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473期:太極拳道

第473期:太極拳道

太極拳

宏萬家太極禪話慧館 · 2016-01-18 03:42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

關注最專業的太極微信平台

作者/李光昭、紀佳彤 ⊙ 編輯/張宏婉

導讀:每日清晨,備大、中城市的公園中,如果找不到一個練太極拳的。也算稀奇的事了。今日人們通常所學所練之太極拳,一般皆陳、揚、吳、武、趙堡等各氏套路,有24式、88武、108式等等。稍懂行的都知道,太極拳是內家拳。然而,何以是內家拳?如何入其內?這是絕大部分練者都不知的。認識李老後。這太極內功之感才得以解答。

李光昭:自16歲隨其父李樹田先生學習太極拳,至今已修鍊四十餘載。李樹田先生所習太極拳,師從京城太極拳名家白旭華先生和楊式太極拳傳人徐岱山先生。此門太極拳的特點:以內功為本,性命雙修。道家陰陽之理來揭示和理解太極拳的真義。


太極拳道

李老授拳的確與眾不同:八個月學下來,他仍在教樁功――無極樁、混元樁、拔三關等,竟無任何套路;因為這是以內功為根本的修拳之法。有學生說,站樁使他的頸椎病得以緩解。有學生說,晚上站樁睡得好。有的學生站樁不久,即覺腹內輕鬆暢通,抑鬱情緒有所疏梓。李老說這皆因站樁能將經絡打通之故。有個女生說:太極雖練身功,更煉性情。自己練後變得柔和沉靜。這樣,我才終於明白這樁功才是太極功夫之來源,而太極拳真是身心兼修的。

  

李老常稱太極拳為「太極拳道」、「太極拳修為」,是咬文嚼字還是確有深意?太極拳固然是武術,而李老卻在博客中呼籲:要藝術地看待太極拳!這又是何道理?還是讓我們來讀讀他的「太極拳道」吧。

何謂道

  

太極拳的修為其實就是一個知道、悟道、修道與證道的過程,自始至終不離一個「道」字。太極拳道是從太極拳最基礎、最核心的內容人手,用太極的理論去剖析拳中最本質的屬性與特徵,直追太極拳的真義。否則,即使每日盤拳數遍,仍將徘徊在太極門外,摹練太極體操。

  

何謂道?答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曰:「道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就是陰陽對立、相濟與變轉的規律,這是自然界最根本的運動規律。正如王宗岳先師在《太極拳論》中開篇即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故而修為太極拳就是要用太極陰陽的理論去剖析拳中的各個關節,揭示並理解太極拳的真義;每時每刻都分清陰陽,無時無刻不在關照著陰陽之間的變轉。《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這正是太極拳道的重要綱領。師云:人極真義反向求。太極拳的修為就是要我們放棄自己幾十年間形成的習慣性思維。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體會太極拳的拳理,入太極拳的奧妙之門。

  

修練太極拳可以養生益壽,也可防身技擊;但是,這些都不是修鍊太極拳的終極目標。那麼什麼是其終極日標呢?是用太極拳道修鍊自我、改造自我,從而反樸歸真、復命歸根,找回原始的「我」。

  

「我」分「陽我」和「陰我」。「陽我」是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實實在在的「我」;「陰我」是連自己都看不見、摸不著,甚至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這個「陰我」隱藏著無窮的智慧和能量。這種智慧與潛能是深深埋藏在我們內在深處的寶藏。只是由於社會的變遷、歷史的演變,原本陰陽相濟的兩個「我」,相互分離隔絕了,破壞了原本和諧的太極人身。因而,「陽我」被扭曲了;「陰我」被遺忘了,她的作用也就漸漸地喪失了。我們修為太極拳,就是用太極拳道改造「陽我」;並通過對於「陽我」的復原,逐步重新了解、認識,最終找回那個神秘的「陰我」,使其發揮出本有的巨大力量,從而實現完整的陰陽相濟的真我的重現!這是人生的真正升華!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人都應該修鍊太極拳道。正如楊家老譜上清楚地寫道:「天地為一太極,人身為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拳。」人們通過太極拳的修為,使人身小宇宙與天地大宇宙和諧相融;由拳人道,拳道合一,「與天地精神獨往來」,這是一種多麼美妙的境界呀!

  

何謂拳

  

綜觀太極拳各式,無一式稱之為拳。可是,為什麼要稱為太極拳呢?師云:此中確有深意!太橄拳道中要闡述的「拳」,不是兩手相握而成拳。這個「拳」是什麼呢?師云:拳者,權也!「權」字在古代漢語中有「秤錘」義,有「稱量」義,師云:「練拳其實就是要把自己練成一桿秤,練拳實是練權!」

  

通過幾十年太極拳的修鍊,我越來越體會到這「練權」的深刻含義。「秤砣雖小壓千斤」,秤桿上秤砣的位置決定了稱能否平衡。秤平衡後,如稍向外或內撥動秤砣,秤盤連同重物就會被向上舉起或向下沉墜。這正是《太極拳論》中所說的:「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太極拳在技擊上,敵我雙方一經接手,即可審敵聽勁。「動之則分」,接敵之處為秤盤,百會至會陰之中線是秤桿,自身之單重是隨時可調的秤砣;秤盤、秤桿、秤砣悉數分清,各司其職,且「無過無不及、隨曲就伸」,「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在動中調整秤砣找到平衡點,即:「靜之則合」。這種平衡狀態達到了「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平衡的瞬間,即「合即出」,應機貴神速、毫不遲疑,向右或向左稍撥秤砣,重物即被拋起或墜地。敵必敗無疑。李亦畲大師在《五字訣》中說:「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這是非常精闢地闡明秤之原理即拳之理,故拳者權也。

  

拳在何處?答曰:拳在拳里,更在拳外!太極拳的修鍊,除了每日的盤拳走架、揉手找勁的行功練拳之外,更是要把拳的修為生活化;行住坐卧無時不拳、無處不拳。只有這樣才能「妙手一揮一太極」而「道法自然」。當你在車站等車時,是否能雙足平松落地而與大地相融一體?當你登上汽車有座位而不坐,此時能否內外松沉而與汽車相台而行?當你清晨手握牙刷刷牙時,是否能有牙刷雖小重千斤的舉輕若重之感?拳只有回歸自然而生活化,才能用時做到:敵我雙方未觸之時,不知何者為用;已決之後,亦不知用者為何。正所謂有觸即發,有感即應;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這時便真正進入了拳的「應物自然」之奇妙境界。

  

然而,至今拳界仍有人沉浸在大架與小架、新架與老架、練架與用架等等形式的爭高低、論勝負之中。殊不知:拳是先天自然而生,架是後天人為而造。盤架只是練拳的方法之一。太極拳修鍊的絕非是有形有象之拳式,而是無形無相、全體透空之神明;修鍊太極拳是以有形之手求無形之拳,「有形有象皆為假,拳到無時始見奇」。「無拳」其實才是太極拳修為的真義!正是因為「無拳」,才能觸處皆拳;才能「發人不見其形」,「挨著何處何處發」。此時方能見拳之奇、方能感拳之妙。

  

況且,無論何種拳架,失掉拳之意,離開拳之魂,均是無用之架;如非要冠以太極之名,充其量也只能稱之為太極操。只有遵道修為、由拳人道,「至虛極、守靜篤」而階及神明,才會諸形皆無、渾然一體。到達此時,何有你我?何有大小?何有快慢?何有拳式?何有太極?這才是無意之意是真意,無法之法是真法,「無拳之拳」是真拳!

  

何謂中

  

太極拳祖師張三丰曰:「大道從『中』字入門。」

太極拳道之修為也必須從「中」開始。離開了「中」,松、空、無、分、合、變、勁、沉、粘、整、勢、機等等均無從談起。不全面地理解「中」之真義,則無法邁進太極拳道之門。因此,把太極拳的修鍊稱之為「求中」的過程是毫不為過的。「中」實乃拳之法則。求中才能悟道;拳道即中道也!

  

三豐祖師還明確地指出:「中」,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前者是有形的、位置相對固定的,稱之為「陽中」;而無形的、位置不固定的為「陰中」。太極拳修為要得身中之陽中,更求不在身中之陰中。如三豐祖師所言:「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

  

太極拳的陽中,包括兩個內容:第一,以下丹田為人身之「中」,有「一身之中在丹田」之說;第二,以自百會至會陰這條中線為人身之「中」。依師所傳,太極拳修鍊者一舉動就要「守中制外」,做到「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尾閭中正神貫頂」,「不偏不倚」;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與敵交手時周身一家而形不破體,身手齊到破敵如摧草。守住陽中是確保自身平衡的重要因素,搶佔、控制對手的陽中是破敵致勝的關鍵之一。因此,在太極拳的修鍊中,對陽中的認識和守用是絕對不可以輕視的!

  

什麼是太極拳所求的陰中呢?如《中庸》所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道家所言:「沖者中也,中者虛空之體性也」。這裡所言之「中」,即:神意氣之中和;即太極拳所求之陰中,與人形體無關。拳中要求的無過無不及,就是求陰中使神、意、氣達致中和的具體體現,也就是神、意、氣在運行中達到的最恰當、最合適、最自然的狀態!

  

陰中與陽中是怎樣的關係昵?師云:離開有形之陽中,則陰中無求;失去無形之陰中,則陽中無魂。只有陰中與陽中相濟而合,則太極拳道所求之「中」得矣!

  

師云:求中必講和。何謂和?

  

其一:和者,平也。太極拳修鍊貴在心平氣和。有平才和。平和則能真靜;真靜而通神明。當練拳者心平定而氣順和時,內心安靜下來,頭腦中雜念漸漸排除,外界干擾慢慢消失。此時,蟲鳴鳥叫還依然,水音風聲仍照舊,但好像逐漸離你而遠去-直到聽而不聞,開始生出一種感覺:剛才還在的胳膊沒有了,繼而身體也感受不到了,甚至身體與身外失去了界限。這時身內與身外萬物都恍恍惚惚,空空寂寂;若有似無,直至視而不見。此刻,真靜出現了!一切都不復存在;唯一存寄的只有無比聰慧而敏然的靈性;「氣遍身軀不少滯」,「腹內松靜氣騰然」。暢通鼓滿的內氣,聚蓄了雷霆萬鈞之力,待觸欲發。此乃:蓄而未發,平則守中。

  

其二:和者,諧也。太極拳所言之和諧,在身體:周身一家,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動則俱動,靜則俱靜,統一協調。還要做到: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動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之內三合。內三合要做到:心領意、意導氣、氣運身、身隨行;神(心)先意至,氣催身隨。其先後不可倒置,其職責不容混淆。就敵我而論,太極拳所言之和諧更要做到:內外相合,彼己相諧。彼不動,己不動;彼欲動,己先動。己之先動應是與敵尚未接手,吾之神已滲敵而接,吾之意已透彼骨里。此乃師云:「未曾接手分勝負,神接意打定輸贏。」

  

綜述,何謂中?神、意、氣致中和而無過無不及。中與和:平和蓄中,和諧有節,中和相守。太極拳道之中和即神意氣致中和也。求中必求和,離和則中無求,離中則和無存。如道家所言:「除情慾,守中和,是謂知道,要妙之門戶」。還是回歸老子的教導吧:「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本文來自《東方養生》2010年10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乙未羊年臘月初八第473期

歡迎原創投稿:taijihuahui@qq.com

qq群: 106956786

每天一期,陪伴太極人成長!

為使更多人受益,請讓分享成為習慣!


宏萬家太極禪話慧館(taijihuahui)

推薦閱讀:

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簡體版(十一)
武式太極拳釋義
【視頻】別再盲目模仿拳架了,一個視頻為你點出太極拳習練精髓!
傅鍾文-《嫡傳楊式太極拳教練法》之第十七勢 左右倒攆猴
[轉載]談武式太極拳母勢「懶扎衣」(轉)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