆,筋骨放鬆,整個氣血,神意都要松,只有松透身心,才可以天真之神氣,將全身之氣血鼓盪起來,才能將拳打得踏踏實實,有滋有味兒,也才能體會到拳中的真意。所以,太老師說:「大松大軟是太極拳的寶貝。」他還說,後天的拙力,僵勁兒就像海綿里吸滿了污濁的水。「松」既是將濁水摒除,這樣,它才有空間吸納潔凈之水,人體先天的正氣才能得到滋養。明白了松靜的道理,這「松」卻是不易做到的。初學的我們,常常一起勢,全身便較著勁兒。特別是越想放鬆,便越是松不下來;越想做好,動作卻越僵硬起來。金老師不著急,常常耐心地啟發我們去尋找和體會「松」的意境。他說,「松」下來的勁兒是很大的。比方,醉酒的人常常身重無比,幾個人都架不動,就是因為他的整個身體都是放鬆的。松,是松沉,松而不懈。所謂的「鬆掉」也不是丟掉,沒有了,而是要用內在的神意去貫穿,將身勢鼓勵起來。他常常以身邊的事物取類比象,幫助我們去感悟這拳中的韻味。比方,他去買豆漿的時候,看到豆漿在袋子里的那種松彈的狀態,就會聯想到太極的「柔彈」之力。他說,練太極是在練柔彈,要周身布滿拳意,要有全身無處不彈簧的感覺!看到「麥當勞」門前充氣的卡通形象在風中搖曳,他說,「氣宜鼓盪」,就是要有這種穩健飽滿的氣勢,還有,[泥石流]從山上滑落下來的那種自然,磅礴,勢不可擋的感覺也是這拳所要的。他在看「動物世界」時,會從老虎行走的姿態中,體會太極的步法。他說,所謂的「貓步」,確切地講,應該稱「貓行虎步」,就是上步要松沉、自然,像貓走路一樣輕靈,似虎跨步一樣雄健。這樣打出的拳才會有穩健莊重的氣勢。即看似輕靈而又極沉重,看似動宕而又極安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金揚眉老師學拳,沒有太大的壓力,也不拘於固定的模式。他從不刻意要求或規範我們的外形動作,而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話語不多,點到為止,卻總能給我們適時恰當的提醒,使我們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慢慢領略這拳的意境。他說,這拳練起來是極有「味道」的!但這「味兒」亦是在自然中去求。他還說,看一個人打拳,不要看他外表的姿式、動作,而要看他內在的氣韻。看他的拳味,氣勢和神韻。看他神凝氣靜時的從容和緩,看他氣裕神充時的跌宕起伏……

[page]

就在這樣的平平淡淡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長長的一百一十五式套路逐漸為我們所記憶,所熟悉、松沉、舒展 的風格也日復一日地滲透到每招每式中,拳意慢慢上手。我們漸漸品出了練這套拳時踏踏實實、舒舒服服的感覺,而不是練過之後的氣喘吁吁、腰酸腿疼。拳友們常常不約而同地感慨:練這拳舒服,雖然長,但不累!就在這樣的不知不覺中,心性比從前沉靜了,字寫得也有了些力度;還有,許多東西在不經意中記憶深刻了;身體上的一些小毛病也不藥而癒;做事時,覺得精力充沛了……有時便會想,或許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都得益於堅持練拳吧!有了興趣,嘗到了甜頭兒,便容易堅持。於是,從溫暖躁動的初春,到烈日炎炎的盛夏,從涼風習習的金秋,到朔風凜冽、白雪皚皚的嚴冬,每天清晨,我們都在與大自然的親和中靜靜地用心去「描繪」這套拳,在盡情享受陽光、空氣、綠樹、紅花、秋葉、白雪的同時,體驗著打這拳時,穩靜松沉,身心舒泰的那份怡然與快樂!這拳的套路雖長,又有許多重複的動作,但練起來並不覺枯燥。夏天練有夏天的味道,冬天練有冬天的感覺。春風化雨,金秋送爽,在歲月無聲的流淌中,在默默的堅持中,我們感受這拳的魅力,愈練味愈濃,愈久愈香甜。閑暇,讀先師李雅軒的《楊氏太極拳法精論》。那樸素的語言,自然而流暢,引導著你去品,去悟。他在拳論中說:「太極功夫的精微奧妙是在思想之內心而不在手勢之外面,所以只靠操練還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須緩慢,必須穩靜。如不緩慢穩靜,就悟不進去,悟不進去,就找不著太極拳的味道。」在被問到如何用太極功夫制勝對方時,太老師常說:「我一鬆勁兒……」「我是松著勁兒打的!」可見,這太極之「勁兒」是在「松」中求的,這「有」是在「無」中生的呀!人們常說:「功夫在拳外」。心中的內涵豐富了,拳味兒也就濃郁了,莊重了。也慢慢懂得了,練這拳原不在外形、不在樣式,而在內涵,在氣勢,說到底練的是心性,是智慧,是靈覺……那些文字樸實無華,卻記錄了太老師練拳時的真實體悟和切身感受;使人常讀常新。金老師為太極文化的傳播要做許多事,經常出差到各地,來去匆匆,相聚分離時,他每每不忘為我們糾正、指導。臨行前的總結,強調,以及重聚後的檢驗和鼓舞,有時,雖只是零零散散的隻言片語,也會帶給我們極有益的啟示。他反覆強調「攬雀尾」。他說,棚、捋、擠,按須認真。做「按」的動作時,勁是「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還有,要以神走,以氣化,以腰領;不是「坐腕」,而是「松沉腕」,因為「坐」是死的,而「松沉」是活的;太極拳練的是機智、靈敏,所以要時時處處講「松活」……這些話,讓我們在不能同他一起練拳時會久久回味。金老師不在京時,熱心的中武國際武術培訓中心教練陳明柱老師便組織我們練拳,還常常把她對拳意的理解講給我們聽。我們既是師生,又是情趣相投的朋友,大家因為喜愛這拳而相聚,彼此坦誠常常會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探討、交流、相互鼓勵。有一次,她談到了太極運動中的點、線、型。「點」就是每個動作的力點,力的到達點,你的目標點;「線」就是「勁路」,是發勁兒的路線,要表達得自然、清楚;「型」就是「定勢」。是手、眼、身、法、步在整個定勢動作中的協調和統一。她又講到練太極時的「上領」,就是要頭要懸(虛領頂勁);「中松」就是腰胯要松活(松腰松胯);「下穩」就是下盤要穩健……太極拳博大精深,陳老師的講解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理解了練太極拳的要領。還有那個常常和金老師一起對練不動聲色,卻有著非凡的推手功夫的林老師。他還說:「太極是圓的運動」在練太極的過程中要用心體會力的大小與其運動的角度、方向的關係。「以柔克剛」、「以弱勝強」講究的就是這關係中的巧妙與智慧。他還說,練太極貴在堅持!堅持就是「恆」。古語說,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這些雖只是偶爾的寥寥數語,也帶給我們許多新鮮的啟發。依然記得,在亞運村的中國武協二樓國際武術培訓中心訓練館,金老師曾說過的話。他說:「太極拳不是某個人的,它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每一個華夏子孫都與有份」。是啊!正是因為有了像李雅軒、陳龍襄、金揚眉老師這樣的人和他們對太極文化的情深意篤,我們的民族魂寶才得以正脈傳承!我深知,太極拳是學無止境、練無止境的,當然受益亦無止境。對金揚眉老師無私教拳,悉心啟蒙、指導的感激,亦不是一個「謝」字能夠表達的。我必得認真練拳,方不辜負前輩們對太極文化傳承的一片良苦用心。同時也祝願這套保持了純正的傳統楊氏風格的李雅軒楊氏太極拳能為越來越多的渴望健康,珍愛生命的人們所了解和喜愛!老子說:「專氣致柔」;「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孟子說:「吾善養吾之浩然之氣」。願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太極拳能時時疏活我們瘀滯的氣血。凈化我們混濁的心性,使我們能夠在充斥著林林總總的誘惑社會生活中,得以循著這一條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道路前行!
推薦閱讀:

第204期:太極拳習練中的調身
陳式太極拳師舊事之二
太極拳中「摺疊」釋義及其價值
誰說太極無摔法
什麼是太極總論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