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不反對變法,只是不能容忍大權旁落

  光緒皇帝很有進取之心,然而他在體制內卻是勢單力薄,儘管他貴為皇帝,但是他要推行任何一項改革都是那麼的艱難,因為大清國真正當家的不是他;大清國的官僚們都是混官場的,他們太知道該聽誰的,何況新法還不利於他們撈錢!光緒皇帝在政治上是先天貧血,一直活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之下,他想要做任何事情沒有太后的許可,根本無人聽他的,所以一切美好的政治理想都不過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

  推動這場史無前例的改革,光緒皇帝在朝中無可依靠,而康有為等為數不多的維新派人士多半是政治經驗不足的文人,他們盡最大的努力支持著皇上,但是他們影響力和號召力還不足以與武裝到牙齒的利益集團相抗衡。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當年已經四十一歲,這個年紀應該是在政治上最成熟的時期,但是他從政的經驗少,對官場的怪現狀不是很清楚,政治上算是晚熟,只是學問做的好,而且是理想主義者,他一連給光緒皇帝上了八次書,提出了很詳細的變法計劃,但是具體操作的難度遠比想像的要難。他所主張新法,最核心的其實也就是「君主立憲」。何謂君主立憲?其實也就是「虛君共和」,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通過議會制限制君主權力,通過獨立的司法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寬容言論來實現監督行政機構,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日本與英國就是現成的榜樣。光緒皇帝覺得英國和日本這套很完美,深為感動。朝廷重臣翁同龢及封疆大吏如張之洞、劉坤一、岑春煊、陳寶箴等也都非常支持,甚至李鴻章也覺得這個不錯,可以有。

  梁啟超先生與他的老師康有為都是堅定的維新人士,但梁先生也不過是才華橫溢的一介書生,文章寫的很好,學問上很有成就,也是很熱忱的理想主義者,當然政治也是玩不來的,而在中國那樣一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中國官場文化的土壤上,熱忱和理想還是遠遠不夠,而真正有實力支持變法的就是沒有實權的皇帝,所以維新派或者光緒皇帝也是在孤軍奮戰。儘管當初康梁辦報紙,辦學會,得到了很多朝廷重臣和地方大員及社會名流的支持贊助,這一方面說明,大家還都是認同康梁這一套的,可見沒有一個人是不希望中國進步的,但是上頭風向轉了或者別的什麼意外事件發生了,人人又避之唯恐不及,紛紛與維新派及皇帝劃清界限。

  大清國真正當家的老太太慈禧太后,當初也不是十分的反對皇帝求上進,但是她發現皇帝搞的越來越不對勁了,尤其是當她發現光緒皇帝不斷裁撤臃腫的官僚機構的時候,他就認為這是在斷送大清的江山,而且又在新的崗位提拔新人。又讓老太太疑心,皇帝是不是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以脫離她的控制,況且大小事務皇帝似乎都想要由自己來做主了,所以權欲極強的老太太如果沒有強烈的反應那才是怪事呢!不管怎麼變,大清國的家還是要有我老太太來當,即使君主立憲,也得立我,康有為要變法也要找我來變,因為這個大清國還是我老太太在當家,雖然她不一定懂的什麼君主立憲,但是大權旁落或者感覺到大權有可能會旁落她也無法容忍。

  光緒皇帝接見康有為的第四天,老太太迅速的作出了反應;她首先下懿旨,責備皇帝的老師翁同龢,並炒了老頭的魷魚,讓他回老家養老。在趕走翁同龢後,老太太下令,之後凡二品以上的新官,必須到太后這裡來叩頭謝恩,又派她的幹將榮祿為直隸總督,槍杆子不能落到皇帝手上!

  慈禧太后在抓牢槍杆子後,帶上皇上到天津閱兵,以顯示她槍杆子的力量。但是不久光緒皇帝又破格提拔了內閣侍讀楊銳、內閣中書林旭、刑部主事劉光第、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而且賦以四個小臣以相當於宰相的大權。同時光緒皇帝又突然免去了李鴻章在內的幾位重臣的職務,因為李鴻章近年處理對外事務的表現的非常之差勁,敗給日本又被俄羅斯忽悠,如此喪權辱國,免去他的職務也是有充分的理由,但是李鴻章卻是老太太最信賴的人,所以更加的讓老太太覺得皇帝翅膀硬了,越來越不服管了。但是在原則上老太太已經退休,皇帝早已「親政」,皇帝完全有權安排新的人事任免,無須請示太后,但是實際上卻是皇帝啥事也不能自己說了算,哪怕提拔個七品芝麻官也需要老太太的同意。現在皇帝膽肥了,竟然動起了老太太的人,這就是明擺著要挑戰她的權力!

  但是還沒完呢,光緒皇帝又召見了袁世凱,這是老太太無論如何也無法容忍的了,因為袁世凱是軍人,皇帝召見袁世凱就意味著要跟軍隊建立聯繫,太后啥事都能忍,但是槍杆子誰也別想染指,皇帝想要軍權,那是令他再也不能容忍的了,於是老太太決定要拿掉這個越來越不聽話的皇帝。榮祿及慶親王奕劻、御史楊崇伊等唯恐變法變掉他們既得利益的這幫人,看到機會來了,積極活動,聚集在老太太身邊,勸太后早做決斷,趕緊廢皇帝,這麼搞下去,大清江山不保還是小事,把你老人家搞下去那才是天塌下來了呢,讓我們這些人可怎麼活!

推薦閱讀:

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父母反對,多年後再見後悔不已!
香港警察被反對派蓄意抹黑
龍門八卦局/乾坤國寶 (反對派)
港報斥佔中是政治亂局 反對派將700萬港人利益當籌碼

TAG:變法 | 慈禧太后 | 容忍 | 反對 | 慈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