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隱藏在東城衚衕里的王府,每一個都讓人驚喜!
東城的衚衕巷子是出了名的多,在這些衚衕巷子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其中「王府」算得上是東城衚衕里一道獨特的風景。關於東城衚衕里的「王府故事」您都知道哪些呢?今天咱們一起去看一看。
雍親王府
提起「雍親王府」這個名詞,大家可能還會有些許的陌生;若是說起「雍和宮」,想必大家會覺得熟悉了吧?
這「雍親王府」指的就是現在的「雍和宮」。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並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
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可以說,雍和宮是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淳親王府
淳親王府位於東城區東交民巷正義路西側五號院,是康熙皇帝第七子允佑的府宅。
允佑於雍正元年晉封為淳親王,受封后,修建了「淳親王府」。
原府邸街門面臨御河,其建築布局分為三路,中路是宮殿式綠琉璃瓦頂建築,前為宮門五間,大殿五間,後為院落和配房,最後是英使館佔用時期所建的英式樓房。
淳親王府的主要建築至今保存較好,分前殿後寢兩個院落。有大門一座,五間前後廊歇山頂建築,中啟三門,檐下五踩重昂斗栱。前院為王府大殿,五間周圍廊歇山頂建築,覆綠色琉璃瓦,檐下單翹重昂七踩斗栱,大殿內為井口天花,中繪團龍圖案,非常精緻。東西有翼樓各一座,五開間硬山頂建築,帶前廊。
睿親王府
睿親王府共有兩處:一在東華門大街迤南普渡寺一帶,一在外交部街。
前者是睿親王進北京後的住所,後者則是乾隆年間恢復睿親王世爵後的新府。
睿親王即攝政王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之弟,是清初開國(1636)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睿親王新府規模十分宏大,曾有房五百多間。中路建築有東西翼樓、銀安殿、二道門、神庫、安福堂等殿堂,像是小版紫禁城。西路為王府花園,東路為宗祠,大廚房、燈籠庫和戲台等,府門外還有馬圈和車房。
肅親王府
肅親王府位於東城區正義路東側。現為北京市政府大院北部。
肅親王名豪格,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以功晉封肅親王,是清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之一,順治年間建,歷代襲王俱以此為邸。
1902年,肅親王遷往北新橋南船板衚衕(今東四十四條西頭路北),府址原為道光年間大學士寶興宅,新府規模不大不是按王府規制建造,僅由幾個大的四合院組成,建起兩層樓房,安裝了發電設備和自來水,還建造法式客廳。
那王府
那王府位於國祥衚衕甲2號,東鄰寶鈔衚衕,西近趙府街,南依國興衚衕。因王府最後一任主人是蒙古喀爾喀賽因諾顏部扎薩克和碩親王,故得名那王府。
那王府坐北朝南,規摸較大,從南邊的國興衚衕中部一直到衚衕東口,往北抵國祥衚衕。現僅存原王府中最北端兩個並列四合院,共有南房3間,西廂房3間,西廂為過廳,北房5間,從北開門。
那王府是北京城兩座著名的蒙古王府之一,也是外蒙古親王在北京僅有的一處王府。自策凌到那彥圖,那王府共歷經七代傳承,逐漸走向衰落。
孚郡王府
孚郡王府在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137號。最初是怡親王的新府。因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親王允祥死後,舍原府改建成賢良寺,皇帝又另賜此地給第二代嗣王弘曉,為和舊府有別,習慣稱其為怡親王新府。當傳至第六代襲王載垣,與鄭親王端華等同為顧命大臣,被慈禧皇太后奪爵賜死,府邸被朝廷收回。
道光皇帝幼子奕譓道光三十年(1850)封為孚郡王,同治三年(1864)遷出皇宮居住於此稱孚郡王府。因其排行第九,俗稱九爺府。奕譓死後,過繼載澍為嗣,襲貝勒,因而此府也稱澍貝勒府。街門原在朝內北小街。今之臨街大門是民國年間所辟。
孚郡王府布局嚴謹規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築,也是北京現存較完整的少數王府之一。
中路是主要建築:面闊5間的正門,門前左右雄據石獅;面闊7間的正殿,前出丹墀,護以白石攔;左、右各有配樓,面闊皆7間;後殿面闊5間,有東、西配房;面闊7間的後寢,東、西均有配房;最後為面闊7間的後罩樓。正門、殿、寢均覆以綠琉璃瓦,脊鑲吻獸。西路為幾個四合院的組合,為居住區,原建築大多保存,但塞建了許多建築。東璐原為府中人役居住場所及府庫廚廄處,原貌已全失。後罩樓兩側各有一座獨立的小庭院,樹木成蔭,環境安靜,彌補了沒有花園的不足,其東院廳堂迴廊的布置更為得體。
怎麼樣,這些王府你可曾去過?
有機會去看一看
隱藏在東城衚衕里的王府,
去聽一聽歷史的聲音,
感受那個時代「王公貴族」們的生活~
推薦閱讀:
※金秋北京(十五)北京後海老衚衕--煙袋斜街,小紀念品、大清郵局、九門小吃(轉)
※什剎海的氈子衚衕
※氈子衚衕
※有一種貓,叫「老北京衚衕貓」
※逝去的小蘇州衚衕(0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