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的陰常不足肝常有餘是什麼意思
滿意答案
好評率:0%
應該是「陰常不足陽常有餘」吧,這是著名中醫朱丹溪提出的一個觀點,也是他作為滋陰派的一個理論依據,人體之真陽常常耗損而不足而人體之亢盛的陽氣常常有餘,這裡的陽氣並非指真陽,而是其他的一些接近病態的陽氣,例如肝陽上亢,心火上炎等等
由於本人也是剛剛學道的中醫學子,如有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教
狂奔的蝸牛2010-01-12 08:37我有更好的回答收藏分享
相關知識
更多華氏補肝散相關知識>>
騰訊搜索推廣
- 買yi肝散到百濟新特藥房 全國連鎖
yi肝散主治肝膽濕熱所致的慢性肝病.百濟新特藥房—醫保定點,專業指導{通配符}用藥
www.xinyao.com.cn
其他答案
不足
少①點恛憶2010-01-12 08:24
肝陽有溫煦、升發、條暢的生理功能,「肝陽常有餘」,但亦有不足之時。肝陽虛則會出現一系列相關癥狀,涉及多個臟腑組織,治療當宜溫補肝陽、酸斂肝陽、疏肝柔肝、散寒止痛之法。 關鍵詞:肝陽;肝陽虛;肝陽常有餘 中圖分類號:R22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7)12-2585-02 「陰陽者,萬物之綱紀,」萬物皆分陰陽,陰陽是貫穿一切事物的兩個方面。五臟六腑亦分陰陽,臟為陰,腑為陽,肝屬陰,為陰中之陽。陰陽既是相互對立制約的又是相互轉化互根互用的,還有消長平衡之特性,只有「陰平陽秘」,才能「精神乃治。有陰虛就有陽虛,但是就肝而言,長期以來,中醫學一般不言肝陽虛,對肝虛之辨治多獨重陰虛血虧而略於陽虛。甚至有學者提出「肝無陽虛證」之說。景岳指出「陽非有餘」,「陰陽二氣,最不宜偏,不偏則氣和而生物,偏則氣乖而殺物。《內經》云:「百病之生,皆有虛實」,肝自不能例外。肝陽虛是客觀存在,不容忽視」。 1.肝陽有虛 金元時代滋陰降火派創始人朱丹溪提出了「氣有餘,便是火」的理論,他認為人體總是「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所以,後世亦有「肝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肝為剛臟,其氣急而動,易亢易逆,又被稱為「將軍之官」。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內寄相火,易動難靜,主動主升。因此,肝之為病,易於陽亢,易於動風,呈現屬熱屬實的病理。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具體體現在臟腑經絡的各種功能活動中。肝氣對氣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升舉、疏通之作用。少陽肝臟應陽升之方,行春升之令,其氣以升發為順,主人體一身陽氣之升騰。由於肝氣主升發之特性,決定了肝之病變以升泄太過為多見,臨床多表現肝陽上亢、肝氣上逆的病理變化,故前人有「肝陽常有餘」之說。但是「肝陽常有餘」並不等於肝陽沒有不足之時,肝陽虛是客觀存在的。 歷代中醫文獻對肝陽虛的記載如下。 1.1 從病因病機論《索問·上古天真論篇》云:「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 《靈樞·天年》亦云:「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說明肝氣的盛衰與人體生命活動的強弱有密切關係。《景岳全書》云:「怒本傷肝,而悲哀亦最傷肝陽」。 1.2從癥狀論《靈樞·本神論》曰:「肝氣虛則恐,實則怒」明確指出了肝氣虛可致情誌異常。漢·華佗在《華氏中藏經·論肝臟虛實寒熱逆順之法第二十二》中說:「肝虛冷則脅下疼痛,目盲臂痛,發寒熱如瘧狀,不欲食,婦人則月水不來而氣急,其脈左關上沉而弱者是也。」嚴用和在《濟生方》中說:「夫肝者足厥陰之經……虛則生寒,寒苦脅下堅脹,時作寒熱,腹滿不食,悒悒不樂,如人將捕,眼生黑花,視物不明,口苦頭痛,關節不利,筋脈攣縮,爪甲乾枯,喜怒悲恐,不得太息,診其脈細而滑者,皆虛寒之候也」。《諸病源候論》指出:「肝氣不足,則病目不明,兩肋拘急,筋攣,不得太息,爪甲枯,面表善悲恐,如人將捕之。」明代張景岳在《求證錄·真陰論》中論及肝陽虛之證:「或拘攣痛痹者,以本臟之陽虛,不能容筋也。」近代名醫秦伯未在《謙齋醫學講稿》中說:「懈怠、憂鬱、膽怯、頭痛、麻木、四肢不溫等,便是肝陽虛的證候。」《蒲輔周醫療經驗》也明確指出:「肝陽虛則筋無力,惡風,善驚惕,囊冷,陰濕,飢不欲食。」 1.3從治療論 《內經》有「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酸瀉之」等記載。金元時期張元素所著《醫學啟源》云:「肝虛,以陳皮、生薑之類補之。」李時珍《本草綱目》指出:「肝不足補之……補氣為天麻、柏子仁……」,孫一奎在《赤水玄珠》中云:「肝虛者恐懼如人將捕之之狀,宜六味地黃丸加……」。清·王旭高有補肝陽之法,藥用「肉桂、川椒、蓯蓉」。現代名老中醫蒲輔周先生主張:「肝炎陽虛亦可用附子湯、腎氣丸」。 1.4從預後轉歸論 陳無擇所著《三因極病證方論·五臟中寒證》日:「肝虛中寒,乃母子相因,弦多則吉,但緊不弦,舌卷囊縮,為不利,故使本部脈,緊如切繩。」此文從脈象來推測肝陽虛病症的預後轉歸。 2.肝陽的生理功能 肝主藏血和主疏泄。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竅為目;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與膽互為表裡關係。在醫學領域中,將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於陽。陽氣是機體臟腑功能的體現,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因此肝陽是指肝臟所包含的具有推動、溫煦、興奮作用的一類物質,其生理功能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2.1溫煦 肝為剛臟,內寄相火。相火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素問·五常政大論篇》曰:「發生之際,是謂啟陳,土疏泄,蒼氣達,陽和布化,陰氣乃隨,生氣淳化,萬物以榮。」元陽充達全身,外可溫養皮毛,煦目明睛;內可鼓動十二經氣血,使之敷布全身。肝陽虛則不能敷布氣血元陽充養全身,外則目失溫煦、皮毛失養;內則寒邪內生,全身機能衰退。臨證可見視物昏花、目力減退、肌膚甲錯,畏寒肢冷、性慾減退、陽痿、不孕、脈沉細或兼遲等癥狀。 2.2升發 肝主升,主動,肝氣通於春,主一身升發之氣,能啟迪諸臟之氣,司升降出入活動,升發陽氣以調暢氣機。《張氏醫通》云:「肝臟生髮之氣,生氣旺則五臟環周,生氣阻則五臟留著。」肝陽的升發功能輔助心主神明,協助肺降,資脾胃運化,助腎元氣。肝之清陽內充,升發調暢,則「陽舒陰布,五化宜平」。肝氣升發失常,一般表現為升發不及的肝氣鬱結與升發太過的肝氣上逆的病理變化,並影響各臟腑的功能及精氣血津液的運行輸布。升發不及就會出現口苦、納呆、抑鬱寡歡、氣短、倦怠、不耐勞作、內臟下垂、暖氣脘痞、腹滿便溏、腰膝酸軟、脈無力而遲緩等癥狀;升發太過則會出現眩暈、痙攣、抽搐、急躁易怒、失眠頭痛、目赤脅痛、吐血、衄血等癥狀。 2.3條暢 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肝喜條達,是指肝木具有喜舒展宣暢的特性。《神農本草經疏·五臟苦欲補瀉論》說:「扶蘇條達,木之象也,升發開展,魂(肝)之用也。」肝五行屬木,功善調暢氣機、通利氣血。正常的肝陽是使肝條暢的一種能力,保持柔和、舒暢、升發、條達,既不抑鬱也不亢奮的沖和之象。肝陽虛則使肝之條暢無力,從而導致氣機不暢,肝氣鬱遏。《類證治裁·肝氣肝火肝風論治》說:「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則經氣逆,為噯、為脹、為嘔吐、為暴怒脅痛、為胸滿不食、為飧泄、為疝,皆肝氣橫決也。」 3.肝陽虛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 3.1病因病機 本虛標實,寒熱互見是肝陽虛的基本病機特點。引起肝陽不足的原因甚多,綜古今所述,引起肝陽虛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年高體弱,肝陽漸衰。《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云:「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2)人體正氣虛弱,抗邪無力,寒邪直中。即《內經》所謂 ||| 摘要:肝陽有溫煦、升發、條暢的生理功能,「肝陽常有餘」,但亦有不足之時。肝陽虛則會出現一系列相關癥狀,涉及多個臟腑組織,治療當宜溫補肝陽、酸斂肝陽、疏肝柔肝、散寒止痛之法。 關鍵詞:肝陽;肝陽虛;肝陽常有餘 中圖分類號:R22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7)12-2585-02 「陰陽者,萬物之綱紀,」萬物皆分陰陽,陰陽是貫穿一切事物的兩個方面。五臟六腑亦分陰陽,臟為陰,腑為陽,肝屬陰,為陰中之陽。陰陽既是相互對立制約的又是相互轉化互根互用的,還有消長平衡之特性,只有「陰平陽秘」,才能「精神乃治。有陰虛就有陽虛,但是就肝而言,長期以來,中醫學一般不言肝陽虛,對肝虛之辨治多獨重陰虛血虧而略於陽虛。甚至有學者提出「肝無陽虛證」之說。景岳指出「陽非有餘」,「陰陽二氣,最不宜偏,不偏則氣和而生物,偏則氣乖而殺物。《內經》云:「百病之生,皆有虛實」,肝自不能例外。肝陽虛是客觀存在,不容忽視」。 1.肝陽有虛 金元時代滋陰降火派創始人朱丹溪提出了「氣有餘,便是火」的理論,他認為人體總是「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所以,後世亦有「肝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肝為剛臟,其氣急而動,易亢易逆,又被稱為「將軍之官」。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內寄相火,易動難靜,主動主升。因此,肝之為病,易於陽亢,易於動風,呈現屬熱屬實的病理。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具體體現在臟腑經絡的各種功能活動中。肝氣對氣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升舉、疏通之作用。少陽肝臟應陽升之方,行春升之令,其氣以升發為順,主人體一身陽氣之升騰。由於肝氣主升發之特性,決定了肝之病變以升泄太過為多見,臨床多表現肝陽上亢、肝氣上逆的病理變化,故前人有「肝陽常有餘」之說。但是「肝陽常有餘」並不等於肝陽沒有不足之時,肝陽虛是客觀存在的。 歷代中醫文獻對肝陽虛的記載如下。 1.1 從病因病機論《索問·上古天真論篇》云:「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 《靈樞·天年》亦云:「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說明肝氣的盛衰與人體生命活動的強弱有密切關係。《景岳全書》云:「怒本傷肝,而悲哀亦最傷肝陽」。 1.2從癥狀論《靈樞·本神論》曰:「肝氣虛則恐,實則怒」明確指出了肝氣虛可致情誌異常。漢·華佗在《華氏中藏經·論肝臟虛實寒熱逆順之法第二十二》中說:「肝虛冷則脅下疼痛,目盲臂痛,發寒熱如瘧狀,不欲食,婦人則月水不來而氣急,其脈左關上沉而弱者是也。」嚴用和在《濟生方》中說:「夫肝者足厥陰之經……虛則生寒,寒苦脅下堅脹,時作寒熱,腹滿不食,悒悒不樂,如人將捕,眼生黑花,視物不明,口苦頭痛,關節不利,筋脈攣縮,爪甲乾枯,喜怒悲恐,不得太息,診其脈細而滑者,皆虛寒之候也」。《諸病源候論》指出:「肝氣不足,則病目不明,兩肋拘急,筋攣,不得太息,爪甲枯,面表善悲恐,如人將捕之。」明代張景岳在《求證錄·真陰論》中論及肝陽虛之證:「或拘攣痛痹者,以本臟之陽虛,不能容筋也。」近代名醫秦伯未在《謙齋醫學講稿》中說:「懈怠、憂鬱、膽怯、頭痛、麻木、四肢不溫等,便是肝陽虛的證候。」《蒲輔周醫療經驗》也明確指出:「肝陽虛則筋無力,惡風,善驚惕,囊冷,陰濕,飢不欲食。」 1.3從治療論 《內經》有「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酸瀉之」等記載。金元時期張元素所著《醫學啟源》云:「肝虛,以陳皮、生薑之類補之。」李時珍《本草綱目》指出:「肝不足補之……補氣為天麻、柏子仁……」,孫一奎在《赤水玄珠》中云:「肝虛者恐懼如人將捕之之狀,宜六味地黃丸加……」。清·王旭高有補肝陽之法,藥用「肉桂、川椒、蓯蓉」。現代名老中醫蒲輔周先生主張:「肝炎陽虛亦可用附子湯、腎氣丸」。 1.4從預後轉歸論 陳無擇所著《三因極病證方論·五臟中寒證》日:「肝虛中寒,乃母子相因,弦多則吉,但緊不弦,舌卷囊縮,為不利,故使本部脈,緊如切繩。」此文從脈象來推測肝陽虛病症的預後轉歸。 2.肝陽的生理功能 肝主藏血和主疏泄。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竅為目;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與膽互為表裡關係。在醫學領域中,將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於陽。陽氣是機體臟腑功能的體現,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因此肝陽是指肝臟所包含的具有推動、溫煦、興奮作用的一類物質,其生理功能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2.1溫煦 肝為剛臟,內寄相火。相火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素問·五常政大論篇》曰:「發生之際,是謂啟陳,土疏泄,蒼氣達,陽和布化,陰氣乃隨,生氣淳化,萬物以榮。」元陽充達全身,外可溫養皮毛,煦目明睛;內可鼓動十二經氣血,使之敷布全身。肝陽虛則不能敷布氣血元陽充養全身,外則目失溫煦、皮毛失養;內則寒邪內生,全身機能衰退。臨證可見視物昏花、目力減退、肌膚甲錯,畏寒肢冷、性慾減退、陽痿、不孕、脈沉細或兼遲等癥狀。 2.2升發 肝主升,主動,肝氣通於春,主一身升發之氣,能啟迪諸臟之氣,司升降出入活動,升發陽氣以調暢氣機。《張氏醫通》云:「肝臟生髮之氣,生氣旺則五臟環周,生氣阻則五臟留著。」肝陽的升發功能輔助心主神明,協助肺降,資脾胃運化,助腎元氣。肝之清陽內充,升發調暢,則「陽舒陰布,五化宜平」。肝氣升發失常,一般表現為升發不及的肝氣鬱結與升發太過的肝氣上逆的病理變化,並影響各臟腑的功能及精氣血津液的運行輸布。升發不及就會出現口苦、納呆、抑鬱寡歡、氣短、倦怠、不耐勞作、內臟下垂、暖氣脘痞、腹滿便溏、腰膝酸軟、脈無力而遲緩等癥狀;升發太過則會出現眩暈、痙攣、抽搐、急躁易怒、失眠頭痛、目赤脅痛、吐血、衄血等癥狀。 2.3條暢 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肝喜條達,是指肝木具有喜舒展宣暢的特性。《神農本草經疏·五臟苦欲補瀉論》說:「扶蘇條達,木之象也,升發開展,魂(肝)之用也。」肝五行屬木,功善調暢氣機、通利氣血。正常的肝陽是使肝條暢的一種能力,保持柔和、舒暢、升發、條達,既不抑鬱也不亢奮的沖和之象。肝陽虛則使肝之條暢無力,從而導致氣機不暢,肝氣鬱遏。《類證治裁·肝氣肝火肝風論治》說:「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則經氣逆,為噯、為脹、為嘔吐、為暴怒脅痛、為胸滿不食、為飧泄、為疝,皆肝氣橫決也。」 3.肝陽虛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 3.1病因病機 本虛標實,寒熱互見是肝陽虛的基本病機特點。引起肝陽不足的原因甚多,綜古今所述,引起肝陽虛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年高體弱,肝陽漸衰。《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云:「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2)人體正氣虛弱,抗邪無力,寒邪直中。即《內經》所謂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也;(3)七情太過,傷及肝陽。七情情志活動分屬五臟。但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七情太過則肝之疏泄失調,肝陽受損;(4)它臟累及。腎陽為陽氣之本,腎陽不足導致肝陽虛損,而且腎與肝為母子相生關係,母病及子;(5)攻伐太過,肝陽受損。久服苦寒清熱解毒利濕之品,損傷脾腎之陽,濕從寒化,而成寒濕,以致寒濕凝滯於肝臟,陽虛不運,不能自行化解,出現肝陽虛的證候。 3.2臨床表現 肝陽虛的臨床表現較為複雜,涉及多個臟腑組織,而且多兼有虛寒之象。頭為諸陽之會,肝開竅於目,耳得於肝之清陽上煦,肝陽虛不能上榮清竅則可致頭昏目眩、視物模糊、耳鳴耳聾等;肝居脅下,肝經走於少腹,肝陽不足,溫煦不力則可致脅痛、腹痛等;沖任二脈失於肝陽之溫煦,則可致月經不調、不孕、痛經等;肝經循陰器,肝陽不足,下元不溫則可致疝氣、陽痿等;脾之運化亦賴於肝陽之溫煦,肝氣之調暢,肝陽不足,則脾土受累,而致胃脘痛、嘔吐、泄瀉、納差,甚則可致貧血、水腫等。 4.肝陽虛證的治療 對陽虛證的治療立法,《內經》中早有論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寒者熱之」、「勞著溫之」、「損者溫之」,但這只是通言陽虛證的治療,非獨對肝陽虛而言。楊耀學等在《素問·藏氣法時論篇》「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酸瀉之」的五味基礎上,支持「以辛補之」是補其肝用,「以酸瀉之」是補其肝體的觀點。綜觀肝陽虛之病因病機和臨床表現,其治療則宜:溫補肝陽、酸斂肝陽、疏肝柔肝、散寒止痛。涉及治療肝陽虛的方葯,計有《傷寒論》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桂枝湯、烏梅湯、附子湯烏頭煎、黃芪建中湯、《外台秘要》調肝散、《聖惠方》補肝薯蕷散、補肝細辛散、防風散、白茯苓散、檳榔散、酸棗仁散、《聖濟總錄》蓽菝丸、《血證論》桂甘龍牡湯、《景岳全書》暖肝煎、《薛氏醫案》補肝散、《醫學衷中參西錄》昇陽舒肝湯、蒲輔周《經驗方》溫陽補肝湯等。 5.結語 肝陽虛在臨床上是客觀存在的,近年來,對肝陽虛證的研究日趨活躍,肝陽虛已成為肝系學說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重視對肝陽虛生理功能和病證特點的研究,提高肝病及其相關病證的防治水平,從肝陽虛來切入是以後治療相關疑難雜證的一個思路。 肝陽常有餘 亦有不足
天天回答採納率:25.7%2010-01-12 08:27
推薦閱讀:
※【子午流注法】的意思
※玉帝讓悟空看守蟠桃園是何用意?悟空完全按照玉帝的意思在做事
※:《金剛經》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麼意思?
※【165 88a是什麼意思】165 84a具體尺寸165 88a是什麼尺碼適合什麼人穿
※寫作·講座︱詩文「有意思」,奧妙在哪裡——向古詩文學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