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反對經濟制裁日本
(2012-09-26 22:51:44)
轉載▼
標籤: 徐靜波釣魚島經濟制裁雜談 | 分類: 理不盡中日關係 |
接到鳳凰衛視的邀請,一早坐飛機趕往北京錄製「一虎一席談」節目,談的還是釣魚島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湖南衛視和深圳衛視做嘉賓時,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中國反彈日本,不能捆綁經濟」,也就是說,我是反對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 領土問題是國家大義,涉及民族尊嚴,一點不可馬虎。但是,有沒有必要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並通過經濟制裁來逼迫日本政府「投降」,這一點,應該予以冷靜考慮,因為我們必須權衡得失。
我反覆強調一點,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日本也是中國最大的單體國貿易夥伴,日本也是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國。兩個最大的生意夥伴打架,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 中國國內有一種觀點,認為日本對於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達到了40%,而中國對於日本市場的依賴度,還只有20%不到。因此中國完全可以打壓日本經濟,直至它求饒為止。我不知道這一個數據是從哪裡得出的。我看了中國和日本官方的統計數據,2011年,中國對日貿易額在中國國際貿易中的比例,已經從2002年的16%,減少到2011年的9%。相反的,日本對中貿易額在日本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例,已經上升到20.6%。從上述數據中,確實可以看出,中日對雙方市場的依賴比例有「一倍之差」。但是,這不應該成為,我們可以打壓日本經濟的根據。我們不得不看到中日經濟的另一個方面,那就是中國對於日本市場的「隱性依賴度」。日本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半導體和各類電子產品,以及製造高尖端產品的精密機械。換言之,支撐中國這一「世界工廠」的基礎材料,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日本。阻止日本產品的進口,也就意味著,我們自己在減少出口貿易額,讓本來已經滑坡的中國出口貿易雪上加霜。
在中國民眾的示威遊行中,日本優衣庫在湖南長沙市的第一號店被迫關門。
其實,優衣庫的絕大多數服裝是中國生產的,解決了中國不少人的就業。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的所謂「日本產品」,大都是中日合資產品。譬如汽車,我請中國社科院的經濟學家算了一筆賬,砸一輛豐田汽車,中國損失多少?日本損失多少?他說:「中國損失60%,日本損失40%」。廣州有一個很牛的國企,叫「廣汽集團」,它的主要盈利點來自於兩家合資企業,一家是「廣汽豐田」,一家是「廣汽本田」。把豐田車和本田車砸完了,「廣汽集團」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我們必須明白一點,對於日本實行經濟制裁,也意味著,同時在打壓中國自己的經濟。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風靡世界的美國蘋果公司的iPhone5手機,其核心零部件來自於日本,佔到整台手機零部件總數的37%。手機是在中國組裝的,作為「中國製造產品」,再從中國出口到世界各國。卡死了日本核心零部件的進口,結果會是怎樣呢?富士康工人失業甚至鬧事,中國地方政府伸手買「維穩單子」,而中國出口額因此減少,蘋果公司將生產基地從中國撤離,富士康遷往東南亞。
在吸引外資方面,中國一直不願意過多談及日本其實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國。這些年來,日本企業在中國投資了600多億美金,建設了4萬餘個投資項目,而且都是實打實的投資,不像一些中資企業到太平洋島國或香港轉一圈,換一身洋裝回來的「假洋鬼子」。 就看今年上半年,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今年1-8月份,海外對華投資減少了3.4%,而日本對中國投資卻增加了19%,處於「一枝獨秀」的境地。在地價高騰,勞動力成本年年攀升的背景下,日本企業還能對中國保持高的投資熱情,如果我是商務部長的話,要給日本送一面錦旗。 如果我們在心底里,還是不希望日本大幅減少對華投資,不希望日本企業從中國大幅撤資的話,那我們還應該了解一個教訓。 2005年,為了抗議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各地也發生了反日大遊行,這一場反日大遊行的結果,是日系汽車一輛都沒有被砸,日本企業一家也沒有遭受襲擊,只是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被扔了不少的雞蛋,被砸壞了幾扇玻璃。 就這麼一個結果,日本企業一夜之間醒悟到一點:「原來對中國的投資,除了經濟風險之外,還有政治風險」。從此以後,日本企業開始向東南亞和印度轉移,他們覺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好不容易,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中日關係有了些理順,日本企業在遭遇去年的大地震之後,又開始加大對中國的投資,結果今年遇到了比2005年更為激烈的反日示威。示威遊行表達中國人民的憤怒心聲,我認為很有必要,堅決支持。但是公然打砸日資百貨公司和超市,放火焚燒日資專賣店,打砸日系汽車,尤其是中國的公安警察對於這一種打砸行為採取了袖手旁觀,令日本企業和日本社會大感失望。
我前幾天在深圳,採訪了幾家日資企業,也聽取了這些日資企業負責人的情況介紹。他們最感到不滿的是,中國的海關開始對來自日本的進口貨物施行了比平時更為嚴格的抽查措施,同時延緩了這些貨物的過關時間。雖然中國海關有關部門否認有故意刁難日本企業的做法,但是事實上,平時一天可以過關的貨物,現在至少需要3天。 日資企業的幾位負責人對我說,日本企業的產業鏈,基本上實施的是「零庫存」模式,需要多少進口多少,一般最多的只有一個星期的存貨。如果海關受阻,勢必影響在中國的日資企業的生產。 我們還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一點,日本經濟已經保持了20多年的低速甚至是負增長,日本社會制度與民眾心態,已經能夠適應這一種低速增長。但是,中國GDP的增長率如果下滑到5%,或者4%,那麼中國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將是巨大的,這不是「勒緊褲帶」可以解決的問題。在當今的中國,是經受不起低速增長的。 所以,我還是相信鄧小平先生留下的一句遺訓:「韜光養晦」,中國還沒有到可以與日本那樣世界主要經濟體實行經濟對抗的時候。如果今天因為政治原因,我們制裁了日本經濟,制裁了日本企業,那麼,在中國的所有外資企業都會想到,有一天,我們也可能會遭受同樣的命運。
我是很擔憂,如果一定要對日本經濟實行制裁的話,那麼中日之間會進入一個「政冷經逃」的時代。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中國應該保持對日本政府的外交與政治層面的高壓,但不應該捆綁經濟,因為捆綁經濟,會傷及一大批對中國經濟充滿期待的日本企業和日本普通民眾的利益,激化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反感,讓日本的右翼保守勢力尋找到更大的民意支持,造成兩國更多的對抗,由「戰略互惠關係」變為「戰略互損關係」。 我想,近10年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濟先行,政治後續」的有效做法,也適用於當前的中日關係。 今夜錄製「一虎一席談」,有嘉賓主張立即對日本實施動武,武力奪回釣魚島。這一主張贏得了不少的掌聲。但是,我認為:「中國需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不應該被一個釣魚島牽制太多的精力。領土問題和歷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等待時間,需要等待雙方力量的變化。只要我們表明堅定立場,保持適當的外交與政治的高壓,在一定時期一定的環境下,這個問題一定會得到滿意解決。」聽了我的這一觀點,節目參與者席上舉起了不少的「反對」牌。看來,我是少數派。
近期我出演的有關釣魚島問題的電視節目,供各位參考:
1,湖南衛視《認清危險的右翼 解讀真實的日本》鏈接 http://www.imgo.tv/clip-201209-51-2510-326860-338547.shtml
2,深圳衛視《決勝制高點》鏈接 http://www.s1979.com/m/zhengdangjiemu/2012/0925/545066.html
(更多日本消息請參閱「日本新聞網」 http://www.ribenxinwen.com )
推薦閱讀:
※台灣第一美女胡因夢:李敖是最令我感恩的男人
※於建嶸:底層社會的政治邏輯
※我作為一個子女和普通人的心聲:這個教育和社會的錯誤(1當今社會為何機械性)
※社會團體篇
※古代社會盛行的「乾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