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體系】論傳統拳筋骨理論的起源,發展,探究筋骨訓練的本質(二)

誠信 互助 感恩

問題:

1.我們常聽說,老一輩的師傅要挑選學生,首先要選擇筋骨好的,這邊的筋骨主要指的是什麼?

2.肌肉與筋骨之間的關係?相互之間有何作用?

3.筋骨訓練對於運動,打拳,健身,康復到底有什麼作用?

筋骨訓練,我們首先要理解什麼是肌肉力,什麼是筋骨力?從發力模式來看,肌肉是主動發力,意識越強,爆發力越大。而筋骨如弓,通過阻力拉弓,阻力越大,爆發的勁力越大。

而我們傳武中主要訓練的就是筋骨力。

要想明白筋骨訓練,我們就要了解筋骨的起源,發展,從而探究它的本質。

1

起源

筋骨一詞最早是中醫里的概念,《黃帝內經》就曾提到「筋為剛,骨為干」。「骨為干」指骨頭像支杆一樣起支撐固定的作用。「筋為剛」指筋像繩子一樣系束這臟腑與骨骼。

《說文解字》曰「筋,肉之力也;從力,從肉,從竹。竹,物之多筋者」;「骨,肉之核也;從冎有肉,凡骨之屬者從骨」;「腱,筋之本,附於骨」說明筋是具有纖維的能產生力的結構,骨在肉的內部,起支撐作用,筋又附於骨上。

以上典籍記載說明中國古代對筋骨有了完善的研究。

2.

筋骨理論是如何在和傳統武藝結合併發展起來的呢?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史就是戰爭史,早在人類早期部落時期,部落之間就經常相互征戰,這促進了軍事武藝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必然產生和總結出大量兵器的運用技法。另外一個方面在作戰之時,將士手握重兵,馳騁拼殺,只爭你死我活,將其他置之度外,千軍萬馬之中,連續血戰。而不像現在我們看的擂台悍將打二,三分鐘,氣喘吁吁,抱在一起。

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由於兵器沉重,需要夾緊兩臂,才能揮動,此時依靠身動帶動器械,人體軀幹得到強化,由此可知,「夾肘合肩」乃整合一身勁力之關鍵。

長時間的征戰使得肌肉力早已經無法支持,於是大筋起了莫大的作用,筋骨的整體結構配合,進行很好的力的傳遞和發放。

筋骨運用體系在這樣長期屍山血海的實戰中慢慢建立。

發展到宋朝,統治者非常重視練兵,宋太祖即位次年,即加強禁軍訓練,並時常親自督導,太祖長拳就是在這一時期流傳下來的,它和目前很多拳種都有巨大的關聯,這邊就不詳細表述了。同時在這一時期大量的軍事和武學典籍也相繼出世。

筋骨體系理論的確立

元明清時期,因為禁武令的影響,禁武主要是禁止刀槍鐵器,因此拳腳開始中興,很多有名的拳種都是從兵器而來,比較有代表的就是心意拳:脫槍為拳。

拳種細分主要指內家和外家,外家主要指少林武藝。

少林

從史料上看,少林寺武藝是由寺外來往或出家的有武藝的僧人帶來寺中的,他們的到來,極大的豐富了少林寺武藝的技術和理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少林派」。這個過程從達摩開始,在明初基本完善。

「內家 」與 「外家 」

明天啟四年,天台紫凝道人宗衡託名達摩撰寫《易筋經》,《易筋經》的出現,表明中國古代武術在理論方面的發展已經非常系統。

那麼《易筋經》在總綱中有專門的筋骨理論,在後節有專門的訓練方法,其中是這樣描述的「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說明筋骨也是可以通過訓練改變的。

而引出「內家」和「外家」的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黃百家在《王征南墓志銘》和《王征南先生傳》(學箕初稿·卷一)中這樣描述內家拳的練法「六路與十段錦多相同處,大約六路錬骨使之能緊,十段錦緊後又使之放開。」那其中六路和十段錦就是內家拳的練習之法。

由此,從「內家」和「外家」我們可以看出,筋骨理論在傳武發展中已經完善,並形成了科學的訓練體系。

筋骨探究

學習筋骨訓練,就必然要了解筋骨理論,那我們必然要先分再合,去研究筋骨的本質。

對於骨骼結構我們很好理解,也很好通過解剖獲取,主要起支撐作用。那麼筋到底指人體的哪一類物質呢?

這個在中西方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認知,我主要從我的角度去理解和解答這一概念,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何為筋

1. 西方筋膜論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因為解剖技術的限制,在現代科學談論運動上面,都是以研究肌肉為主,而把筋膜給忽視。隨著超聲技術和組織學的發展,帶來了大量的筋膜方向的研究,同時運動科學也關注這一領域。2007年美國第一屆筋膜研究會議上,把筋膜定義為:整體的膠原纖維結締組織。

結締組織主要由纖維,細胞,基質構成,根據組成的比例和纖維排列密度不同,又分化成為不同的結構,如骨骼,軟骨,韌帶,肌腱,關節和整片的內膜。

而韌帶,肌腱,肌筋膜等這類緻密的結締組織,就是我們所謂的大筋(筋膜)。所以,用傳統的「肌肉孤立論」來看待筋膜這一整體組織,幾乎不可能。以人體關節為例,它周圍的結締組織是一個很大的過渡性區域,無法明確區分韌帶,關節囊,肌腱,肌肉內外膜。

在這樣的概念下,我們可以想像筋膜是一張遍布全身的網路,同時因為筋膜的力學特性,使這張網路成為全身性張力系統。在人體的運動和穩定方面有巨大作用。

目前西方對於筋膜,主要有三大流派:

一個是Tomas.W Myers,他的《解剖列車》在西方手法、康復訓練、動作治療,和運動訓練界都很有影響。

另外一個是Stecco家族,父親是Luigi Stecco,兒子叫Antonio Stecco,女兒是Carla Stecco,他們的筋膜手法治療系列圖書,很有影響。

第三位是Robert Schleip(德國人);他創立了筋膜運動和筋膜健身。

2. 東方經筋論

「經筋」一詞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其中《靈樞.經筋》全面闡述了十二經筋的生理功能,走向,病症及治療之法。

經筋的生理功能:經筋附著,連屬於骨關節,對骨關節起到約束和連綴作用,並主關節運動,如《素問》痿論雲「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經筋同時還具有保護臟腑經絡及全身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如《靈樞.經脈》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以通,氣血乃行。」

總結來說,筋就是遍布全身的,能夠約束骨骼,進行力的傳遞的纖維狀的組織。


推薦閱讀:

張氏八卦風水與傳統風水的根本區別 (張祚福)
「禮」與中國傳統文化範式
傳統文化與現代領導藝術
另一種傳統
談談傳統楊氏太極拳的「雲手」勢---劉習文 汪新華

TAG:傳統 | 發展 | 理論 | 起源 | 本質 | 訓練 | 筋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