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德經重讀 第一章 道與名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第一句話中,提出了常道的概念。常道是永恆之道,是抽象之道,是老子心目中的最高最大的概念。與我們說的具體的山道水道之類不是一回事,是人們可以看見說出來的各種道中存在的統一的道,抽象的道,永恆的道,存在於宇宙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產生髮展變化死亡的全過程中。人們總是通過認識天地自然社會人生中的各種具體的道,從中歸納總結概括提煉升華,最後悟出這個宇宙中存在著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我們可以命名叫得出名字,對應某個具體事物的名,都不是常名。常名是什麼?就說人這個名稱吧,就是一個常名。他包括了一切具體的、死去的、存在的、未出生的、都可以命名的可以創造並使用勞動工具的男女老少。老子心目中的道、大道常道,也是一個常名。常名都是抽象的永恆的概括的脫離了具體所指的事物。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在這一句話中,老子心目中將天體世界與存在萬物的自然生命世界來了個一分為二,將天體世界之始,稱為無名狀態。天體世界有沒有一個始點呢?那是一個無限的無始無終的時空狀態,客觀存在狀態,物質存在狀態。老子這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深思熟慮,卻提出了天地也有始的概念。是啊,具體的太陽系裡的太陽和地球,也是有始有終的,抽象的整個宇宙天體世界是無始無終的。在有始有終的具體的太陽系裡的天地之始,因為還沒有萬物與人,也就沒有認識天地的主體,當然天地之始就是一個無名的道的存在狀態了。在無名的天地大道的存在狀態中,自然而然產生了生命、產生了生命的進化與分化,產生了萬物與人類。產生了生命與天體世界的天物一分為二,產生了人類與天體世界的一分為二,產生了生命與天地世界的差異與相適應,更產生了人類與天體世界、自然生命世界的的適應和差異。產生了人的靈性也就是對於外部環境的認識。產生了人的感覺意識記憶和對萬物的命名。人類在具體的感知記憶命名過程中,產生了對於事物從生到死的具體認識系統認識,將全過程中的每一個時空點的記憶命名聯繫起來,給每一個具體事物命名。給萬物命名的結果,人與萬物才一分為二了。萬物得了名稱,其生命史形象就相應的進入了人的頭腦。如蠶一樣卵、幼蟲、蛹與蛾子的全過程就進入了人的頭腦。人頭腦里有了這個物的名來概括其生命史,以此類推,由一及萬,就如同由母生子一樣,形成了人頭腦中對於萬物認識的世界。人類頭腦里有了對於萬物認識的世界,也就給客觀存在的萬物命了名,也就獲得了明確的與萬物相處的關係的意識,有了利生與害生的意識。人類在自然生命世界中就多了生存競爭智慧和本領。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欲就是人處於靜靜地沒有主觀目的的狀態,任憑感覺器官接觸外部世界,接收外部信息。人就會發現外部世界的一些奧妙,例如躺在床上將睡而未睡的狀態中,就會聽到平常很少聽到了鐘錶聲。人在有意識的忙碌中常常會忽略這種聲音的存在。人有意識忙碌就是常有欲,常有欲的狀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尋找客觀事物的竅門。例如在常無欲狀態下發現了鐘錶聲,尋找他的所在和來源,就是常有欲的狀態。就會將丟失的鐘錶從某個角落中找出來。人總是在常有欲與常無欲的狀態中往複穿行,才能夠發現事物的奇妙和竅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都不能很好的認識世界認識道。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常有欲與常無欲都同出於人的意識,卻又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所以命名也有區別。同謂之玄,利用常無欲與常有欲的共同性,人的認識思考就會不斷深入,不斷進入老子講的玄之又玄的深入狀態。老子最後講,這是眾妙之門。這是認識事物奧妙和竅道的門戶。 常無欲有利於感知發現事物奧妙,常有欲有利於深入思考懂得事物的竅門。我們普通人常常因為習慣和隨波逐流,總是偏向於一方,所以常常難以全面認識事物的奧妙和竅門。
推薦閱讀:

《老子》的邏輯:天地之間,有神
人類智慧的結晶---《道德經》
《道德經》德篇(注音版)
不信者亦可信之——摘自趙妙果老師講解道德經之學用者感悟
道德經雜談之五 道是什麼?道從那裡來?

TAG:道德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