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使用乾薑調理脾胃?

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生於山谷。

——《神農本草經》

姜,味辣性溫,治療胸里滿悶,經常咳嗽,溫養中焦脾胃,長期服用,去身上、口中的一些不舒服的味道。

中藥里將姜分為很多種,各有其效:

生薑:被稱之為「嘔家聖葯」,溫胃止嘔、發散風寒。

乾薑:溫中,回陽救逆,溫肺止咳,擅治「水毒結滯」和腹瀉

炮姜:是採用沙燙法,與熱砂同炒,燙至鼓起,基本熟了,表面棕褐色。炮製後燥性減弱,對於嘔血、咳血等,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姜皮:性平偏涼,主要是利水之效。如果覺得皮膚有些水腫,可以採用姜皮煎水。

張仲景的《傷寒論》中記載了112個方子,真正用到姜(乾薑、生薑)的一共有49個方子。而《千金要方》就單味葯乾薑來治療中寒水瀉:

乾薑(炮)研末,飲服二錢。

對於治療寒熱錯雜之痞證。出現脾胃升降失常,寒熱錯雜在中焦, 脾澀的癥狀

主要表現:胃脹滿,反酸,咽部不適,胃氣不降,上逆,然後出現反酸,嚴重一點會出現嘔吐、腹瀉情況,滯下,腸失去了蠕動功能,腹中腸鳴。

中醫認為辛開苦降,脾胃屬土,臟為陰,腑為陽,脾為陰土臟,胃為陽土腑。脾之功能是升清,胃之功能是下降。如果脾氣不升,胃氣不降,就易脹滿,出現上述情況。

可以採用《傷寒論》中經方: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半夏12克、黃芩 、乾薑、 人蔘 、甘草(炙)各9克 、黃連3克 、大棗12枚

此方中乾薑、半夏為辛,半夏同時有降氣之效,可以降逆止嘔,來輔佐乾薑。黃連、黃芩均為苦藥,增強苦降之效。人蔘、炙甘草、大棗為甘,補益脾胃。一升、一降、一補才能完全恢復脾胃的升清降濁、消化吸收的功能。

上熱下寒——黃連湯

出現反覆嘔吐、腹瀉、腸鳴、舌紅苔黃等癥狀,這屬於上熱下寒證,分居上下。

上熱主要表現:口舌生瘡、嗓子疼等。

下熱主要表現:吃點寒涼的就要拉肚子,腹疼等。

黃連湯

黃連9克 、甘草9克(炙)、乾薑9克 、桂枝9克、人蔘6克、 半夏6克、大棗12枚

黃連湯是將半夏瀉心湯中的黃芩用桂枝取而代之。而治療的病症卻完全不一樣,這便是經方之妙。主要原因是上熱下寒是分居上下,而桂枝具有上下走竄之效,相當於打通分居之效。

此方清胸中之熱,乾薑、桂枝辛溫,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開苦降,寒熱並投,上下並治,以復中焦升降之職;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蔘、甘草、大棗益胃和中。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熱消,中焦得和,陰陽升降復常,痛嘔自愈。

兩者均為為《傷寒論》之經方,可根據不同消化系疾病進行藥物加減,達到不同的治療效果,如有脾胃方面的困擾的朋友,可以找附近中醫進行辯證。


推薦閱讀:

立秋後患氣象過敏症 飲食起居心態需調理
祖墳調理及化解法
如何調理孕婦失眠
多囊卵巢患者備孕調理三步走
經期嗜睡如何調理

TAG:調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