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報告的正確打開方式,請查收!

體檢報告的正確打開方式,請查收!

  今年,你體檢了嗎?隨著觀念的改變,不少人已經養成了每年定期體檢的健康習慣。可是檢查項目那麼多,怎樣才能選到最適合自己的體檢套餐?去醫院做了一大堆檢查,體檢報告卻看不懂……關於體檢,你還有哪些關心的問題?本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體檢中心的主任醫師呂安康作客名醫面對面,和大家說說和體檢有關的那些事兒。

1、20歲-70歲+,各年齡段該查點啥?

  體檢要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也無需盲目求多求全。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各個年齡階段,著重要做的體檢項目也是不一樣的。

20歲,正常體檢即可

  體檢最好從20歲就開始,因為20歲起就可以觀察到某些疾病的危險信號,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20多歲,很多人會經歷入職體檢,這可能是人生的第一次全面體檢,會檢查出一些先天性疾病以及早期腫瘤。比如對所有男性,尤其15-39歲的男性來說,睾丸癌都是高發的,從發生睾丸癌到發生淋巴結轉移平均需3個月時間。

30歲,注意避「糖人」

  血糖、血壓的異常,很多都集中在35-40歲這個年齡段,當然,年齡越大,越是高發。

  糖尿病典型癥狀「三多一少」(即吃飯多、喝水多、排尿多,體重減少),主要出現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這類患者會日漸消瘦,所以即使不胖的人也應該至少每年測一次血糖。

40歲,關心心血管疾病

  40歲確實是心臟疾病多發的年齡,到50歲就是一個高峰。病房裡,除了一些20多歲先天性心臟疾病患者外,最年輕的心臟病患者,就是從這個年齡段開始。40~50歲肌肉群會減少10%,同時新陳代謝也開始減緩,肥胖幾率增加。脂肪堆積導致心臟病、糖尿病、腦卒中風險隨之翻倍。

50歲,提防「骨脆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的骨骼系統疾病。我國目前50歲以上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約6944萬人,其中女性患者的數量大約是男性的3倍。背痛、身高縮短、駝背等癥狀易被中老年人視作身體老化應有的常態而被忽略。這個時期檢查骨密度、關注骨健康是有必要的。

60歲,要「看耳朵」

  除了骨密度、癌症等篩查外,最需要注意的是,眼部檢查以及耳朵聽力篩查,如果出現耳垢或者感染應該立即去醫院。

  其實從50多歲起,人的聽力就開始下降了。上了年紀的人,如果有耳垢,容易引發感染。如果老人自己掏,搞不好還會引發鼓膜破裂。所以,一定要去醫院,在內窺鏡下「吸」出來。一般來說,老年人的耵聹特別容易積累,所以感染的幾率相對較高。

2、婦科體檢很重要

  婦科體檢的作用就是對一些婦科疾病做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建議每年做1~2次。以下這些就是必做的檢查項目↓↓↓

乳腺檢查

  乳腺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對乳腺的常規檢查方法是觸診、X線或彩超。

  建議20歲以上的女性,每月自行檢查一次,可以採取看、摸、擠的方式,查看乳房是否有腫塊,乳頭是否有溢液以及乳房皮膚是否較以往有所改變等。年齡在20~40歲的婦女,每2年至少要接受醫生檢查一次。4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進行乳腺檢查時,要有一次乳房X線的攝片,並有效保存,作為日後醫生檢查時的對照。

子宮檢查

  婦科檢查中,宮頸的檢查必不可少。主要查看宮頸有沒有炎症、糜爛等。建議每年定期做一次宮頸塗片檢查,如果連續三年檢查完全正常,可改為每兩年檢查一次。

卵巢檢查

  卵巢癌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其死亡率居婦女生殖器官惡性腫瘤之首。此疾病早期無任何輕化趨勢,有80%的患者被確診時已發展為可擴散的浸潤癌。宮頸塗片細胞學檢查是目前推行較廣的檢查方法,包括觸診、內窺鏡、實驗室檢查、彩超等。一年一次的卵巢彩超檢查,是早期發現卵巢癌的唯一方法。特別提醒有婦科腫瘤家族史的女性,更應積極就卵巢進行體檢。

3、這些腫瘤指標值得關注

  在體檢報告中,讓人最心驚肉跳的便是免疫腫瘤指標,這是跟癌症緊密相關的幾個指標。可是,這些指標有時也會跟人開「玩笑」: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有時候甚至隔幾天,測量數據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隨著腫瘤發病年齡的逐漸年輕化,建議30歲以上人群每年都要進行腫瘤篩查。

常見的腫瘤標誌物

  臨床上多用AFP、CEA、CA125、CA199、CA724等腫瘤標誌物判斷療效和監測複發。臨床可通過對腫瘤標誌物治療前、後及隨訪中濃度變化的監測,來了解腫瘤治療是否有效,為進一步治療提供參考依據,對於體檢腫瘤標誌物輕度升高,雖然不用過於恐慌,但需要定期複查,監測指標的數值變化。

「腫瘤五項」

  一般所說的腫瘤五項為:CEA(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SF(血清鐵蛋白)β2 MG(β2微球蛋白)和CA50(癌抗原50)。

  如果這五項指標的檢測值都高出正常範圍,則提示體內存在腫瘤;但腫瘤五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在60%~80%左右,故單純一項指標的增高,並不能斷定體內一定存在腫瘤,需進一步檢查確診;同樣,若五項指標都正常,也並不一定代表體內一定沒有腫瘤,只是腫瘤存在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這只是一個參考而已,具體還是需要詳細檢查。

附:結果參考範圍

  甲胚蛋白AFP : 0-15

  癌胚抗原CEA : 0-15

  β2-微球蛋白 : 0.5-3.5

  鐵蛋白SFe :5-288

  糖類抗原CA-50 :0-25

4、腦部CT檢查和腦部磁共振檢查有何區別?

  腦CT對腦實質及骨骼顯示較清晰;磁共振檢測軟組織、神經系統較準確。大家可根據病情需要,由醫生決定是否每年必測。很多人關心CT檢查的輻射對人體有沒有影響,專家表示,診斷劑量很小,一般沒影響!

5、到底要不要做消化內鏡檢查?

  很多人提到胃腸鏡都有些害怕,到底哪些情況需要做消化內鏡?

胃鏡適應症

  1、有上消化道癥狀,包括上腹不適、脹、痛、燒心及反酸、吞咽不適、噯氣、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體重下降、貧血等。

  2、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不能確定病變,或癥狀與鋇餐檢查結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須做內鏡止血治療者。

  4、須隨訪的病變,如潰瘍病、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發區)的普查。

  6、其他須做內鏡治療者。

腸鏡適應症

  1、消瘦原因不明,大便習慣改變。

  2、膿血便或血便,不能簡單地診為痢疾或痔瘡進行治療,應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以便發現早期結腸癌。

  3、下腹不適,伴有或不伴有大便習慣改變者。

  4、鋇灌腸或腹部CT、B超檢查可疑結腸形態改變或腸壁增厚者。

  5、需要長期隨診患者,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結腸息肉及結腸癌術後的追蹤觀察。

  6、40歲以上有腫瘤家族史的正常人,可每年例行結腸鏡檢查。

  7、下消化道息肉、良性腫瘤等需進行結腸鏡下治療者。

  6、體檢報告的正確打開方式

血常規

  單個指標不達標不說明問題。不少人的體檢報告里,血液檢查結果多少有些不合標準。其實對無血液病、健康的體檢者,主要關注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的數量。其他多項,主要是方便血液科醫師做綜合診斷查考,單個指標或某幾項指標不達標,不能說明問題。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血脂檢查中的一個項目,該項目增高有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腎病綜合征、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膽道硬塞、急性胰腺炎、糖原積累病、原發性甘油三酯增多症、妊娠後期。如果甘油三酯高應該先控制飲食,少食用動物源性脂肪,平常煲湯去除表層油層,定期複查血脂。

肝功能

  肝功能在臨床上檢查的目的在於探測肝臟有無疾病、肝臟損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斷預後和鑒別發生黃疸的病因等。

  在各種酶實驗中,丙氨酸轉氨酶(ALT)和門冬氨酸轉氨酶(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細胞損傷與否及損傷程度。各種急性病毒性肝炎、藥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細胞損傷時,血清ALT最敏感,在臨床癥狀如黃疸出現之前ALT就急劇升高,同時AST也升高。

尿檢指數

  陽性或偏高並非一定有問題。在尿液檢查中,通常會看到蛋白質、白細胞、隱血等項目,如果這些項目出現陽性,很多時候體檢者會非常緊張,不過,陽性並不一定表示有問題。尿液檢查標本的正確收集非常重要,最好要收集中段小便,這樣不容易把一些可能影響檢驗結果的雜質混入其中。

乙肝兩對半

  指標中有陽性不一定是壞事。乙肝五項檢測指標為:乙肝病毒s抗原(HBsAG)、乙肝病毒s抗體(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體(HBeAb)和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BcAb)。

  對於這5項指標的判讀,大部分人一頭霧水,且看到陽性就害怕。上述5項中

  ①當乙肝病毒s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核心抗體出現陽性(+)才為大三陽,是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複製活躍期的徵兆;

  ②乙肝病毒s抗原、乙肝病毒e抗體、乙肝病毒核心抗體出現陽性是小三陽,見於普通急、慢性乙型肝炎。

  ③如果僅有第2項出現陽性,說明你具有免疫力;

  ④如果5項全部是陰性(-),說明目前尚未感染乙肝,同時對乙肝也無免疫力。因此,乙肝檢查有陽性並不都是壞事,全是陰性反倒容易被感染。

推薦閱讀:

幫大家匯總了一下嘌呤高的食物,痛風遠離
健康飲水小知識 這三種水不適宜飲用
酒店的毛巾、床單,會傳染梅毒嗎?
腎病患者經常聽到的三種「說法」
自來水檢出抗生素 健康危害這麼大啊!

TAG:檢查 | 身體檢查 | 健康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