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影迷必看,五分鐘看完電影發展史

電影迷必看,五分鐘看完電影發展史

從電視到電腦再到手機,從最初經典的4:3到16:9,再到電影寬頻2.35:1,電影和其技術一直不斷的變革與進步......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電影的發展與誕生之路。

電影的「誕生」

電影是一門年輕的藝術,至今只有一百多年歷史。

電影的發明人是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開闢了紀錄電影,他們認為電影是重現生活的機器,創作特點①固定鏡頭②單鏡頭拍攝③真實再現生活④不帶有表意,敘事,沒有剪輯觀念。他們拍攝了世界上第一批電影《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於1895年12月28日首次在巴黎一家叫「大咖啡館」的地下室公開放映。

照片的運動記錄引發——電影的誕生

盧米埃爾兄弟放映——《火車進站》

電影藝術的「誕生」

繼盧米埃爾兄弟之後,許多人開始對電影藝術以及其拍攝的技術產生興趣與探究。

英國的斯密士打破攝影機不能動的框框,大膽變動攝影機的位置、遠近、角度,使電影有了推、拉、搖、移等運動鏡頭。

法國的梅里愛則大搞電影特技。他偶然發現了電影的一些特技,如停機再拍、透視合成、升降格等,於是運用特技拍了許多「電影魔術片」。

稍後,美國的格里菲斯利用鏡頭的剪輯和組接文章,創造了全新的鏡頭語言—蒙太奇。(蘇聯20年代,在「庫里肖夫實驗」中分別在一盤餡餅、一個熟睡的嬰兒和一具女屍的鏡頭之後放入演員的同一個普通表情的鏡頭,再分別讓三組觀眾感受演員的表情。結果,三組觀眾分別回答為「貪饞」、「慈愛」和「恐懼」。這說明,鏡頭之間不同的組接方式,會使同一鏡頭產生不同的效果。)

創意照片/海報/廣告——蒙太奇手法的運用

電影鏡頭——蒙太奇手法的運用

(是不是前一秒吃驚,後一秒噁心,是屎還是嘔吐物?

——這就是蒙太奇)

電影的「技術進步」

無聲片:早期電影都沒有聲音,被稱為「默片」、「偉大的啞巴」,對話和情節只能用字幕交待。這帶來早期電影的一些特點:情節簡單,動作性強,表情誇張,如卓別林的早期喜劇片。

有聲片:1926年,美國人德雷斯特解決了一個難題:那聲音轉化成光信號,同步錄在膠片的畫面旁,有聲片發明。次年,華納兄弟公司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從此,電影變成視聽兼備的藝術。

彩色片:1932年,彩色膠片試製成功。1935年,美國馬摩里安導演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

50年代以後,電影技術有了新的進步,先後出現了寬銀幕電影,3D聲電影,4D體感電影等,還有全景電影、環幕電影、球幕電影等。

卓別林誇張表演——默片電影

復仇者聯盟——3D電影

(是不是感覺箭要射出來了)

電影的「分類」

美術片:角色不由演員扮演,而用人工繪製、製作,再由人工配音,包括動畫片(卡通片)、木偶片等。它們都採取「逐格拍攝」法,即拍一格畫面停一下,再換另一幅,或將木偶、剪紙稍作移動。電腦和三維動畫技術的出現,使美術片的技術手段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紀錄片:狹義紀錄片只指新聞紀錄片、文獻片,廣義紀錄片還包括風光片、專題片、舞台紀錄片。

科教片:指利用各種電影特技,講解某些科學常識的影片。教學片也屬於這類,紀錄專家、教授、教練教課示範的內容。

故事片:是電影的主體,被稱為「正片」,它影響最大,種類最多。根據風格、題材內容、可分為喜劇片、悲劇片、歷史片、古裝片、武打(功夫片)、動作片、科幻片、生活片、倫理片、言情片、恐怖片、災難片…

藝術片:介於故事和舞台紀錄片之間,它用電影手法把舞台劇搬上銀幕,使之電影化,如歌劇片、舞劇片、戲曲片等。

美術片——《殭屍新娘》

故事片——《血戰鋼鋸嶺》

「重磅消息」

2017年6月13日,

《血戰鋼鋸嶺》視覺特效總監 Chris Godfrey

與其他製作團隊將親臨

NAB Show Shanghai

現場!

剖析獲獎影片《血戰鋼鋸嶺》背後的奧秘!

您將在實訓現場看到

只有好萊塢大片工作人員才能看到的獨家鏡頭。

更多電影最新技術詳情

參加NAB Show Shanghai CPPC實訓大會

即有機會和電影大師面對面學習

電影視覺呈現技巧,

探秘大片背後的奧秘。

推薦閱讀:

盤點那些香港經典動作電影,你看過幾部?
10部大咖雲集,同台飆戲的高分電影。| 片單
美麗人生電影怎麼樣?
鬼父1 16的主角是什麼?
你對《我們的十年》這部電影評價如何?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