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鋼琴教學中的指法問題

指法可以說是鋼琴演奏中除踏板以外最複雜的問題了,指法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鋼琴演奏的成敗。本文在總結基本指法規律的基礎上,將距離感、位置感與之相結合,期望能找到快速掌握指法問題的途徑。

  

在鋼琴產生之初,指法的重要性就已經被人們所認識,歷史上不乏對指法運用的論述,許多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也對指法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體會。然而許多鋼琴演奏者,尤其是初學者仍然不重視指法的問題,對指法標記熟視無睹,毫無規律及目的使用手指,經常會造成不必要的重音、轉指、跳躍、斷續等演奏障礙,最終導至手部肌肉緊張,使樂句彈得不連貫,音樂不完整、不流暢。可見,科學的運用指法,是順利地完成演奏任務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它能幫助演奏者減少演奏的難度,是成功演奏的捷徑。正如俄羅斯偉大的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說的:「演奏鋼琴的最大秘決是,在正確的地方,用正確的指法,彈奏正確的琴鍵。」

然而,只有正確合理的指法是不夠的。有很多演奏者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指法運用得完全正確,可是彈奏時卻總是出現錯音,手指不是伸張得過度了就是伸張得不夠;在轉換手指時不能提前做好淮備,總覺得時間來不及,感到手忙腳亂的。這些現象都是由於手指沒有建立良好、穩固的距離感造成的。距離感是指手指對琴鍵位置的記憶,有了它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現錯音,並能使手對各種指法位置作出迅速的反應。所以,正確的指法還必須與手指的距離感給合起來,才能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鋼琴演奏中的距離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在運用科學、合理的指法時,有意識地逐步建立起來的。

  1. 第一,要確立「五度距離感」,也叫五音位置感。在鋼琴指中,有一種五音位置的自然指法,就是將手自然放在琴鍵上,每個手指對應一個琴鍵,五個手指順次地排成五音位置的指法。五音位置是各種指法變換的基礎,「擴指指法」「縮指指法」「轉指指法」都是以五音位置指法為基礎,以大指為軸心和准心進行變化的。五度距離感就是五音位置感,即大指與小指呈五度距離的手位感覺。我們的手指不但要熟悉這種手位,還必須要建立穩固的感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在琴上或是不在琴上,在白鍵上或在黑鍵上――只要手指自然張開就是五度距離。尤其是在轉指時,無論與大指交替的是哪一個手指,其它手指(二指至五指)在換指的前後、隨之移位時,都應始終保持四音位置距離,手指決不要做無意義的伸張或收緊的動作,以避免手指在琴鍵上的排列與大腦中對琴鍵的映像不相一致,使大腦對手指在琴鍵上位置的記憶發生模糊,無法形成正確的手指位置感。

  2. 第二,要在五度距離感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八度內手指伸張的距離感。在手指做擴張運動時,應以一、二指之間的伸張為先,其它手指仍舊自然地排列在每個琴鍵上。當僅是一、二指的伸張已經不能滿足演奏的需要時,再考慮其它手指之間的伸張。

    對於一、二指伸張的距離必須牢記,以便使手指對其建立清晰、明確的位置感。如果一、二指之間隔一個琴鍵,那麼一、五指構成的就是六度;隔兩個琴鍵就是七度;隔三個琴鍵就是八度。手伸張後的指法也是有規律的,比如小琶音(包括三和弦)。原位琶音的指法用一、三、五指,是五度距離,手指不用伸張;第一轉位用一、二、五指,第二轉位用一、三、五指,都是六度距離,所以大指與二指之間要隔一個琴鍵。這樣,在八度以內手就會形成良好的距離感,即使有伸張的動作,我們也不必擔心彈錯琴鍵了。

    彈奏長琶音(八度和弦)時,需要用到四個手指,這時就不得不將其它手指也伸張開了。其指法排序仍然是有規律的。原位琶音的指法用一、二、三、五指,第一轉位和第二轉位均用一、二、四、五指(小手除外)。如此安排琶音的指法,是根據「以最小的動作獲得最大的效果」的原則。彈奏琶音需要手指伸張,這必然會給手部肌肉帶來一定的緊張。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緊張度,保持最佳的鬆弛狀態,將五指自然放鬆地張開,擺放在琴鍵上,便會得到上面的指法了。如果彈奏琶音時隨意的選擇手指,或是安排了不合理的指法,不但會導致肌肉的緊張僵硬,不可預料的產生錯音,還會使演奏不連貫,聲音不均勻,無法正常地表現音樂。最重要的是,錯誤的指法排序會嚴重干擾大腦對琶音正確鍵位的記憶,手也就不能形成正確的距離感了。

    許多人在彈奏連續的和弦音型時,會出現手指變換位置慢,易彈錯音的現象,這主要是由於演奏者對於不同和弦的距離感掌握的不好造成的。因為彈和弦時需要手始終保持著比較穩固的演奏形態,手掌要有一定的張力和緊張度,不能鬆散。而不同的和弦手指間的距離又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在轉換和弦時一定要迅速,以保持手掌的穩定。要做到快,就不能有意識地去找每個音的位置,而要靠些直覺,憑著下意識的動作去變換手指的位置。所以,具有良好的手指距離感就是快速、準確地彈好和弦的關鍵。

  3. 第三,在縮指指法練習中建立緊縮的距離感,也就是兩個手指處在小於自然位置時的距離感。如一、五指呈四度、三度和二度距離。縮指的距離感較擴指的距離感容易掌握,因為手指間緊縮的變化要少得多,而且近距離的動作本身就比遠距離的容易被人接受。要注意的是,在兩個手指緊縮時,其它的手指應自然放鬆,雖然不用特意擺成自然的「五音位置」,但是決不能人為的收縮手掌,使手指緊靠在一起,造成手部肌肉的緊張。

    縮指的距離感主要應用在音階和半音階上。音階的指法是非常有規律的,在轉指時總是以一、三指或一、四進行交換,這就造成了手指的緊縮。在從三指、四指換到一指時,一指是提前藏入手掌中的,這時要注意大指既要放鬆又到恰到其位。初學時,大指由於沒有形成正確的距離感,不是前伸的不到位,觸鍵時還得再夠一下;就是伸過頭了,彈到了下一個音上,還會因此而造成手的緊張。不過,一旦手指形成了正確、穩定的距離感,問題也就都迎刃而解了。半音階的手指緊縮感是最強的,尤其是一、三指。由於它們是小二度的距離,彈奏時手指要有非常緊湊的感覺,好象前後在一條直線上運動。

  4. 第四,建立大跳時的距離感。一般,超過一個八度的音型組合就可稱為大跳了。這是一項艱巨卻不可避免的課題,如果不建立良好的距離感,只靠眼睛去尋找琴鍵是不能很好地完成的。

每首樂曲中的大跳其音型組合都是不同,在感覺上也就不盡相同,所以大跳的距離感的規律性較差。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遠距離的跳動都是以弧線形式運動的,並且都是以手臂帶動手指作運動。手指不要去用力夠琴鍵,或是硬生生地把手指「放」到琴鍵上,這樣必然會造成手的緊張,聲音聽起來也發緊。手臂作弧線運動時要自然、放鬆、圓滑,不能有稜角。這個動作是不能少的,即使在快速演奏時來不及做出明顯的動作,這種弧線的運動方向也要蘊藏於手臂中,就象工作中的機器一樣,帶著手指不停地運功。

對於樂曲中的每一處大跳都要反覆練習,不斷調試手指的距離,調整腕、肘、臂、肩乃至整個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並運用慣性與反彈力,找到最省力、最自然的運動路徑,然後固定下來,逐漸養成肌肉習慣,這段大跳的距離感就形成了。

有很多樂曲演奏起來感覺很別手、很難,這主要是由於複雜的鍵盤排列造成的,因為它們打破了我們已經建立好的、非常熟悉的鍵盤距離感。我們在演奏中國樂曲時常會感到不適應,就是因為中國五聲調式音的排列與西洋調式存在很大的區別,需要手重新調整排列次序,以建立新的距離感。

但是,不管樂曲中音與音互間是怎樣排列的,都離不開五音位置、擴指、縮指、轉指、跳躍這幾種變化。只要科學地安排指法,並能認真反覆地練習,就能在短時間內建立手指對鍵盤的距離感,以保障樂曲順利完成。


推薦閱讀:

鋼琴入門 / 鋼琴教學,非五線譜不可【二】
小提琴和鋼琴,哪個樂器更難學?
鋼琴演奏的「節奏和速度」你教對了嗎?
無臂「女超人」用腳開飛機 鋼琴書法跆拳道不在話下
1900琴師海計劃(15):新人鋼琴教師陳佳煊

TAG:鋼琴 | 教學 | 指法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