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茅獎」看當下長篇小說創作的多樣化趨勢(王春林)
06-2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1年12月27日09:49 來源:太原日報 王春林在即將過去的2011年,中國文壇有兩件大事值得注意。一是8月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揭曉,二是11月第八次作代會的勝利召開。無論是「茅獎」的評選,還是八次作代會的召開,都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我們的文學事業正處在蒸蒸日上的發展過程之中。在這裡,我主要通過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五部獲獎作品的細讀分析,印證當下時代的長篇小說創作確實已經形成了某種多樣化的創作趨勢。本屆茅盾文學獎共有五部長篇小說獲獎,分別是張煒的《你在高原》、劉醒龍的《天行者》、莫言的《蛙》、畢飛宇的《推拿》和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張煒的《你在高原》,我們可以稱之為巨型長篇小說。450萬字,10冊,一冊就有45萬字,我們的要求是只要夠13萬字就可以參加「茅獎」評選了,張煒的小說很顯然大大地超過了這個要求。《你在高原》最突出的特點在於它是一部具有強烈理想主義精神和浪漫抒情色彩的長篇小說。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創作風格大致可分為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三種,但在這三種中,主體始終是現實主義,而具有浪漫主義傾向的小說非常少見,並且長時間處於一種被抑制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你在高原》有其獨特的價值。讀張煒的小說,你會不由自主地被作者的情緒所感染,並受他的影響,這是《你在高原》第一個應該被肯定的地方。第二,張煒在《你在高原》中對當下現實社會進行了批判性的審視。以張煒為代表的一批作家關注的主要是鄉村世界的生活,而鄉村就存在一個受現代化等衝擊的問題,整個鄉村世界是被嚴重傷害的。張煒堅決地站在弱勢群體的一邊,站在被傷害、被破壞的鄉村世界的一邊,對社會不合理的一面提出強烈的批判。所以,這是《你在高原》另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此外,《你在高原》還包含著作者張煒對人生和社會哲理性的思考。《你在高原》其實就是「我在高原」,主人公寧伽即「我」貫穿全書始終,他是一個個性非常鮮明同時又不願意與社會惡勢力同流合污的人,有點像屈原在《離騷》中所塑造的那樣一種知識分子形象。小說寫他在高原不斷奔波,來回行走,到處遊盪,帶點流浪漢小說的感覺,有漫遊式小說的意味。在這個過程中,凸顯主人公的人格精神和人格意志,凸顯主人公浪漫的、理想的情懷,然後再批判現實,反思現實。劉醒龍的《天行者》是一部歌頌民辦教師的小說。「民辦教師」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你很難想像,在西方人眼中,老師就是老師,老師怎麼還有公辦和民辦之分?因此他們根本不能理解怎麼會有民辦教師這一說。民辦教師是我們特定的社會體制所導致的結果,他們大都來自窮鄉僻壤,越是貧困落後的地方,民辦教師就越多。有個統計數字,全國的民辦教師共有幾百萬人。只要在鄉村生活過的孩子可能都有過接受民辦教師啟蒙教育的經歷。我更願意把這些民辦教師看作一個「特定的知識分子群體」。有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說法,因為他們認為那些「民辦教師」文化水平都很低,不能被叫做「知識分子」。但我認為,從道德和精神的層面上來說,民辦教師有著巨大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文明之火和文化知識的傳承就會在偌大的鄉村世界裡缺失很大的一塊。因此,他們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是鄉村知識的啟蒙者。我就是村子裡長大的,上小學、初中的時候,學校里有很多民辦教師,到現在我對那些鄉村教師仍然記憶猶新,仍然充滿敬意。所以說,我非常同意劉醒龍把他們稱為默默前行的民間英雄。書名之所以為《天行者》,就是《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意思。我們總說,魯迅先生是「中國脊樑式的人物」,不久前網路上也熱炒「中華脊樑」的評選一事,但到底什麼才是脊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民辦教師才是真正的脊樑,中華民族少的就是這種人。我曾寫過一篇文章來評價《天行者》,標題是《良知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民辦教師就是這樣一群擁有人格良知的、品格高尚的、默默奉獻的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中國少了像民辦教師這些普通人的支撐,我們的現代化是無法想像的。所以,我很贊同一個評委的評價,他說:「《天行者》是一部書寫中國現代化隱痛的小說。」「隱痛」就是藏起來的痛苦,表面上看它好像跟我們的現代化沒什麼關係,但民辦教師是與鄉村世界的改變、鄉村孩子命運的改變聯繫在一起的,而這些又與中國的現代化密切相關。其實,小說在肯定民辦教師的同時,對社會也進行了反思:是什麼樣的社會體制導致了這種現象?那些民辦教師困苦的生活又是誰造成的?整部小說對中國不合理的體制進行了理性的懷疑和深刻的批判。莫言可以說是當下中國的頂尖作家。莫言寫過好多優秀的長篇小說,大家都說,他早就該獲獎了,這次的獲獎可以說既是對《蛙》這一作品本身的肯定,同時也是對莫言長期以來在長篇小說創作上所取得的成就的一種肯定。《蛙》寫的是中國農村的計劃生育問題。計劃生育要從多維度、多角度來思考和看待,一方面計劃生育是必要的,我們無法想像,中國人如果不搞計劃生育是什麼樣子。但同時,計劃生育也破壞了我們的人口結構,使得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莫言就是從生命的角度來思考和表現計劃生育問題的。小說的主人公姑姑是一個赤腳醫生,她年輕時雷厲風行地推行計劃生育,但晚年的時候卻特別害怕聽到青蛙叫。「蛙」者,「娃」也。「蛙」和「娃娃」是聯繫到一塊的。她後來反思,她一生可能害死了成千上萬個孩子。人到晚年的姑姑陷入一種自我譴責的懺悔意識中,這也是莫言借姑姑對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進行的一種歷史性的反思。更可貴的一點是,身兼敘述者重任的「我」,即蝌蚪,和小說中的收信人——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罪感意識也彼此呼應。「我」之所以懺悔是受到了杉谷精神的感召,而「我」的懺悔意識的產生又與姑姑的故事有關係,這樣,三個懺悔的人、三重懺悔就被莫言巧妙地編織到一塊兒了,不是寫作高手做不到這一點。莫言《蛙》中罪感意識和懺悔意識的表達,恰恰是中國文學所缺少的東西。莫言在小說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創新。小說的前面是書信體,後來引出一個話劇,很多人不理解,這到底是小說還是話劇?其實這是莫言的一個文本實驗。從藝術文本實驗的角度來說,莫言是創造新形式的先鋒。我們說魯迅是「創造新形式的先鋒」,莫言也是這樣的一個作家。可以說,莫言是魯迅的傳承者。他的批判、他的啟蒙、他的罪感、他的懺悔,都是從魯迅那裡來的。所以他也借用魯迅先生《一件小事》里的一句話——「要榨出自己皮袍下面的小來」,其實他的《蛙》的整個寫作就是要把這個「小」給表現出來,創作一部充滿生命意識、生命層次的小說。所以在我看來,這次獲獎的五部作品裡,思想藝術成就最高的恐怕就是莫言的這部小說。畢飛宇《推拿》的一個突出特色,在於它是一部以盲人為具體表現對象的長篇小說。這個取材本身就體現了畢飛宇的一種人道主義立場,他能關心和注意到這樣一個群體的存在,並且用小說的形式去表現他們的生活,這本身就值得肯定。因為他自己有過在特殊學校當老師的經歷,所以後來他就產生了寫這部小說的念頭。《推拿》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我們一般人面對殘疾人的時候,大約總抱著一種同情和哀憐的心態,實際上,這其中不自覺地潛含著對他們的歧視。畢飛宇怎麼避免這個問題呢?他最值得肯定的一個地方就是,他沒有把盲人當盲人來寫,他把盲人寫成了正常人,盲人除了眼睛看不見以外,其他的一切都和我們一樣,也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也有互相傾軋、互相爭鬥,也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把特殊人群寫成正常人這本身就是他的一個成就,說明他有一種對於特殊群體的人格尊重,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和悲憫情懷的傳達。第二個方面,畢飛宇特別擅長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一切描寫都是主觀化的,都是從抓住心靈這個切入點來進行的。所以,我曾把他的創作稱為「心靈現實主義」。《推拿》作為一部表現盲人的小說,由於盲人看不見周圍的世界,所以更需要在心理世界上做文章,在這部特殊題材的長篇小說中,他擅長表現心靈的特點就更加突出了,他描寫的主要就是這些盲人複雜的心理世界、矛盾的心靈糾葛。《推拿》表面上寫的是按摩,盲人按摩,這是他們的求生手段,但其實它還有更複雜的寓意在裡頭:它是一種心靈的推拿。他在盲人的心靈世界裡推拿,又未嘗不是對讀者心靈的推拿。讀他的小說,我們的精神境界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接下來是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小說的語言特別有味道,自然質樸且又特別地及物,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趙樹理,劉震雲可以被看作是趙樹理小說語言的傳承者。再一個就是劉震雲敘事上的技巧,他往往採取連環套的敘事方式,不斷地轉換敘事視角,最後構成一個連環套,就像《水滸傳》的寫作,一個人物出場再牽扯出另一個人物,魯智深牽扯出林沖,林沖牽扯出武松,武松再牽扯出宋江,並集中幾回講其中一個人的故事。劉震雲將這種連環套式的敘事方式運用到他的小說中去,事實上,我們的現實生活也是這樣一種情形。《一句頂一萬句》其實寫的是一個說得著和說不著的問題。先說「說不著」,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往往有這樣的體會:和一個人在一起,看起來有很多話要講,但兩個人之間真正的心靈、真正的精神卻根本溝通不了。用薩特的話來說:「他人就是地獄。」就是說人和人之間是孤獨的、冷漠的、隔膜的,人和人之間是無法溝通的。兩個無法溝通的人,就是說一萬句話也頂不上一句,這就是「說不著」。還有一種是「說得著」,這是指真正的心有靈犀不點也通的人。小說里寫了很多「一句」,其實寫的是人與人溝通的不容易。劉震雲發現了中國鄉村世界裡人性的這種孤獨狀態,並且將這種狀況通過小說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是劉震雲對中國鄉村敘事的一個貢獻。所以說,什麼樣的小說好?首先是作者對生活有獨到的發現和感悟,然後才談得上情節、人物和構思。如果你連獨到的發現都沒有,那這個長篇小說的思想藝術價值恐怕就值得懷疑了。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被圈內人普遍認為是最不離譜的一屆「茅獎」評選。由以上的細讀分析,即不難看出,當下時代的長篇小說創作確實已經呈現出了一種令人可喜的思想藝術風格多樣化的趨勢。我們希望未來的長篇小說創作能夠很好地延續此種創作態勢,能夠出現更多的精品力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讓你讀懂生活的真諦,重新認識當下的自己
※珍惜當下感恩報恩
※賈樟柯:當下中國電影還不如文革時期
※【11.10】每日一禪:活在當下
※朗誦丨活在當下,讓生命起舞