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out北京| 福蔭院:紫竹深處,也有座「避暑山莊」(14.9.17)
始建於元代的福蔭院,明清兩代貴為皇家寺院。乾隆曾用「柳蔭深處是蓬萊」的詩句把禪院行宮比做仙境。
秋老虎兇猛,不如坐4號線去避暑山莊吧!沒搞錯,不用遠走承德,在咱北京城的紫竹院公園裡,就藏著一座迷你「避暑山莊」,其歷史甚至比承德的還早幾百年。徜徉在煥然一新的福蔭紫竹院,你會發現:除了據說「情侶去過就會分手」,敢情紫竹院的神奇之處還多著呢。文 曉曄 攝影 子胥
典故 禪院本非園,紫竹本無竹 紫竹院,聞名遐邇的京西名勝。但一般都叫某某園,為什麼單以竹子聞名的它卻出幺鵝子,叫「院」?原來,它因「體內」西北部一組建築群而得名,這組院落就叫福蔭紫竹院,簡稱福蔭院。紫竹院公園始建於1953年,歷史不過一甲子。但這個8月16日剛剛修葺一新、對外開放的院落,在此之前,名聲卻被喧賓奪主。其實,這裡才是元代就有、明清兩代更是貴為皇家寺廟、園林二合一的「大神」所在。 以院命名,佛教、道教都可以,那這處福蔭院到底是姓釋,還是姓老呢?答案是一肩挑兩家。說來話長,不妨走進院落,從可以觸摸的歷史一一道來。 從公園的北門進入,順著「福蔭紫竹院」的指示牌走10分鐘左右,就能發現一個面積達近萬平方米的院落偏安在河岸一隅。從外邊看並不大,但修復修繕的總面積卻達到了3000多平方米。雖然歷史建築因歷代浩劫幾乎無存,但紫竹院公園經過多方史料搜集,融合佛教殿堂、造像儀軌以及北京皇家寺院園林特點,將此處重建恢復,也算是近年京城難得的古迹復原精品。 現在的福蔭院顯然是以佛教寺院的面貌出現:院落東側掛著「紫竹禪院」的牌匾。走進去一看,精緻的二進院落,天王殿、伽藍殿、祖師殿、大雄寶殿、地藏殿、彌陀殿、觀音殿七座殿堂由南向北,共供奉佛像、羅漢像等49尊。 別看建築群被統稱為「福蔭紫竹院」,意為禪院、行宮二合一。但其實先有東側的禪院,才有的西側的行宮。禪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那時這裡既不叫福蔭,也不叫紫竹,而名為鎮國寺。到了明代萬曆五年(1577),萬曆帝的生母李太后出巨資,在廣源閘西邊興建萬壽寺時,也將紫竹院湖西、南長河北岸的鎮國寺遺址進行翻修、擴建,並將其併入萬壽寺,成為萬壽寺的下院。 修復後的行宮前殿門前種有兩棵銀杏,傳說是明代萬曆年間所栽,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西邊一株生長健壯,東邊一株主幹曾受損,但卻促進了櫱枝生長,形成了獨木成林的景觀效果,還蘊含著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聽介紹,這兩棵都是雌的,因為當年萬曆皇帝的生母並非皇后,所以為了報答生母,就栽了兩棵雌性樹。 至於真正作為皇家園林,那更是清乾隆時才蔚為大觀。乾隆帝在紫竹禪院當中供奉起觀音大士像。而在乾隆十六年和二十六年,乾隆為慶賀崇慶太后六旬、七旬大壽,迎合他母親偏愛江南風景的喜好,修了一條由暢春園至此的蘇州街,並仿照蘇州「蘆葦深處、水鄉風光」,在附近的水潭上建起了一處蘆花渡和杏花村,並將元明別港改建為紫竹禪院。 打這兒又引出新典故:紫竹院起初本無竹——由於這裡的蘆葦引自江南,葦稈比北方的蘆葦長得挺拔粗壯。每到秋末冬初,葦稈經霜後呈現出紫黑顏色,放眼望去,好似一片茂盛的紫竹林。而傳說中觀世音居住的地方是普陀山紫竹院,因此紫竹禪院就有了神靈的寓意。如今以竹子聞名,還是解放後營造首都新貌興建公園,根據「紫竹」之名在荒地上大量補栽,結果「無心插竹竹成蔭」。也算以訛傳訛、歪打正著。 清朝光緒十一年,寺廟和行宮得到重修,卻已不是萬壽寺的下院了。據《重建紫竹院碑記》稱,「大興土木之二三載有餘,煥然一新,更名為福蔭紫竹道院」。自此,本為禪院的廟宇轉而成為道觀。 但到了20世紀,甭管僧道都呆不下去了——庚子之變,行宮中的百餘間房屋慘遭八國聯軍的洗劫,再加上清廷的衰敗和日軍的侵佔,北平解放時,建築群僅剩下報恩樓、前殿、山門區和東西跨院的部分房屋。少數殘存建築也因種種原因被部隊等單位佔用。直到2010年後,才真正騰退並修復、復建。
展館裡擺放著慈禧、溥儀用過的傢具。 淵源 一奶屬同胞,承德、海淀兩相望 從禪院西邊就是行宮。這裡的美景,曾引得乾隆皇帝用「柳蔭深處是蓬萊」的詩句來比做仙境。修繕後的行宮呈東西對稱格局,中軸線的最南端為大門,中部為前殿,北端為報恩樓,第一進院落東西兩側各建有兩間妃子房。一字形磚砌影壁則為添建。 看著現在修葺一新的樣子,誰承想在修繕工程剛開工時,整個建築群只剩下大殿、後罩樓和小配院。別說圖樣,其他的建築什麼樣,都沒人能說清楚。如大海撈針之後,才在一本乾隆年間的檔案中查到它的大概樣式,同時也發現了一個秘密:福蔭紫竹院原來和位於承德熱河的行宮、即避暑山莊是一奶同胞。 算上禪院的歷史,福蔭院要早承德的避暑山莊幾百年,但單作為行宮,其輩分可要降下來了。承德避暑山莊是從康熙年間就開工了,工程歷時87年,由乾隆皇帝收的尾。檔案中記載,由於對熱河行宮的喜愛,乾隆又在紫竹禪院旁修建了一所行宮,與承德那座的一部分幾乎一模一樣,所仿照的形制正是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煙波致爽樓」。 相傳為乾隆御筆的「福蔭紫竹院」匾額就懸掛在行宮院正中。行宮有三楹宮門,六間倒座房,18間折角游廊,五楹正殿,三楹二宮門,九楹樓閣等建築。雕樑畫棟被青松翠柏環繞,假山怪石、荷花盆景、成片翠竹,點綴其間。影壁下方的路牙也雕刻成雲水紋,寓意和諧吉祥,生生不息。 據紫竹院公園負責人介紹,福蔭紫竹院復建,既有按遺址發掘情況和相關文獻資料重新修繕或復建的,也有考慮到參觀遊覽情況的拆改建。比如二宮門,北平解放時,二宮門的主體建築均被破壞,僅剩下地基部分。這次復建時,並未恢復兩側牆壁,而是形成開放式的二進院落,游廊也改為雙側通透式,就為了便於遊客參觀,避免人流擁擠。 行宮的前殿,則是整個紫竹院至北平解放時為數不多的建築遺存,相傳這裡是乾隆皇帝的卧室,只消看裝飾規格就知道這一說靠譜。前殿的屋頂為歇山頂,採用蘇式彩繪中的最高級別「金琢墨枋心式蘇畫」進行裝飾。據介紹,這種起源於江浙一帶的蘇式彩繪在北京已不多見,總共不過三處,瀕臨失傳。原因就是這種彩畫非常耗工夫,光是拿顏料畫,十幾人就要用50天。使用這種彩畫做裝飾, 足以斷定這是行宮規格最高的建築。 為什麼會在這裡設行宮呢?原來行宮的南面為河泊,原是高梁河的發源地。從元代起就作為皇家的船塢,稱廣源閘別港。今天位於行宮東北側的御碼頭遺迹,就是700年前的元代遺物。到了清代,京郊西北地區陸續修建三山五園,帝後游幸都是泛舟長河,直達清漪園、即後來的頤和園。因廣源閘水位有高差,需要轉閘換船,因此甭管是誰,都要在廣源閘東側的紫竹院行宮門前的碼頭下船,到紫竹禪院進香,然後乘轎輦到廣源閘西側萬壽寺碼頭登船繼續前行。
報恩樓是禪院僅存的幾處建築之一,其匾額為乾隆皇帝御筆。 秘寶 報恩樓中穿衣鏡 慈禧在此扮觀音 穿過二宮門,即可看到報恩樓。報恩樓是行宮中的後罩樓。整體建築為磚木結構,分上下兩層,各九開間,規制雖不是很高,但青瓦覆頂、雕樑畫棟,彰顯皇家氣派。一層正中懸掛匾額,「報恩樓」三字為乾隆御筆,寓意為報答佛祖的恩惠和先帝的福蔭。 報恩樓的一層中展覽有包括溥儀成立偽滿洲國的「詔書」等行宮的存品。儘管不多,卻很精緻。相傳這裡是當年慈禧皇太后在前往萬壽寺拈香禮佛之前梳妝及用早膳的地方,因而俗稱「慈禧梳妝樓」。展品實物中最珍貴的,也就是這面慈禧曾使用過的穿衣鏡。 到了光緒年間,昔日的乾隆行宮,便成了慈禧太后的行宮。慈禧一生32次去頤和園,每年都要在此駐蹕。慈禧十分偏愛這裡,既是由於福蔭紫竹院本是萬曆帝孝敬母后而由來,也和她自比此處供奉的觀世音不無關係。 史料里有一張慈禧左手捧凈水瓶、右手執念珠,身著團花紋清裝、頭戴毗羅帽、外加五佛冠的扮觀音照片,據考就是在福蔭院拍攝的。慈禧去世後,溥儀也把這裡作為行宮,末代皇帝還曾把這裡賞給他的師傅陳寶琛居住。
推薦閱讀:
※天津自駕3小時就到的避暑勝地,8月份每周去一處!
※夏天來婺源旅遊,去這5個地方就夠了!
※這十個避暑聖地,你去過幾個?
※七八月份最適合旅遊的避暑勝地,趕緊收藏起來!
※熱熱熱,一定要去的避暑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