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學佛的必經捷徑
《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同時紮根——凈空老法師開示匯總
凈空法師有幾句開示,是對蔡禮旭老師講解弟子規的肯定,把這幾句話放在開頭,增強大家修學弟子規的信心。 老法師開示:蔡老師能夠聽了之後,把這個真的做到了,百分之百落實。他在香港講的四十個小時,我聽了十遍。以後他的光碟出來之後,可以加上六個字:「凈空法師鑒定」,他講的就等於我講的一樣。 (契入諸法實相離苦得樂21-264, 2005.3.6澳洲凈宗學院 )感謝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c2fab010094my.html 布施好文////////////////////////////////////////////////////////////////////////////////////////////////////////////////////////////2樓:《無量壽經菁華》 ( 第八集)
凈空法師:再講《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同時紮根
節選自 凈空法師 講《無量壽經菁華》第八集
下面說「不孝父母,輕慢師長」:
這個罪是最重的!一切眾生造作罪業,是以不孝、不敬老師(包括祖師、法師——轉帖者注)這個罪最重,真正是狂妄到了極處!
你看古人所講的「百善孝為先」,所有一切的善法都是從孝道裡頭生出來的,一切的善法。佛法也是以孝道為基礎,凈業三福裡面第一句話說「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你就曉得這個重要。
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怎樣去做才是孝親尊師?
落實《弟子規》就是的,落實《十善業》就是的。但是《十善業》講得太簡,沒有詳細說,《弟子規》詳細說了,《弟子規》裡面所講的就是《十善業》,詳細的講解就是《弟子規》。
我們可以說《十善業》是綱,《弟子規》是目,所以我們要真正把《弟子規》學好了,十善業自然就得到,它是一不是二。
修十善業,要從修《弟子規》做起,但是還必須要加上《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也不長,一千三百個字,《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
為什麼要學《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是因果教育,真正相信因果,你那個倫理、道德做得踏實,也就是說境界現前你不會動心,你能夠禁得起誘惑。
如果沒有真正的因果教育,往往境界現前自己守不住,又犯錯誤。見到財富貪不貪?起不起貪心?小的財富大概不動心,擺在我們面前幾萬塊錢、幾十萬塊錢,好像不會動心,如果在這裡擺上幾千萬、幾億,你動不動心?保不住了。
這就需要什麼?這就需要因果教育。
真正懂得因果教育曉得,最低的一個概念,知道命中有的就是有,命里無的得不到。命里沒有這個財富,你得到財富災難就來了,災難跟著就來,命里沒有這個財富,說我得來的,是決定不可能的。
換句話說,你所貪得來的,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得來沒事,還是你命里有的,你說這冤不冤枉!
因為你的心行不善,你得到的果報,把你命里該得的就打折扣了。譬如你命里有一個億的財富,因為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得到財富,可能打對摺,你就是五千萬。自己得到五千萬還覺得很歡喜,你看我用的這個手段,其實你命里超過一倍多,你這不叫冤枉嗎?你用正當的手段去經營,你會得到的。
所以,懂得因果他就明白了,他不會幹傻事,名聞利養這五欲現前,他真的會不動心。
所以,倫理、道德教育你接受了,你羞於作惡,你不好意思做壞事情,但是嚴重的誘惑的時候,往往還是保不住。有因果教育,就不敢作惡,知道這不正當的念頭、不正當的行為,對自己的傷害非常大,不願意做。
所以,因果教育,比倫理道德教育還要重要,內心裡頭真正相信因果,這個倫理、道德就做得很踏實,這好事情。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是三合一,相輔相成,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這是自古以來儒、釋、道三家在外表上有這個形式,內裡面完全不分,因為,每一個人儒、釋、道三家的東西統統都學,紮根教育三個根一起扎,就是《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同時紮下,根深蒂固。
這就是成聖成賢(學佛就是成菩薩、成佛)的根。你沒有這個根,怎麼學、怎麼用功、怎麼精進,你都不能成就。
凈空法師有幾句開示,是對蔡禮旭老師講解弟子規的肯定,把這幾句話重新編輯加上去,增強大家修學弟子規的信心。
老法師開示:
蔡老師能夠聽了之後,把這個真的做到了,百分之百落實。他在香港講的四十個小時,我聽了十遍。以後他的光碟出來之後,可以加上六個字:「凈空法師鑒定」,他講的就等於我講的一樣。 (契入諸法實相離苦得樂21-264, 2005.3.6澳洲凈宗學院 )
附:凈空老法師詳細開示
【摘錄自:傳統教育的重要性(凈宗學院之二),2004.10.25,編號:28-13】
講到修行的根本,我在這個地方是極力地勸導大家從《弟子規》學起。如果不從這裡學起,你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這實實在在的。《弟子規》在中國將近一千年了,從宋朝開始推行的,它的前身是朱熹的「童蒙須知」,《五種遺規》裡頭有,以後人照這個擴充、改編,成為《弟子規》。歷代都有修改,都有增補,所以才有現在這樣一個完美的本子,在中國差不多推行了一千年。無論讀書、不讀書都學,也就是在中國社會形成一個風氣,都有這個基礎。
有這樣好的基礎,就有那麼好的社會,淳樸這種風俗習慣。因此儒學禮不難,很容易做到,學佛持戒不難,五戒、十善很容易做到,無論是在家、出家,他都有成就。現在從民國建立以來,對於傳統倫理的教學逐漸逐漸疏忽,……現在中國這兩年來,我聽到國內的小朋友讀經,讀經的運動應當有好幾年了。
台灣有個老師王財貴教授,在中國大陸到處宣揚,兩個月前我在香港,他來看過我。雖然推動兒童讀經,收到的效果恰恰相反,這什麼原因?讀經是好事情,沒有依照古人的程序,這出了問題。小朋友記憶力好,讀得很多,超過他的父母,貢高我慢起來了,在家裡瞧不起父母,在學校瞧不起老師,這個問題很嚴重。所以我就說到《弟子規》重要,他沒有跟我討論這個問題。我聽別人講,他們對《弟子規》不重視,不主張學這個東西,錯誤!
《弟子規》是根,《弟子規》教什麼?教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你有孝、你有敬,你再充實,那就對了。就好像蓋房子一樣,孝敬是鋼筋、是柱子、是棟樑,你先把這個搞好,然後你再造牆,你再裝飾它。這是骨架,比什麼都重要,他沒有這個東西,當然出問題。
最近楊老師在中國大陸,這還不到一年,專門提倡《弟子規》,她辦短期的學習講座,一期只有五天。她邀集了幾個幼稚園的老師和小學的老師,專攻《弟子規》,專學《弟子規》,專講《弟子規》,專弘揚《弟子規》。
他們這個講座已經辦了三百多場,一場五天,辦了三百多場,非常成功,受到社會的歡迎,地方的領導重視,成功了。一門深入,真正是紮根,根本的根本,重要!
我前幾天打電話問楊老師,《弟子規》還需要多少時間?她說還要一年,還要教一年,到處來推廣。
希望你們這些同學,要知道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的根在哪裡,你要不從根本上下手,不能成就,無論怎樣用功,最後都會落空。為什麼?沒紮根!
觀念一定要改過來,要能包容。這個人我喜歡,那個人我討厭,我說過了,這就是你致命的傷,你最大的障礙,這一關你不能突破,你就沒有辦法入佛知見。不要說證悟,解悟你都不可能,你都沒有辦法達到。解悟是什麼?是智者大師所示現的五品位往生,你都做不到。
所以《弟子規》比什麼都重要,《弟子規》一定字字句句統統要落實,變成自己日常生活行為,處世待人接物的原理、原則,根扎在這個地方。
問:讀《無量壽經》就專聽《無量壽經》,那平常師父所定的學員們的德行教育課程?
答:那是根本、那是基礎、那是打地基,沒有那個基礎,你學《無量壽經》、學《華嚴》、學什麼,你就是學上三百年,最後還是失敗,絕對不會有成就。所以我跟你們強調你們都不相信,根本的根本就是《弟子規》,你能夠把《弟子規》做到,你學的東西都踏實,就好象蓋房子,你一定蓋得很好。你沒有這個基礎,你蓋房子沒有地基,你蓋一半一定會倒掉。為什麼現在,你看謝老師講《弟子規》,在東天目山,……
問:請問願怎麼發?志怎麼立?
答:……我學佛已經五十三年了,你看看這些人,為什麼沒有成就?沒有基礎。所以我勸你們兩年之內把《弟子規》、把《了凡四訓》、《感應篇》,佛門裡面,《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沙彌律儀》,你把這個東西真正落實了,你就有根。然後無論學什麼法門都有成就,你能開悟,你能證果。你要是沒有這個基礎的話,這個基礎的基礎是《弟子規》,這是頭一步。
問:同修來問一些問題,應該怎樣回答比較好?
答:先把《弟子規》學好,你要想做佛,先把人做好,人都不會做,哪裡能成得了佛?這才叫真正的根,這才叫真正慈悲。蔡老師這次在香港講的,你們把它重拷貝,多拷幾套,你們每個同學有一套,自己多多的看看。這是在我們這裡學出去的,他在我們這邊聽經,他接受楊老師的教誨,他是楊老師的學生。這個人會有成就,他根好,他真干。做人沒有別的,就是尊敬別人、尊重別人、愛護別人,人家才會教你。所以古聖先賢的教育、佛菩薩的教育,頭一個教你做人,做個好人,教你做個有德行的人,你將來才會有成就。
【摘錄自:學佛答問澳洲凈宗學院之三,2004.10.26澳洲凈宗學院,編號:21-261】
問:學佛與學《弟子規》的時間,應如何安排為好?
答:學佛跟《弟子規》不必特意去安排時間。《弟子規》文也很短,總共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可以把它放在早晚課裡面。你的早課完了之後,把《弟子規》念一遍,念一遍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不要忘記;晚上晚課做完之後,《弟子規》也念一遍,想一想今天哪些沒做到。把《弟子規》看做戒律,這個很重要,這是根本的戒律。持戒念佛決定往生。
問:蔡居士他最近到中國上海去講課,同修們打電話給學生,說有很多人去聽他的課。也問他念佛聽經這些應該怎麼樣,他說只念佛號就好,不用聽經,有些就是《弟子規》。
答: 沒錯,紮根,你根扎穩了,你再學教,這是一定的程序。你要想聽經,《弟子規》還是要認真學習,以《弟子規》為主,以聽經為輔助。總而言之,你的根要深,你將來的成就就大了。
現在大家對這個疏忽了,王財貴你看在中國大陸差不多也搞了將近十年,為什麼會搞成這個樣子?就是疏忽了《弟子規》,他認為《弟子規》可以不要學,問題就在此地,念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就可以了。所以變成什麼?變成小孩學了之後貢高我慢,在家裡瞧不起父母,在學校瞧不起老師,說出來的話很沒禮貌,批評父母、批評老師,搞到這個樣子。
所以他來見我,我是特別重視《弟子規》,重視《十善業道》。不在這裡紮根,你就不會做人,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成得了佛?你怎麼能做菩薩?學佛,你看我講了多少遍,到處我都是這樣勸人,要把自己的內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立的念頭要把它化解。我不跟任何人對立,人家跟我對立是他的事情,我不跟他對立。可是你要曉得兩個巴掌才打得響,他跟我對立,我這邊沒有,就打不響了,這比什麼都重要!
我講了很多,真是這麼多年來。決定不能有對人、對事、對物控制的念頭,不能有,佔有的念頭不能有。
你能把這三句話真聽懂了,都做到了,你的菩提路上一帆風順,那《弟子規》很容易學,佛家戒律很容易學。為什麼你做不到?衝突就在此地,我跟很多一切人事物對立,我對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念頭,有佔有的念頭,這就不行。這樣子,別說你學三十年,學三百年你都入不了一分一寸,永遠在佛門外面,學的是皮毛。講得天花亂墜,這從前李老師給我們說的,與了生死、出輪迴毫不相干。
問:師父一句話已經全部都解答了。
答:對。別人要是來問的時候,出家人就教他念《弟子規》、《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在家人教他念《弟子規》、念《了凡四訓》、念《太上感應篇》就行了,在家從這兒紮根。
【摘錄自:學佛答問澳洲凈宗學院之三,2004.10.26澳洲凈宗學院,編號:21-261】
《了凡四訓》給我的啟示非常非常大,我要求初學的同學,你們從哪裡入門?
《了凡四訓》一天念一遍,一年不要間斷,你念滿360遍,你自己才會有印象,起心動念你才會有警覺,遍數少了沒用。
我自己跟大家在一起,也是現身說法,我能夠改,你們每一位都夠改。你們的命運都比我好,從哪裡下手?世法裡面,從《弟子規》、《了凡四訓》下手。《了凡四訓》的宗旨是要我們深信因果,命是自己立的,命自己可以改造,我們深信不疑;《弟子規》是教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我們要想做個好人、做個善人,改造命運,你就看《弟子規》。《弟子規》裡面所說的,我們要把它做到,我們的命運就轉過來。
為什麼要這樣做?《弟子規》裡頭所說的,主要是孔孟,孔子、孟子所講的,古聖先賢所講的。我們要認清楚,不是孔老夫子的教條,絕不是他們自己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它是自然的法則,必須要順從。自然的法則,在中國古人稱之為天道,天然的道理,決定不能違背。人,頭一定在上,腳一定在下,你要是真違背,好,我要用頭去走路,把腳朝天,行嗎?
我們積功累德是要從《弟子規》做基礎,這是世出世間法根本的教學。
【摘錄自:展望凈宗學院(第二集),
所以現在你們如果真正想有成就,要在根上紮根,紮根要在德行。
德行在一般來講是《弟子規》,很多人他不重視,《弟子規》要句句做到,我們的道德根就扎穩了,你的毛病習氣慢慢會淘汰掉。在佛法裡面就是《十善業道》,凈業三福、十善業道是我們的根;在出家,這個根就是《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這是出家人的根。出家人的根是建立在凈業三福、十善業道,這是根;三福、十善業道那個根是《弟子規》,所以《弟子規》是根本的根本。因為沒有《弟子規》的學習,所以你《十善業道》學不好,凈業三福學不好,那《沙彌律儀》更不必說了……
【摘錄自:學佛答問—澳洲凈宗學院之四—德行的根本之根是弟子規,
……這兩年當中,務必要落實《弟子規》,《弟子規》每一條要做到。不是說我念得很熟、我會背、我能夠默寫,沒用處,要做到,每一句都要做到,這叫實學。
《了凡四訓》是第二部,熟讀深思,世出世間的道理都在其中,這一本書教導我們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真相。……
【人人皆可成聖賢,
( 註:凈公常提到,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彙編》和《安士全書》,提倡因果教育,化解劫難)
我們有《弟子規》、有《十善業道》,有這個基礎,這兩樣東西落實了,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決定沒有問題。 (華嚴經
兒童教育從《弟子規》下手奠定根基。
註:這些年來我國社會上提倡的兒童讀經,沒有重視《弟子規》和德行、道德上的修養,讀經出現一些弊病,小孩經書讀多了,貢高我慢,瞧不起父母、老師。
另外讀經,中國古時候教學的原則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而他們的方法主張多讀,陸陸續續去讀太多經書,讀經的教育就犯了過失。
【詳見「學佛問答(答華藏凈宗學會提問) 21-250」,2004.9.6啟講於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無量壽經菁華 (第十二集)
佛在經典裡面常常教導我們,學佛的人不要忘記,「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人不怕吃苦,人必須持戒。戒從哪裡做起?一定從《弟子規》做起,千萬不要忽略《弟子規》。《弟子規》的來源,是中國古代每一家的家訓、家規,它擷取的是共同必須要修學的。我們家譜裡面的家規不止這些,後面還有很多,那什麼?那就不是共同的。共同必須要遵守的就這一百一十三樁事情,這一篇裡面總共是講一百一十三樁事,這是戒律的基礎。
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走過許多的地方,接觸到各地學佛的同修們,我們很明白,能理解在家的同學生活在今天的環境,十善業做不到,出家的同學沙彌律儀沒做到。所以佛教衰,為什麼衰?道理在此地。戒律沒有,佛就沒有了;禮沒有,儒就沒有了;善沒有,道就沒有了。佛法修學,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佛教給我們,像讀書一樣,先念小學再念大學,循序而進。我們今天不要小乘,直接入大乘行嗎?放棄小乘直接學大乘,不從我們這開始,唐朝中葉就開始。可是人家小乘放棄,他用儒、用道代替小乘,所以他能成就。我們現在儒也不要,道也不要,小乘也不要,一開頭就是大乘,所以學一輩子沒成就。這個我們細心觀察,太多太多,那怎麼辦?一定要回頭,要補習,要惡補。我們可以不用小乘,我們用儒、道,我們採取儒的《弟子規》,道的《感應篇》,用這兩樣東西代替小乘就可以,認真的學習。有這個基礎再學十善業不難,十善業道是佛門的根基,無論出家、在家都是以這個為根本。釋迦牟尼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這個十善業是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的大根大本。你不從這修怎麼行?根本是用樹木來做比喻,樹木它有根,本就是它的主幹,那是本,它有根、有本它才有枝葉、才有花果。沒有根本怎麼行?沒有根本那個花果,那是花瓶裡面插的。我們現在一般人喜歡欣賞花瓶的,不知道真正去紮根,過失在這個地方。所以一定要從根本去修,儒釋道都要從根本。
在中國過去,確實老祖宗的教學發揮很大的作用,幾千年來每一個朝代都有聖賢出世,在佛門裡面有高僧、有高士,在家的居士有成就的,為什麼?根扎得好。紮根的教育是從小開始,小到什麼時候?剛剛生下來,生下來那一天母親就教他。母親怎麼教?你要知道小孩剛生下來,他眼睛睜開他會看,他耳朵還會聽,他雖然不會說,他已經在看、在聽、在模仿。所以父母在他面前,言談舉止都印在他阿賴耶識裡頭,這樣看了三年,聽了三年,接觸三年,根深蒂固。所以母親在嬰兒面前,不行也得要裝模作樣,在嬰兒面前,不能讓他看到負面的,聽到不善的都不可以。讓小孩看到父母對他父母的孝順,他看見,那就父母對他的祖父母,他看見。他將來長大他就會孝順父母,他是這麼學的,一舉一動他已經模仿到了。所以中國古諺語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三歲扎的根,八十歲不變,這個教育成功。所以人生在世間,真正你的第一任的老師是母親,母親在過去不一定讀書識字,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她很會做人,她很懂得孝順,那是她上一代教的,世世代代要把做人的道理教好,這就是《弟子規》。所以《弟子規》不是念的,不是講的,是做出來給兒女看的。做到什麼?做到老,老也不能夠離開這規矩。你是一個人你就得像人樣子,《弟子規》就是人樣子,標準的人樣子;違背了真的失去人格,在佛法裡講來生就不能得人身。
我們講的引業,引導我們到哪一道去,乃至於滿業統統在裡頭。引導我們到人道來是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你看仁義禮智信,老祖宗講的五常全在《弟子規》裡頭,你細心看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全在裡頭,《弟子規》落實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我們一定要很認真的把它做到,落實到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你是個標準的中國人。現在人講感覺得驕傲錯了,我們要講謙虛,不要驕傲,感到做中國人驕傲這就不好了,那你就裡頭又犯了過失。做人要謙卑,要懂得尊敬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跟別人互助合作,才能造成一個美好的社會。所以頭一個我們要想真能做到,不要怕苦,吃苦是福報,不怕吃苦。一定要持戒,一定要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好,我們有這個基礎,念佛求往生,給諸位說,決定得生,你是極樂世界非常歡迎的人物。
無量壽經菁華 (第十四集)
譬如在佛法裡面,佛菩薩教導我們的是經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可能就知道,現在這個社會仿冒的很多,假東西太多,所以他老早就想到了,到這個時代有假的佛法。所以他在過世之前就對學生說明,佛要過世的時候,阿難尊者向他老人家請教,您老人家在世,我們依你為老師,你要不在世了,我們依靠什麼人?佛沒有指點哪一個人,佛只說了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你要真正成就,不怕吃苦,要守戒律。戒律是佛的行為,戒律從哪來的?世尊日常生活,他的工作就是教學,他是職業老師,處事待人接物把它記錄下來就叫戒律。戒律是佛的行為,經論是佛的智慧。說這麼兩句話。所以學佛要從紮根教育做起。我們今天學佛,學了沒有成就,原因是什麼?我們沒有紮根,就是基礎教育疏忽了。基礎教育是什麼?《十善業道》。幾個人學佛是從十善業開始的?其實十善業還不行,十善業底下還有基礎,那是什麼?小乘。佛在經上說過,「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釋迦牟尼佛否認,你躐等。像念書一樣,一定要從小學、中學、大學,這就對了。小學、中學不念就念大學,沒這個道理的,你決定不能成功的。所以要求你先學小乘。
那我們的《大藏經》經典傳到中國來,小乘經典翻譯得非常完備。南傳是小乘,我們看看巴利文的經典,跟我們中國《大藏經》的四阿含小乘經論,經律論一對比,分量幾乎差不多,將近三千部的經典,巴利文經典比我們只大概多五十部的樣子,你想想看翻譯得多完整。所以中國在隋唐時候,小乘兩個宗,那是基礎,成實宗、俱舍宗,這兩個宗現在沒有了,早就沒有了。唐朝中葉以後,我們祖師大德就放棄了,不學小乘了。不學,那怎麼辦?用儒跟道代替。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就融合,學佛一定要學儒、學道,代替小乘;學道的人,你看道長,他也學佛,他也學儒;念孔子書的人,他也念經,念佛經,他也念道。所以形式上有儒釋道三家,實際上合成一體,實際上分不出來,它都通。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我們應當要曉得。學習,這個指導原則收到很好的效果,你看從唐到現在,這將近八百年當中,成績卓著,出家的高僧,在家居士,高士,成就的人很多,超越印度。到我們現在,這一代問題出來了,小乘不學了,儒跟道也不學了,一下就學大乘,所以學了一輩子依然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因此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在國內、在海外,細心觀察,為什麼在家學佛,《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學佛,《沙彌律儀》做不到?總的綱領,三皈依不但沒有做到,三皈依什麼意思都不懂,正確的意思不懂,原因到底出在哪裡?出在滿清亡國之後,我們把傳統文化的三個根疏忽。雖然疏忽,它這個影響,影響到民國二十年,民國二十年之後逐漸淡薄了,中日戰爭之後,八年抗戰,就完全沒有了,這在文化上來講是無比的損失。所以我們現在不管是學儒、學佛、學道,都沒有辦法跟古人比。不要說太早,跟民國初年的人比就比不上,差距就很大!人家那個時候都有這個基礎,所以無論學哪個他都有成就。
在現今的社會,印光大師,這是佛門的大德,他老人家一生極力提倡的是因果教育。我們當時看到老人家這種作風還不以為然,到現在我們才完全明白他老人家用心良苦。我們得到一個結論,人如果受過倫理道德的教育,他不願意作惡,為什麼?他有羞恥心,禮義廉恥,做不善的事情覺得羞恥,所以他不會作惡,羞於作惡。人要知道因果報應的事實道理,不敢作惡,為什麼?他有報應。所以中國幾千年來,就是這兩種教育維繫到整個社會的安全,幾千年來的長治久安從哪裡來的?得力於這個教育。而佛法的教育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沒有倫理道德、沒有因果,佛法就沒有了。像蓋樓房一樣,第一層是《弟子規》,第二層是《太上感應篇》,第三層是《十善業道》,所以前面兩層沒有,十善業道就做不到,就流於形式。我們終於把這個原因找到,找到之後,極力提倡要扎三個根。三個根紮下去之後,無論學什麼,你學儒,你成聖成賢;你學道,那成神仙;你學佛,你能成佛、成菩薩,都能成功,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視。過去沒學,現在趕緊補習,把這個課程補出來,一樣能成功。扎這三個根需要多少時間?真正肯干,一年就夠了,一年我們就把基礎扎穩了,往後的修學,那這個進步真是一帆風順。
有人問我儒釋道要怎樣才能復興?我在這三個根上加了一句話,三個根是德行,你有這個德行,現在找不到老師,沒人教你,那你還是不行。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典籍全是文言文,現在雖然有人把它翻成白話,翻成白話味道就變了,不是原味。你要真正想成就,你得要嘗到原味才行。原味怎麼?你得學文言文,你不會文言文,你就沒有能力閱讀古聖先賢留下來的經典。文言文怎麼學法?文言文要背誦、要講解。背誦,你找到漢語拼音的,在台灣的注音符號的,沒有問題,你可以讀誦,你先把它背熟,然後再求解,字字句句把它講透。過去李老師告訴我,五十篇,你能夠熟讀五十篇的古文,你就有能力讀誦;換句話說,儒釋道三家的典籍你有閱讀的能力。要用一年的時間,一個星期學一篇,五十個星期五十篇,用一年的工夫,你就有能力閱讀。如果用兩年的工夫,你熟讀一百篇,李老師說,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文言文是《大藏經》的鑰匙,是《四庫全書》的鑰匙,你拿到這把鑰匙,這些典籍就是你的文化財產。如果拿不到這把鑰匙,這個典籍擺在家裡沒用處,你看不懂。所以連三個根,加上文言文一百篇,總共三年,三年時間你就拿到了。
我把這樁事情告訴蔡老師,蔡老師聽了很歡喜,他說他發心學一百篇古文,他要講。我說太好了,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個星期學一篇,指定一篇文章先讓大家讀。讀,不必在一起,個人去讀,要讀到能背。講解,或者用一天、二天的時間,同學們聚集在一起,蔡老師去學習,講給大家聽,一個星期一篇,兩年這個鑰匙大家都拿到了,這是好事情。不能依靠白話文的翻譯,依靠白話文翻譯,你永遠沒有能力自己直接去讀古人的作品。這個對於我們發心學習聖賢典籍是非常非常必要的一個手段,真正想成就,你要用三年功,一年把德行養好,就是一定要落實《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三樣東西不是念的,不是背的,是要做到,真正做到,你就有聖賢的基礎,學習聖賢的條件。
從根本修就比什麽都重要,不能躐等。末法時期真正有把握,決定成就的,就是凈土。我跟章嘉大師三年,是他老人家給我奠定學佛的基礎,這個我非常感激。基礎,現在我跟諸位介紹,就更清楚、更明白了,從什麽地方入門?從《弟子規》,《弟子規》學什麽?學倫理道德、學孝親尊師;然後從《太上感應篇》學因果教育,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再從十善業學佛門的基礎教育,《十善業道》。
這個提倡不是我發明的,不是我有什麽高見,我沒有,這是佛在經典上教導我們,很多人疏忽了,我比較留意一點,所以得一點好處。在哪一部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跟韋提希夫人說的凈業三福。韋提希夫人見到極樂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用他的神力把極樂世界變現在她的面前,讓她親眼看到。她看得歡喜,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怎樣才能往生?世尊教她先修凈業三福,這是基礎教育。
凈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看這一條四句話,裡面講的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我們從根本修。孝養父母是孝道,奉事師長是師道,孝親尊師,你看擺在第一句,《弟子規》裡面就是講孝親尊師;慈心不殺,這是因果,不殺生、不食眾生肉比什麽都重要,《太上感應篇》給你講因果報應;末後一句,修十善業,這是佛門的基礎。我們今天十善業做不到,是因為沒有《弟子規》跟《感應篇》的底子。想到從前,過去這一百年前,無論出家、在家他都能做到,為什麽?因為他們從小就有《弟子規》跟《感應篇》的基礎,所以十善業他就不難。你今天在佛法裡面想成就,你不從第一福認真去學習,你這一輩子就空過,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這肯定的。
有這個基礎,才能向上提升到第二福,第二福講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們想想看,前面這一條是世間法,第二條才是佛法,你才受持三皈。在從前受三皈的條件是第一條修好了,第一福修好了,才有資格去受三皈、去受五戒,才有;現在是什麽?第一條沒有就受三皈五戒,所以三皈五戒是假的,做不到。第二是小乘,由小乘再進入大乘。第三福是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說得好,這三條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個話說得重。三世是什麽?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修行人成佛,都是以這個為基礎,你說這個多重要!念佛求往生也不例外,特別是在往生經裡面講的。我們把這段教訓疏忽,所以雖然學佛學了一輩子,念了一輩子佛,到最後還不能往生,什麽原因?沒有按部就班的學習,錯在這裡。希望各地凈宗學會的同學要特別注意,要認真去理解這段經文,依教奉行,自行化他,你才能成就功德。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asp?id=46073)
無量壽經菁華 (第十四集)
中國自古以來扎的是三個根,二千多年佛教到中國,儒家的根是倫常教育,道家的根是因果教育,佛法的根是十善業道的教育,幾千年來普及社會是這三種教育。 我們學佛的同學要警覺,要救自己從哪裡救?從根救起,從因果教育救起。深信因果,你就把戒持好,就把教學好了。自己得救,你就能救你的家庭;你一家得救,你就能救你的親戚朋友、鄰里鄕黨;最後你功德大,福報大,你救了社會,救了國家,救了世界。從「我」做起,從「我心」做起,要痛下決心,從今之後把所有一切不良的嗜好改正過來。不良的嗜好裡最重要的,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你一天二十四小時幹些什麼?都是不重要的東西。 對自己真正有利益的東西沒有去做,什麼東西最有利益?親近仁者。《弟子規》講的「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仁慈的人在哪裡?經書就是仁慈的人。我們能不能多用一些時間,儘可能的多用時間去親近古聖先賢,讀聖賢的書,那就不一樣!真正能下定決心念上個半年,你會法喜充滿,念上一年,你就會有悟入。一天不能少過四個小時,讀經就是清凈現前;一天能有八個小時最好,那個效果就非常明顯。 從哪裡入門?可以從聽光碟入門。蔡禮旭講的《弟子規》四十個小時,一天聽六個小時,一個星期聽一遍,一個月聽四遍,十個月聽四十遍,至少要十個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真正把聖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一遍、兩遍學沒用處,救不了你自己。一口氣要是你聽十個月,你就得度,學東西要這樣學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天不能少過六個小時。怎麼也要把這個時間抽出來。專心聽,不要有任何人打擾。 《弟子規》聽完四十遍,一遍四十個小時,再聽《感應篇》,聽《十善業道》,都像這個方法。這三樣東西再加一個《了凡四訓》,四樣東西用多少時間?三年完成。三年把什麼東西都放下,除念佛之外,早晚課念一遍《彌陀經》,念阿彌陀佛。紮根這三年下來,根深蒂固,你能不能往生?肯定往生。為什麼?你確實是經典上所說的標準,善男子善女人,你真做到!真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四門東西三年完成。要不從這上做,你就不能紮根,你要想把已死的心再復甦起來,難!不容易。 有了根,然後無論是儒釋道、是佛,或者是其他宗教,你有一種信仰,你能在一部經典上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十年你會開悟。為什麼?一門深入是持戒,長時薰修是在修定。有個五年、六年你得定,七年、八年你就開悟,這一悟問題解決,一悟所有障礙沒有了,全通了。然後你要想博覽全經可以,任何典籍你只要看一遍,意思全部通達。 大家知道惠能大師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他開悟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通,不但佛法通,世間法都通,儒家的典籍、道家的典籍,你向他請教,他沒有絲毫障礙。為什麼?他恢復到清凈心,恢復到平等心,清凈平等裡哪有障礙!我這樣給諸位說,這個時間是十三年,三年紮根,十年不能有大悟也有小悟,那小悟就不得了,就非常管用。不走這條路就無路可走,這條路只有在中國有,在外國找不到。中國人確實得天獨厚,古聖先賢很多,生為中國人多麼幸運,而我們把祖宗的東西丟掉了,真的是罪人。
主持人:我們剛才聽到一開始就是十善。 凈空法師:對,十善。所以十善是佛門不管哪個宗派,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的基礎,最根本的基礎。沒有十善就沒有佛法,所以比什麼都重要。今天為什麼十善做不到?因為《弟子規》沒做到,十善是建立在《弟子規》、《感應篇》的基礎上,好像三層樓一樣,最底下一層《弟子規》,第二層是《感應篇》,第三層是《十善業》。所以儒釋道表面上有,實際上是一體。 主持人:參禪人的基礎也得《弟子規》。 凈空法師:要,為什麼?它做人的基礎,人都沒做好你怎麼能參禪開悟?哪有這個道理? 主持人:那修密就更得是這樣。 凈空法師:對,統統都是依這個基礎。
問:請問專學《華嚴》的同學是否可以專聽《華嚴經》,不必學《弟子規》?
答:不可以,因為你要是專學《華嚴》、專聽《華嚴》,不要學《弟子規》,就好像現在到學校念書,我到某個大學博士班去上課,我小學、幼兒園都沒有念過,初中、大學也沒念過,我就想念博士班,你們想想看能不能成就?就這個道理。
《華嚴》是佛門博士班的課程,清涼大師講《華嚴經》的時候,說《華嚴》的當機,就是教學的對象,有十種人,真正能夠接受的。佛教學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菩薩,這是《華嚴》的當機者。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你聽《華嚴》、學《華嚴》才得受用。
如果不是這樣的根機,就好像念博士班,你一定是碩士班畢業的,你才有能力進入這個講堂。
而《弟子規》是幼兒園的課程,就是我連幼兒園的課程資格都沒有,我就想來學博士班,這不是天大的笑話?這個要懂。
所以諸位,佛法裡頭,不管你學哪一宗學哪個法門,你要記住佛在《佛藏經》裡面所說的。《佛藏經》不是《大藏經》,是一部經的名字,叫《佛藏經》。
《佛藏經》裡面佛曾經說到,「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是他的學生。你要是他的學生,一定要聽他的教誨,按部就班,學不能夠躐等的,一定從小乘學到大乘。
《華嚴》是一乘,還在大乘之上,所以一定要從基礎學起。
小乘裡面,佛教傳到中國來,確實小乘經翻的最完整,因為它的分量不多,幾乎全部到中國來。大乘的分量多,來到中國的並不是很多。中國翻譯的,在現在我們《大藏經》裡面阿含部,這有四個大單元,「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增一阿含」。這個四大單元,如果算經的部數來講,大概差不多有三千多部經典,這是基礎。現在南傳佛教,巴利文的經典是小乘。
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大乘是你學不到的。不但你不能夠契入,理解都有困難。
所以中國在隋唐時候,這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宗派都是在那個時候成立的,小乘有兩個宗,成實宗、俱舍宗是小乘。可是這兩個宗派到唐朝中葉就衰了,大概宋以後就沒有了,所以中國人現在根本不知道有這兩個宗派,只曉得大乘八個宗。
中國佛教是怎麼學法?中國佛教不用小乘做基礎,用儒跟道做基礎,就是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儒、道是我們中國本土的學術,我們學起來更方便,而儒、道的修持、境界不亞於小乘。
所以我們要懂得,至少最近這一千兩百多年以來,中國各個宗派的高僧大德輩出,他們都是以儒、道做基礎,才進入大乘。不論是在家學佛,或者出家學佛,沒有不念過儒家書的。像《四書五經》、《十三經》,道教的《老子》、《莊子》,他都是下過功夫的。
所以這樣入佛的,這沒有問題,學大乘沒有問題。
現在到我們這一代,問題出來了,小乘不學,儒也不學,道也不學,就要學大乘,所以學了這麼多年,一個人才也出不來。
早年間,在台灣弘法這些老法師,諦閑老和尚的學生有好幾位,倓虛法師在這兒住了很久,定西法師;民國初年,像太虛法師,在中國大陸上,大家知道的圓瑛法師,禪宗的虛雲老和尚,統統都有儒跟道的底子,沒有一個不是的,所以他才有一點成就——你沒有這個基礎,怎麼能成就?
可是後一代就麻煩,我們這一代,在我們這一代,香港也還有不少位,倓老法師的學生,我認識就很多。如果不是在儒、道上奠定基礎,都很難有成就。所以《佛藏經》上這句話,我們不能不重視。
今天我對於學佛,我是非常堅持、肯定,一定要學《弟子規》。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不能百分之百的落實,那你這一生學佛很不容易成就。你的時間、精力都白費,非常可惜。
真正勇猛精進的人,這三樣東西頂多兩年,基礎就打下去。如果勇猛精進的話,一年就成功,你的根就紮下去,為什麼不幹?
我們在廬江建的文化中心,現在培養的師資是儒家的。我們要求他學弟子規,時間多長?兩個月,兩個月要把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我們招了一批老師,就是專門來教導儒家學說的師資,從哪裡下手?從弟子規下手。
我們所招收的對象是幼兒園的老師、小學老師、初中老師,我們以這個為對象,他們都有教學的經驗。我們也是用考試的方法,報名的有三百多人,我們用網路報名。三百多人我們在裡面把他淘汰,然後保留六十個人;六十個人面試,一個一個見面來談話,面試,把我們的理想、願望告訴他。如果他很贊成,我們志同道合,我們就願意,希望你來參加,告訴你弟子規要百分之百落實。
所以這六十個人面談之後,淘汰三十個,就是錄取三十個人。三十個人,他們把學校工作辭掉,到我們中心參加培訓,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兩個月落實弟子規。然後讓他們去教,去教湯池鎮居住在這個鎮上的居民,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到每一個村去教,到每一個家庭裡面去教,很辛苦!
他們在中心學習,每一天是十一個小時到十二個小時學習,還要出去教,真的是拚命。可是兩個月教下來之後,這個小鎮的風氣改變了,人民的素質提升了,真正能夠做到和睦相處,誠敬對待。
小鎮裡面在過去,夫妻吵架,婆媳不和,鄰居相爭,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一天都有好多起。現在接受兩個月教導之後,沒有了,夫妻吵架沒有了,能和睦相處,婆媳可以相處,鄰居沒有爭執,小孩懂得孝順父母,商店裡面沒有竊盜,人民都知道應當對人要真誠,要客氣、要恭敬,整個風氣轉變了。
我們原先以為總要教半年以上才能看到成就,沒想到兩個月就看到。
老師也非常歡喜,雖然很辛苦,但是覺得很有成就感。所以現在這個小鎮在國內也很出名。
我聽說最近有七、八百人到那裡去參觀,周邊的很多省縣這些負責教育的領導,很多學校的校長、老師,還有些家長都到那裡參觀。
我們希望用這個點做為一個樣板,然後逐漸來推動到一個縣、到一個省,到全國、到全世界,就胡主席所講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就可以落實。這兩句話不是空洞的口號——是可以落實的。
所以弟子規比什麼都重要!
弟子規要是做不到,你怎麼能學《華嚴》?聽聽可以,做不到!這一定要懂。
真正修行要從基本上下功夫,從根本上要求自己。
(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九)
文字資料http://www.amtb.tw/21/21-326-01.xml
儒跟佛道的關係,從唐朝時以來非常密切,大乘佛教是用儒跟道作為基礎,代替小乘。所以我們今天戒律裡面,除了沙彌律儀跟十善業道,我們學弟子規,我們學感應篇,這個都是基本的戒律,這個學會了,才是佛經上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這個都沒有,那個麻煩就大了。為什麼呢?自己做錯事情不知道。這個麻煩很大。自己將來墮了阿鼻地獄,還不知道怎麼墮下去的。我這一生念佛,一生吃齋,一生都是做的佛法事業了,結果墮阿鼻地獄。什麼原因?沒人教你。 所以我們同學,特別是我們在此地共同弘護佛法的這些人,真的我們都是兄弟姐妹,真正想把事情做好,弟子規必須天天聽,你就聽蔡禮旭講的,你不能一天不聽,每天聽的至少要用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聽感應篇,聽十善業道。感應篇、十善業道,我都講過。大經大論都不要搞,彌陀經、無量壽經都不要聽,為什麼?得不到用處,你沒有根。你先紮根。根扎穩了,然後再聽,決定得受用。希望有一年到兩年的時間紮根。我根沒有紮好的時候,我不換題目,我就學這三樣東西。如果三樣東西學好了,再提升,把沙彌律儀也好好學學。沒有這三個基礎,沙彌律儀講不好。 我找悟全法師講沙彌律儀,那個光碟我聽了二片,不滿意。我告訴他,這個不行,原因是前面三個基礎沒有。也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三個沒有做到。所以他講不出味道出來。這個例子擺在面前。我聽說他講了多少遍,我以為講得不錯了。所以我叫他從頭學起。你真正要把這個沙彌律儀講好,你前頭這三個沒有,後頭這個你決定講不好。這個象爬樓梯一樣,弟子規是第一層,感應篇是第二層,十善業是第三層,沙彌律儀是第四層。你第一層都沒爬上去,你怎麼能爬到第四層? 所以我們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真正要成就德行,要做一個很好弘護的佛弟子,真正在佛法裡頭做出貢獻,把佛法從我們興旺起來,這四個根太重要了。沒有這四個根,全是假的。我們如果不從這四個根上紮根,這個道場時間不會久。為什麼?沒有佛菩薩護持。這個要知道。如果希望這個道場長期能在香港立足,弘法利生,那就要紮根。你要不紮根,這個道場會消失。我們看哪個地方有緣,哪個地方去。什麼是緣?哪個地方有這四個根,我們到哪個地方去。看大家好好認真努力,請我的人很多。我看他扎的根,扎的根要跟香港差不多,不要去。如果真的比香港殊勝,我不去,我對不起佛陀,我對不起佛教,這不是人情,不是說,我跟你有感情,那不可以的。人情是煩惱。要懂得。 所以,邪正在四依法裡面,你就曉得,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後頭還有一句,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識是感情,你要理智作主,你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你決定就做錯。要依理智,現在人講是理智,佛法是智慧,不能用感情。平常處事待人接物,都要理智,一感情用事就完了,感情用事沒有不墮落的。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從來沒有一個是感情用事。這個四依法一定要遵守。我們明天把它寫出來,放在我們公告欄裡面大家看。四依法。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如果貪圖享受,沒有不墮落的,享受,我又沒害人啊。是的,你給佛門做了一個壞的榜樣,罪過是破壞佛教形象,不能這樣做法。這個風氣不好,從我們自己本身去改。
弟子規」與「十善業道」的關係 《弟子規》就是中國自古以來優良的傳統家教集大成,這本書好!編這本書的指導原則,就是孔夫子的一句教訓,「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以這句話做綱領。這篇文雖然不長,講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學文,言簡意賅,這是一生都不能離開的。佛法裡的根本就是《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講不殺生,不殺生是屬於汎愛眾。你愛他,就不會傷害他;人要愛,動物要愛,植物要愛,一切萬事萬物都要愛。還有殺生的念頭、行為,汎愛眾就沒有做到。所以,弟子規是十善業道的落實,十善業道是弟子規的綱領。這兩者去一比照、一核對,完全相同。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五卷)
弟子規帶給你一生幸福美滿凡夫也懂得行善積德,但是不能歸體,這叫修善,是善德,不叫功德。善德的果報是人天,感得人天福報。如果他叄業造作能歸體,這是功德。功德能了生死出叄界,功德能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不一樣。所以,這一字之差,我們不能不知。 四德有四種,是隨緣妙行、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這四德一展開是萬德,佛家常講萬德萬能,萬德萬能歸納就是這四大類,四大類展開就是無量無邊的德行。這就是攝用歸體,體就是這四德。這四德我們要怎麼做法?從《弟子規》入門,《弟子規》給我們總結了一百一十叄樁事,這一百一十叄樁事情你全都做到了,你的根就紮下去了。在現前這個社會,這個根就能帶給你一生的幸福美滿,一點都不假。這一百一十叄條,條條都是活的,只要你真正去做,你自然就有悟處,你就曉得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自然就合規矩,合規矩就是威儀有則。無論在什麼境況之下,佛家講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都能運用得非常如法。你真正能做到,外面的態度柔和,裡面的心地真誠,真誠心柔和態度,沒有一樣事情不圓滿成就的。文摘恭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七十四集)
問:第二,道場念佛堂內大眾常年佛七,在念佛中間隔聽經,應該是專聽師父上人講的凈土經論,還是先以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和《弟子規》聽起?
答:佛法裡頭有兩種人,第一種是上智與下愚,他們可以不必聽經。上智,所謂是一聞千悟,他一句話、二句話就明白了;下愚,你怎麼講,他也聽不懂,但是他有個好處,老實!你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他就一生念到底,他真正可以做到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
我們看《凈土聖賢錄》、看《往生傳》,裡面確實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甚至於到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屬於下愚。時間,多少時間?三年,真的往生。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不生病,真成功!
所以老實比什麼都可貴,老實人難。
那絕大多數,百分之九十九,上不上,下不下,叫中根人,中根人是最難調的。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就是為中根人。為上根人不必,像惠能大師上上根人,一堂課,頂多個把小時就解決了,他就成佛。下下根人你教他,頂多三年他念佛,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
所以中根難!他煩惱習氣深重,意見很多,所以佛才四十九年為這些人講經說法。
那既然是中根,一定要循規蹈矩,你得聽話。循規蹈矩怎麼樣做?一定要持戒。給我們講了三個原則,持戒,修定,開悟。我們今天想學教,對經教很有興趣,對戒律沒有興趣,不想學戒,那就沒有法子,佛也無可奈何。你要想成就,你到哪一生,你真正喜歡持戒,你那一生就會有成就;你要疏忽戒律,你那一生不能成就,還是阿賴耶識裡面種點善根,結個法緣,這要懂。
那要持戒?佛教我們「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小乘是從人天講起,就是說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作佛?佛是人中最完美的人,沒有一絲毫缺陷的人。
這使我們就想到,在中國祖師大德們,唐朝中葉以後捨棄了小乘,用儒跟道代替。所以儒釋道的關係是一家,儒釋道關係非常密切。我們學佛要扎儒的根,儒是講人倫,做人;你人都做不好,你就不能作佛。道是講成仙,也要先做人,人做不好,怎麼能做仙?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儒是做人的根,第一個根。
所以同學們要認真把《弟子規》做好,別人做不做,與我不相干,我要要求別人做,錯了,為什麼?那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要要求自己做,對別人客氣,對自己不能客氣。《弟子規》做到了,《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我父母沒在,那別人叫我,我就可以慢吞吞,愛理不理?不是,他是舉例子,對待一切眾生要像對待父母一樣。我如何孝敬父母,我就如何孝敬一切眾生。這在大乘佛法裡頭有,《菩薩戒經》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們把一切男子女人都看作自己的父母,我們那個孝心才能做得出來。
孝是一切法的根基,根本的根本,是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孝敬達到極處是在佛法,佛法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看到一個蒼蠅,看到一個螞蟻,看到蚊蟲,也像看自己的父母沒有兩樣。誰做得到?給諸位說,須陀洹做到了。須陀洹是剛剛入門,小乘初果。在大乘初信位的菩薩,《華嚴經》講十信,初信位的菩薩做到。那我們做不到,做不到沒有到初信,也就是華嚴的門沒有入進去,十信是華嚴小學,十住是華嚴大學。
這些經教我們不讀不學,怎麼會知道?然後你就回頭想想看,你說學佛多難?什麼人能有這樣的恭敬心?這種恭敬心,跟諸位說,是性德。你要是覺悟了,你就是這樣做法,你跟諸佛沒有一樣是有差距的,完全相同,自性的流露。為什麼?所有一切有情無情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彌陀,自性菩薩,自性眾生。眾生裡頭蚊蟲螞蟻,自性螞蟻,自性蚊蟲,跟自性彌陀、自性觀音是平等的,一點差距都沒有。
我們不是這麼多年在教下的薰習,不懂!我們講給初學人聽,他們聽得怪怪的,他也不能接受,「哪有這種事情?這是胡說八道。蜎飛蠕動怎麼可以跟我父母相比?怎麼可以跟佛菩薩相比?」他說我們胡說八道。幸好這話是佛說的,不是我們說的,我們說不出來。我們通過這麼多年的薰習,終於對佛陀這些話聽明白了,相信了,不懷疑,也認真學習。我們現在看到蒼蠅,看到小蟲,我們會合掌,小菩薩!決定不會去傷害它。我洗澡在浴缸裡面放水,看到浴缸里有小蟲,我就不敢放水,先一定合掌跟它溝通:小菩薩!現在我要用這個浴缸,請你離開。它走了,我們才能放水,不可以傷害它,那個小蟲比蚊蟲還小。
所以我們從小沒有紮根,現在紮根是必要的,可以同時下手。每天我們用一半的時間做這紮根的教育,學這些,一半的時間,我們來聽經、來念佛。
要特別重視紮根教育,紮根,我們是四個根,出家的同學,《弟子規》決定不能疏忽,要知道沒有《弟子規》,你一生的努力最後都等於零。要想成就,這個根是第一重要,千萬不能夠疏忽。
有這個根才有佛法,沒有這個根,不但佛法都沒有,人天法也沒有。
《弟子規》是人道,《感應篇》是天道,道家講成神仙,上品是天仙,十善業是佛道,《沙彌律儀》是僧道。
真正想把道場興旺起來,你不扎這四個根,你做不到。這四個根扎到了,你的道場自自然然興起來,不要你操一點心。為什麼?護法神幫你興起來,護法神是護法道,他不是護的人。你人有道,他就護你,你人沒有道,他不護你。
這個道理要懂。一切隨緣,決定不可以攀緣,攀緣造業,造得很重。隨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成就功德。如果還有分別,還有執著是福德。
問:這第一個問題,師父現在全力推行《弟子規》,道場共修也將讀《弟子規》作為共修科目之一。但有同修提出,師父曾經開示過,年齡大的人可以不讀《弟子規》,只要一心念佛就好,因道場大部分都是老菩薩,請問是否還要在共修時統一讀誦?答:你問得很好。如果真正做到一心念佛,做到「一心」,《弟子規》圓滿了。你們想想對不對?「一心」,就是沒有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弟子規》就圓滿了!那還要念《弟子規》?不要了。為什麼?你已經修學圓滿了。所以,「一心」是比什麼都重要!現在問題在哪裡?就是沒有辦法「一心」!我們現在怎麼念佛?亂心念佛!亂心念佛,這《弟子規》就能夠幫助我們達到一心。一心念佛,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出來的是圓圓滿滿的《弟子規》,這個道理要懂!所以這個念佛,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們,「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夠往生的,兩、三個人而已」。什麼原因?沒有做到一心。今天,我們在佛門裡面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不能成就,什麼原因?沒有做到一心。這個一心,就是《三字經》上講的「貴以專」。我們不專心,我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不專:不專,《弟子規》可以幫助我們走向專心、走向一心。你就曉得,這個東西很重要!年歲大的可以不必去背。每天,真的因為它不多,分量不多,它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可以把它放在我們早晚課。我們早晚課所讀誦的經典加上《弟子規》,早晚功課,經典念完之後,把《弟子規》念一遍,這個時間並不長。早晨提醒,晚上反省,要認真去做、去落實,這樣就好。年輕人應該要背得很熟,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那個《弟子規》就能夠冒出來,就能幫助你修正你的念頭,修正你的行為,這叫修行!幫助我們修行。又何況《弟子規》字字句句與佛法的經典都相應,決定沒有衝突。也就是佛法這些經典,譬如說,我們講的《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統統都落實在《弟子規》上。沒有《弟子規》,十善業道是空的,你不知道怎麼個做法。 (以上問答 摘錄於凈空法師: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做好人是自己的本分——從落實《弟子規》做起 (附學佛答問)
問:第二十九題,他說末學常聽老法師說,小乘在中國的兩大宗派,成實宗與俱舍宗的式微乃至完全消失,是因為儒家思想能取而代之。請問,成實與俱舍宗是出世間法,《弟子規》是世間法,成就是在人天乘。依止成實宗與俱舍宗能成阿羅漢,但末學還沒有找到依止《弟子規》而能成阿羅漢的例子。請老法師開示。
答:這個不是說《弟子規》代替了小乘,你要這樣講法,那就錯了。
但是佛法裡面的五乘佛法,講五乘就有人乘、天乘,範圍就擴大了,能夠包含世間許多聖賢東西都包括在其中。你如果不願意學,不要毀謗,這就好。你願意學,走這個路,走這條路走成功的人很多。
中國出家一些祖師大德,哪個沒有儒的基礎?儒並不是只講一個《弟子規》,就正如佛法講整個佛法不能就講五戒,這個道理要懂。但是五戒是佛法的根基,《弟子規》是儒家大聖大賢的根本,學從哪裡開始?從這兒開始。
這個裡面的義理很深,千萬不能誤會,誤會那你自己會造嚴重的罪業,為什麼?你障礙自己沒有關係,你會影響別人。影響別人,讓許多人在這一生當中把這個緣分失掉了,這叫斷一切眾生慧命,斷眾生慧命比殺眾生的罪重。你殺他,他一投胎他又再來了;但是聞法的機會難得,這一生聞不到,來生再得人身,他又沒有機會聞到,可能一耽誤是很多世,這個責任你要負。
所以我們絕不毀謗聖賢,沒有搞清楚不敢講話。不用《弟子規》可以,用小乘經,小乘經很多,要很長的時間去學。小乘經如果說是十年、二十年能做基礎,把基礎才打好,但是你用儒家只要一年,你這個基礎就可以打好了,你就可以契入大乘。
各人根性不相同,各人愛好不相同,就是愛欲不相同,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佛菩薩教導我們的。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九十九)(共一集)
推薦閱讀:
※[新浪網] 從《山楂樹之戀》看現代人的貧窮與富有
※12張毫不留情揭露出社會怪象的插畫,只要是現代人都會被戳到淚
※《晉如說儒》第七講之五:現代人為何不幸福?
※溝通人生:現代人際交往藝術
※《易經》對現代人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