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定位(二)定位=放棄+堅持
在上一篇文章中,簡要講了一下《定位》在突出產品特徵方面的運用,但後來想了一下,文中部分觀點可能會讓人產生另一種投機心理——只要鼓吹了「與眾不同」的概念,就能大獲成功!
為了不讓人(包括我自己)產生這種誤解,我決定再寫一篇討論定位理論的文章,從兩個看似矛盾的角度——放棄&堅持。
一、「定位」就是懂得放棄的智慧
答:正面佯攻、側面包抄。
「正面佯攻、側面包抄」,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策略,卻讓美軍在100小時內擊潰了54萬伊拉克大軍,並且首日僅傷亡8人。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戰略就能獲得如此之大的成功?如果你也想問這個問題,建議你先思考另一個問題:簡單是否等於容易?
事實上,為了執行這個「簡單」的戰略行動,美軍最大的困難就在於選擇「放棄」。
美軍放棄了什麼?
為了執行這一戰略,美軍決定讓8000名美國最高傲的海軍陸戰隊只在波斯灣打醬油,讓美軍精英的空降師僅僅作為佯兵,並且否決了空軍提出的同時攻打巴格達的計劃......
總之,當時的戰略放棄了一大堆資源,放棄了一大堆其他目標,並且放棄了所有不符合主要戰略的提議。(要知道,哪個軍團的將軍不想立頭功?)
因為懂得放棄,所以獲得成功。
回到上篇文章中麻辣誘惑的麻小案例中,「白鰓才是乾淨蝦」這句話放棄了什麼?
選擇定位「乾淨」,意味著麻辣誘惑放棄了「美味」、「正宗」、「高端」和「時尚」等概念,這可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畢竟,有多少家餐廳願意主動放棄類似「美味」這樣的概念呢?
為什麼選擇「乾淨」?
「這個問題就很複雜了,需要綜合考慮內部和外部的現實情況,比如:我們的貨源、創始人、品牌調性、裝修風格和店鋪選址等與其他大部分商家有哪些區別?同樣做小龍蝦的商家目前主打的口號、賣點、服務等是什麼樣的?在消費者心裡,他們現在更看重什麼?以後會更看重什麼?哪些需求未被滿足?哪些需求被滿足了?哪些需求被過度滿足了?等等等......綜合考慮之後,才能在口味,服務,食材衛生,店面衛生和逼格等概念中挑選最合適的方案,最後放到一副小小的海報中,實施定位,而其他的統統捨棄」。典型的管理學專家會這樣說。
我知道你肯定覺得這太複雜了,因為我也是。為了簡化這種混亂,《定位》理論中提到:「要在消費者的心智中需找答案。」
小龍蝦作為一種「享樂型產品」,能成功在市面上風靡好幾年,說明產品在「口味」等基本方面已經沒有大問題了,大部分商家都能拿80分,滿足80%的客戶需求,這時候如果選擇拚命去提高20分以獲得100%的客戶需求明顯是不明智也不現實的(更好不如第一)。就像考試得60分的人提高到80分很容易,但80分想提高到100分就很困難了。類似的還有「服務」,「逼格」等,這幾年的餐飲界在「O2O」的號召下,都朝著特色服務,高逼格和品牌故事等方向大進軍。
(ps:並不是管理學不重要,因為本人也不了解,所以不討論)
一個行業的火爆往往會帶動另一個與之為敵的行業:可口可樂帶動了七喜的「非可樂」;大型車帶動了甲殼蟲;希特勒帶動了丘吉爾...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反對小龍蝦的聲音並成為熱門話題:吃小龍蝦會上火!吃小龍蝦會生病!外國人都不吃小龍蝦!小龍蝦是吃屍體長大的!我們的龍蝦不是小龍蝦等等...
作為麻辣誘惑,自然不會選擇與「上火」這一概念作鬥爭,這樣會使他丟掉自己在「麻辣」上的定位,所以,最好的戰略就是定位「乾淨」,並且以一種「高級解釋」告訴消費者:「白鰓才是乾淨蝦!」而不是類似「我們的蝦來自最乾淨的河流」這種「低級解釋」。
現在再來看看上篇文章中賣衣服的例子,並不是說只要你能提出「45°立體紡織」或者「81道工序」的概念就萬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你要清楚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概念,而不是其他的。再者,即使選對了方向,也不代表就一定能成功,因為: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二、「定位」就是選擇堅持的毅力
除非整個行業將被顛覆,不然,一旦選擇了有利的定位,就一定要堅持!否則你就會被行業內的競爭對手顛覆。大眾甲殼蟲的成功讓大眾公司搶到了大半個蛋糕,作為領先者,它不甘心只做小型車,從而轉入生產更大型,更昂貴的大眾汽車。後來,放棄「往小里想」的戰略定位讓大眾喪失了領先者的位置,全美市場份額不到5%...當然,大眾後來學乖了。現在,我們把更高端的大眾汽車叫做保時捷,蘭博基尼和奧迪。
對於一個品牌來說,「定位」往往是一條不歸路,一旦選擇,終生不悔。小米成功得將「高性價比」的概念根植於其手機,路由器,空氣凈化器等領域,雖然沒有一個產品是第一,但還過得不錯。現在,它卻想進軍高端手機市場,祝它好運吧!同樣,也祝樂視的手機和超級汽車能走運,還有金龍魚的豆乳(先別管那個男的)...
定位,就是懂得放棄的智慧與選擇堅持的毅力!
推薦閱讀:
※復盤巨無霸50周年營銷活動 | 這款遭遇中年危機經典漢堡的自救之路
※CGO學院第一課:消費升級,品牌戰略如何升級
※無智能,不營銷!AI網路營銷將成破局關鍵
※美容院如何拓客之活動案例分析
※ID營銷 :利用身份特徵來鏈接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