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萬億地方債將拖垮中國經濟
2010年,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的飛速發展,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負債規模也在急劇膨脹,在短短几個月內,已經從4萬億飆升到7萬億。據有關專家分析,高達7萬億甚至更多的地方債務,可能會拖垮中國經濟剛剛復甦的腳步,危機一觸即發(6月3日《中華工商時報》)。
近日,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2010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通報會議上介紹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7.38萬億元,同比增長70.4%。佔一般貸款餘額的20.4%,全年新增貸款3.05萬億元,佔全部新增一般貸款的34.5%。這離世界公認的警戒線60%已經很接近了。可見在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衝擊,地方政府圈錢之猛。有網友稱,「美國人用外國的錢不用償還,中國政府花老百姓的錢還要老百姓買單。」不斷飆升的中國式「地方債」再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地方債務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難以準確回答的問題。」當被問及地方債務究竟有多少時,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財政系主任、教授曾康華如此表述。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專家預測到年底地方政府負債達到10萬億元。10萬億元約佔中國2009年GDP的三分之一。
來自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到去年5月末,全國各省、區、直轄市合計設立8221家投融資平台公司,其中縣級平台高達4907家。而從地方平台公司貸款債務與地方政府財力對比看,債務率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貸款債務率超過200%。
有專家分析,地方債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大幅度上漲的原因是:1994年分稅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客觀上加強了中央政府的財力,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財力,而轉移、支付制度又不完善,這也直接影響了地方政府的財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要承擔大量的公共事務支出。
另外,投資衝動,有了應對金融危機的經濟刺激計劃,有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地方政府自然要抓住機會「大展鴻圖」,四處跑項目,爭先恐後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於是各種融資平台大量出現,各類項目紛紛上馬,規模越來越大,有的財政配套資金與項目資金比例達到1:10,債務率遠超風險警戒線。於是,政府的債台也越築越高,央行的調研結果顯示,很多地方政府的負債額遠遠超過地方本級財政收入,達到極限。
背負沉重債務的地方政府如何還債?除了銀行貸款融資,地方政府只能越來越依賴土地財政,通過保持地產高價,通過大量高價出賣土地、增加稅收來提高償還能力。中國的房價瘋漲,讓中央抑制房價的調控政策受阻,高房價就是在沉重地方債務籠罩下的「土地財政」結出惡果。高房價榨乾老百姓幾代人的積蓄,來圓一代人的住房夢。說到底,是老百姓在削減自己的福利維持高房價,政府成了通貨膨脹的推手。
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了地方政府負債機制轉換和體制改革的相對滯後,再加上地方可用財力不足產生的壓力,使預演算法禁止地方財政負債的「明規則」,被事實上的普遍負債這一「潛規則」強制替代,也催生了許多地方領導幹部扭曲的負債觀,即借債不怕還錢、自己借別人還、不還錢還能借到錢的錯誤邏輯,進一步助長了地方政府的盲目舉債,從而在地方上催生了「前人借錢、後人還債」的奇怪現象,對於地方政府官員而言,「誰借的越多,誰在任期內的政績就越大」,這種機制也讓地方政府官員存在強烈的借債動力。
當下,中央和地方財政分配關係既不合理,又不穩定,並非什麼秘密,這也成為地方債台高築的原因之一。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國家稅收收入的相當部分歸入中央財政,儘管現行的《預演算法》等有關法律,嚴格禁止地方財政出現赤字和地方政府舉債,但事實上,各級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擴大赤字,舉債度日或負債運行,事實證明,這些債務也大多處於隱性狀態。所以,地方政府搞發展是大計,欠債還錢也是大事。改變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才是治本之計。
推薦閱讀:
※四小龍的經濟騰飛
※挑起鋼鐵貿易戰?美國並無勝算
※解決經濟發展問題 西方經濟學永不及馬克思經濟學科學有效(原創首發)
※江湖兇險,人言可畏——圍觀7月互金江湖有感
※小巧~經濟~耐用~小型車保值率前十的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