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精讀黃帝內經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精讀黃帝內經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精讀黃帝內經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原創] 作者 :XJ 日期:2013-10-21 8:34【byb.cnXJ】五運行大論篇,是繼上一篇"天元紀大論篇"的進一步解讀。這也是我們精讀黃帝內經以來,解讀的最長最深奧的一篇。為了寫本篇文章,也耗費了我幾天的時間,有時為了一個注釋,就需要搜索N多篇文章,還需要糾正原譯文中的各種錯誤,十分耗神。儘管如此,以我們現有的功力,仍然有許多地方是一知半解的,因此,需要更長的時間去體察和感悟。

精讀黃帝內經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現八極,考建五常,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爾,首甲定運,余國論之。鬼臾區曰:土主甲乙,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了王,火主戊癸。子牛之上,少明主之;丑未之上,太陽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後成之上,太陽主之;已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歧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考,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帝曰:願聞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能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教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氏昂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考,奎壁角輕則天地之門戶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帝曰:善。論言無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未知其所謂也。岐伯曰:所謂上下者,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左右者,諸上見厥陰,左少陰,右太陽;見少陰,左太陰,右厥陰;見太陰,左少陽,右少陰;見少陽,在陽明,右太陰;見陽明,左太陽,右少陽;見太陽,左厥陰,右陽明。所謂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帝曰:何謂下?岐伯曰: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左陽明,右太陽;少明在上,則陽明在下,左太陽,右少陽;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厥明,右陽明;少陽在上,則厥朗在下,左少朋,右太陽;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左太陽,右厥陰;太陽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少陽,右少阻。所謂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上下相邀,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帝曰:氣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臨上,不當位也。帝曰:動靜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復會也。帝曰:余聞鬼臾區日:應地者靜。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謂也。願聞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動靜,五運遷復,雖鬼臾區其上峰而已,猶不能遍明。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耀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也。仰視其象,雖遠可知也。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大虛之中者也。帝曰:憑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人,故令虛而生化也。故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帝曰:天地之氣,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也。帝曰:間氣何如?岐伯曰:隨氣所在,期於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不當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順。帝曰: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何以生化?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藏為肝。其性為暄,其德為和,其用為動,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蟲毛,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肝,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在藏為心。其性為暑,其德為顯,其用為躁,其色為赤,其化為茂,其蟲羽,其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爍,其音播焰,其味為苦,其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在藏為脾。其性靜兼,其德為孺,其用為化,其色為黃,其化為盈,其蟲保,其政為襤,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管淫潰,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脾,酸勝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氣為成,在藏為肺,其性為涼,其德為清。其用為固,其色為白,其化為斂,其蟲介,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責蒼落,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勝優;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在藏為腎。其性為凜,其德為寒,其用為藏,其色為黑,其化為肅,其蟲鱗,其政為靜,其令銀雪,其變凝冽,其昏冰雹,其味為咸,其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帝曰:病生之變何如?岐伯曰: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帝曰:主歲何如?岐伯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於畏也。帝曰:善。【原文】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現八極,考建五常,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爾,首甲定運,余國論之。鬼臾區曰:土主甲乙,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了王,火主戊癸。子牛之上,少明主之;丑未之上,太陽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後成之上,太陽主之;已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歧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考,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帝曰:願聞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能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教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氏昂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考,奎壁角輕則天地之門戶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點評】岐伯在介紹運氣學說是如何建立的。①臨現八極,考建五常八極,古時謂八方極遠之地。《淮南子·墬形訓》:"八紘之外,乃有八極。自東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蒼門;東方曰東極之山,曰開明之門;東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陽門;南方曰南極之山,曰暑門;西南方曰編駒之山曰白門;西方曰西極之山,曰閶闔之門;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門;北方曰北極之山,曰寒門。"臨現八極,可意譯為,面對浩瀚宇宙五常,五行之運行常態。考建五常,考察建立陰陽五行運行的常理。②寒暑彰其兆彰,彰顯兆,預兆、徵兆③夫數之可數者數,這裡指預測,判斷可數,可以計算的,可以判斷的,這裡指變化【整段翻譯】黃帝坐在明堂里,開始釐正天之綱紀,面對浩瀚的宇宙,考察建立陰陽五行運行的常理,向天師岐伯提問到:在以前的醫論中曾經言道,天地的動靜,是以自然界中變化莫測的物象為綱紀,陰陽升降,是以寒暑的更換顯示它的徵兆。我也聽先生講過五運的規律,先生所講的僅是五運之氣各主一歲。關於六十甲子,從甲年開始定運的問題,我又與鬼叟區進一步加以討論,鬼叟區說,土運主甲已年,金運主已庾年,水運主丙辛年,木運主丁壬年,火運主戊癸年。子午年是少陰司天,辰戌是太陰司天,巳亥年是厥陰司天,這些與以前所論的陰陽不怎麼符合,是什麼道理呢?岐伯說:他闡明的道理,指的是天地運氣的陰陽變化。關於陰陽之變化,可以預判的,是人體中的陰陽,因而合乎可以預測的陰陽之數。至於天地之間陰陽的變化,若進一步推演之,可以從十而至百,由千而及萬,所以天地的變化,不能用數字去類推,只能從自然萬象的變化中去推求。黃帝說:我想聽聽運氣學說是怎樣創立的。岐伯說:你提這個問題很高明的啊!我曾看到《太始天元冊》文記載,赤色的天氣,經過牛、女二宿及西北方的戊分;黃色的天氣,經過心、尾二宿及東南方的已分;青色的天氣,經過危、室二宿與柳、鬼二宿之間;白色的天氣,經過亢、氐二宿與昴、畢二宿之間;黑色的天氣,經過張、翼二宿與婁、胃二宿之間。所謂戊分,即奎、壁二宿所在處,己分,即角、軫二宿所在處,奎、壁正當秋分時,日漸短,氣漸寒,角、軫正當春分時,日漸長,氣漸暖,所以是天地陰陽的門戶。這是推演氣候的開始,自然規律的所在,不可以不通。【原文】帝曰:善。論言無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未知其所謂也。岐伯曰:所謂上下者,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左右者,諸上見厥陰,左少陰,右太陽;見少陰,左太陰,右厥陰;見太陰,左少陽,右少陰;見少陽,在陽明,右太陰;見陽明,左太陽,右少陽;見太陽,左厥陰,右陽明。所謂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帝曰:何謂下?岐伯曰: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左陽明,右太陽;少明在上,則陽明在下,左太陽,右少陽;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厥明,右陽明;少陽在上,則厥朗在下,左少朋,右太陽;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左太陽,右厥陰;太陽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少陽,右少阻。所謂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上下相邀,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點評】本段主要介紹司天和在泉之氣的運行規律。①所謂上下者上下,上,指的是主管上半年的運氣,也即為司天之氣;下,指的是主管下半年的運氣,也即為在泉之氣。【整段翻譯】黃帝說:好。在天元紀大論中曾說:天地是萬物的上下,左右是陰陽的道路,不知為何這樣說。岐伯說:這裡所說的"上下"指的是從該年的司天在泉,以見陰陽所在的位置。所說的"左右"指的是司天的左右間氣,凡是厥陰司天,左間是少陰,右間是太陽;少陽司天,左間是少陰,右間是厥陰;太陰司天,左間是少陽,右間是少陰;少陽司天,左間是陽明,右間是太陰;陽明司天,左間是太陽,右間是少陽;太陽司天,左間是厥陰,右間是陽明。這裡說的左右,是面向北方所見的位置。黃帝說:什麼叫做在泉?岐伯說:厥陰司天,則少陽在泉,在泉的左間是陽明,右間是太陰;少陽司天則陽明在泉,在泉的左間是太陽,右間是少陽;太陰司天則太陽在泉,在泉的左間是厥陰,右間是陽明;少陽司天則厥陰在泉,在泉的左間是少陰,右間是太陽;陽明司天則少陰在泉,在泉的左間是太陰,右間是劂陰;太陽司天則太陰在泉,在泉的左間是少陽,右間是少陽。這裡所說的左右是面向南方所見的位置。客氣和主氣互相交感,客主之六氣互相加臨,若客主之氣相得的就屬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原文】帝曰:氣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臨上,不當位也。帝曰:動靜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復會也。帝曰:余聞鬼臾區日:應地者靜。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謂也。願聞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動靜,五運遷復,雖鬼臾區其上峰而已,猶不能遍明。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耀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也。仰視其象,雖遠可知也。【點評】此段介紹天地運動的情形。【整段翻譯】黃帝說:若客主之氣相得而生病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說:氣相得指的氣生主氣,若主氣生客氣,是上下顛倒,叫做下臨上,仍屬不當其位,所以也要生病。黃帝說:天地的動靜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天在上,自東而西是向右運行;地在下,自東而西是向左運行,左行和右行,當一年的時間,經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其餘數四分度之一,而復會於原來的位置。黃帝說:我聽到鬼叟區說:應地之氣是靜止而不動的。現在先生乃說:"下者左行",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想聽聽是什麼道理。岐伯說:天地的運動和靜止,五行的遞遷和往複,雖然鬼叟區知道了天的運行情況,但是其沒有全面了解。關於天地變化的作用,天顯示的是日月二十八宿等星象,地形成了有形的物質。日月五星圍繞在太空之中,五行附著在大地之上。這就是大地之所以承載運各類有形的物質的原因。太空布列受天之精氣的星象。地之形質與天之精氣的運動,就象根本和枝葉的關係。仰觀其天相,雖然距離很遠,但仍然可以知曉得他們的情況。【原文】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大虛之中者也。帝曰:憑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人,故令虛而生化也。故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帝曰:天地之氣,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也。帝曰:間氣何如?岐伯曰:隨氣所在,期於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不當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順。【點評】介紹風寒暑濕燥火之天氣與人的脈象之間的關係。①勝復之作勝復,是指"五運六氣"在一年之中的相勝相制,先勝後復的相互關係。勝即"勝氣",復即"復氣"。勝是主動的,有強勝的意思;復是被動的,有報復的意思。勝復之氣,即一年中之上半年若有太過的勝氣,下半年當有與之相反的復氣。如上半年熱氣偏盛,下半年當有寒氣以報復之。又如木運不及,金氣勝木,木郁而生火,火能克金,稱為復。勝復的一般規律是,凡先有勝,後必有所報復,以報其勝。勝復之氣並非每年都有。②間氣何如間氣,運氣術語。間隔於司天和在泉左右的氣。六氣分治,在上者為司天,在下者為在泉,其餘四氣分司天和在泉左右,稱為間氣。《素問·至真要大論》:"司左右者,是謂間氣也。""間氣者,紀步也。"即間氣以步為紀。每歲六步,每步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合計三百六十五天零二十五刻為一周年。六氣如初之氣,二之氣,三之氣,四之氣,五之氣,終之氣,每氣為一步,故每一間氣各司一年之中的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一晝夜為百刻)。【整段翻譯】黃帝說:大地是不是在下面呢?岐伯說:應該說大地是在人的下面,在太空的中間。黃帝說:它在太空中間依靠的是什麼呢?岐伯說:是空間的大氣把他舉起來的。燥氣使它乾燥,暑氣使它蒸發,風氣使它動蕩,濕氣使它滋潤,寒氣使它堅實,火氣使它溫暖。所以風寒在於下,燥熱在於上,濕氣在於中,火氣遊行於中間,一年之內,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下臨於大地,由於他感受了六氣的影響而才化生為萬物。所以燥氣太過地就乾燥,暑氣太過地就熾熱,風氣太過地就動蕩,濕氣太過地就泥濘,寒氣太過地就坼裂,火氣太過地就堅固。黃帝說:司天在泉之氣,對人的影響,從脈上怎樣觀察呢?岐伯說:司天在泉之氣,勝氣和復氣的發作,不表現於脈搏上。《脈法》上說:司天在泉之氣的變化,不能根據脈象進行診察,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黃帝說:間氣的反應怎樣呢?岐伯說:可以隨著每年間氣應於左右手的脈搏去測知。黃帝說:怎樣測知呢?岐伯說:脈氣與歲氣相應的就平和,脈氣與歲氣相違的就生病,相應之脈不當其位而見於他位的要生病,左右脈互移其位的要生病,相應之脈位反見於克賊脈象的,病情危重,兩手尺脈和寸脈相反的,就要死亡,左右手互相交見的,也要死亡。首先要確立每年的運氣,以測知歲氣與脈象相應的正常情況,明確左右間氣應當出現的位置,然後才可以預測人的生死和病情的逆順。【原文】帝曰: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何以生化?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藏為肝。其性為暄,其德為和,其用為動,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蟲毛,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肝,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在藏為心。其性為暑,其德為顯,其用為躁,其色為赤,其化為茂,其蟲羽,其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爍,其音播焰,其味為苦,其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在藏為脾。其性靜兼,其德為孺,其用為化,其色為黃,其化為盈,其蟲保,其政為襤,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管淫潰,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脾,酸勝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氣為成,在藏為肺,其性為涼,其德為清。其用為固,其色為白,其化為斂,其蟲介,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責蒼落,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勝優;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在藏為腎。其性為凜,其德為寒,其用為藏,其色為黑,其化為肅,其蟲鱗,其政為靜,其令銀雪,其變凝冽,其昏冰雹,其味為咸,其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點評】此段重點介紹五氣的性味①其眚為隕,眚[shěng],災難。【整段翻譯】黃帝說:寒暑燥濕風火六氣,與人體是怎樣應和的呢?對於萬物的生化,又有什麼關係呢?岐伯說:東方應春而生風,春風能使木類生長,木類聲酸味,酸味滋養肝臟,肝滋養筋膜,肝氣輸於筋膜,其氣又能滋養心臟。六氣在天深遠無邊,在人為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在地為萬物的生化。生化然後能生成五味,認識了事物的規律,然後能生成智慧,深遠無邊的宇宙,生成變化莫測的神,變化而生成萬物之氣機。神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在天應在風,在地應在木,在人體應在筋,在氣應在柔和,在臟應在肝。其性為溫暖,其德為平和,其功用為動,其色為青,其生化為繁榮,其蟲為毛蟲,其政為升散,其令為宣布舒發,其變動為摧折敗壞,其災為隕落,其味為酸,其情志為怒。怒能傷肝,悲哀能抑制怒氣;風氣能傷肝,燥氣能剋制風氣;酸味能傷筋,辛味能剋制酸味。南方應夏而生熱,熱盛則生火,火能生苦味,苦味入心,滋養心臟,心能生血,心氣通過血以滋養脾臟。變化莫測的神,其具體表現為:在天應在熱,在地應在火,在人體應在脈,在氣應在陽氣生長,在臟應在心。其性為暑熱,其德為顯現物象,其功用為躁動,其色為赤,其生化為茂盛,其蟲為羽蟲,其政為明顯,其令為熱盛,其變動為炎熱灼爍,其災為灼焚燒,其味為苦,其情志為喜。喜能傷心,恐懼能抑制喜氣;熱能傷氣,寒能剋制熱氣;苦味能傷氣,鹹味能剋制苦味。中央應長夏而生濕,濕能生土,土能生甘味,甘味入脾,能滋養脾臟,脾能滋肌肉,脾氣通過肌肉而滋養肺臟。變化莫測的神,其具體表現為:在天應於濕,在地應於土,人體應於肉,在氣應於物體充盈,在臟應於脾。其性安靜能兼化萬物,其德為濡潤,其功用為生化,其色黃,其生化為萬物盈滿,其蟲為倮蟲,其政為安靜,其令為布化雲雨,其變化為久雨不止,其災為濕雨土崩,其味為甘,其情志為思。思能傷脾,憤怒能抑制思慮;思能傷肌肉,風能剋制濕氣,甘味能傷脾,酸味能剋制甘味。西方應秋而生燥,燥能生金,金能生辛味,辛味入肺而能滋養肺臟,肺能滋養皮毛,肺氣通過皮毛而又能滋養腎臟。變化莫測的神,其具體表現為:在天應於燥,在地應於金,在人體應於皮毛,在氣應於萬物成熟,在臟應於肺。其性為清涼,其德為潔凈,其功用為堅固,其色為白,其生化為收斂,其蟲為介蟲,其政為剛勁切切,其令為霧露,其變動為嚴酷摧殘,其災為青干而凋落,其味為辛,其情志為憂愁。憂能傷肺,喜能抑制憂愁;熱能傷皮毛,寒能剋制熱氣;辛味能傷皮毛,苦味能剋制辛味。北方應冬而生寒,寒能生水,水能生鹹味,鹹味入腎而能滋養腎臟,腎能滋養骨髓,腎氣通過骨髓而能滋養肝臟。變化莫測的神,其具體表現為:在天應於寒,在地應於水,在人體應於骨,在氣應於物體堅實,在臟應於腎。其性為嚴凜,其德為寒冷,其功用為閉藏,其色為黑,其生化為整肅,其蟲為鱗蟲,其政為平靜,其令為霰雪,其變動為水冰氣寒,其災為冰雹,其味為咸,其情志為恐。恐能傷腎,思能抑制恐懼,寒能傷血,燥能剋制寒氣;鹹味能傷血,甘味能剋制鹹味。【原文】帝曰:病生之變何如?岐伯曰: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帝曰:主歲何如?岐伯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於畏也。帝曰:善。【點評】此段介紹五行相剋之間的關係。①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侮,欺負,輕慢,下同【整段翻譯】黃帝說:邪氣致病所發生的變化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來氣與主時之方位相合,則病情輕微,來氣與主時之方位不相合,則病情嚴重。黃帝說:五氣主歲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凡氣有餘,則能剋制自己能剋制的氣,而又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氣;氣不足,則克制自己的氣趁其不足而來欺侮,自己所能剋制的氣也輕蔑地欺侮自己。由於本氣有餘而進行欺侮或乘彆氣之不足而進行欺侮的,也往往要受邪,是因為它無所畏忌,而缺少防禦的能力。黃帝說:好。本篇的精華之處在於"帝曰: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何以生化?"這一頁,其五行生化和相剋的理論也常被後人反覆的引用,並指導臨床實踐。比如,現在是秋天,這個時節的主氣是肺金之氣,辛味入肺,"辛生肺,肺生皮毛",但同時"辛傷皮毛,苦勝辛"。這是什麼意思呢?到了秋天,肺金當值主氣,對於肺氣弱的人,適當吃一些辛辣的食物會增加肺氣,但是如果過食辛辣的食物,反而又會傷了肺氣。我在北大游泳時,認識一個在北京工作的小女生,是河北邯鄲人。人長很白很漂亮,但就愛吃辣的,可一吃,臉上就長痘,就有過敏反應。我問她是否愛吃辣的,她承認,並好奇我怎麼知道,以為我是學醫的。我不置可否,告訴她少吃辣的。可她說,就好這一口!......從夏天認識她,她臉上起痘,現在到了秋天了,她臉上的痘越起越厲害。我也只能無言以對,為啥呢?沒悟性,人家就好這一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四川、湖南地方的人之所以愛吃辣的,是因為當地的氣候所決定的,那個地方濕度很大,吃辣的會將體內的濕排出體外,因此,川妹子大多很漂亮,皮膚很好,因為辛入肺,肺主皮毛。反觀北方地區,氣候本身就乾燥,此時再吃辣的,就容易傷及肺金,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很多人長痔瘡,畢竟肺和大腸相表裡。一邊吃辣的,一邊肛門流血,只顧上,不顧下。可為什麼現在川菜流行呢?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是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呢?是因為,現代人垃圾食品吃的太多了,導致經絡堵住了,再加上天天坐在空調屋裡,不運動,不排汗,毒素代謝不掉,吃辣的有助於排濕,這就是川菜流行的原因。說到悟性,有一些是思想意識的問題,有一些是被逼無奈,是生活所迫。我認識的一個技術男,20多歲,在中關村上班,特別的胖,尤其是那將軍肚。他老婆是天津人,最近懷孕了,他把北京租的房子給退了,天天從中關村坐京津城際鐵路回天津,光路費,一個月就要3000多。每次見到我,他就說,徐總,你看我這晚上都不吃飯,還這麼胖,您說說怎麼減啊?每次,我都無語,為啥呢?因為我無法讓他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這個IT男,天天熬夜,我問他,能不熬夜嗎?他說不行,工作需要......其實,世界上的事,沒有對和錯之分,只有做的對和錯,誰把這個度把握的好,誰就做的對。就像一些磚家經常告訴人們,一天要喝8杯水,這樣才有利於身體的排毒,才能健康。其實,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因為每個人的高矮胖瘦都是完全不同的,每個人每天做的事也完全不同,憑什麼一定要固定了就要8杯水呢?讓你足不出戶坐在空調屋裡和讓你每天干農活,爬山,消耗的不同,攝入當然就不一樣,因此,與其說聽信磚家的說法,不如去傾聽一下身體的語言,當你感覺口渴時,就說明你需要喝水了,當你感覺飢餓時,你就需要吃飯了。有些人可能說,人感覺渴的時候再喝水,說明身體已經缺水了。那我反問,你尿尿時,是不是身體感覺有尿意了才去尿,而不是有沒有尿意都要去尿呢?人生活在宇宙之間,人的一切活動,只能適應宇宙之間的變化,而不能逆行之,這樣才能做到天人合一,順者生,逆者亡。那些天天熬夜之人,不管是悟性的問題,還是被生活所迫,其實就是背天而行,早晚會得到報應的。精讀黃帝內經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原創] 作者 :XJ 日期:2013-10-28 9:41【byb.cnXJ】什麼叫六微旨?六,指風火熱濕燥寒六氣;微,是精微;微旨,指極精至微的原理。六微旨,就是六氣精微要旨的意思。

精讀黃帝內經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本篇主要論述了天道六六之節,上應天氣,下應地理,以及六氣主歲、主時和客主之氣的加臨,是對六氣運動變化規律及其原理作了精微深刻論述的篇章,因此名為"六微旨大論"。正如張志聰《素問集注》所云:"此篇分論六節應天,六節應地,主歲主時及加臨之六氣,故曰六微旨大論。"高士宗《素問直解》也說:"本經第九篇六節藏象論為六氣大綱,此則闡明經旨,以悉其微,故曰六微旨大論。"李經緯、鄧鐵濤《中醫大辭典》:"本篇闡述天道六六之節,應天氣,應地理,主歲主時加臨之六氣,其所論各節內容至為精微,故名。文中還對宇宙萬物的生長壯老已和生長化收藏的自然規律,特別是生化方面作了反覆的說明,同時對萬物在氣交中正常發展和反常的變易關係加以論述。"六微旨大論篇,不僅篇幅長,道理也比較深奧難懂,其難度已超過上篇"五運行大論篇",同時原文和譯文中,均有較多的文字錯誤,我們需要一下糾正。有鑒於此,我們只能做基本的解讀,請各位理解。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夫子數言謹奉天道,余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本標不同,氣應異象。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岐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則病。帝曰:善。請言其應。岐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帝曰:善。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情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邪則變甚,正則微。帝曰:何謂當位?岐伯曰: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帝曰:非位何如?岐伯曰:歲不與會也。帝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奈何?岐伯曰:天之與會也,故天元冊曰天符。帝曰:天符歲會何如?岐伯曰:太一天符之會也。帝曰:其貴賤何如?岐伯曰:天符為執法,歲位為行令,太一天符為貴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其病近,其害速;順則其病遠,其害微;所謂二火也。帝曰:善。願聞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謂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積盈百刻而成曰也。帝曰:六氣應五行之變何如?岐伯曰:位有終始,氣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異也。帝曰:求之奈何?岐伯曰: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命日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帝曰:願聞其歲六氣,始終早晏何如?岐伯曰:明乎哉問也。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所謂初六天之數也。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三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所謂六二天之數也。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所謂六三天之數也。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刻於下水百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帝曰:願聞其歲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所謂一紀也。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已酉丑歲氣會同,終而復始。帝曰:願聞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帝曰:何謂氣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帝曰:何謂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氣同法。帝曰:初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初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願聞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帝曰:善。寒濕相遘,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聞手?岐伯曰: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帝曰:何謂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故氣有往複,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帝曰:遲速往複,風所由生,而化而變,故因盛衰之變耳。成敗倚伏游乎中,何也?岐伯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靜之期也。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遠。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故曰:無形無患,此之謂也。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問也?與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原文】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夫於數言謹奉天道,余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本標不同,氣應異象。【點評】此段重點解讀天體運動的自然規律對人體三陰三陽的影響。①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溢志:開懷瀉意,猶言盡情【整段翻譯】黃帝問道:天的規律非常遠大呀!如仰望空中的浮雲,又像俯視深淵一樣,淵雖深還可以被測知,仰望浮雲則不知它的終極之處啊。先生多次談到,要小心謹慎地尊奉氣象變化的自然規律,我聽到以後都懷記下來,但是心理獨自有些疑惑,不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請先生盡情而詳盡地講講其中的道理,使它永遠地流傳下去,久而不致滅絕。你可以把它的規律講給我聽嗎?岐伯拜了兩拜答道: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這是天體運行的規律!這是由於運氣秩序的變更,表現為自然氣象盛衰變化的時位。黃帝說:我想聽聽關於天道六六之節的盛衰情況是怎樣的?岐伯說,六氣司天在泉,有一定的位置,左右間氣,是有規律的。所以少陽的右間,是陽明主治;陽明之右間,是太陽主治;太陽之右間,是厥陰主治;厥陰的右間,是少陰主治;少陰的右間,是太陰主治;太陰的右間,是少陽主治,這就是所說的六氣之標,是面向南方而定的位置。所以說,要根據自然氣象變化的順序和盛衰的時間,即曰影移動的刻度,確定位置,南面正立以進行觀察,這就是這個意思。少陽司天,火氣主治,少陽與厥陰相表裡,故厥陰為中見之氣。陽明司天,燥氣主治,陽明與太陰相表裡,故太陰為中見之氣。太陽司天,寒氣主治,太陽與少陰相表裡,故少陰為中見之氣。厥陰司天,風氣主治,厥陰與少陽相表裡,故少陽為中見之氣。少陰司天,熱氣主治,少陰與太陽相表裡,故太陽為中見之氣。太陰司天,濕氣主治,太陰陽明相表裡,故陽明為為中見之氣。這就是所謂本元之氣,本氣之下,是中見之氣,中見之下,是氣之標,由於和標不同,應之於脈則有差異,而病形也就不一樣。【原文】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岐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則病。帝曰:善。請言其應。岐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帝曰:善。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點評】此段重點說明四時與相應的節氣之間的關係,並闡明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整段翻譯】黃帝說:六氣有時至而氣亦至的,有時至而氣不至的,有先時而氣至太過的,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時至而氣亦至的,為和平之年;時至而氣不至的,是應至之氣有所不及;時未至而氣已至,是應至之氣有餘。黃帝說:時至而氣不至,時未至而氣已至的會怎樣呢?岐伯說:時與氣相應的是順,時與氣不相應的是逆,逆就要發生反常的變化,反常的變化就是要生病。黃帝說:好,請你再講講其相應的情況。岐伯說:萬物對六氣的感應,表現其生長的情況。六氣對於人體的影響,從脈象上可以反映出來。黃帝說:好。我想聽你講講六氣之應於地理位置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顯明正當春分之時,它的右邊,為君火主治之位;君火的右邊,再退行一步,為相火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土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金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水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木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君火主治之位。六氣各有相剋之氣,承於其下,以制約之。水能制火,相火的下面,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木能制土;土位的下面,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陰能制陽;君火的下面,陰精承之。黃帝說: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說:六氣亢盛時就要為害,相承之氣可以制約它,相互制約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化,在四時之氣中表現為氣盛者必衰衰者必盛,若亢盛為害則生化之機毀敗紊亂,必然發生大病。【原文】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邪則變甚,正則微。帝曰:何謂當位?岐伯曰: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帝曰:非位何如?岐伯曰:歲不與會也。帝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奈何?岐伯曰:天之與會也。故《天元冊》回天符。帝曰:天符歲會何如?岐伯曰:太一天符之會也。帝曰:其貴賤何如?歧伯曰:天符為執法,歲位為行令,太一天符為貴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點評】本段重點介紹天符歲會之年的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①所謂歲會,氣之平也歲會,凡是每年值年大運與同年年支之氣的五行屬性相同,便叫歲會。如,以丁卯年為例,丁卯年的年干是丁,丁壬化木,故丁卯年的大運是木運。其年支是卯,卯在五行屬木。大運是木,年支五行屬性也是木,所以丁卯年便是歲會之年。在甲子一周六十年中,逢歲會者,計有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丁卯、戊午、丙子八年。其中,己丑、已未、乙酉、戊午四年既屬歲會,又屬天符,所以單純歲會的年份,實際上只有四年。故曰:"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素問·六微旨大論》)。②天符歲會何如?天符,運氣術語。指通主一年的中運之氣與司天之氣相符合的年份。《素問·六微旨大論》:"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天之與會也,如天元冊曰天符。""上見"指司天之氣,如"土運之歲,上見太陰",即己丑、己未年,己為土運,丑未值太陰司天,是為土濕同化之天符年。③太一天符為貴人執法者位於上,猶執政也。行令者位乎下,猶諸司也。貴人者,統乎上下,猶君主也。【整段翻譯】黃帝說:氣的盛衰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不當其位的是邪氣,恰當其位的是正氣,邪氣則變化很嚴重,正氣則變化很輕微。黃帝說:怎樣叫作恰當其位呢?岐伯說:例如木運遇到卯年,火運遇到午年,土運遇到辰、戌、丑、未年,金運遇到酉年,水運遇到子年,乃是中運之氣與年之方位五行之氣相同。所說的"歲會",為運氣和平之年。黃帝說:不當其位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就是中運之氣與年之方位五行之氣相會。黃帝說:土運之年,遇到太陰司天;火運之年,遇到少陽、少陰司天;金運之年,遇到太陽司天;木運之年,遇到厥陰司天;水運之年,遇到太陽司天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這是中運與司天相會。所以《天元冊》中叫做"天符"。黃帝說:既是"天符",又是"歲會"的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這叫做"太一天符"。黃帝說:它們有什麼貴賤的不同嗎?岐伯說:天符好比執法,歲會好比行令,太一天符好比貴人。黃帝說:邪氣中人發病時,三者有什麼區別呢?岐伯說:中於執法之邪,發病快速而危重;中於行令之邪,發病緩慢而持久;中於貴人之邪,發病急劇而多死。【原文】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其病近,其害速;順則其病遠,其害微,所謂二火也。帝曰:善。願聞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謂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積盈百刻而成日也。帝曰:六氣應五行之變何如?岐伯曰:位有終始,氣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異也。帝曰:求之奈何?岐伯曰: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點評】介紹主客氣互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六步是如何劃分的。①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君者,君火也。臣者,相火也。君位臣者,如以少陰之客,而加於少陽之主,是君在上而臣在下,故為順,順則病期遠而害亦微。臣位君者,如以少陽之客,而加於少陰之主,是臣在上而君在下,故為逆,逆則病期近而害亦速,此以二火為言也。蓋五行各一,而其勝復逆順之相加,各有所辨,惟此二火者,雖曰同氣,然亦有君相上下之分,故特舉而辨之。有天符歲會圖說,在《圖翼》二卷。)②帝曰:善。願聞其步何如?步,六步,即六氣之位數也。③六十度而有奇一日一度,度即日也。周歲共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以六步分之,則每步得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故曰有奇也。【整段翻譯】黃帝說:主氣客氣位置互易時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君位客氣居於臣位主氣之上的為順,臣位客氣居於君位主氣之上的為逆。逆者發病快而急,順者發病慢而輕,這裡主要是指君火相火說的。黃帝說:好。我想聽聽關於六步的情況是怎樣的?岐伯說:所謂"步",就是指六十度有零的時間,每年是六步,所以在二十四步中,也就是四年內,積每年刻度的餘數共為一百刻,就成為一日。黃帝說:六氣應與五行的變化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每一氣所佔的位置,是有始有終的,一氣中又分為初氣和中氣,由於天氣和地氣的不同,所以推求起來也就有了差異。黃帝說:怎樣推求呢?岐伯說:天氣始於天干之甲,地氣始於地支之子,子和甲交和起來,就叫"歲立",緊密地注意交氣的時間,六氣變化的情況,就可以推求出來。【原文】帝曰:願聞其歲,六氣始終,早晏何如?岐伯曰:明乎哉問也!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所謂初六,天之數也。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三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封,終於六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所謂六二,天之數也。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所謂六三,天之數也。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點評】介紹一年之中,六氣是如何劃分和變化的。【整段翻譯】黃帝說:我想聽聽關於每年六氣的始終早晚是怎樣的?岐伯說:你提的這個問題是很高明的啊!甲子之年,初之氣,天時的刻數,開始漏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三之氣,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五之氣,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這就是所說的第一個六步,天時終始的刻數。已丑之年,初之氣,天時的刻數,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十二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漏水下至一百刻;三之氣,開始於一刻,終止於八十七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五之氣,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這就是所說的第二個六步,天時始終的刻數。丙寅之年,初之氣,天時的刻數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三之氣,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十二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漏水下至一百刻;五之氣,開始於一刻,終止於八十七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這就是所說的第三個六步,天時終始的刻數。丁卯之年,初之氣,天時的刻數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三之氣,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五之氣,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十二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漏水下至一百刻。這就是所說的第四個六步,天時終始的刻數。依次相推便是戊辰年,初之氣又開始於一刻,經常如此沒有終時,一個周期之後又重新開始。【原文】帝曰:願聞其歲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所謂一紀也。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已酉丑歲氣會同,終而復始。帝曰:願聞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帝曰:何謂氣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世。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帝曰:何謂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氣同法。帝曰:初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願卒聞之。【點評】介紹每年的計算方法,以及解讀天樞穴,人體的天樞位於人體的中間部位,天樞以上,天氣主之,天樞以下,地氣主之。①言天者求之本本者,天之六氣,風寒暑濕火燥是也。位者,地之六步,木火土金水火是也。言天者求之本,謂求六氣之盛衰,而上可知也。言地者求之位,謂求六步之終始,而下可知也。②何謂氣交氣交,上者謂天,天氣下降。下者謂地,地氣上升。一升一降,則氣交於中也,而人居之,而生化變易,則無非氣交之使然。③天樞之上天樞,即天樞穴。樞,樞機也。居陰陽升降之中,是為天樞,故天樞之義,當以中字為解。中之上,天氣主之,中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即中之位也。而形氣之相感,上下之相臨,皆中宮應之而為之市。故人氣從之,萬物由之,變化於茲乎見矣。愚按∶王太僕曰∶天樞,當齊之兩旁也,所謂身半矣。伸臂指天,則天樞正當身之半。三分折之,則上分應天,下分應地,中分應氣交。此單以人身之天樞穴為言,蓋因《至真要大論》曰∶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氣主之。半,所謂天樞也【整段翻譯】黃帝說:我想聽聽每年的計算方法?岐伯說:你問得很詳盡啊!太陽運行第一周時,天時開始於一刻;太陽運行於第二周時,天時開始於二十六刻;太陽運行於第三周時,天時開始於五十一刻;太陽運行於第四周時,天時開始於七十六刻;太陽運行於第五周時,天時又開始於一刻。天氣四周大循環,就叫做"一紀"。所以寅、午、戌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卯、未、亥、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辰、申、子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巳、酉、丑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周流不息,終而復始。黃帝說:我想聽聽六步的運用。岐伯說:談論天氣的變化,當推求於六氣的本元;談論地氣的變化,當推求於六氣應五行之位;談論人體的變化,當推求於氣交。黃帝說:什麼是氣交呢?岐伯說:天氣居於上位,地氣居於下位,上下交互於氣交之中,為人類所居之處。所以說:天樞以上,天氣主之,天樞以下,地氣主之;在氣交之處,人氣順從天地之氣的變化,萬物由此而生,就是這個意思。黃帝說:什麼是初氣中氣呢?岐伯說:初氣佔一氣中的三十度有零。中氣也是這樣。黃帝說:為什麼要分初氣和中氣呢?岐伯說:是為了區別天氣與地氣用事的時間。黃帝說:我想聽你詳盡地講講。【原文】岐伯曰:初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願聞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帝曰:善。寒濕相遘,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間乎?岐伯曰: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帝曰:何謂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故氣有往複,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帝曰:遲速往複,風所由生,而化而變,故因盛衰之變耳。成敗倚伏游乎中,何也?岐伯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靜之期也。【點評】本段介紹天氣和地氣上升降變化的過程,解讀邪氣形成的原因。【整段翻譯】岐伯說:初氣為地氣用事,中氣為天氣用事。黃帝說:它們的升降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氣的升降,是天氣和地氣互相作用的結果。黃帝說:我想聽聽它們的互相作用是怎樣的?岐伯說:地氣可以上升,但升到極點就要下降,而下降乃是天氣的作用;天氣可以下降,但降到極點就要上升,而上升乃是地氣的作用。天氣下降,其氣乃流蕩於地;地氣上升,其氣乃蒸騰於天。由於天氣和地氣的相互招引,上升和下降的相互為因,天氣和地氣才能不斷地發生變化。黃帝說:好。寒氣與濕氣相遇,燥氣與熱氣相接,風氣與火氣相逢,會有一定的時間嗎?岐伯說:六氣都有太過的勝氣和勝極而復的復氣,勝氣和復氣的不斷發作,使氣有正常的功用,有生化的性能,有一定的作用,有異常的變化,異常變化就要產生邪氣。黃帝說:什麼是邪氣?岐伯說:物體的新生是從化而來,物體到極點是由變而成,變和化的互相鬥爭與轉化,乃是成敗的根本原因。由於氣有往來進退,作用有緩慢與迅速,有進退遲速,就產生了化和變,並發生了六氣的變化。黃帝說:氣有遲速進退,所以發生六氣變化,有化有變,是由於氣的盛衰變化所致。成和敗相互為因,潛處於事物之中,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說:成敗互因的關鍵在於運動,不斷的運動,就會發生不斷的變化。黃帝說:運動有一定的時間嗎?岐伯說:不生不化,乃是相對穩定的時期。【原文】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近遠,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故曰:無形無患,此之謂也。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問也。與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點評】指出人的生長化收藏的變化過程,強調神機和氣立。①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神機,凡物之動者,血氣之屬也,皆生氣根於身之中,以神為生死之主,故曰神機。然神之存亡,由於飲食呼吸之出入,出入廢則神機化滅而動者息矣。氣立,物之植者,草木金石之屬也,皆生氣根於形之外,以氣為榮枯之主,故曰氣立。然氣之盛衰,由於陰陽之升降,升降息則氣立孤危而植者敗矣。此其物之修短,固各有數;但稟賦者出乎天,自作者由乎我,孰非所謂靜之期?亦各有其因耳。《五常政大論》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整段翻譯】黃帝說:物有不生不化嗎?岐伯說:物體的內部存有生生不息之機,名曰"神機",物體的外形依賴於氣化的作用而存在,名曰"氣立"。若出入的功能廢止了,則"神機"毀滅,升降的作用停息了,則"氣立"危亡。因此,沒有出入,也就不會有發生、成長、壯實、衰老與滅亡;沒有升降,也就不會有發生、成長、變化、收斂與閉藏。所以升降出入,是沒有一種物體不具備的。因而物體就象是生化之器,若器物的形體不存在了,則升降出入也就要分離,生化之機也就停止了。因此說,任何物體,無不存有出入升降之機。不過化有大小的不同,時間有遠近的區別,不管大小遠近,貴在保持正常,如果反常,就要發生災害。所以說離開了物體的形態,也就無所謂災害,就是這個意思。黃帝說:好。有沒有不生不化的呢?岐伯說:你問得很詳盡啊!能夠結合自然規律而適應其變化的,只有"真人"。黃帝說:好。六微旨大論講的內容很多,而精髓則定格在最後一段,即人的神機上。"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其實,人體其實就是一個器,即"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什麼是神機?什麼是器?這裡涉及到了物質和精神,涉及形而上學的東西。這裡先不給大家解釋定義,而是和大家說一些容易理解的東西。先解釋第一個概念,神機。有一成語叫"行屍走肉",字面解釋為,行屍:可以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裡糊塗過日子的人。而從養生的角度來看,很多人空有一個軀體,而沒有了神。神從哪可以看出來,從眼可以看出來。在稍早我寫的文章"人老珠黃 到底是什麼意思http://www.byb.cn/doc_173.aspx"一文中,我已經提出了,從一個人的眼睛就可以看出人體心肝脾肺腎的狀態,而最能看出神的則是人的瞳孔,而這個在這醫里代表腎的狀況。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為什麼人死了,瞳孔會放大呢?這就是因為父母給你那點先天之氣沒有了。現在很多人有眼無神,你坐在公車上,在電梯上,都會看到這樣的人,整天迷迷瞪瞪的,這都是神機不在的結果。無神的人不只在年青人身上,就是小孩子,幼兒園裡的小朋友,也有一些有眼無神的。反之,一些健康的老年人,眼睛則是炯炯有神,這說明其五髒的狀況很好,尤其是先天的腎氣沒有丟。再解釋第二個概念,器與道,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形而上學的意思。即形而下者為之器,形而上者為之道。這裡就引出形而上的學問-形而上學。先給大家看看形而上學的定義:為找到那不斷變化的表象之上,起決定作用的不變之物做出的努力和研究是形而上學。這種不變之物未必能用規律和本質這麼單個的詞概括,這種不可見之物可能涉及一個龐大的未知的體系、關於這個體系的解釋和猜測有多種,包括命運、"道"的解釋、佛教基礎理論等多種概念。人眼不能直接看見是形而上之物的典型特徵之一。我接觸很多喜歡養生的網友,他們追求的多是形而下的東西,即,醫療器具、醫生和醫術這些看的見的,卻忽略了道法這些形而上看不見的東西,往往是學了多年養生,身體卻並沒有好轉,這說明了什麼呢?看一下"南轅北轍"這個成語大家就明白了。還是舉上期精讀黃帝內經文章中的例子:我認識的一個技術男,20多歲,在中關村上班,特別的胖,尤其是那將軍肚。他老婆是天津人,最近懷孕了,他把北京租的房子給退了,天天從中關村坐京津城際鐵路回天津,光路費,一個月就要3000多。每次見到我,他就說,徐總,你看我這晚上都不吃飯,還這麼胖,您說說怎麼減啊?每次,我都無語,為啥呢?因為我無法讓他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這個IT男,天天熬夜,我問他,能不熬夜嗎?他說不行,工作需要......我總是和網友說,如果你天天熬夜,神仙都救不了你。不熬夜難嗎?既不難也難。很多人都希望繼續原有的他自己已經習慣的錯誤的生活方式,卻又想獲得健康,這怎麼可能呢?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個就是看不見的道,是形而上的東西,因為形而上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而形而下的東西卻很容易見的到,摸的著,因此,人們就總愛去追求形而下的東西,而忽視了形而上我們要追求的根本。很多網友覺得,徐老師,你這個健康網站最近為何總登一些旅遊的文章,玩的文章,還美其名曰"工作就是玩"。我告訴他們,旅遊是一種生活方式,既能愉快心情,又符合適度運動。我們網站提倡的24字養生方針,即"改變觀念,打通經絡,營養均衡,起居有度,適度運動,愉快心情",這個就是一種完整的生活方式,不是說,我只要天天通經絡,也注意營養,你身體就健康了。如果你工作壓力大,又天天熬夜,天天想著掙錢,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精神無法放鬆,你身體還是無法健康的,看看李開復的境遇,大家就明白了。因此,形而下的器和形而上的道都重要,但形而上的道更重要。精讀黃帝內經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原創] 作者 :XJ 日期:2013-11-4 7:52【byb.cn XJ】什麼是氣交變?氣,這裡指的是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氣和人體內的五臟之氣;交,交替;變,變化。換言之,本篇討論的是自然界的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係。本以為,上一篇"六微旨大論篇"就夠長的,誰想到,本篇會更長,比正常的要多耗費一倍的時間。從目前網上流行的譯文來看,大都是相互複製粘貼的內容,並出現很多解釋錯誤以及語句不通的地方,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已經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深入研究和解讀經典了。精讀黃帝內經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黃帝問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陰陽往複,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盪,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專勝兼并,願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聞乎?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貴,先師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帝曰:余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泄天寶。余誠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眾子哀其不終,願夫子保於無窮,流於無極,余司其事,則而行之,奈何?岐伯曰:請遂言之也。《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此之謂也。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本氣位也。位天者,天文也。地位者,地理也。通於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帝曰:五運之化,太過何如?岐伯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嗚、腹支滿,上應歲星。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化氣不政,生氣獨治,雲物飛動,草木不寧,甚而搖落,反脅痛而吐甚,沖陽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血嗌、血泄、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上應熒惑星。甚則胸中痛,脅支滿,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身熱骨痛而為浸淫。收氣不行,長氣獨明,雨水霜寒,上應辰星。上臨少陰少陽,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譫妄狂越,咳喘息嗚,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星。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上應鎮星。甚則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瘈,腳下痛、飲發中滿、食減、四肢不舉。變生得位,藏氣伏化,氣獨治之,泉涌河衍,涸澤生魚,風雨大至,土崩潰,鱗見於陸,病腹滿溏泄,腸嗚,反下甚,而太溪絕者,死不治。上應歲星。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目赤痛、眥瘍、耳無所聞。肅殺而甚,則體重煩冤,胸痛引背,兩脅滿且痛引少腹,上應太白星。甚則喘咳逆氣,肩背痛;尻陰股膝髀腨?足皆病,上應熒惑星。收氣峻,生氣下,草木斂,蒼干雕隕,病反暴痛,胠脅不可反側,咳逆甚而血溢,太沖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寒氣早至,上應辰星。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大雨至,埃霧朦郁,上應鎮星。上臨太陽,雨冰雪霜不時降,濕氣變物,病反腹滿腸嗚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門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辰星。帝曰:善。其不及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歲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氣失應,草木晚榮,肅殺而甚,則剛木辟者,悉萎蒼干,上應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腸嗚、溏泄。涼雨時至,上應太白星,其谷蒼。上臨陽明,生氣失政,草木再榮,化氣乃急,上應太白鎮星,其主蒼早。復則炎暑流火,濕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體再生,華實齊化,病寒熱瘡瘍痱胗癰痤,上應熒惑太白,其谷白堅。白露早降,收殺氣行,寒雨害物,蟲食甘黃,脾土受邪,赤氣後化,心氣晚治,上勝肺金,白氣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應熒惑太白星。歲火不及,寒乃大行,長政不用,物榮而下。凝慘而甚,則陽氣不化,乃折榮美,上應辰星。民病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胛間及兩臂內痛,郁冒蒙眛,心痛暴喑,胸復大,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屈不能伸,髖髀如別,上應熒惑辰星,其谷丹。復則埃郁,大雨且至,黑氣乃辱,病騖溏腹滿食飲不下寒中,腸嗚泄注,腹痛暴攣痿痹,足不任身,上應鎮星辰星,玄谷不成。歲土不及,風乃大行,化氣不令,草木茂榮。飄揚而甚,秀而不實,上應歲星。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繇復,肌肉?酸,善怒,臟氣舉事,蟄蟲早附,咸病寒中,上應歲星鎮星,其谷黅。復則收政嚴峻,名木蒼雕,胸脅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蟲食甘黃,氣客於脾,黅谷乃減,民食少失味,蒼谷乃損,上應太白歲星。上臨厥陰,流水不冰,蟄蟲來見,臟氣不用,白乃不復,上應歲星,民乃康。歲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氣乃用,長氣專勝,庶物以茂,燥爍以行,上應熒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氣乃後,上應太白星,其谷堅芒。復則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殺物,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窗頂,發熱,上應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瘡,甚則心痛。歲水不及,濕乃大行,長氣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數至,上應鎮星。民病腹滿,身重濡泄,寒瘍流水,腰股痛發,腘腨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腳下痛,甚則胕腫,藏氣不政,腎氣不衡,上應辰星,其谷秬。上臨太陰,則大寒數舉,蟄蟲早藏,地積堅冰,陽光不治,民病寒疾於下,甚則腹滿浮腫,上應鎮星,其主黅谷。復則大風暴發,草偃木零,生長不鮮,面色時變,筋骨並辟,肉瞤瘈,目視??,物疏璺,肌肉胗發,氣並膈中,痛於心腹,黃氣乃損,其谷不登,上應歲星。帝曰:善。願聞其時也。岐伯曰:悉哉問也?木不及,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春有慘凄殘賤之勝,則夏有炎暑燔爍之復。其眚東,其臟肝,其病內舍胠脅,外在關節。火不及,夏有炳明光顯之化,則冬有嚴肅霜寒之政。夏有慘凄凝冽之勝,則不時有埃昏大雨之復。其眚南,其髒心,其病內舍膺脅,外在經絡。土不及,四維有埃雲潤澤之化,則春有鳴條鼓拆之政。四維發振拉飄騰之變,則秋有肅殺霖霪之復。其眚四維,其臟脾,其病內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金不及,夏有光顯鬱蒸之令,則冬有嚴凝整肅之應,夏有炎爍燔燎之變,則秋有冰雹霜雪之復。其眚西,其臟肺,其病內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水不及,四維有湍潤埃雲之化,則不時有和風生髮之應。四維發埃昏驟注之變,則不時有飄蕩振拉之復。其眚北,其臟腎,其病內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復之,此生長化成收藏之理,氣之常也,失常則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往複,寒暑彰其兆,此之謂也。帝曰:夫子之言五氣之變,四時之應,可謂悉矣,夫氣之動亂,觸遇而作,發無常會,卒然災合,何以期之?岐伯曰:天氣之動變,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災變,不同其候也。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榮,其政舒啟,其令風,其變振發,其災散落。南方生熱,熱生火,其德彰顯,其化蕃茂,其政明耀,其令熱,其變銷爍,其災燔焫。中央生濕,濕生土,其德溽蒸,其化豐備,其政安靜,其令濕,其變驟注,其災霖潰。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潔,其化緊斂,其政勁切,其令燥,其變肅殺,其災蒼隕。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滄,其化清謐,其政凝肅,其令寒,其變慄冽,其災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動色,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變、有災,而物由之,而人應之也。帝曰:夫子之言歲候不及,其太過而上應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災眚變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動,其亦為之變乎?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無妄動,無不應也。卒然而動者,氣之交變也,其不應焉。故曰應常不應卒,此之謂也。黃帝曰:其應奈何?岐伯曰:各從其氣化也。黃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順何如?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謂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來,曲而過之,是謂省遺過也。久留而環,或離或附,是謂議災,與其德也。應近則小,應遠則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減;小常之二,是謂臨視,省下之過與其德也,德者福之,過者伐之。是以象之見也,高而遠則小,下而近則大,故大則喜怒邇,小則禍福遠。歲運太過,則運星北越。運氣相得,則各行以道。故歲運太過,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則色兼其所不勝。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閔閔之當,孰者為良,妄行無征,示畏侯王。帝曰:其災應何如?岐伯曰:亦各從其化也,故時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順,留守有多少,形見有善惡,宿屬有勝負,征應有吉凶矣。帝曰:其善惡何謂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謹察之。帝曰:六者高下異乎?岐伯曰:象見高下,其應一也,故人亦應之。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動靜損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災變,不能相加也;勝負盛衰,不能相多也;往來小大,不能相過也;用之升降,不能相無也;各從其動而復之耳。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氣之祥;政令者,氣之章;變易者,復之紀;災眚者,傷之始;氣相勝者和,不相勝者病;重感於邪則甚也。帝曰:善。所謂精光之論,大聖之業,宣明大道,通於無窮,究於無極也。余聞之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歟。乃擇良兆而藏之靈室,每旦讀之,命曰《氣交變》,非齋戒不敢發,慎傳也。【原文】黃帝問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陰陽往複,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盪,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專勝兼并,願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聞乎?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貴,先師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帝曰:余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泄天寶。余誠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眾子哀其不終,願夫子保於無窮,流於無極,余司其事,則而行之,奈何?岐伯曰:請遂言之也。《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此之謂也。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本氣位也。位天者,天文也。地位者,地理也。通於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點評】此段是一段序言,黃帝懇請岐伯傳道授業解惑。①而有常名常名,永恆之名。《老子》:"名,可名,非常名。"《魏書·太祖紀》:"官無常名,而任有定分。"《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一·唐太清宮樂章》:"無為觀大象,沖用體常名。"這裡的意思可以引用為"規律"之意。②然而眾子哀其不終,願夫子保於無窮眾子,指百姓哀,哀嘆其不終,不終,沒活到歲數就掛了。保,確保無窮,健康長壽③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這就是所說的治理變化要天人合一的道理。【整段翻譯】黃帝問道:五運交替,與在天之六氣相應,陰陽往複,寒去暑隨,真氣與邪氣相爭,內外不得統一,六經的血氣動蕩不安,五髒的本氣相互傾軋而轉移,太過和不及交替,太過則一氣獨勝,不及則二氣相併,我要知道它起始的原理和一般的常規,能否講給我聽聽呢?岐伯拜了兩拜說:你問得很好!這是應該明白的道理。它一直是歷代帝王所關注的問題,也是歷代醫師傳授下來的,我的學問雖然很膚淺,但過去曾聽老師講過它的道理。黃帝道:我聽人家說,遇到適當的人而不教,就會使學術的相傳受影響,稱為"失道";如傳授給不適當的人,是輕視學術,不負責任的表現。我雖然沒有很高的修養,不一定符合傳授學術的要求,但是百姓哀嘆他們因健康不佳而早逝,請先生能保他們能健康長壽,讓學術永遠的流傳下去,我親自負責此事,並按照規矩來做,你看怎樣?岐伯說:讓我詳細地講給你聽吧!《上經》說:研究醫學之道的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其學說才能保持長久,就是這個道理。黃帝又問,這是什麼意思?岐伯說:這是為了推求天、地、人三氣的位置啊。求天位的,是要懂得天文;求地位的,要懂得地理;通曉人氣變化的,才可研究人事。因而太過的氣先天時而至,不及的氣後天時而至,這就是所說的治理變化要天人合一的道理。【原文】帝曰:五運之化,太過何如?岐伯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嗚、腹支滿,上應歲星。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化氣不政,生氣獨治,雲物飛動,草木不寧,甚而搖落,反脅痛而吐甚,沖陽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血嗌、血泄、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上應熒惑星。甚則胸中痛,脅支滿,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身熱骨痛而為浸淫。收氣不行,長氣獨明,雨水霜寒,上應辰星。上臨少陰少陽,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譫妄狂越,咳喘息嗚,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星。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上應鎮星。甚則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瘈,腳下痛、飲發中滿、食減、四肢不舉。變生得位,藏氣伏化,氣獨治之,泉涌河衍,涸澤生魚,風雨大至,土崩潰,鱗見於陸,病腹滿溏泄,腸嗚,反下甚,而太溪絕者,死不治。上應歲星。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目赤痛、眥瘍、耳無所聞。肅殺而甚,則體重煩冤,胸痛引背,兩脅滿且痛引少腹,上應太白星。甚則喘咳逆氣,肩背痛;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上應熒惑星。收氣峻,生氣下,草木斂,蒼干雕隕,病反暴痛,胠脅不可反側,咳逆甚而血溢,太沖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寒氣早至,上應辰星。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大雨至,埃霧朦郁,上應鎮星。上臨太陽,雨冰雪霜不時降,濕氣變物,病反腹滿腸嗚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門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辰星。【點評】本段在闡述五運太過所發生的情況。①足痿不收行,善瘈瘈, [chì]〔~瘲(zòng)〕痙攣,抽搐,如"手足~~如角弓。"②泉涌河衍,衍[[yǎn]],水高漲之意。③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腨胻,腨(shuàn,音涮),又稱"腓",小腿肚胻[héng ]腳脛。④譫妄心痛,譫妄,短時間內突發的一種精神錯亂,說胡話,不識熟人⑤渴而妄冒妄,指欺妄;冒,指假冒,指口渴的原因並非真正需要水,換言之,怎麼喝水都不解渴。也指腹瀉導致的脫水。【整段翻譯】黃帝道:五運氣化太過怎樣?岐伯說:木運太過,則風氣流行,脾土受其侵害。人們多患消化不良的泄瀉,飲食減少,肢體沉重無力,煩悶抑鬱,腸中鳴響,肚腹脹滿,這是由於木氣太過的緣故。在天上應木星光明,顯示木氣過於亢盛的徵象。嚴重時會經常容易發怒,並出現頭昏眼花等頭部病症。這是土氣無權,木氣獨勝的現象,好象天上的雲在飛跑,地上的萬物迅速變動,草木動搖不定,甚至樹倒草偃。如病人的脅部疼痛,嘔吐不止。若沖陽脈絕,多死亡而無法治療。在天上應金星光明,這是顯示木勝則金氣制之。火運太過,則暑熱流行,肺受火邪。人們多患瘧疾,氣短,咳嗽氣喘,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水瀉如注,咽喉乾燥,耳聾,胸中熱,肩背熱。在天上應火星光明,顯示火熱之氣過於亢盛的徵象。在人體甚至會有胸中疼痛,脅下脹滿,脅痛,胸背肩胛間等部位疼痛,兩臂內側疼痛,身熱膚痛,而發生浸淫瘡。這是金氣不振,火氣獨行的現象,火氣過旺就會有雨冰霜寒的變化,這是火熱之極,寒水來複的關係。在天上應水星光明,這是顯示火盛則水氣制之。如果遇到少陰或少陽司天的年份,火熱之氣更加亢盛,有如燃燒烤灼,以致水源乾涸,植物焦枯。人們發病,多見譫語妄動,發狂越常,咳嗽氣喘痰鳴,火氣甚於下部,則血從二便下泄不止。若太淵脈絕,多死亡而無法治療。在天上應火星光明,這是火盛的表示。土運太過,則雨濕之氣流行,腎受邪濕。人們多病腹痛。四肢厥冷,情緒憂鬱,身體困重而煩悶,這是土氣太過所至。在天上應土星光明。甚至見肌肉枯萎,兩足痿弱不能行動,抽掣攣痛,土病則不能剋制水,以致水飲之邪積於體內而生脹滿,飲食減少,四肢無力,不能舉動。若遇土旺之時,水氣無權,土氣獨旺,則濕令大行,因此泉水噴涌河水高漲,本來乾涸的池澤也會孽生魚類了,若木氣來複,風雨暴至,使堤岸崩潰,河水泛濫,陸地可出現魚類。人們就會病肚腹脹滿,大便溏泄,腸鳴,泄瀉不止。而太溪脈絕,多死亡無法治療。在天上應木星光明。金運太過,則燥氣流行,邪氣傷肝。人們多病兩脅之下及少腹疼痛,目赤而痛,眼梢潰爛,耳朵聽不到聲音。燥金之氣過於亢盛,就會身體重而煩悶,胸部疼痛並牽引及背部,兩脅脹滿,而痛勢下連少腹。在天上應金星光明。甚則發生喘息咳嗽,呼吸困難,肩背疼痛,尻、陰、股、膝、足等處都感疼痛。在天上應火星光明。如金氣突然亢盛,水氣下降,草木則生氣收斂,枝葉枯乾凋落。人們的疾病多見脅肋急劇疼痛,不能翻身,咳嗽氣逆,甚至吐血衄血。若太沖脈絕,多死亡而無法治。在天上應金星光明。水運太過,則寒氣流行,邪氣損害心。人們多患發熱,心悸,煩躁,四肢逆冷,全身發冷,譫語妄動,心痛。寒氣非時早至,在天上應水星光明。水邪亢盛則有腹水,足脛浮腫,氣喘咳嗽,盜汗,怕風。土氣來複則大雨下降,塵土飛揚如露一樣的迷濛鬱結,在天上應土星光明。如遇太陽寒水司天,則雨冰霜雪不時下降,濕氣大盛,物變其形。人們多患腹中脹滿,腸鳴便瀉,食不化,喝水仍無法解決脫水而導致口渴。如神門脈絕,多死亡而無法治療。在天上應火星失明,水星光明。【原文】帝曰:善。其不及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歲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氣失應,草木晚榮,肅殺而甚,則剛木辟者,悉萎蒼干,上應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腸嗚、溏泄。涼雨時至,上應太白星,其谷蒼。上臨陽明,生氣失政,草木再榮,化氣乃急,上應太白鎮星,其主蒼早。復則炎暑流火,濕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體再生,華實齊化,病寒熱瘡瘍痱胗癰痤,上應熒惑太白,其谷白堅。白露早降,收殺氣行,寒雨害物,蟲食甘黃,脾土受邪,赤氣後化,心氣晚治,上勝肺金,白氣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應熒惑太白星。歲火不及,寒乃大行,長政不用,物榮而下。凝慘而甚,則陽氣不化,乃折榮美,上應辰星。民病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胛間及兩臂內痛,郁冒蒙眛,心痛暴喑,胸復大,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屈不能伸,髖髀如別,上應熒惑辰星,其谷丹。復則埃郁,大雨且至,黑氣乃辱,病騖溏腹滿食飲不下寒中,腸嗚泄注,腹痛暴攣痿痹,足不任身,上應鎮星辰星,玄谷不成。歲土不及,風乃大行,化氣不令,草木茂榮。飄揚而甚,秀而不實,上應歲星。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繇復,肌肉?酸,善怒,臟氣舉事,蟄蟲早附,咸病寒中,上應歲星鎮星,其谷黅。復則收政嚴峻,名木蒼雕,胸脅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蟲食甘黃,氣客於脾,黅谷乃減,民食少失味,蒼谷乃損,上應太白歲星。上臨厥陰,流水不冰,蟄蟲來見,臟氣不用,白乃不復,上應歲星,民乃康。歲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氣乃用,長氣專勝,庶物以茂,燥爍以行,上應熒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氣乃後,上應太白星,其谷堅芒。復則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殺物,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窗頂,發熱,上應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瘡,甚則心痛。歲水不及,濕乃大行,長氣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數至,上應鎮星。民病腹滿,身重濡泄,寒瘍流水,腰股痛發,腘腨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腳下痛,甚則胕腫,藏氣不政,腎氣不衡,上應辰星,其谷秬。上臨太陰,則大寒數舉,蟄蟲早藏,地積堅冰,陽光不治,民病寒疾於下,甚則腹滿浮腫,上應鎮星,其主黅谷。復則大風暴發,草偃木零,生長不鮮,面色時變,筋骨並辟,肉瞤瘈,目視(目荒)(目荒),物疏璺,肌肉胗發,氣並膈中,痛於心腹,黃氣乃損,其谷不登,上應歲星。【點評】①咳而鼽,鼽[qiú] ,鼻塞。②郁冒蒙眛郁冒,證名。昏冒神志不清的病證。③復則埃郁埃郁(āi yù)土濕之氣上蒸結聚,形容炎熱或熾熱。④黅谷乃減,黅[jīn] ,黃色的。⑤秬[jù], 黑黍⑥肉瞤瘈瞤 [rún],肌肉抽縮跳動⑦目視(目荒目荒),物疏璺目荒目荒,(huāng huāng,音荒荒) 目昏暗,視物不清璺[wèn] ,裂紋【整段翻譯】黃帝道:很好。五運不及怎樣?岐伯說:問得真詳細啊!木運不及,燥氣就會旺盛,生氣與時令不相適應,草木不能當時生榮。蕭殺之氣亢盛,使勁硬的木受刑而碎裂如辟,本來柔嫩蒼翠的枝葉邊為萎弱乾枯,在天上應金星光明。人們多患氣虛寒,胠脅部疼痛,少腹痛,腹中鳴響,大便溏泄等商。在氣候方面是冷雨不時下降,在天上應金星光明,在五穀是青色的谷不能成熟。如遇陽明司天,金氣抑木,木氣失卻了應有的生氣,草木在夏秋再變繁榮,所以開花結實的過程非常急促,很早就凋謝,在天上應金、土二星光明。金氣抑木,木起反映而生火,於是就會炎熱如火,濕潤的便為乾燥,柔嫩的變為乾枯焦槁,枝葉從根部重新生長,開花結實並見。在人體則炎熱之氣鬱於皮毛,多寒熱、瘡瘍、疿疹、癰痤等病。在天上應金、火二星,在五穀則外強中乾,秀而不實。白霜提早下降,秋收肅殺之氣流行,寒雨非時,損害萬物,味甘色黃之物多生蟲蛀,所以稻穀沒有收穫。在人則脾土先受其邪,火氣後起,所以心氣亦繼之亢盛,火氣克金,金氣乃得抑制,所以其穀物不能成熟,在疾病是咳嗽鼻塞。在天上應金星與火星。火運不及,寒氣就旺盛,夏天生長之氣不能發揮作用,萬物就缺乏向上茂盛的力量。陰寒凝滯之氣過盛,則陽氣不能生化,繁榮美麗的生機就受到摧折,在天上應水星光明。人易生病多為,胸中疼痛,解部脹滿,兩脅疼痛,上胸部、背部、肩胛之間及兩臂內側都感疼痛,抑鬱眩暈,頭目不清,心痛,突然失音,胸腹腫大,脅下與腰背相互牽引而痛,嚴重時則四肢踡屈不能伸展,髖骨於大腿之間不能活動自如。在天上應火星失明、水星光明,赤色的穀類不能成熟。火被水抑,火起反映則生土氣來複,於是埃塵郁冒,大雨傾盆,水氣受到抑制,故病見大便時時溏泄,腹中脹滿,飲食不下,腹中寒冷鳴響,大便泄瀉如注,腹中疼痛,兩足急劇拘攣、萎縮麻木、不能行走。在天上應土星光明、水星失明。黑色之谷不能成熟。土運不及,風氣因而流行,土氣失卻生化之能力,風氣旺盛,則草木茂盛繁榮。生化無能,則秀而不實,在天上應木星光明。人們的疾病多見消化不良的泄瀉,上吐下瀉的霍亂,感覺身體沉重,腹中痛,筋骨動搖,肌肉跳動酸疼,時常容易發怒。寒水之氣失制而旺,在蟲類提早伏藏,在人多發病寒泄中滿,在天上應木星光明、土星失明,黃色之穀類不能成熟。木邪抑土,土起反映則生金,於是秋收之氣當令,出現一派嚴肅峻烈之氣,堅固的樹木也不免要枝葉凋謝,所以胸脅急劇疼痛,波及少腹,常呼吸少氣而太息。凡味甘色黃之物被蟲蛀食,邪氣客於脾上,人們多病飲食減少,食而無味。金氣勝木,所以黃色之谷受到損害,在天上應金星光亮、木星減明。如遇厥陰司天相火在泉,則流水不能結冰,本來早已冬眠的蟲類,重新又活動起來。不及的土運,得在泉相火之助,所以寒水之氣不致獨旺,而土得火助木氣不能克土,所以也沒有金氣的反應,而人們也就康健,在天上應木星正常。金運不及,火氣與木氣就相應地旺盛,長夏之氣專勝,所以萬物因而茂盛,乾燥爍熱,在天上應火星光明。人們多患肩背悶重,鼻塞流涕,噴嚏,大便下血,泄瀉如注之病。秋收之氣不能及時而至,在天上應金星失明、火星光明,白色的穀類不能及時成熟。火邪抑金起反應而生水,於是寒雨之氣突然而來,以致降落冰雹霜雪,殺害萬物,陰氣厥逆而格拒,使陽氣反而上行,所以頭後部疼痛,病勢連及頭頂,發熱。在天上應水星光明、火星失明,在穀類應紅色之谷不能成熟。人們多病口腔生瘡,甚至心痛。水運不及,濕土之氣因而大盛,水不治火,火氣反而生旺,天氣炎熱,不時下雨,萬物的生化很迅速,在天上應土星光明。人們多患腹脹,身體困重,大便溏泄,陰性瘡瘍膿水稀薄,腰股疼痛,下肢關節活動不利,煩悶抑鬱,兩腳萎弱厥冷,腳底疼痛,嚴重時足背浮腫。這是由於冬藏之氣不能發揮作用,腎氣不平衡,在天上應土星光明,水星失明,在穀類應黑黍不能成熟。如遇太陰司天,寒水在泉,則寒氣時時侵襲,蟲類很早就冬眠,地上的積水結成厚冰,陽氣伏藏,不能發揮它溫暖的作用,人們多患下半身的寒性疾病,嚴重時則腹滿浮腫,在天上應土星光明、火星失明,在穀類應黃色之稻成熟。土邪抑水而起反應則生風木,因而大風暴發,草類偃伏,樹木凋零,生長的力量不能顯著,面色時時改變,筋骨拘急疼痛,活動不利,肌肉跳動抽掣,兩眼昏花,視覺不明或失常,物體視之若分裂,肌肉發出風疹,若邪氣侵入胸膈之中,就有心腹疼痛。這是木氣太過,土氣受傷,屬土的穀類沒有收穫,在天上應木星光明,土星失明。【原文】帝曰:善。願聞其時也。岐伯曰:悉哉問也?木不及,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春有慘凄殘賤之勝,則夏有炎暑燔爍之復。其眚東,其臟肝,其病內舍胠脅,外在關節。火不及,夏有炳明光顯之化,則冬有嚴肅霜寒之政。夏有慘凄凝冽之勝,則不時有埃昏大雨之復。其眚南,其髒心,其病內舍膺脅,外在經絡。土不及,四維有埃雲潤澤之化,則春有鳴條鼓拆之政。四維發振拉飄騰之變,則秋有肅殺霖霪之復。其眚四維,其臟脾,其病內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金不及,夏有光顯鬱蒸之令,則冬有嚴凝整肅之應,夏有炎爍燔燎之變,則秋有冰雹霜雪之復。其眚西,其臟肺,其病內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水不及,四維有湍潤埃雲之化,則不時有和風生髮之應。四維發埃昏驟注之變,則不時有飄蕩振拉之復。其眚北,其臟腎,其病內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復之,此生長化成收藏之理,氣之常也,失常則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往複,寒暑彰其兆,此之謂也。帝曰:夫子之言五氣之變,四時之應,可謂悉矣,夫氣之動亂,觸遇而作,發無常會,卒然災合,何以期之?岐伯曰:天氣之動變,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災變,不同其候也。【點評】本段闡述四季的變化,雖然細微之處會有不同,但總體的生長化成收藏之理大方向是不會變化的。①夏有炎爍燔燎之變燔燎[fán liáo],酷熱如梵。②其眚東,眚[shěng],災害,疾苦。【整段翻譯】黃帝說:很好。希望聽你講一講五氣與四時相應的關係。岐伯說:問的真詳細啊!木運不及的,如果春天有和風使草木萌芽抽條的正常時令,那秋天也就有霧露潤澤而涼爽的正常氣候;如果春天反見寒冷慘凄霜凍殘賊的秋天氣候,那夏天就有特別炎熱的反應。它的自然災害在東方,在人體應在肝臟,其病所內在胠脅部,外在筋骨關節。火運不及的,如果夏天有景色明顯的正常氣候,那冬天也就有嚴肅霜寒的正常時令;如果夏天反見蕭條慘凄寒凍的冬天氣候,那時常會有傾盆大雨的反應。它的自然災害在南方,在人體應在心臟,其病所內在胸脅部,外在經絡。土運不及的,如果辰、戌、丑、未月有塵土飄揚和風細雨的正常時令,那春天也就有風和日暖的正常氣候;如果辰戌、丑、未月僅見狂風拔倒樹木的變化,那秋天也就有久雨霜雪的反應。它的自然災害在四隅,在人體應在脾臟,其病所內在心腹,外在肌肉四肢。金運不及的,如果夏天有景色明顯樹木茂盛的正常時令,那冬季也就有冰凍寒冷的正常氣候;如果夏天出現如火燒灼的過於炎熱的氣候,那秋天就會有冰雹霜雪的反應。它的自然災害在西方,在人體應在肺臟,其病所內在胸脅肩背,外在皮毛。水運不及的,辰、戌、丑、未月有塵砂盪揚而無暴雨的氣候,則時常有風生髮的正常氣候;如果辰、戌、丑、未月有出現飛砂走石的狂風暴雨的變化,則時時會有吹斷的樹木飄蕩的反應。它的自然災害在北方,在人體應在腎臟,其病所內在腰脊骨髓,外在肌肉之會與小腿膝彎等處。總而言之,五運的作用,好似權衡之器,太過的加以抑制,不及的加以幫助,正常則和平,反常則必起反應,這是生長化收藏的道理,是四時氣候應有的規律,如果失卻了這些規律,天地之氣不升不降,就是閉塞不通了。所以說:天地的動靜,受自然力量的規律所控制,陰去陽來、陽去陰來的變化,可以從四時寒暑來顯示出它的徵兆,就是這個意思。黃帝道:先生講五氣的變化與四時氣候的相應,可以說很詳盡了。既然氣的動亂是互相遇合而發生的,發作又沒有一定的時間,往往突然相遇而生災害,怎樣才能預見呢?岐伯答道:五氣的異常變動雖然沒有一定的規律,可是他們各自的氣候特性、作用、職權、表現以及引起的變動、災害卻可以從不同的物候變化考察出來。【原文】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榮,其政舒啟,其令風,其變振發,其災散落。南方生熱,熱生火,其德彰顯,其化蕃茂,其政明耀,其令熱,其變銷爍,其災燔焫。中央生濕,濕生土,其德溽蒸,其化豐備,其政安靜,其令濕,其變驟注,其災霖潰。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潔,其化緊斂,其政勁切,其令燥,其變肅殺,其災蒼隕。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滄,其化清謐,其政凝肅,其令寒,其變慄冽,其災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動色,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變、有災,而物由之,而人應之也。帝曰:夫子之言歲候不及,其太過而上應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災眚變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動,其亦為之變乎?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無妄動,無不應也。卒然而動者,氣之交變也,其不應焉。故曰應常不應卒,此之謂也。黃帝曰:其應奈何?岐伯曰:各從其氣化也。【點評】本段說明五行之氣引起的變化。①其災燔焫燔焫[fán ruò],燃燒之意。【整段翻譯】黃帝又問:有哪些不同呢?岐伯說:風是生於東方的,風能使木氣旺盛。木的特性是柔和地散發,它的生化作用是滋生榮盛,它行使的職權是舒展陽氣,宣通筋絡,行時令是風,它的異常變化是發散太過而動蕩不寧,它的災害是摧殘散落。熱是生於南方的,熱能使火氣旺盛。火的特性是光明顯著,它的生化作用是繁榮茂盛,它行使的職權是明亮光耀,行時令是熱,它的異常變化是銷鑠煎熬,它的災害作用是焚燒。濕是生於中央的,濕能使土氣旺盛。土的特性是洋溢,它的生化作用是充實豐滿,它行使的職權比較安靜,行時令是濕,它的異常變化是急劇的暴風雨,它的災害是久雨不止,泥爛堤崩。燥是生於西方的,燥能使金氣旺盛。金的特性是清潔涼爽,它的生化作用是緊縮收斂,它行使的職權是銳急的,行時令是乾燥,它的異常變化是肅殺,它的災害是乾枯凋落。寒是生於北方的,寒能使水氣旺盛。水的特性是寒冷的,它的生化作用是清靜而安謐的,它行使的職權是凝固嚴厲的,行時令是寒冷,它的異常變化是劇烈的嚴寒和冰凍,它的災害是冰雹霜雪。所以觀察它的運動,分辯它的特性、生化、權力、表現、變異、災害、就可以知道萬物因之而起的變化,以及人類因之而生的疾病了。黃帝說:先生講過五運的不及太過,與天上的五星相應。現在五運的德、化、政、令、災害、變異,並不是按常規發生的,而是突然的變化,天上的星星是不是也會隨之變動呢?岐伯說:五星是隨天的運動而運動的,所以它不會妄動,不存在不應的問題。突然而來的變動,是氣相交和所起的偶然變化,與天運無關,所以五星不受影響。因此說:常規發生是相應的,突然發生是不相應的。就是這個意思。黃帝問道:五星與天運正常相應的規律是怎樣的?岐伯說:各從其天運之氣的變化而變化。【原文】黃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順何如?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謂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來,曲而過之,是謂省遺過也。久留而環,或離或附,是謂議災,與其德也。應近則小,應遠則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減;小常之二,是謂臨視,省下之過與其德也,德者福之,過者伐之。是以象之見也,高而遠則小,下而近則大,故大則喜怒邇,小則禍福遠。歲運太過,則運星北越。運氣相得,則各行以道。故歲運太過,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則色兼其所不勝。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閔閔之當,孰者為良,妄行無征,示畏侯王。帝曰:其災應何如?岐伯曰:亦各從其化也,故時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順,留守有多少,形見有善惡,宿屬有勝負,征應有吉凶矣。帝曰:其善惡何謂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謹察之。【點評】本段說明天體運行對氣候的影響。①肖者瞿瞿瞿瞿[jǜ jǜ],驚顧貌【整段翻譯】黃帝問道:五星運行的徐緩迅速、逆行順行是怎樣的?岐伯說:五星在它的軌道上運行,如久延而不進,或逆行留守,其光芒變小,叫做"省下";若在其軌道上去而速回,或屈曲而行的,稱為"省遺過";若久延不進而迴環旋轉,似去似來的,稱為"議災"或"議德"。氣候的變化近則小,變化遠則大。光芒大於正常一倍的,氣化亢盛;大二倍的,災害即至。小於正常一倍的,氣化減退;小二倍的,稱為"臨視"。省察在下之過於德,有德的獲得幸福,有過的會得災害。所以五星之象,高而遠的就小,低而近的就大;大則災變近,小則災變遠。歲運太過的,主運之星就向北越出常道;運氣相和,則五星各運行在經常的軌道上。所以歲運太過,被制之星就暗淡而兼母星的顏色。取法天地的人,看見了天的變化,如果尚不知道是什麼道理,心理非常憂懼,不知道應該怎樣才好,妄行猜測毫無徵驗,徒然使侯王畏懼。黃帝又道:其在災害方面的應驗怎樣?岐伯說:也是各從其變化而變化的。所以時令有盛衰,侵犯有逆順,留守時間有長短,所見的形象有好壞,星俗所屬有勝負,徵驗所應有吉有凶了。黃帝問:好壞怎樣?岐伯說:有喜悅有憤怒,有憂愁有悲傷,有潤澤有燥亂,這是星象變化所常見的,必須小心觀察。【原文】帝曰:六者高下異乎?岐伯曰:象見高下,其應一也,故人亦應之。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動靜損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災變,不能相加也;勝負盛衰,不能相多也;往來小大,不能相過也;用之升降,不能相無也;各從其動而復之耳。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氣之祥;政令者,氣之章;變易者,復之紀;災眚者,傷之始;氣相勝者和,不相勝者病;重感於邪則甚也。帝曰:善。所謂精光之論,大聖之業,宣明大道,通於無窮,究於無極也。余聞之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歟。乃擇良兆而藏之靈室,每旦讀之,命曰《氣交變》,非齋戒不敢發,慎傳也。【點評】此段是本篇的結尾部分,重點說明氣交變論的重要性。①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彰之義有明顯,顯明之意,是個動詞。氣無形而有跡,人能感覺得到,卻很難描述,故必以物之變化的形跡而彰明之,而且,氣為陽,物為陰,陰陽不相離,故言氣,識氣應不離於物,不離於陰。中醫之"氣"範圍又極其廣大,連物質都包含於其中,所以,只能說,物質也是氣,而不能說氣也是物質。②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言,把握;應,變化響應。此話意為,善於把握變化的人,能夠做到根據天地的變化而變化。【整段翻譯】黃帝又道:星象的喜、怒、憂、喪、澤、燥六種現象,對星的高低有無關係?岐伯說:五星出現的位置雖有高下的不同,但其應於物候是一致的,所以人體也是這樣相應的。黃帝道:好。它們德、政、化、令的動靜損益是怎樣的?岐伯說:五氣的德、政、化、令與災變都是有一定規律而不能彼此相加的,勝負和盛衰不能隨意增多的,往來大小不能隨便超越的,升降作用不會互不存在的,這些都是從運動中所產生出來的。黃帝道:它們與疾病的發生關係是怎樣的?岐伯說:德化是五氣正常的吉祥之兆,政令是五氣規則和表現形式,變易是產生勝氣與復氣的綱紀,災禍是萬物損傷的開始。大凡人的正氣能抗拒邪氣就和平無病,不能抗拒邪氣就會生病,重複感受邪氣病就更加嚴重了。黃帝說:講得好。這些所謂的精妙的理論,是聖人的偉大事業,它闡明了自然規律,必將放之於四海,一定要畢生研究它。我聽說:善於談論自然規律的,必定能應驗於人;善於談論古代的,必定能應驗證於現在;善於談論氣化的,必定能通曉萬物;善於談論應變的,就會採取與天地同一的步驟;善於談論化與變的,就會通達自然界變化莫測的道理,除了先生,還有誰能夠說清楚這些至理要道呢?於是黃帝選擇了一個好日子,把它藏在書室里,每天早晨取出來攻讀,這篇文章稱為《氣交變》,不經過內心洗禮之人是不能看的,一定要慎重傳播。呼呼,終於讀完了氣交變大論篇。說實在的,從2011年10月24日開始"精讀黃帝內經",如今已經過去2年有餘。儘管筆者每周在此上面花的時間至少都在1天以上,儘管古漢語水平在不斷提高,儘管中醫理論和知識掌握的更加深入,但進入到五運六氣理論後,研讀起來仍然時常感覺力不從心,越讀,越感覺古代聖人學識之淵博,理論之精深,眼界之廣闊,不讀個十遍八遍,難以領會其理論的精深和絕妙之處。氣交變大論,從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對應聯繫到人體的五臟健康,用了大量的篇幅來闡述"太過"與"不及"的道理,以說明在浩瀚的宇宙當中,人必須要根據自然界的變化而變化,以達到"天人合一",這也正是中醫的精髓。以前我們曾經多次說過,中醫之所以被稱之為中醫,不只是因為其是中國的傳統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英文是這樣翻譯的),更因為其是"中和"(Neutrali)的醫學,這第二層意思,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不只是外國人不知道,即使是國人,甚至本人就是從事中醫工作的人,也很難領會這第二層的意思。貫穿《黃帝內經》全篇,都多次出現過"太過"與"不及"的詞語,也多次提到"平和"之處,凡前者皆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只有後者才是我們希望的。可以說平和,不只是中醫追求的,也是一切的科學理論所追求的。只有平了,才會和。麻將里管"和"叫什麼?......有鑒於此,那些抨擊中醫不科學的人,才是最無知者,因為他們根本就不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中醫。很多人不明白,人生病了,為什麼要吃藥?其實,人生病了,就是因為人體的內部陰陽失去了平衡,或太過,或不及。而藥物都是有偏性的,中醫正是利用這些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內失和的偏性,一旦人體內的偏性被藥物糾正過來了,那麼人就又恢復平和狀態了。因此,從總體來說,人體的陰陽失和是絕對的,而平和是相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真正平和體質的人少之又少,而亞健康的人和病人多之又多的原因了。雖然平和的狀態是我們畢生所追求的,可現在很多人只有當人體陰陽狀態嚴重失和時,才會引起關注,才會試圖通過藥物去糾偏,遺憾的是,有的失和狀態能糾正過來,而有的則糾正不過來。人們多關注的是失和狀態的這個末端,而沒有關注引起失和狀態的前端。換言之,就是人們只關注疾病,而少關注健康;只關注得病的結果,而沒有關注造成得病的原因,這才是一件最為悲哀的事情啊!得病,多數情況下,是身體發出的錯誤警告,提示你的生活方式錯誤了,需要引起重視。面對這種錯誤提示,很多人試圖通過藥物、手術來去掉這種錯誤的結果,同時繼續保持這種錯誤的生活方式,正如我在《有什麼別有病》一書中所說,這就好比你不停地去放火,讓醫生不停地去救火,你認為這火救的過來嗎?星星之疾病之火,必將成燎原之勢!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24——25
精讀黃帝內經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從《內經》釋營衛與氣血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理論在中醫學上的應用
【原創】易圖與《內經》有關係嗎?

TAG:黃帝 | 黃帝內經 | 運行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