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佛教的角度解釋「飛蛾撲火」的因緣?

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為什麼同樣具有佛性的此類生物會陷入這樣一個痛苦而又樂在其中的魔咒性循環?佛教哲學內涵豐富,可解讀娑婆眾生,那麼在佛教思想理論的深處,對這種現象會有著怎樣的解讀呢?這是否也是六道輪迴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歡迎各位佛教友人解答!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如何從佛教角度XXXX。所有這一類題,繞開這八個字,都是胡說八道啊……


愚意以為牢 反被九結縛

如鳥投羅網 斯由愛深固

愚意以為牢者。

夫人在世 意愚難革。或言陰聚為牢。或言結本為牢。

於中興想 不別眞偽。雖復出家學道 反習邪行。

是故說曰 遇意以為牢也。

反被九結縛者。

人之修道要當舍家。遇惡知識 指授邪徑。舍故結縛 反被九結。

如蛾投火 不顧後慮。斯由愛深固

是故說曰。反被九結縛。如鳥投羅網。斯由愛深固也。


一切天眾。種種伎樂。歌舞戲笑。共相娛樂。往詣大池。其池名曰一切最勝。

池中諸鳥。見諸天子心意盪逸。即為天子。而說頌曰

譬如靈鷲鳥 不住蓮花中

如是寂靜處 惡人不應住

如是寂靜林 云何行放逸

顛倒不順法 如日出冷光

若得離愛樂 解脫離眾苦

若離此二法 天樂非為樂

修禪離放逸 解脫於欲網

解脫乃名樂 非汝愛所誑

世尊先住此 及諸修行者

汝為欲所牽 不應住此林

此殿受天樂 無常不久住

若離於愛欲 是為第一樂

先住此林者 皆入第一處

若得第一處 能斷一切苦

貪心好美食 為貪心所誑

此寂靜林中 斯人不應住

若修寂靜心 樂清凈應住

心行於欲境 不住寂靜林

若有心寂靜 應住於林中

為欲心所亂 不應住此林

怖畏五因縁 愛所不能燒

清凈離愛人 終不墮惡道

有生必有死 強者病所侵

富樂有衰惱 少壯老所壞

恩愛必有離 和合不久停

諸法皆如是 正覺之所說

若人於三界 其心不迷者

是人得寂靜 應住寂林中

常為欲諂曲 憶念懷怖畏

是人則不得 林中寂靜樂

若人心清凈 依林修寂靜

其人林中樂 非是行欲人

林中修凈心 入聚心不動

是故住林中 不應住城邑

若人入城邑 為欲心所亂

諂曲不清凈 至林還寂靜

是故林樹間 第一最寂滅

行者所應住 能離於欲心

諸根心寂靜 行者心安樂

千帝釋之樂 不及此人心

若得禪定樂 一切白凈法

夜摩諸天中 不及此樂分

樂從欲所生 常與眾苦合

若斷煩惱樂 永無有破壞

無始生死中 煩惱怨結心

若斷此怨結 欲樂無能及

從欲生樂者 不凈苦果報

若得解脫樂 是樂無與等

依止離欲行 行者第一道

從愛生欲樂 不能至正道

初愛生味者 得報如火毒

從欲所生樂 常在於地獄

初愛生善味 中愛亦如是

後寂靜清凈 能至安樂處

若行初中善 莊嚴如慈母

云何舍正念 戲欲樂境界

欲洄澓所轉 中後常苦惱

云何愚痴人 於欲生愛樂

如妙色毒花 如觸猛火焰

欲樂亦如是 後受大苦惱

如火益眾薪 其焰不可滅

自他倶能燒 欲樂亦如是

如飛蛾投火 不見燒害苦

欲樂亦如是 痴人不覺知

若人著欲樂 常為欲所燒

如蛾投燈火 慾火過於此

是故舍欲害 常樂修智慧

莫行於放逸 放逸墮惡道

一切愛欲樂 為放逸所誑

受樂報既盡 後墮地獄苦

其人善業盡 為欲之所誑

從天至地獄 欲痴所誑故

從生乃至終 常修正思惟

心念於戒法 是人得寂滅

焰曲邪憶念 三毒生味著

放逸水甚深 女欲為水衣

歌樂動其心 愛水沖磐石

境界蛇所覆 心波駃流注

愛河大瀑惡 流注龍境界

痴人入此河 為天欲所沒

可畏如瀑河 痴人不覺沒

猶如痴蜜蜂 飲於毒樹花

如是欲毒害 痴人樂貪著

蜂飲毒存亡 愛欲無不沒

三毒水中生 放逸風所吹

愛火燒天眾 而猶不覺知

毒生於天中 放逸為稠林

痴人所遊戲 以愛自誑心

放逸生諸欲 攀緣不暫停

是欲如夢幻 智者所不信

諸欲雖如夢 夢非地獄因

是故舍諸欲 常修清凈業

善行為最勝 非為不善業

如是善業系 則得於勝處

諸天著欲樂 不得寂靜處

智人至寂靜 以不放逸故


是的,是六道輪迴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佛陀把三界比做火宅,把眾生比在火宅里玩耍的幼童,這個比喻說的還是「飛蛾」在撲火。聖者認為無為清凈的寂滅狀態是常樂,把生視為苦事,凡夫顛倒,視生為樂。飛蛾投向火焰,註定毫無所得,殞命於飄忽的火焰中。眾生活在世間,以貪慾為本,人隨著貪慾投生到世上,無論貧富,一切功業,正如焰火,觀之可人,但無非虛幻無常。所以,死為人之所懼,死劫一至,可人的幻影煙消雲散,只有無常大火熊熊燃燒,焚噬一切。古印度自古就有賢聖尋求出離生死輪迴的方法,《雜阿含經》記載赤馬仙人為了尋找世界的邊際,窮其一生用神足通在宇宙中飛行,後來遇到佛陀為他開示四聖諦,這是真正能超越生死輪迴的佛法,證悟了聖諦,就能到達彼岸。而「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說的就是每一個凡夫此刻正在經歷的苦痛,它是此岸眾生的真實處境。


我覺得這事跟因緣無關呀!飛蛾之所以撲火是因為牠這種生物的趨光性所致啊!為何這樣說呢?

凡是屬於因果,必有「和合」這個判斷因子。

如果這隻飛蛾的面前有很多火,而牠無論多少次,總是固定會撲向某團火,那就是因果。

如果只要是火或光,就撲,那肯定不是因果。


哪有什麼濃墨重彩,旁生道投生之因就是愚痴。而投生為飛蛾原因無法是在人道中時,是女性嘛,這個非常喜好美麗衣服,整天只想著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因為只想成為最美麗動人者,因為習氣太重故而愚痴投生為飛蛾後,看見五彩斑斕的火焰,根本不覺得是火,以為是美麗的衣服,於是孜孜以求飛過去,最後燃燒自己 。

而您需要明白,雖然佛性如來藏每位有情都圓滿具備,但沒有離垢清凈時,依然是被業力所轉,無有出期。只有清凈了垢染,佛性才會逐分顯露,如初一至十五月亮一般。


那個0.0

我可以回答一下嗎……

緣,妙不可言0.0真愛不能拿錢換。


飛蛾撲火,自尋死路,誰點的香油火,誰開啟通向滅亡之路,誰死了,誰在做無罪辯解還嘲笑其咎由自取,梁武帝當初禁肉時把應該供奉用燭火也禁了,沒有明火,飛蛾撲什麼?。哦,對了,那是飛蛾自找苦吃,命該如此,跟點火人沒有關係。大慈大悲,普度眾生里不包含由我點的火引來的飛蛾,那是飛蛾一心想死,順便度他。呵呵呵 好偉大的使命。


飛蛾撲火——不自量力

——不明其意

——一心赴死

——心死神滅


算不得佛教友人。。。所以這波強答 大概會答非所問

執迷不悟 有兩種情況 其一 身在迷中 不知或知 求脫身迷中 方得解脫

其二 執迷於手中 執代表行為 動作 也是選擇 手中只是代指 不必認真

他人看我 執於迷中 我卻執迷於手 別人看我在迷 我觀自己於執

執是種選擇 執 故然 不悟

這其實與看山三境有異曲同工之處 看山是山 眼睛看見 迷

看山不是山 我看清 執迷

看山還是山 看淡 執

那飛蛾撲火呢? 又是什麼~ 道家有個著名的子非魚的辯論 這裡要發問了

飛蛾是誰呢? 當然這裡不討論 生物的趨光性這一生理特性 僅談哲學意義。。。

所以自取滅亡也好 六道輪迴也罷 你說是那便是 我說不是那就不是

佛陀不說話 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煩惱即菩提


推薦閱讀:

凈土宗佛教徒的「回極樂世界老家」之說,是不是受摩尼教影響?
本心創造了六根這些幻,又創造了六塵這些幻,幻六根攀緣幻六塵,也是本心搞得把戲,問本心到底要幹什麼啊?
諸佛共用一法身和「梵我一合」是不是有些相似?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藏傳佛教 | | 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