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卻沒效果,根源到底在哪裡
善於利用自己和別人的長處,而不去管那些短處的事情。
德魯克有一句名言,管理者就是如何利用別人的長處來實現自己目標的人。至於說這個人是好是壞、如何把這個人教育成一個有理想的人,那是上帝的事情,不是管理者要做的事情;第四,有效的管理者總是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就是「要事優先」;第五,必須要作出有效的決策。做事情時最終是要面臨各種選擇的,能否作出最有效的選擇最終將決定你是否卓有成效。
德魯克曾經說過,唯有時間是最公平的。一個人再有錢,老天也不會多給他一點時間,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時間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有兩個特點:第一,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一樣的;第二,別的資產是可以轉讓或買賣的,但時間是買不來的。時間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需要非常妥善和嚴格的管理,但不幸的是,這種不可買賣、不可替代、供給彈性為零的資產最不容易管理。
有的人喜歡記賬,會把自己花的每一筆錢記得非常清楚,但是很少有人算時間的賬。而且,時間資產還有一個假象,它好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今天過去了還有明天。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時間其實屈指可數,一輩子也就兩萬多天而已。
東方哲學的某些觀點認為,按每一分、每一秒去管理時間的人是無趣的,甚至有一句話叫作「不戴手錶的人是幸福的」。事實上,人的幸福感來自於內心的充實。許多時間充裕的人往往很不幸福,充滿焦慮。焦慮感和緊迫感是不同的。時間充裕的人往往沒有緊迫感,但一定有焦慮感。許多抑鬱症患者都是時間充裕的人,所以說「不帶手錶的人是幸福的」這句話是騙人的。真正的幸福感來自於充實感,來自於卓有成效的那種感覺。
初看起來,《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公天天記錄時間,顯得非常乏味,但是後來我們能看到這是一個內心無比充實和幸福的人,他的每一天都是可以復原的,他把這一年的日誌一頁一頁地翻過,他就能一天一天地復原。
很多人覺得少年時期的時間很漫長,過得很充實、很幸福。那是因為工作以後,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被格式化了,顯得非常簡單,簡單到昨天、今天、明天都差不多。當一天一天重複的時候,所有的日子加起來就顯得非常短暫。為什麼同樣的時間段,我們在少年時候覺得長、長大後覺得短呢?原因就在於時間的感受是通過事件來計量的,事件就像是里程碑。如果在一年中做了很多很有效果的事情,人們的時間感受就會豐富多彩;如果沒有效果,就不可能有什麼記憶,因為這時記憶變得單調貧乏,再多、再長也是貧乏。
柳比歇夫的時間日記一年一本放在那兒,一篇篇的文章放在那兒,每一篇日記、每個日記本都能喚醒充實的記憶。所有的記錄都能讓他感受到時間和生活的豐富,所以我們不要弄得看似每天都很忙、很有效率,但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反而成了一個沒有效果的人。
推薦閱讀: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用Excel幫你做些什麼?
※一個強大的Excel工具
※植樹節的植樹活動過後樹木的存活率有多高?有沒有更有效的綠化方式?
※有哪些應用使你感到效率的極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