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注唐詩 2
偶注唐詩
陳鵬舉
卷七 五言絕句
1、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註:鹿柴是輞川一景。輞川在終南山下,王維得到宋之問的別墅,就住在了那裡。輞川,是王維在塵世可以找到的最後的家園,他的寂靜的心的最後家園。上一聯,透露出王維時時感覺身在紅塵的情境。下一聯,寫出一種寂寞和幽靜的狀態。這是天地的狀態,也是王維獨獨沉浸的狀態。王維用畫畫的手法寫詩,在更多的時候,是因為這詩沒法畫出來。這首詩的音律也奇特。「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一句對第四句,第二句對第三句,全詩音色清越。王維精通音律,這麼個寫法,應該是有意的。2、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註:竹里館也是輞川一景。王維寫他一個人的動靜,差不多是在寫日記。王維的時候,月亮是夜晚最偉大的光亮。只有它,在深深的夜,靜靜地來臨,照亮深深的竹林,照亮一個人的寂寞的彈唱。王維四十歲的時候,就住在輞川了。他的妻子去世了,他也沒有孩子。還出入廟堂,可這輞川的夜晚,是他更明白的生活。月亮總是把輞川的夜晚,照成白晝。3、王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註:送別詩大抵寫在送別的時候,寫給送別的人。這首詩卻是寫在送別之後,寫給了自己。上一聯,王維流露了一個茫然的背影。「山中」和「日暮」,王維在輞川停留的心情,已見蒼老。下一聯,是王維的自問。當時的路途是用舟馬,甚至是用腳板去丈量的。走遠了,要回來,就是雙倍的生命開支。走的原因,就王維的朋友來說,更多是因為功名。功名的路途,可能更沒了歸期。「年年綠」有作「明年綠」的,含有了年輕得多的心情。而「年年綠」和「歸不歸」在了一起,是王維感覺「歸」的可能性不大了。4、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註:這是王維的名作。寫人的一種思念,人對美好的人、美好的情誼的思念。王維寫出了這種思念的溫暖、圓潤和美滿的感覺。王維是用畫筆寫出這種感覺的。紅豆的姿態,每個讀她的人,都在心裡留下了。這裡的一個「春」字,有作「秋」的。內心蕭條的王維可能會用「秋」字。不過這麼個大詩人,他的心裡一定藏著愛,所以「春」字是人間的一個大情懷。春是不可阻擋的。人間所有的美好,還有痛苦,其實都是值得去思念的。5、王維《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註:一個浪跡他鄉的人,遇見了同鄉,開口問的是,自己家裡的寒梅是不是開花了,可見歲暮不歸的人,心是寒冷的。他想像里的妻子,還像花一樣燦爛,可內心一定也很寒冷,就像寒梅。這首詩原題有三首,這是第二首。前一首是「家在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後一首是「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愁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這三首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王維的一個思維過程。故事總有個結尾,思維總有了漸進的過程,未免拖累了詩的精力。單看第二首,就精彩了。上一聯破空而來,後一聯驀然而止,內中的心意,只有心去溝通了。6、裴迪《送崔九》--------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註:裴迪是王維在輞川的密友。他是很喜歡隱居生活的。崔九是王維的內弟崔興宗,那時也在輞川。輞川在終南山麓,終南山就在長安城外,天子腳下。當時有人以在終南山隱居為由,讓自己隱士的名聲,傳到天子那裡,然後入朝做官,這叫做「終南捷徑」。這首詩,字面是講山水留人,和對桃源的嚮往,其實是講一種格調,是在終南山的另一種人的人生審美。7、祖詠《終南望余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註:這首詩據傳是應試詩。按說應該是律詩,祖詠寫了這四句就交卷了,理由是意思到了。絕句又名截句,是從律詩截出的意思。終南山在長安城南,「陰嶺」,也就是北坡,正對著長安城。祖詠的文字,就像中國畫山的皴法,樹的勾勒,和墨色、留白,描寫雪停了之後,北坡和白雲相連的余雪,山林的素裹銀裝。第四句,是終南余雪的最後奔赴:周天寒氣,浸透了整個長安城。就律詩而言,第二聯得有全詩必要的大動靜。祖詠在這裡做到了。可這裡的動靜太大,難以為繼了,也就是絕句脫胎的時候了。祖詠有這種生命的感覺,看出了絕句和律詩的分野,他是個不凡的詩人。也因為這首詩,他至今留名。
8、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註:這首詩說的是客愁,其實就是鄉愁。前一聯說的是這一夜,船停泊在了建德的水面上,忽然心中新添了鄉愁。後一聯,是這一番鄉愁的來由。孟浩然是襄陽人,他的鄉愁,註定是帶水的鄉愁。後一聯寫的是他在生命中再熟悉不過的水天之間。「低」和「近」兩個字,歷來被認為是詩眼,又歷來無法直覺它們的閃耀。這兩個字是那麼不動聲色,和天、和樹、和水、和月,一樣自然地生成和來臨。這「低」,在詩里是天的姿態,這「近」,是月的踴躍。其實,天和月都沒改變,只是孟浩然在這一刻,感到了眼的
9、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註:寥寥二十字,讓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前一聯寫聽到鳥叫,才知道已經是早上了。後一聯,是忽然想到,昨晚是在風雨聲里睡下的,整整一夜了,還不知多少春花被摧落了去。不管經歷過什麼,來在了花鳥之間,人心都會出落得很純粹,更何況在一個被風雨洗過的清晨。孟浩然竟然還能把這樣的詩,寫得像花鳥和清晨一樣清新流轉。他把詩的內心勘破了。再過一千年,這首詩也是好詩。10、李白《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註:這首詩是最本真的唐詩。這首詩讓一代代的中國人,從孩提時代就認識了唐詩,認識了李白。這首詩寫的是中國人的鄉思。鄉思和鄉愁不同。鄉思的底色是溫暖的、寧靜的。鄉愁是一部分人的心情,而鄉思是所有人的心情。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故鄉。故鄉是什麼?故鄉是來處,是出處,是原來的狀態。故鄉是一口井,是母親,還是永遠在心上的夢,永遠在頭上的明月。「床」是井沿的意思,「月光」在中國古代總像鋪滿大地的秋霜。說是「疑是」,是說今晚的心被月光驚動了。這首詩又名「靜夜思」,原是樂府的歌名,寫了沒譜曲,就是絕句了。人生有白天有晚上,白天是外表的時光,晚上是內心的光陰。所以靜夜思,所以有鄉思。鄉思沒有悲傷,鄉思是一種莊嚴感和寂寞感,李白寫出了這種感覺。這首詩的景象、氣量、目光和心跳,永遠屬於每個中國人。這首詩首句一作「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一作「舉頭望山月」。11、李白《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註:這首是宮詞。「卷珠簾」、「顰蛾眉」,「淚痕濕」,女子由盼望到失望到生恨的心跡,在李白筆下,產生了美麗的姿態和情形。末一句好得出奇。恨是被積蓄了起來,可誰是該恨的人呢?有說是:故意設問,其實很明了。大概不是。她怎麼會明白,盼望是這麼艱難。也不敢去弄明白,為什麼會失望。也因此,她不能明白,應該是恨對方,還是恨自己?兩者由她選擇的話,她是更可能選擇恨她自己的。因為「不知」,這首詩,美麗起來了。也因為「不知」,這首詩,稱得上是李白的詩。12、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註:這首詩寫在夔州。夔州的永安宮前,有諸葛亮排布的石頭陣,就是名留青史的八陣圖。這首詩末句,歷來說法多樣。蘇東坡說是因蜀失策吞吳而恨,還有說是因沒能阻止劉備伐吳而恨,說是因不能吞吳而恨,說是因沒用上八陣圖就已喪師而恨。這些說法可能都想多了。詩的形象總是大于思維,可詩的指向其實都很精確。這首詩的前一聯,十個字像精兵列隊,說的是諸葛亮的功名和威名。這首詩題目是「八陣圖」,自然是主講諸葛亮的威名的。八陣圖,威名顯赫,本意只是防吳。戰爭既然挑起,沒用上八陣圖就已喪師,當然是遺恨。相傳陸遜曾進了八陣圖,後來被諸葛亮的丈人指引逃出,這大概也可以成立作為詩人杜甫的遺恨。這首詩是五律下半首的形式。杜甫的絕句,大抵是這麼個做法。13、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註:王之渙是盛唐的大詩人。他的詩像他人一樣,可以包容天地。這首詩,說人的境界。因為說得深入人心,每個識字的中國人大概都能背誦了。鸛雀樓舊址在現在的山西永濟。後來被河水沖沒。鸛雀樓有三層,面對中條山,腳下是黃河。這首詩兩聯對仗天然,沒有人力的痕迹。前一聯從中條山、黃河下筆。面對的中條山,消溶了太陽,可見相距很遠。腳下的黃河,可以奔向大海,可見站得很高。後一聯說人了。說人其實還可以看得更遠,站得更高。還說這更遠更高的境界,人的力量是可以到達的。14、劉長卿《送靈澈》---------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註:詩和畫一樣,是形象的東西。譬如這首詩,抽象了出來,無非是依次說地點、時間、人物和事情。成了畫,可以是山水畫或者是人物畫。詩也一樣,可以寫山水,中間人物三二粒,也可以寫人物,山水是淡淡的背景了。這首詩是劉長卿寫人物。第三句是那個背著斗笠站在夕陽里的靈澈和尚,即將遠行的神色,很動人。竹林寺舊址在現在的江蘇丹徒。15、劉長卿《彈琴》--------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註:這首詩,劉長卿寫自己內心的清涼和孤單。古時候琴有七弦,傳說是神農初創五弦,文王加了二弦。《風入松》是魏晉時嵇康的名曲。前一聯,說聽到了古調《風入松》。在這清越的琴音里,穿越松林的風,很清涼。後一聯,順勢說出了真心情,那就是,自己和這古調一樣,在今世已經活得很孤單。這首詩歷來有讀者,因為這樣的心情,歷來都會有。也因此,這首詩流傳到了今天。16、劉長卿《送上人》---------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註:這首詩也是寫給靈澈和尚的。和「荷笠帶斜陽」那首《送靈澈》不同,這裡是直訴心胸了,勸他別住沃洲山。說超凡的人,是不住在人堆里的。沃洲山,晉時高僧支遁曾在那裡放鶴,後來出名了,就不是出塵的地方了。靈澈和尚和張祜、權德輿、劉禹錫等人都有交往,這些人還都有詩送他,而且都提到了沃洲山。可見靈澈和尚還真住了沃洲山。17、韋應物《秋夜寄丘員外》------------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註:原是一個人的秋夜,可邂逅秋夜的人,還該有此心相通的丘丹。後一聯,韋應物確信丘丹也不會去睡,同樣幽靜的心,還會聽到松子墜地的聲音。這裡,就是內心靜定的韋應物。這裡,還有一個做過官,此時正在臨平山學道的丘丹。這首詩字面沒有明說,可所有的舉止和想像,分明都沉浸在了秋夜的清光里。韋應物的內心很敏感,也很光明、高潔。整首詩有一種清幽和溫潤感。正如前人所說,這是唐詩的正格。18、李端《聽箏》-------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註:李端活得很爛漫。一會兒為官,一會兒隱居,一生有幾個來回。又是詩人,名列大曆十才子。他還是個極為靈敏的人,他的詩也是。閨情詩他寫得更好些。這首詩從一個歌謠化出,歌謠就是三國年代的「曲有誤,周郎顧」,說的是周瑜精通音律。這首詩寫了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子,為了引起那個人的注意,故意把曲子彈錯。19、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註:王建是大曆進士,可一生低微、清寒。他寫過百首《宮詞》,不如他寫的民間閨情詩,這應該和他的經歷有關。這首詩是寫新嫁娘的微妙心意。古時候新婚三日,新娘就得下廚房了。這就有了個問題,婆婆的口味是怎樣的呢?這新娘很聰明,她讓小姑先嘗,因為小姑是婆婆身邊人。詩在盛唐是天籟,即使是五絕這麼簡短,也同樣風雲飛揚。中唐之後,詩回到了地上,詩人的眼,甚至心,開始打量周圍。而五絕,就出現了這樣的小品,很鮮活,意味深長。20、權德輿《玉台體》---------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註:南朝陳時徐陵編了《玉台新詠》。中間收錄的古時絕句,多用隱語來寫人間情愛。這首詩仿效這種做法。古諺說,「裙帶解,有酒食。蟢子緣人衣,有喜事」。可見,前一聯是說,家有喜事了。「藁砧」都是斬割用的墊具,而斬割用的鍘刀,古時候稱「鈇」,和「夫」同音。所以「藁砧」,也兼了「丈夫」的意思。這首詩一、二、四句,溪流連綿,第三句像是突入一石,增加了清溪的美感。盼到丈夫回來,突然想到自己該打扮一下了,這種思維的過程,原生態地放進了詩里,應該是很美的。權德輿一生好學,人也很寬容,他的詩句在行進的時候,也帶著他為人的影子。21、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註:這首詩是柳宗元的自畫像。他用詩畫出了自己。歷來有人想用畫筆再現,一千年了,可惜沒一人成功。因為詩和畫畢竟是兩家。所有的好畫都有詩情,都能催生好詩。而所有的好詩都有畫意,卻是大多不能畫出來。柳宗元是真正的詩人,因為他的詩,有歷史的重負,有男人不屈的意志。那時他被貶在永州。他感覺自己正是寒江釣雪的孤獨的漁父。這首詩壓的是入聲韻。「絕」、「滅」、「雪」三字,斬釘截鐵,用來說「鳥飛」、說「人蹤」、說自己「孤舟」、「獨釣」的心。這樣的詩,紙上是容不下的,是存在寒江之上,冰雪天地之間的。22、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註:這首是元稹的宮詞。元稹是非常老到之人,他的詩含有縝密的理性,還有對久遠的把握。這首詩元稹寫得很精彩。說行宮,說宮花,一個是「寥落」,一個是「寂寞」。前人說這兩個詞重複。未必。因為一下子注滿你心頭的,就是這樣的情,這樣的景。就像這短短的二十字里,有三個「宮」字,一點也不挑眼。後一聯,是字字滄桑了。上句是很蘊藉的人影,下句是很蘊藉的往事。開元、天寶,到元稹那時候,大概兩代人的光景。當時的小宮女,還在世的,應該很老了。能聊些什麼呢?還是那個讓她們耽誤了一生的唐玄宗。23、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註:大手筆寫一杯酒,也會讓這杯酒,享有千秋的生命。前一聯,更是色彩的對仗。上句綠透,下句紅盡。綠是潤澤、是酣暢,紅是踴躍、是溫馨,紅綠向來難相處,白居易寫來像是順應天理。在這樣的色彩里,來到了將雪未雪的天氣,白居易問劉十九能否喝一杯?這已不只是友人的邀請,還是綠螘的邀請、紅泥的邀請、將雪未雪天的邀請,一句話,還是詩的邀請了。24、張祜《何滿子》--------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註:唐人五絕的傑作。這首詩,有著唐代文化和歷史的深厚背景。開元時候,滄州歌唱家何滿子,臨刑唱《何滿子》一曲贖死,結果是死不能免。唐武宗臨終,要孟才人自縊殉葬。孟才人唱了「一聲《何滿子》」,就氣絕身亡了。張祜留下了這支悲歌。前一聯,夢裡家山,禁中身世,十個字都已說盡。後一聯,是寫孟才人最後的歌唱。人世間,沒有比最高的權力處死一個最弱的女子更悲哀的事了,也沒有比弱女子臨死的歌唱更有生命的力量了。張祜不會應試,卻有一等的詩心。令狐楚推薦他,元稹否了。元稹說,張祜的詩是小技。看來元稹看不懂張祜。後來的杜牧,很推崇張祜,還有這首詩,因為杜牧同樣悲天憫人。25、李商隱《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註:李商隱的文字永遠是那麼美,一種晚唐的美,黃昏、夕陽、古原一般的美。這首詩,他直接把這些美的字面,放到一首詩里了。這種美註定無與倫比。後一聯,已經被無數的中國人藏在了心裡。夕陽真是美極了,就像李商隱的詩。可惜看到了夕陽,這黃昏也就到了,就像唐詩到了收尾的時候。人的生命也是這樣。到了夕陽、黃昏的時候,已經老了。李商隱只是說夕陽、說黃昏,沒說老。可他在前一聯,說來到樂游原,心情有些難過。他還把上句和下句移位了,把難過的意思放到了上句。因為,這首詩寫的就是心裡的難過。下句呢,無足輕重,只是說難過發生的地點。紀曉嵐發現了這移位,他覺得這位移得很貼切。26、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註:這首詩可說是唐詩的一張名片。一問一答,說了「尋」,也說了「不遇」。「松下」,大抵就在山前了。「採藥」,自然是很深的山裡了。妙還妙在後一聯,山裡的童子說「不知處」。山是很奇妙的地方。山外的人,無法想像山中的道路。山裡的人其實也一樣說不清。賈島早年是和尚,一定在山裡住過。他說「不知處」,應該是有感而發。煙水供養的隱者,說「尋」、說「不遇」,好像都已多餘了。這首詩有說是孫革的《訪夏尊師》。訪的人有了指向,不美。
27、李頻《渡漢江》--------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註:李頻曾任建州刺史,死後,建州百姓扶柩成殮,還為他立廟。可見李頻是個深情的人。這首詩,寫出外的人,對家人揪心的牽掛。離家在外,不通音信。這次快到家了,看到鄉里人,真不敢打聽家裡的事。這詩寫得很白,因為是真心直白,所以很美。後一聯,是心悸,也是祈禱,這心悸和祈禱,真的很動人。這首詩也有說是宋之問的,他到過嶺南。28、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註:金昌緒,只知道他是浙江人,只留下這一首詩,一首好詩。這首詩是更接近唐詩原生態的。全詩一個意象,全是鋪墊,最後是抖開包袱。丈夫在遼河那邊,自己去不成。於是想在夢裡去。只是路太遠,夢短了怕到不了。窗外的黃鶯,太鬧了,先得把它打走了。好端端的,有花開、有鳥啼的春天,因為丈夫出征,女兒家不得不對它生出怨恨來,所以題目叫「春怨」。這首詩不是說真事,是說一個夢,一個睜著眼睛做的白日夢。29、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註:這首詩是民間的歌唱,懷念邊將哥舒翰。「西鄙人」,是指西部邊地的無名氏。天寶年間,安西節度使哥舒翰,曾經以半截槍大敗吐蕃,捍衛了西邊的安寧。這首詩前一聯,上句說堅定不移的北斗七星,下句說徹夜帶刀的邊將丰采,很美。人和天很勻稱。人力和天力很均衡。臨洮是秦長城的西端,歷來是胡騎侵擾的地方。後一聯,可以當民諺看,是邊民內心的自豪,和永久的嚮往。大匠無名。人間天籟,大抵不是有名分的詩人所作。30、崔顥《長干行·其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註:南朝樂府舊題,多寫秦淮河南長干里一帶船婦的情感生活。崔顥寫了一組四首。這首寫女子主動發問,沒等回答,就自報家門。接著又趕忙解釋,說只是覺得對方可能是同鄉。到這裡,女子羞澀的愛意,已經很明白。這詩寫得流轉、靈氣,因為女子的心已經很美滿。濃情蜜意,常常會露出美麗的破綻,而美麗的破綻,正是情詩的景色。31、崔顥《長干行·其二》-----------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註:這是崔顥一組四首的第二首。這是那個男子的回話了。顯然他感覺到了女子的愛意,他很興奮。他反覆確認兩人是同鄉,很遺憾以前沒認識。愛情突然來了,常常會語無倫次。而語無倫次,往往是情詩的本相,崔顥是大詩人,他寫出了情詩的本相。32、李白《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註:李白是個樂天的人,又在盛唐。他的心裡,花枝春滿,天心月圓。他的歌詞,是永遠的華麗,永遠的蘊藉。「玉階怨」是南齊謝朓始創的樂府舊題,李白用來寫宮怨。說露水濕了襪子,才發覺夜深了。回屋放下了帘子,還隔簾望著秋月。詩中沒一字說怨,卻是全詩怨透。「白露」、「羅襪」、「水晶簾」、「玲瓏秋月」,是李白的華麗,李白的蘊藉,也是李白說的宮怨。一個人痴痴望月的秋夜,一個怨字,還有必要再說嗎?33、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註:「江南曲」的來源是江南的戀歌。這首是一個女子的心裡話。這女子該是呆在了江邊,又一次不見丈夫回家的人影。她丈夫是長江上往來的商人,誰能按時回家呢?她看見眼前的潮水,還有弄潮的人。於是這女子感覺很怨,一口氣說出了這番話。李益寫的歌詞,當時就在教坊競相傳唱。這一首的比興出人意外,應該是傳唱的好詞。34、盧綸《塞下曲·其一》-----------鷲翎金僕姑,燕尾綉蝥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註:「塞下曲」是唐代詩人寫得很多的樂府舊題。盧綸的這一組共六首,有說是題目應為《和張僕射塞下曲》。這是第一首,寫下令進軍。前一聯,上句說矢箭,下句說旌旗。後一聯說將軍振臂一呼,全軍響應。二十字,一個同仇敵愾的場面,寫來氣定神閑。35、盧綸《塞下曲·其二》-----------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註:這一首,用了漢將李廣原本詩化的事迹。李廣當年夜行,看見樹林中有老虎,就開弓射箭。天亮了,走近一看,這箭射進了一塊大石頭。唐人寫詩,喜歡用漢代的往事。這也是一例。這首詩放在了組詩里,應該是說唐代邊將的英武。這二十字,說盡李廣神力。從此李廣的名字,和這首詩並傳。36、盧綸《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註:這首是寫戰鬥了。盧綸寫得字字開張。以致前人說,這首詩的氣魄、音調,是中唐所沒有的。前一聯,上句為天,下句為地,天上月黑雁飛,地上單于遁逃,寫出了人間的大動靜。後一聯是一個聚焦,寫追兵的弓刀,積滿了雪。說明雪大,也讓這首詩的豹尾,省略了追和不追的抉擇。37、盧綸《塞下曲·其四》-----------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註:這首是寫凱旋慶筵了。值得注意的是,詩里說到這慶筵有「羌戎」光臨,就是說當時的戰爭,也得到了眾多少數民族的支持。後一聯說歡慶的場面。將軍身披黃金甲,醉中狂舞,而鼓聲雷動,和第一首的「千營共一呼」,頭尾相映,是組詩的做法。
推薦閱讀:
※晚唐詩人李商隱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讀
※卷八百五十五 / 《全唐詩》
※唐詩四首《春曉》、《憫農》、《靜夜詩》
※慢慢讀唐詩之詩如其人(3):徐賢妃
※唐詩之路
TAG: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