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之後,發現以前學的知識有很多誤區,尤其是在英語這方面,基本就像一個孩子,作為一個未來的英語教育學者,應該怎麼思考、分析、稍稍解決這個問題呢?


個人認為,英語就是工具,是拿來用的。學英語總得把使用作為最終目標。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該考慮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育學者則應該在理論、規律等方面研究如何使教與學更有效率。泛泛而談的話大致是這樣,歡迎討論一些具體情況或實例。謝邀。


學習英語的誤區主要是應試教育,沒有遵循學習英語的方法,聽說讀寫,應該在環境中學習英語,學以致用,把學到的單詞句子靈活的運用到語言交流當中去,運用到對話中去。


感覺題主的問題不夠清晰。

你要問的是"我覺得咱初高中的英語教育有誤區,上大學後感覺自己英語水平非常差,為什麼會這樣,該怎麼解決呢?"這個問題嗎?

如果是,那這個問題可真夠大的。細說的話,可以談教育誤區、英語教育誤區、語言學習誤區、英語學習誤區、英語能力。更何況,語言能力包括了聽、說、讀、寫。這要說開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說一說自己的英語學習經歷,希望對你有用。

我比你還遲鈍。我是讀研了才知道自己的英語有多水的,也是讀研後才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初中時,英語對我來說是教材上的課文和課後習題,是語速很快、脾氣很暴躁的黃髮中年女老師。我甚至記不起來我是怎麼學英語的,記不得自己的英語成績,不過我猜我的成績應該不好吧。

高中時,英語對我來說是背不完、記不清的單詞和片語,是一摞摞試卷。幸運的是,我的高中記憶里還是有和英語學習有關的亮點的。一是高中英語老師特彆強調英語書法,他的字體是瘦瘦的斜體。為了寫斜體,我常常歪著腦袋寫,連筆記本也斜著放。因為寫的好,受了些表揚,自然就越來越認真了。也因為練得多,寫字又用力,右手食指的指甲溝都長斜了。 這第二件事和高一的某位實習老師有關。她叫方晴,好像只實習了一個學期。她給我的印象是親切溫柔,沒有距離感。第一次寫英語作文,她說讓我們寫喜歡的明星、遊戲或者其他的什麼。我當時寫了遊戲《仙劍奇俠傳》,把整個遊戲情節用英語寫了出來。雖然後來她給我挑出了不少錯誤,但那是我第一次沒有像完成任務一樣寫完了一篇作文,整整兩頁的作文。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有意思。

高考後,我之所以選擇英語專業,是因為對其他的專業一點興趣的都沒有。不過其實那時的我對英語也談不上多喜歡,只是高中的英語成績還過得去,心想如果選了英語,大學的日子會好過一點。你看,以我的這種智商,我上大學能幹出什麼像樣的事嗎?大學前兩年的《基礎英語》、《泛讀英語》這兩門課程對我來說真的就是課——有老師有教材有習題的課而已,而不是一門語言學習課程。我又回到最無趣的學習狀態了。對我來說,唯一有意思的就是(外教)口語課和聽力課。除了我當時口語和聽力還不錯以外,兩位老師上課的氣氛輕鬆也是一大原因。

大一大二隻知道玩和逛街,然後參加一些自以為多有價值的社團活動。雖然學院里有學霸,我常看到他們勤奮自習的身影,但說真的,他們一點都不吸引我。現在想一想,他們人不錯,但你感覺不到他們對自己學習的東西有興趣,不過是像高考生一樣——抱著輔導書做題,如此而已。

大三大四漸漸對語言有了一點點興趣,因為我願意安靜看書了,不過主要還是看中文書。後來因為文學課、翻譯課、寫作課,我才漸漸注意到英語到底是什麼東西。我記得《厄舍屋的倒塌》里愛倫坡用了很多不同的詞表達「蒼白、慘白」和那兄妹倆的不倫戀,記得《瓦爾登湖》在地圖上的位置,記得《紅字》里自虐的牧師。考研期間,因為意識到看英文原文材料有多重要,所以主動去找能讓我產生興趣的各種材料,同時因為看翻譯教材,又間接知道了林語堂翻譯的《浮生六記》,所以也把這書看了。畢業論文也和他的《浮生六記》有關。教我們寫作課的老師是個博士,她也教我們語言學課程,常常說《簡明語言學》真沒什麼可教的,直接看書就可以了。她教的寫作課倒是有意思,因為我們要看五篇相關的英文報道,才能寫作文,看的五篇報道要附在作文後備查。

現在我學英語的方法就是靠閱讀。看到議論得好的、和中文俗語能對應上的、寫的很美的句子、段落,我都會摘抄下來。除了寫論文必須看的文獻外,對啥感興趣就看啥。不過主要還是看雜誌報導,長的短的我都看,很少看原著,因為太厚了……現在,對我來說,英語是語言,和中文一樣,是傳遞信息和情感的工具,是表達智慧和美的工具。同時,英語也是一頭牛。像庖丁解牛一樣,抓住句子的主要結構,把片語單詞查一查,你能看懂的就越來越多了。很多人覺得翻字典是很麻煩的事,我倒覺得翻著厚厚的字典,心裡便有些莫名其妙的得意。看多了,翻譯多了,就變成了現在這樣:凡是看到不通順的、結構不清晰的、沒邏輯的句子,我就很想給他改過來。同時自己寫東西,也會非常小心,生怕給人揪出毛病來。

感覺英語教育還是要靠閱讀。從文章本身而不是從英語學習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被文章打動,那時他便會主動去看別人寫了些什麼,是怎樣寫的。貌似大二學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當時我覺得這文弱智無聊極了,為啥大學生要學這個。後來再看,居然很受感動,想起夜鶯最後怎樣死了,那打算用玫瑰求愛的學生最後怎樣輕易地放棄了,就覺得很傷心。如果當時老師讓我們先讀文章,看不懂可以去網上查一點和文章、作者相關的資料,將尋找文字背後作者的心情這件事放在字斟句酌的英語學習之前,可能我醒悟的時間會更早一點。但要做到這樣,作為英語老師的你必須要能感受美,才能引導學生和你一起去發現美,經歷美。唉,但該怎麼協調這種教育方式與考試成績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呢?那我就不知道咯~

寫了很長,但是很認真寫的。希望對你有用。

以上。


do you know any English?


作為一個初中畢業出去讀書的人,原先和各位的觀點很像,感覺中國的基礎英語教育不對勁,應該從小就學正宗的東西,像母語一樣從根源學起,否則長大後再改過來實在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我15歲出國進入全英語環境學習,作為國內一個市中考狀元,也在很多口語大賽上也拿過獎,但為了在當地英語考試中有個過得去的成績真的有過很長時間痛苦的掙扎,本來自詡口語還不錯的我整整兩年才稍稍融入本地學生,但到現在我也不算特別自信。也見過很多高中畢業才出國的同學比我心塞一百倍,或者直接放棄與國外人社交直接活在自己的圈子裡。

所以我一直很贊同英語的早教,越早越好,要像母語一樣教,放入英文環境中,作為一門可以表達自己心緒的語言,而不是現在中國這樣的形勢教育。

但是現在,我改觀了。在我在偏遠地區支教之後。事實上我現在人正在偏遠地區的小學裡。

高年級的孩子在三年級學過一學期英語,之後因為教師資源缺失,一直沒再上過。六年級的孩子abcd都認不全。只能說是束手無策,他們自己的教材早已效果他們水平太多,我們嘗試叫他們一些身邊的單詞,但教了就忘。然後我決定就用牛津一年級的教材,效果真的很好。

於是我才發現,真的,中國教材這樣編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條件一出生就接觸有文化條件的人家庭環境,如今可能城市裡好一些,大多數孩子父母至少對英文都有基本了解,可農村、偏遠地區呢?在不能保證每個孩子能得到學前教育條件的前提下,國內教材只能從九年制義務教育開始零基礎教學。七歲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自己的母語系統,也有了思想意識,像教授母語一樣利用印象記憶來教英語已經不太可能。國內的教材是個零基礎小學生最容易接受英語的方式。雖然這樣刻板的方式難以實現突破,讓英語稱成為我們能真正掌握的語言,但如果不使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可能連最基礎的英語都掌握不了。

大家當然都知道如何學英語是最好的,有英文環境當然很棒。但放到中國的教育體制里來說,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我們想得太過理想化。在早教成為義務教育之前,我覺得現在的中國英文教材還是明智的。

但當然,有條件的家庭還是從小就培養比較好。語言這方面越小年齡接受越快,尤其是在國外上學之後我更加贊同這個觀點。但我們不能只考慮到身處於優越條件的自己,想一想別人,他們也需要學一門語言,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對於任何即將或者將要從事英語教育為專業的朋友,

如果你們能夠有信心改變英語教育理念, 我勸你堅持...

從20年前至今,學校的教材,我看了依然不堪入目, 有時我真納悶,是我太笨了,還是教的這些毫無邏輯可言?

從需求看本質,語言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學語言?我不想給出固定答案,因為自我思考是一種快樂.

首先,拋開你的母語,你不要看待現在的它,你如果真的以後想在此行業做出一番成績,就要去看待未來的它..

i want it, and Ill go all out to have it..

最後說一句: 認真對待你引以為豪的事業, 開拓的路上將會永存你的影子, 影子中朦朧的印刻著你那非凡的名字. (好想跑題了# 誒,我這個雞湯婊)

-----孫保羅 Paulo


我認真念書念了好多年,各科都處於稍微不錯的狀態,從來不抗拒英語,但也不特別拔尖。真正重視起英語,是念大學之後,暑假參加了一個李陽瘋狂英語夏令營,態度是從那時候開始轉變的。

很記得那個夏天特別熱,我一個人從廣東做了8小時的高鐵去到北京,各種轉車、摸黑到了集訓營的地點已經是晚上的十一點。那時我第一次參加這類型的集訓營,所以心裡沒有預設。但在後來的十天十夜中,集訓營給我打了滿滿的一腦袋雞血!我裡面認識了一群正能量爆棚的人,後來這群人有的去了西北支教,有的依舊在自己教英語的路上默默前行。其實,我覺得李陽瘋狂英語教的不是英語,而是一種方式,通過大聲喊,來打開心理障礙。而且加上勵志教育,感恩課和團建之類的活動讓當時還是大一學生的我備受振奮。總結兩點收穫就是:一,變得敢說英語了;二,變得對未來更有動力。

記得參加完那個集訓營回來,深刻地意識到短暫的集訓營只能短期的打個雞血,但要學好英語還是得堅持下來。所以回到學校,按照集訓營里教的方法,早起晨讀,就算是很多人圍觀,我也一個勁地讀。

再後來,想要拿到國外交換的機會,但又付不起高額的語言課程,於是就開始苦讀,學雅思。現在回想起來,因為有了一點點口語基礎,所以我雅思的弱項是閱讀和寫作。那時候深深地體會到,中國應試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是合理的,雖然完全沒有激發學生「說」英語的應用能力,但還成功地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嘛。備考雅思,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外教可以開心,不怕丟臉地聊天了。

去到英國,在全英的語言環境中,說英語還是帶有一點自卑的。其實,國外的課堂也不見得真的很有樂趣,畢竟我也有想睡過去的時候。但在現實當中鍛煉,從在課上不說話只是聽,到在課堂上參與小組討論,結識了幾個朋友,漸漸地開始不那麼自卑,變得願意說話了。

回到正題,以我的個人經歷來講,我更希望我的英語老師首先給我說英語的勇氣,讓我覺得說英語時一件最正常甚至是很酷的事情,說英語有了自信,再開始做閱讀和寫作。畢竟敢說,敢說的標準遠比訓練閱讀和寫作容易得多。


我們國家的小學,初中,高中的英語課本是把英語專業的語法,閱讀,寫作打散掉,然後分級,再形成課本教給學生,但是等到英語專業的人到大學裡系統的學完整個語法,以及各類英語閱讀寫作技巧等知識後,才發現,以前都是被老師或者課本騙了,或者說曾經的考試都是故意刁難我們。英語其實可以像我們這樣學。。。。。。,但是這是整個中國目前整個教育體系的問題,我們無力改變。於是你會看見眾多的補課學校,等到你親自去學校教書的時候,就會發現這種無奈。


我只是剛剛大一的學生,雖然是英語教育專業,但是英語水平只能說是一般,不過我想,無論是英語還是其他科目,努力都是必要的,尤其是對剛剛經歷了高考的我們而言,在不斷的練習中得到修鍊出自己的獨門秘笈,姑且算是我得出的經驗嘛,另外,興趣也是很重要的喲


確保自己學的是「正確的英語」,而不是中式英語就行了。

P.S. 很奇怪根本沒有回答到點子上的答案竟然得票數最高


推薦閱讀:

一套兒童學習英語好教材(全集)『動畫視頻』 - Qzone日誌
Tim的英語語法入門 - 第一章 - 詞性(詞類) - 第四節 - 動詞 I
英語課,老師教育
如何用英語口語表達各種「吃驚」
語法到底應該怎麼學? 第1篇:語法到底是什麼?

TAG:教育 | 英語 | 大學 | 英語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