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家張洪水墨畫作品

張洪,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阜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安徽省書畫院及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師承先哲不重蹈舊跡,融匯中西不拘一格是他的藝術主張。評論家論其作品題材廣泛、手法多變、質樸典雅、意境深邃。作品入編「中國水墨畫各家精品集粹系列叢書」,藝術傳略收入多部典籍,畫作多被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

氣勢恢弘沉鬱博大

——張洪水墨畫作品印象

蘇金成(藝術學院博士) 陳維艷(藝術學院碩士)

(東南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96)

畫家對待繪畫的態度常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執著於繪畫,態度極為認真,創作一絲不苟,內心虔誠至極;一種視繪畫為「遊戲」,把繪畫作為抒發心意的手段,把繪畫與人生合而為一,以期達到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這兩種態度既有交融也各自獨立,也可以看作其間是有著層進的關係。我個人比較欣賞後一種對待繪畫的態度,而當我面對畫家張洪的水墨畫作品時,我常常在想他是否也和我看法一樣呢。

十年前,我在阜陽的一家裱畫店裡見到幾張水墨人物畫,無論從畫面的整體氣韻還是到具體的每一根線條,都讓我為之驚嘆,我驚嘆阜陽竟然還有把水墨人物畫到這麼高水平的畫家。這些畫的作者就是張洪,那個時候據說他從北京畫院完成學習歸來不久。這也是我對他作品的最初印象,雖然並未謀面,但畫家的名字我一直清楚的記著。

彈指一揮,十年已過。2006年張洪來南京參加「『金陵·現代水墨』江蘇國畫院15位入圍畫家特展」,文備老師請他小聚,由我作陪,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張洪,他的外表樸實穩重,給人沉默寡言的印象。面對他,會讓我感到他是一個時刻在心中感悟世界的人,只有這種感悟,才會使他略顯憨直的外表給人以大悲大智的印象,大悲大智,是藝術家應該具有的一種素質,如果沒有情感與智慧,藝術創作將變得不可能。也只有這種感悟,才會讓手中生花妙筆繪出多彩世界。

手中繪出的多彩世界源自於畫家內心的深刻感悟,而深刻的感悟卻來自於畫家對周身變化的敏感。張洪對世界、對藝術的敏感,造就了他對現代水墨的孜孜探尋的精神。這個社會是不斷向前進化的,當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變化時,世人的審美趣味、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無不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面對一系列的變化,中國傳統水墨沒有與社會時代的前進的步伐脫節,在力求創新的時代精神感召下,它不再以其舊有的面貌來面對世人,隨之現代水墨便從中國古老的傳統水墨畫中從容誕生。新事物的誕生、發展乃至最後的生存總免不了開拓者們的艱辛努力,因此在現代水墨的探索方面湧現了一批大膽勇敢的先行者,他們以不同於前人的思維模式,力求打破了傳統的禁錮,以一種嶄新的藝術手法和創作理念來創作出獨具特色的現代水墨。張洪即是這些探索者中的一名佼佼者。他沒有被中國傳統水墨程式所局限,而是在充分吸收了傳統水墨的精華的基礎之上再進行突破、創新,從而最終確立了其獨特藝術風格——大氣磅礴的畫面氣勢、簡單的顏色卻蘊藏著無限的生命力、一筆一線都是那樣的靈動不羈、畫中人物的神態折射出了或複雜或簡單或憂傷或愉悅的內心世界……。

中國傳統水墨一直是文人雅士們的「嬉戲」之作,簡單的黑白兩色,卻蘊藏著文人雅士的內心世界與不同於常人的審美趣味。黑色的墨在普通人看來或許就是單純的黑,一種壓抑的黑。可是,在文人雅士的筆下,黑色的墨卻能變得「色彩斑斕」,他們的一筆一划、一撇一捺都將墨色演繹的或潤澤或乾澀,或輕快或濃重,因此,水墨的世界雖然永遠只能是黑白二色的世界,但卻是個「豐富多彩」的黑白世界。觀張洪的作品後,我的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了。張洪的水墨世界,黑白是主打,但「豐富」才是其最終的詮釋。

乍看張洪的作品,或許你會覺得只是一筆筆一團團墨色佔據整個畫面,繼而就有了一種沉重壓抑之感,有一種「盛氣凌人」、「咄咄逼近」之勢。確實,在他的畫面中,黑、白是畫面的基調,這一點是中國傳統水墨的基本程式,研習中國水墨畫而最終能成為水墨藝術家的人無不從這些基本程式入手,但最後卻在統一的程式下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因此我們在觀看不同的水墨畫家的作品即能感受到各自的不同。這就是個人對中國水墨畫的各自感悟不同,從感悟中尋求突破,在感悟中取得創新,張洪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因而,他總能在抽象與具象之間自由的遊走,將畫中的筆墨淋漓盡致的揮灑,所以他的作品中的筆墨總給人一種有自發性和隨意性之感。

自水墨畫從文人雅士的筆下誕生起,他們一邊瀟洒的舞文濃墨一邊從理論的高度把墨分成了五色:焦、濃、枯、濕、淡,簡單一色既可演繹出多種不同的意境,簡單卻也豐富,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一墨之色,蘊萬象之色」。我們知道中國畫一向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境」,這其實就是要超越具體的色彩局限,從而寫出畫家內心所期望的一種空靈之境、無我之境,最後達到一種「舍我之境」。張洪用一墨蘊育出多色,以一筆勾勒出「舍我之境」,這也是水墨畫家張洪已經達到的的一種境界!

在張洪在水墨人物作品中,人物經常被置放於一個或空曠、宏大、孤寂的背景下,或壓抑、塞擠、憋悶的環境中。「密處密不透風,疏處疏可走馬」的構圖是張洪作品構圖的重要特徵。粗獷有力的筆觸橫掃過畫面,形成了一個氣勢恢宏的大背景,霎時畫面充滿了動感,一種一觸即發的躁動,一種緊張不安的跳動湧現在觀者的眼前。即使他在創作以童年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中,也將年幼的兒童放置在一個孤寂甚至荒涼的大背景之下,這在平常的水墨人物繪畫表現手法中是很少見的,因為要表現兒童的天真爛漫,畫家都會選取一個與兒童身份相符的環境,這樣才能更好地烘托齣兒童無邪的本質與童真。但是在張洪的作品中,他給我們展示的卻是這樣的偏離常規的宏大背景或蒼茫的環境,在這些背景或環境下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兒童的天真無邪,更能感覺到在浩浩天地之間唯有洋溢著童真的兒童才會這樣無拘無束,信馬由韁去玩耍,去享受他們的童年快樂。打破常規,卻別有一番境界!張洪做到了,他用獨特的構圖之法,加之其大氣的筆觸,將畫面中的空間經營的大虛大實,虛實相得益彰。

中國畫歷來就很講究畫面的虛實感,所以,在傳統的中國畫里,無論是山水畫還是人物畫,都很注重留白的效果,彷彿一幅畫中有了足夠的留白,這幅畫才有婉轉流暢生氣的空間,才能靈動起來。但在張洪的一些作品中,已經完全將留白這一「規則」給拋棄了,整個畫面就是一個大的黑色背景,沒有絲毫的留白空間。但是,大而黑的背景並不是黑不透氣,而是在墨色的濃淡、運筆的急緩中實現了背景的空間感,這樣也就完成了這個畫面氣韻的回還流轉,因而不會產生呆板之感,而只有一種沉寂的神秘感。在這些作品裡,張洪已經超越了中國畫中必須有「留白」才能帶給畫面的空間或意境效果的程式,一片黑壓壓的背景營造了一種壓抑、神秘的氛圍,恰好與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完美的交融在一起。

畫家石濤說「一划開天地」,就是說一筆、一划、一念生成一個玄妙的世界。中國的線條是「一筆一個生命,一筆一個宇宙」。張洪用他那放蕩不羈的線條、厚重有力的墨塊渲染出了一個充滿世間情懷的和強烈生命意識的宇宙,在他的畫里有的不僅是具體感受,還有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古人說:線源於道,墨生於氣;筆中有墨,墨中有筆。張洪將筆與墨很好的融入到一個完整豐富的水墨世界裡,筆中有墨,墨中有筆,因此他的作品中的每一個局部,每一個墨點、每一筆,似乎都在訴說著他的藝術生命的全部,訴說著他對中國傳統筆墨的理解和新的感悟。

縱觀他的作品,不管是他的濃墨揮灑的,還是其淡墨輕描的水墨人物作品,其中的人物都充滿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表情。無論是重重高牆之下獨自徘徊的老者,還是孤獨一人行走在茫茫白雪之中的高原婦女,還是在都市喧鬧中掙扎的現代都市人,他們的眼睛他們的表情似乎都在無聲的訴說著一種讓旁人難以揣摩的心情,是孤獨?是堅強?還是無奈?張洪沒有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是,他卻用簡潔流暢的線條和濃淡枯潤恰好融合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個畫家的內心世界,一個在不停關注自己周圍的世界、不斷地在思考人生哲理問題的現代水墨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在他的作品中,他想說什麼已經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觀眾能在關注作品時能得到啟示,在觀看中能產生別樣的心靈的震撼,到底是何種啟示何種震撼,還是觀者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吧!這也是現代水墨不同於傳統水墨之處——基於傳統之上用現代人的感受去描繪現代都市的世俗風情。

張洪的水墨畫,氣勢恢弘、沉鬱博大,站在他的作品前面,通過畫面去感受畫家的思想,而畫面中的筆墨表現與人物形象,是批判、是感慨、是抒發?無論哪種,其中都充滿了畫家對現代人與現代社會的思考!

推薦閱讀:

水墨畫家雷丁狄-我從不設想未來會發生什麼
《易經》智慧與中國傳統水墨畫美學思想
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清新明凈,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經典水墨畫《梁山伯與祝英台》
水墨禪繞的文化底色

TAG:畫家 | 國畫 | 洪水 | 水墨畫 | 作品 | 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